目前共有110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高中突然開始實施雙休了?這是好事,家長怎麼都反對呀?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5 23:20

石木古月:


家教無能,普信等多方原因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5 23:20

旋渦星系:


因為底層的家長知道這不是好事。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5 23:21
作者:冰封北冰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714615971/answer/1166510436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的一紙新政——高一、高二全面實行雙休制,

猶如一顆深水炸彈,瞬間在教育界和家長群體中引爆。





學生歡呼「終於能睡到自然醒」,家長卻高呼「天塌了」。

這場關於「高中生是否該雙休」的爭議,

不僅是一場對休息權的爭奪,

更是中國教育生態中減負與內卷、公平與效率的深層博弈。




家長的「天塌了」焦慮背後的邏輯鏈

在被稱為「高考工廠」的衡水,學生的時間被精確到分鐘:

5:30起床、10分鐘跑操、無縫銜接的課程直到深夜。

這種以時間換成績的「衡中模式」,早已成為教育內卷的典型符號。

當雙休傳聞蔓延至衡水,一位家長張憤怒道:

「雙休是胡搞!接送麻煩不說,孩子一旦鬆懈,高考怎麼拼?」 









家長們的焦慮核心直指高考競爭的本質。

他們認為,雙休會減少學習時間,導致孩子在全國性競爭中落後。

杭州家長更是擔憂「省內其他城市未同步雙休」會加劇教育不公

「有錢人補課,窮人只能乾瞪眼」。

這種恐慌並非毫無根據。

一項針對長沙家長的調查顯示,55%支持雙休,

但40%擔憂學業進度壓縮,甚至有人直言「長沙學生休息,其他省市在拚命」。 





更深層的矛盾在於,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高度依賴。

他們認為,只有將孩子「圈」在教室,才能抵禦電子產品的誘惑和自律不足的風險。

一位杭州家長坦言:「孩子在家只會玩手機,學校才是學習的『保險箱』。」

這種不信任,本質上是將教育異化為「時間軍備競賽」,而忽視了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成長需求。




支持者的呼聲

休息不是原罪,教育需要呼吸

與家長的焦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生和教師的支持聲浪。

杭州某高中班主任楊春林在雙休首周拍攝了一條煙火氣滿滿的視頻:

孩子們打球、睡覺,她自己則重拾廚藝,為家人做了一桌熱菜。

她感慨:「這才是生活應有的狀態。」

學生們更是直言,雙休讓他們有了「喘口氣」的機會,能調整狀態、查漏補缺,甚至發展興趣愛好。 





政策倡導者則從教育本質出發,強調雙休是法定權益,身心健康應優先於分數。

有評論犀利指出:「若教育以自殺率為代價,再高的升學率也是失敗。」

數據顯示,我國高中生抑鬱檢出率達40%,高壓學習環境被認為是重要誘因。

一位教師更直言:「高中雙休是大勢所趨,孩子們不是機器,教育不該是集中營。」 



撕裂的根源

單一評價體系與資源鴻溝

爭議的背後,是教育評價體系

的單一化與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現行高考制度下,分數仍是「硬通貨」,

學校被迫以時間換成績,家長則陷入「補課依賴症」。

衡水學生曾自嘲:「在衡中,散步都是罪過。」 

這種畸形的競爭邏輯,讓休息成了奢侈品,學生被異化為「升學工具」。 


與此同時,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被進一步放大。

反對者擔憂,雙休會加劇階層分化:

城市家庭可負擔高價培訓,農村孩子卻可能「徹底放羊」。

這種焦慮折射出教育公平的深層困境——

當補課成為「剛需」,寒門學子如何在雙休中突圍? 



破局之道

回歸教育本質,重構生態鏈條

教育改革不能止於作息表的變化,更需要系統性重構。

政策制定者需直面三大挑戰:


⚫︎優化教學效率

學校需在課堂質量、作業設計上「做減法」,而非在時間長度上「做加法」。 


⚫︎填補資源鴻溝

政府應規範培訓市場、降低費用,同時推動公益性的周末活動,讓博物館、科技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 


⚫︎推動評價多元化

正如《教育強國建設綱要》所強調,高考改革需強化創新能力與學科素養,打破「唯分數論」。 



小編有話說:

教育不是零和遊戲,也不是「拼時間」的軍備競賽。

當家長放下「休假恥感」,

當學校告別「刷題流水線」,

當社會接納「成才路徑千萬條」,

教育才能真正回歸啟迪智慧、點亮心靈的初心。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教室很小,但天地廣闊。

