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望是一條鹹魚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64950/answer/705788325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正常發展的結果。
受疫情影響,全球,尤其中國出入境旅行的收縮減少非常嚴重。放開後其實很多中國人湧向日本旅遊,然後就是韓國,泰國。
一是因為疫情開始後西方國家的動蕩。
二是經濟下滑口袋緊縮,跑的遠開銷大。
那麼近鄰游是很好的選擇。並且大家發現,不刻意的做特種兵、打卡式的旅行其實更有意思。景點游對於見多識廣的年輕人沒有什麼吸引力,大家換個文化環境,體驗著自己既熟悉又有點不同的都市生活成為一種主流旅行方式。
很多出去旅行的,不再是這個景點那個景點,往往是懶床,吃個早午餐,然後去個點逛逛,下午茶(餐),找個地方小坐,晚上大餐或直接收工回賓館休息,這种放松式的旅行。因為平時工作壓力,節奏都太快了,慢下來才不錯。
反之,對韓國人來說也是一樣。
如果多接觸各國人的旅遊方式,或者我們看一下身邊人及自己,出國游先飛哪?再回想一下世界熱門城市是哪些。無疑:巴黎、倫敦、米蘭、羅馬、馬德里、布拉格、伊斯坦堡、雪梨、墨爾本、曼谷、首爾、濟州島、東京、大阪、開羅。有幾個開口就說,我計劃去那不勒斯去坎城旅行的。哪怕這兩個都是地中海旅行聖地。
原因是這幾種:
1.首先是交通,國際航班,就是大城市到大城市的航線最多。我最近要去普吉島,原想上海飛過去時間長,於是搜了下廣州,深圳的機場,結果雖然近了1H,但是航班最多的就是上海直飛普吉島。
同理,如果一個外國人要來中國,首選到達的地方就是北京和上海了。
關於上海的吸引力是第二個問題等一下回答。
2.景點旅行已經逐漸不是旅行的主流了,這種到某地,要看山,看海,看水,看建築為主的方式,已經不被很多人採納了。主要參考《午夜巴塞隆納》這部電影,典型的先到大城市,以大城市為據點,住宿、飲食,逛透了,安排一個悠閒的旅程去這個據點輻射的景點看看。
3.現代人對物質生活、現代文明提供的便利的依賴,已經不適應去景點遊了,要排長隊入園,吃喝都不咋滴,還得坐好久的車來回,遇到天氣不好的,風吹日晒的,不行。
4.經濟能力問題,別看城市物價貴,其實景點物價也不便宜,尤其國內的景點,那是門票就要不少錢了。
而我上述提到過的旅遊城市以外也有極具吸引力的聖地,馬爾地夫、巴厘島、南意、南法、澳新的海岸線、北海道、九州、海南島。這些地方我歸為度假地,適合躺賓館、出海,吃好喝好,這種要玩兒開心了,才真叫貴。
綜上,上海的吸引力來了,對於日韓人來說,消費性價比高。雖然物價相當,但是同樣的物價,在這的服務可好多了。
比如海底撈,你在外面吃個飯你還想看人跳舞?等著收服務費吧。
還如果外來遊客知道這裡的餐廳可以自帶酒水飲料,那可得高興壞了。
上海的吸引力就在:
1.交通便利,尤其對日韓來說距離更近。
2.國際化的飲食產業,尤其各式海外餐、麵包甜點店、融合菜,那叫一個卷。
3.消費可高、可低。
4.氣候不惡劣。
5.安全,嚴謹的說是文明程度高,人員素質可以。
6.基建過硬、乾淨。
其它的想到再說。
先總結,其實東亞三國拋開政治影響的特殊時期以外,將來的交流會更多。身邊有很多朋友疫情後就常去大阪、首爾、濟州島,殊不知中國人已經在開發日本的九州、四國、能登這種偏僻地區的旅遊版圖了,京都已經成為常去的地方了。,也就是我們其實也扎堆到外面去旅遊。
就我一個前同事,這幾天就在玩首爾,而且不是第一次,也是說那裡的東西好吃,好吃。請不要以為韓國只有泡菜,他們只是頓頓有泡菜。
同樣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上海旅行的。
城市為據點的旅行是大勢所趨,國內游現在上海都是排前的。作為一個大城市人,其實一開始我也無法理解,我記憶中小時候去旅行,就是要有山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