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ilre留學論文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0597461/answer/32822941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澳洲人每年因不同的複雜騙局遭受巨額損失,其中一些騙局涉及利用許多受信任的品牌和機構之名。從求職、租房、駕駛,到購物和尋求醫療服務等等,形形色色騙案不斷。
根據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於2022年的調查指出,人們最易「中招」的騙局包括網路釣魚、虛假賬單和線上購物詐騙等。
下面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類型的騙局,以及如果想確保自己不上當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道路收費詐騙
騙徒會冒充像 Linkt的收費道路運營商,發送簡訊聲稱收件人有逾期或未付的費用。
就此,澳洲通訊及媒體管理局 (ACMA) 表示,大眾在收到這些警告訊息、聲稱他們的收費公路賬戶有逾期帳單或資金不足時,應該加倍提防。
通訊及媒體管理局發言人指出:「這些詐騙訊息往往來自未知號碼,或者在發件人顯示的詳細訊息中帶有『Linkt』一詞,使其看起來更真實。」
「這些網路釣魚詐騙,試圖誘騙大眾點擊其連結,該連結會指向一個看似真確、但其實是偽冒的網站,旨在竊取大家的個人或財務詳細訊息。」
「如果您對收到的收費公路賬單的消息存有疑問,或懷疑其真偽,請不要點擊任何連結或相信簡訊的內容。」
通訊及媒體管理局表示,大眾應改為登錄其帳戶或使用這些公司經過驗證的應用程序,來檢查他們最近的賬單明細。
冒充優步詐騙
騙子還曾冒充優步(Uber)向一些澳人發送短訊,企圖從他們身上騙取金錢,受害者往往毫無戒心。
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的詐騙監察服務Scamwatch指出,這些簡訊可能聲稱您的帳戶存在異常活動,或者您的付款不成功。
「它們都會包含一個惡意連結,指向偽冒網站。該網站將會竊取您的詳細資料。」
Scamwatch也呼籲,大眾如接收到此類簡訊,切勿馬上點擊連結,而應通過官方應用程序或檢查本人的Uber帳戶。
「嗨 媽媽!」騙局
Scamwatch 的指出,去年廣泛肆虐的「嗨 媽媽!(Hi Mum!)簡訊騙局令不少人上當。
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報告的這種詐騙事件超過1.1萬起,人們損失超過720萬澳元。
「嗨 媽媽!」騙局通過通常冒充子女們,來欺騙受害者向網路詐騙者匯款。
騙子往往通過 WhatsApp 通訊程序或簡訊,假裝丟失手機或獲得新號碼,向朋友或家人發送信息。
騙子通常聲稱他們無法登入其網上銀行系統,並要求受害人向他們匯款。
此等騙局有多個不同版本,但基本上都為利用人們希望幫助親人的心情。
如果您收到這樣的簡訊,Scamwatch 建議大家在匯款前,務必先致電涉事親友,確認消息。
myGov 騙局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甚至連政府機構之名也被利用行騙。據 Scamwatch 的記錄,1 月份冒充聯邦政府網站 myGov 的騙案增加了 160%。
Scamwatch 提醒,大眾應特別警惕這些自稱來自 myGov 的電子郵件和簡訊,尤其當它們聲稱大家有資格獲得退稅或任何形式的返款。
Scamwatch 還再次提醒,不要通過點擊電子郵件或簡訊中的連結去訪問 myGov 網站。
冒充稅務局詐騙
騙子又會利用社交媒體冒充政府機構,例如稅務局(ATO)。
澳洲稅務局在 1 月曾指出:「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TikTok、Instagram 和其它平台上,我們看到冒充稅務局、我們的員工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虛假社交媒體賬戶有所增加。」