高考衝刺固然緊迫,但人生還有無限可能。」 

雙休制的推行,或許正是這場教育革命的第一步。


您是支持雙休還是單休?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圖片來自於網絡新聞。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本號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5 23:21

微涼浩浩:


離我高中都過去十幾年了,中國還是這麼多傻逼家長。

祝福他們死的時候他們兒女還在因為在加班回不去。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5 23:21

顧小北:


意思佔用了兩天雙休日,就能拼的多富二代,那合著別睡了 住學校吧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5 23:22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6 20:18

作者:艾公千古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714615971/answer/188369027575236757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知乎的老傳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至少在我本人身邊,有很大一部分,特別是年輕的90後的家長,是非常支持這個政策的,作為已經淺淺受應試教育折磨過的一代人,他們的態度和當下的學生更加接近

但同時確實有許許多多的家長,特別是現在孩子還在念初高中的家長對此政策表現了明確反對

這個原因涉及到多方面

1. 高考制度的路徑依賴

家長們從小被灌輸「高考改變命運」的觀念,覺得孩子必須靠「拼時間」才能贏。就像很多人覺得「加班越多業績越好」一樣,他們覺得高中生只有每天在校十幾個小時、周末補課才能考上好大學。突然改成雙休,家長第一反應是:「學校都不管了,孩子成績肯定要垮!」這種焦慮就像習慣了靠鬧鐘早起的人,突然被取消鬧鐘,總擔心自己會遲到。

這種焦慮本質上是傳統應試教育模式與現代化教育理念的直接衝突。

2. 家庭教育能力斷層

部分家長缺乏輔導能力,農村家庭更因教育資源匱乏而無力應對雙休後的學習空白。學生長期依賴學校監管,突然獲得自由時間易出現作息混亂、沉迷手機等問題,這其實是應試教育忽視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弊端。

3. 經濟負擔的結構性轉嫁

雙休政策催生校外培訓需求激增,城市家庭被迫承擔額外補課費用,形成「學校減負、家庭增負」的惡性循環。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在此背景下被放大,加劇教育公平焦慮。

4. 教育目標的時代割裂

許多70、80後家長成長於「高考決定命運」的時代,難以接受「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他們更關注可見的分數變化,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創造力發展,形成「成績至上」與「全面發展」的價值觀衝突,對高分的追求勝過其他一切。

5. 政策配套措施的缺位

學校突然雙休,但沒教孩子怎麼利用空閒時間,也沒給家長指導手冊。就像突然給新手司機一輛車,卻不教怎麼開。有的學校試過教孩子做計劃表,但大部分地方還是「一放了之」,家長當然不放心。

和已經推行多年的「雙減」政策一樣,高考難度提升,競爭依然激烈,在沒有對整個教育體制的改革前,基本不可能為學生真正減負。

總結

家長反對聲本質上是教育生態轉型期的陣痛,折射出制度性癥結與群體認知滯後的雙重困境。破局需同步推進高考評價體系改革、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及家庭教育能力建設,而非簡單批判家長「短視」。

但無論如何總算邁出了第一步,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慶幸。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6 20:18

作者:魔術巨俠Emiy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714615971/answer/1237873103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很多家長都想不明白一件事:通過督學之類的強制他律手段換來的成績不可持續,總有一天會被打回原形。

學生和學生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先分個類。

第一類,天賦哥,代表:大酒神伍聲2009,小學就開始玩紅白機,中學動不動就去街機廳打拳皇,一點也不耽誤他2005年考上浙江大學,然後在2009年奪得dota世界冠軍,再後來直播創業搞得也不錯。目前雖有翻車的嫌疑,但並沒有實錘證實。當然,如果你說在知乎浙大只是三本,有手就行,那我只能甘拜下風。

第二類,富家子女,代表:奶茶妹妹,健美操上清華眾所周知。還有一堆送出去留學的。別人富哥路子早就鋪好了,只要不創業證明自己,家產真不容易敗光,他們才不會卷補習,正如皇帝不會用金鋤頭。

第三類,家裡沒那麼富但有點門路,代表:江西的那幾位全日制中專在職大專的95後公務員副科長。不那麼富的也不屑於卷補習,鋪路演都不帶演的。

第四類,自律選手,代表:大家身邊多少都見過的學霸,主動預習複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們中天賦沒那麼好的可能高考只摸到211或雙非一本,但在本科學習過程中,他們的自律支撐着他們考研讀博,大器晚成。雙休不雙休對他們沒太大的影響,說不定多休息會,補充好睡眠能夠發揮更好。

