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3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部分同学倾向土博+国外博后而不是直接国外读博?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3

海外原子主要是博后,大组当博后一般也要博士搞点东西,或者推荐信。大组直接申博士不太容易,要有路子,比博后难很多。

延期这玩意国内外都有,至少美国香港是有的,时间长短主要看组看人。

能直接去海外大组那肯定海外大组的,不能去的,大组土博和海外小组各有优劣吧,看个人喽。我认识的两种都有回来的,土博加博后因为又筛了一道,平均更厉害点。菜的就不做了。



作者:四月一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08781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3

根据个人身边看。

国内读过研和博的,在国内有学术人脉,基本不差于新两所。可以更容易social混到挂名。而且大部分来新加坡的只有国内教职好找。有国内社交圈子做靠山,更容易获得高校教职推荐。一般出来再回去混个海外优青的名头,更容易拿到教职。

所以学术圈是个江湖,要讲圈子和人情世故。不要埋头苦干。



作者:Pieris C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33812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3

池鱼林木:


直接国外读博成本高的离谱,但国外读博后可以镀层金,根访问学者差不多,回国身价一样水涨船高。

说白了,博士在现阶段的环境中,一般出国的都是想去国外发展或者回国当高校老师。但公费留学名额有限,那么国内读博+国外博后镀金,是最有性价比,最适合普通人的一条路。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3

出不去呀,国外phd也没那么好申,一普通家庭出来的,家里没钱没关系,要出国读博,如果你的硕导完全不帮忙,成果也不突出,第一步套磁就卡死大部分人了,何况一般来说申请phd还要雅思(托福),又干死一大堆人。而且好多人省会城市都没去几个,出国做phd咋回事儿都不知道。

最好的就是你硕导愿意帮你,有关系直接能给你奖学金,或者直接给你offer让你走csc。其实真不帮忙也没啥,真有心出去,从研一开始专注到水论文和学英语上,未必没有机会,怕就怕有的导师光画饼,研一研二各种打包票,我送你出去,我给你保底,等你研二快结束,或者研三上才发现硕导给不了上面那样的帮助。



作者:小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182724541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4


咸鱼周:


因为时代变了,海外经历要搭配国内牛导才是王炸,不想回国的除外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4

相忘于江湖:


因为这部分人的导师是大佬级别的人物(比如院士长江杰青或者副院长以上的),国内土博+海外博后方便走海优或者留校任教。

但凡有润的想法的直接去国外读博了。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4

评论区好奇怪

就拿文章来说吧

很多土博能留下,是因为人家能发顶刊。

人家刻苦努力,情商高,会social,本科背景也很好……

人家除了硬实力厉害,软实力也厉害,为什么就不承认是这些人厉害呢?

一些博士的成果是很多professor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不留他留谁啊?

留些水博吗?还是留成果不如这些人的外人啊?

国外顶级院校的,成果好的,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回来。



作者:小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106405053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5

作者:鱼仔说申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934584223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得直接申博太难,不如先国内读博再出去。
以为国内博士竞争没那么激烈,能稳稳毕业。
觉得海外博后是“镀金”,有了这段经历,回国找教职更容易。

基本是这个思路,但现在问题也很明显:

国内博士越来越卷,很多人连毕业都成问题

现在国内博士生的数量大幅增加,但资源却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国内很多博士培养模式还是“师徒制”,导师的资源、推荐、话语权影响着你的学术前景。你以为导师会手把手带你?大部分情况下,真正带你的是师兄师姐,甚至博士后的博士后,你可能几年都难得和导师交流一次。一些大牛组的博士生动辄十几二十个,你的研究可能只是个“小零件”,既没产出也没独立性,连出国博后的竞争力都很难保证。博士毕业时间无法确定,很多人被卡在这里几年,本来可以直接申博的时间被白白浪费。

很多国内博士靠 CSC(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自费去海外做博后,低成本刷一段经历,回国后提升竞争力。但现在 CSC 博后受10043政策影响,在美申请变得极为困难,欧美一些高校也减少了对中国博士的资助和签证支持。以前博后是“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但现在由于科研岗位减少,连博士后都越来越卷,你以为能轻松拿到海外博后?竞争者都是本土博士生,你真的拼得过吗?而且,很多公司和大学根本不看重海外博后这段经历,你真正能获得的“镀金”价值远不如直接申博。

直接申海外博的好坏处也很明显:

直接申博意味着你 4-6 年后就能拿到博士学位,而不是国内读博 5-6 年,再花几年找博后拼资历。对想尽早进入行业或学术圈的人来说,这条路更高效。独立性更强:欧美博士生通常是 junior researcher,比国内的“师徒制”培养更注重个人成长。资源更多:能直接参与国际大牛组的项目,接触一手科研资源,和全球最顶尖的同行竞争。学术交流更方便:海外博士更容易去顶会、申请国际学术访问,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直接申博,你的身份是 “海外 PhD”,未来可以申请全球范围内的教职、工业界、研究院等职位,而不会受国内博士身份的限制。如果你是做 AI/CS/EE 这些领域的,欧美博士毕业后可以直接去 Google、DeepMind、Amazon、NVIDIA、Meta 等顶级公司,而不是像国内博士一样,主要靠教职或博后。即便你以后想回国,海外博士的身份也比国内博士+海外博后更有竞争力,尤其是申请高校教职时。绝大多数欧美 PhD 项目都会提供 Tuition Waiver + RA/TA Fellowship,也就是学费全免+博士工资,基本上能覆盖生活成本。相比之下,如果国内博士毕业后再找海外博后,资金来源不确定,能否拿到全额资助取决于运气和竞争。

但同样的,申请门槛高,竞争激烈。申请海外博士需要一定的学术背景,比如 论文、科研经历、推荐信、GPA、英语成绩,比国内博士申请更卷。热门领域(CS、AI、BioTech、EE)更卷,名校 PhD 录取率低,需要早做规划,不能临时抱佛脚。导师匹配很重要,如果套磁不到合适的导师,申博难度会大大增加。你要习惯英语科研写作、国际会议、独立做研究,如果你的英语交流能力一般,可能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文化适应问题,尤其是去欧美一些地方,生活节奏、社交、学习方式可能和国内完全不同。部分项目 funding 不稳定。虽然大部分博士项目有 funding,但有些小组的资金并不充足,甚至可能会中途断供(尤其是做 AI 这种烧钱的方向)。申请前一定要 确认导师是否有长期 funding,别因为经济压力影响了博士生涯。国外博士毕业通常有 Publication Requirement(发表要求),没有核心论文就很难毕业。PhD Dropout Rate(退学率)较高,很多人因为研究方向不合适、压力太大等原因中途放弃。毕业时间不确定:欧美 PhD 的毕业时间差别很大,有些 4 年能毕业,有些可能 6 年+,取决于研究进展和导师要求。

这些其实都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的,要是实在搞不清也可以问我(已经被问了无数次了心态很平和)


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5

说一个很多人没提到的问题……土博的publication强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美国很多专业非常依靠grant(和国内走国自然国社科一样),如果一个学生完全没有写过英语的本子,走过正经的申请流程,对于“想正儿八经培养你(强调)”的导师和学院,这是巨大的劣势,但是如果只是招来干活当临时牛马,那就无所谓了




作者:呵呵呵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185233578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5

霜霖之歌:


国外博士认可度在降低,最认可国内高考和本科。国内985 211大学学院院长、学术骨干基本上都是国内土博。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