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2篇帖子。
(轉載知乎)1 月 9 日兩中國女遊客在日本遭列車撞擊身亡,原因是什麼?
6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0

這兩位應該是零零後,沒見過使用中的鐵路平交道口,這個道口又是無人值守的,她們顯然站在了危險區內。

國內現存的平交道口,幹線鐵路絕大部分都在推動廢棄改立交了,鐵路迷這幾年都歷歷在目,支線的使用頻率又極低,連護欄都沒有,基本上見不到火車經過。所以很多人是沒見過鐵路平交道口的運作方式的。

建議加入赴日旅遊的常識,逝者安息。



作者:王芷汵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1451070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0


蒸汽機器人丶:


論防呆設計的重要性

以題目為例,有些危險發生,真有人不知道距離把控的

就好像開車發生事故真有人只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6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0

原因就是日本老城區

老舊的

不合理的

反常識的

極其狹窄的

護欄和安全區設定,害死了這倆遊客

別的不說,哪怕翻過護欄跑到外面,和直接有汽車穿行的馬路之間,也就一塊不知道有沒有一米寬的斜坡能站人

這種設計不算簡陋,那啥樣的才算簡陋?

電車來了讓行人及時抓住護欄以免被卷進去才算嗎?



作者:尼克瓦倫坦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8869059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0

Aztaka:


死者為大。可能有什麼隱情,不然都能去競爭達爾文獎了。


6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1

Aoi Erika:


這個事件,個人認為這兩個遊客和山陽電鐵各付50%的責任。

先貼幾張NHK的報導



我們是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這個閘道口,鐵軌和欄杆之間的距離非常短,有人給出數據了,大概也就1m,欄杆旁邊到馬路邊緣大概也就3m左右,看這個圖大致也能看的出來,這個地方的設計非常不合理,當地日本居民也是持這種看法,設計是很不合理的。

09年到現在這個地方出過了4次事故,死過一次人了,山陽電鐵居然毫無反應,不在這個地方進行修改一下。

這些應該就是山陽電鐵在這個事情當中負的責任,因為設計很不合理。

至於說這兩個遊客,不能說自作自受吧,但是也是蠢的可以,雖然說當地警方給出的結論是很有可能是因為等紅燈,所以站在欄杆裡面,不過我覺得也不可能說沒想到一般的列車會比軌道要寬吧,再怎麼樣在國內應該也做過輕軌,地鐵,高鐵,火車吧,國內地鐵,高鐵,火車,輕軌這些站點,都會有一個黃線標識,等候列車必須要在這個黃線以外,一般情況下,這個黃線距離站台邊緣差不多也是1m,更何況是疾馳的列車。

順帶一提,為什麼要站在一定距離以外等火車,因為在流體當中,如果一塊地方的流體速度比較快的話,那麼其垂直方向會產生一定的流體壓力,這個我沒記錯的話好像叫伯努利效應

每次我等火車的時候,那個火車進站的時候噪聲無比巨大,甚至100m外都能聽見,我就不相信那倆人站在鐵軌邊緣聽不見火車開過來了,也別扯周圍太吵怎麼樣聽不見,除非是聾啞人,有的時候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大道上都能聽見上方輕軌列車經過的聲音。

結果卻站在欄杆裡面等紅燈,我也是理解不了這一點,火車都過來了,還不趕緊走,至少你站在欄杆外面唄。。。

6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1

一半:


別說蠢不蠢的,我上班路上有個小區門口經常發生禮讓行人車禍,人過去了後面車來不及剎車撞了,前段時間一看,天橋架起來了。

日本這個軌道路口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被撞了,放在國內是嚴重的車禍事件,直接撤掉路口都有可能,日本不管??無語

6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1

黑貓:


這咋說呢,我等綠燈看見大車旁邊過去我都佔後點

68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2

阿蘭提戈公爵:


はちみ的反應速度是列車的六倍,不舒服會自己跑的

69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2

Free 逍遙柳:


沒看監控之前我姑且還能給她們辯解兩句…

70楼 JosephHeinrich 2025-1-19 19:12

雨晴:


前幾天看那個穿越時空的少女重印 我感覺那個電影裡面的火車軌道設計的很奇怪,在斜坡下面,像女主一樣剎車失靈不就完蛋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