第五類,依賴他律的選手,代表:「脫不掉長衫的孔乙己」「985廢物小組成員」,他們的成績大多是被家長老師監督出來的,他們本身對學習興趣不大,強制的他律更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天賦不那麼差的被送進了211,985,天賦一般的進了雙非。雙休對他們影響很大,但進了大學又怎樣呢?獲得一個限期四年的效果為臉上有光的成績又能怎樣呢?他們大部分趕不上風口行業——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專業畢業,三十歲月薪四千,如果不是在張雪峰直播裡面現身說法求出路,我也不會把這樣的學習經歷和這樣的收入聯繫到同一個人身上。不要講什麼盯着風口專業報,風口是會變的,運氣好讓你干一段時間再崩,運氣不好還沒畢業行業就崩了。更可悲的是,就算是趕上風口的少數人,也有部分留下了35歲裁員,房貸還不起,房子爛尾,縱身一躍的悲慘傳說。

第六類,沒有家底沒有路子沒有天賦還不自律、他律也收效甚微,代表:各位被中考分流到職校中專的小學同學。曾經吉祥三保(保安,保潔,保姆)和鐵人三項(快遞,外賣,網約車)是他們的出路,但現在他們的位置也逐漸被第五類人群擠占。

前四類雙不雙休影響不大,甚至還可能對他們來講更好。至於後兩類……只能說活着就很棒了,苦一苦換四年有面子也算勉強不虧吧。


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6 20:18

大城市搞雙減是因為家長有資源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啟動資金,一些18線小縣城搞雙減是為了讓服務員的子女永遠做服務員,洗車工的子女永遠做洗車工?

雙減的目的是教育分層,不是為了解放青少年。而教育分層只會帶來階級固化,歐美的實例就擺在那兒。

雙減、快樂教育這些概念本質上是給底層打了一針麻醉劑,有效期至22歲踏出校門那一刻,此後,沒有了麻醉劑卻依然要投入激烈競爭的洪流時,年輕人會更痛苦,更挫敗,更容易一蹶不振。

附一個比較認可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292690334/answer/117178438617?utm_psn=1883530478331623367

所有時期所有朝代的政策的唯一目的就是維持穩定的統治。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解放這個解放那個,P民可真是把自己當回事。現在我們面臨這局面不是什麼新鮮特色場面,別人早走過了。

如果這個答案都不能讓你們琢磨明白,就別來我回答里發言了。知乎有的是跟你們一樣糊塗的人,去找他們去。



作者:我是我 我非我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714615971/answer/1219253639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6 20:19

作者:懂升學的靚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714615971/answer/1231221661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中雙休,有錢的一對一,沒錢的玩手機」,這句話至少犯了三個錯誤。


家人們,最近高中雙休成了熱門話題。有些評論特別刺眼,像「有錢的一對一,沒錢的玩手機」,這條評論熱度超高,有691條評論、653個點贊和706個收藏,看來不少人都認可。但實際上,這個觀點至少存在三個錯誤。


首先,把學生簡單地分成有錢和沒錢兩類,這毫無意義。有錢人家孩子沒考上大學,只能上大專;沒錢家庭孩子考上好學校,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有沒有錢和能不能考上大學並沒有必然聯繫。高中生適度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簡單地把「有錢一對一就一定能考上,沒錢玩手機就一定落榜」對立起來,這種說法沒道理。


其次,有人天真地認為補課一定有用。在高中待過就知道,補課的回報率其實不高。很多人補課只是為了找個學習氛圍。我見過天天補課,成績卻只有30分,依舊考不上學的;也見過不補課但成績優異的。學習是需要天賦的,和補不補課、玩不玩手機沒有直接關係。國家推行高中雙休,就是因為高中生太內卷了,已經影響身心健康,這樣得不償失。


最後,這種觀點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覺得高中生學習完全依賴外界管理,不相信他們有自主學習能力。現在社會追求效率,學生學習也一樣。高考的考查方式越來越靈活,單純刷題已經應付不了。而且高考渠道也多樣化了,單純延長學習時間、補課做題,效果並不明顯。


家長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對高考和教育生態不夠了解,本質上是對教育公平的呼喚。家長覺得在學校,大家的時間、老師、飲食都一樣,這很公平。一旦有了雙休和晚自習,成績好像就和家庭支持掛鉤了。但真沒必要這麼焦慮。我們追求的是更高效的學習,篩選出真正會學習的人。努力沒錯,但要摒棄過分的努力、假裝努力和得不償失的努力。


家人們,你們怎麼看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