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lablablabl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0533644/answer/288859764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韓國人的卷跟國民性有關係。所以哪怕同樣條件,韓國人活的就是非常「心累」。韓國人普遍有表演型人格,攀比誇耀心非常重,上下等級森嚴。
在中國的韓國留學生,年齡小的見了年齡大的,會不自覺的點頭行禮。中國人就完全沒有這麼嚴重的等級感。這種等級文化無疑會加劇底層民眾的危機感。中國雖然也有等級文化,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反感這一套的。
韓國人的表演型人格也非常普遍,非常追求外在形式,忽視實用主義。比如早上五點起來,忙活兩個小時做紫菜包飯的家庭主婦,化美美的妝拍持續學習10小時的學習vlog,但是學習內容就是抄書的韓國女生。韓國人對奢侈品牌也是無限追捧,遠超中國人。這種過分追求外在形式感的文化,無疑會讓人活的非常累。哪怕移民到了海外,韓裔的生育率都是亞裔里倒數第一的,這無疑跟韓國人的民族獨特文化有關。
另外,中國人對教育的內卷,大部分存在於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但是絕大部分中國人是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他們對教育的內卷有「海淀媽媽」那麼誇張嘛?我感覺完全沒有,大部分父母心態還是平和的,什麼一學期給孩子花幾十萬補習,輔導孩子寫作業到凌晨三點被氣出腦出血這種事,在絕大部分中國父母看來也是奇葩一樣的存在。
起碼從身邊統計學來看,絕大部分中國人追求教育其實並不是出於對學歷和知識的熱愛,而是追求教育帶來的經濟回報。但是高學歷等於高收入,等於階級跨越這種敘事,隨着中國經濟爆發期的結束,越來越沒有說服力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自己的財富更多來自於繼承,來自於機遇,來自於創造力。在抖音上跳舞掙得比985研究生進公司當螺絲釘掙得多這種事,大眾也越來越能接受了。
所以我的感受是,中國人對於學歷的狂熱追求正在逐漸退潮,所謂的雞娃,苦行僧式的學習也越來越不被接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回報期望也在逐漸降低。
從各種心理因素方面講,中國人在教育上可能真的沒有韓國人那麼「累」,那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