「這些虛假賬戶試圖要求用戶與澳洲稅務局聯絡,直接向他們提供資料,以便他們協助查詢。在這些虛假賬戶的背後,騙子正試圖竊取您的個人信息,包括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和銀行賬戶號碼等。」
稅務局表示,驗證帳戶是否為官方的最佳方法是檢查其獲得的關注數量、帖文數量多少。同時, 請確保您收到的所有電子郵件地址域名都為「.gov.au」結尾。
「澳洲稅務局的社交媒體已經運營了大約 10 年,如果您瀏覽的是一個新創建的帳戶,或者只有幾個帖文,那它肯定不是來自我們。」
租房詐騙
澳洲人正處於住房危機中,騙子也乘虛而入,利用住房行騙。
為確保您將租住的房子確有其房, Scamwatch 建議人們務必確保在支付任何款項之前,曾實地檢查了住房。
它還建議大家可檢查心儀的房屋相片,是否曾於不同的網站列出,因為騙子往往會「從真正的租屋網站竊取照片」。
冒充Telstra 和 Optus 詐騙
通訊及媒體管理局指出,澳洲人很多時還會被自稱來自電信服務商的電子郵件所騙。
它表示,Telstra 的客戶應該警惕他們收到的任何額外電子郵件。這些郵件往往要求客戶填寫一份「客戶信息」表格,以避免服務中斷或取消。
「如果您收到此等電郵,請不要下載或打開郵件中的附件或任何連結。」
通訊及媒體管理局強調:「如果你對來自 Telstra 的電郵真實性有任何疑問,請通過其公開的聯絡方式,或使用經驗證的應用程序來聯繫該公司。」
此建議也適用於Optus 的客戶。一些電郵要求客戶出於「安全原因」,必須點擊連結以更新或確認他們的詳細信息。
通訊及媒體管理局表示,關於Optus 的其它電郵詐騙例子,還包括發送一些看似是付款提醒的內容,要求客戶點擊連結以支付未結賬單或更新付款方式。
「所有這些詐騙信息的共同點,都是營造一種緊迫感——如果您不迅速採取行動,您的賬戶將被關閉或暫停、又或者服務將被中斷。」
「這些騙局旨在竊取客戶的個人和財務信息。Optus已 表示,公司絕不會通過電郵或簡訊要求任何人提供個人或敏感資料。」
求職騙局
在去年的最後幾個月,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發現與招聘詐騙相關的報告和損失「顯著增加」。
這類詐騙通常涉及有人假裝代表知名公司和線上購物平台招聘,或者冒充知名招聘機構。
Scamwatch 說,騙徒通常會要求人們先付款,以換取有一份保障的收入。
該委員會副主席里卡德 (Delia Rickard)提醒:「如果你正在尋找工作,而剛好有一份工作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那很可能就是一場騙局。」
「這可能包括不斷點擊網站或應用程序上的按鈕來購買產品或提交評論。
臉書交易平台騙局
有社交媒體用戶指出,騙徒會使用 PayID 在臉書交易平台(Facebook Marketplace)上欺騙供應商。
Heritage Bank 在 1 月份向客戶發出警告,列舉該騙局的運作方式。
這些騙子會告訴賣家他們無法親自見面交收,並托他們的親戚或朋友作為代表。
該銀行表示:騙子隨後會向賣家發送偽冒的 PayID 電子郵件。」
「在這封假郵件上,騙子會指接收付款存在問題云云,又借口說因為該PayID並非企業賬戶等。」
「他們會順勢說,賣家必須首先將資金傳入他們的帳戶,以增加其 PayID 限額,這樣他們才能向人們付款。他們又會承諾,交易完成後,他們定必同時向賣家退款和付款。」
「毫無戒心的賣家,往往因而受騙,向騙子匯款。」
相同的伎倆也被用於網上買賣平台 Gumtree。
減重藥騙局
網上騙局也會利用大眾對藥物Ozempic 的需求。 Ozempic 是糖尿病治療藥物,也被不少人認為可用於減重。
澳洲藥監局(TGA)曾嚴正指出,這些騙局旨在誘騙大眾,於網上輸入個人或付款詳細信息,購買根本不存在的產品。
藥監局表示正在調查聲稱銷售含有索馬魯肽(semaglutide)產品的網站;這些網站以 Ozempic為名。據悉,客戶往往沒有收到產品,或者只收到一些替代藥物。
事實上,澳洲境內早已禁止Ozempic 的廣告宣傳。藥監局指出,大眾只有在獲得醫生處方的情況下,才從藥店購買此藥物。
這些未經批准、並偽裝成索馬魯肽的產品也會通過郵寄進口到澳洲,澳洲海關不時截獲該等產品。
藥監局發言人表示:「這些產品目前正在藥監局實驗室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