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子連山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843676/answer/35102129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四大的時候,咱們的物質條件剛剛好起來。
很多地方分公司還沒有改掉過去窮日子時胡吃海塞的毛病,每到一處,那吃得真是昏天黑地。
海參鮑魚,魚翅燕窩,都是基本操作。
吃過幾樣窮凶極惡的,例如臉盆那麼大的整片牛肉,據說一頭牛身上就能出兩片。
比我還高的鴨綠江鯉魚,中國不讓撈,都是從朝鮮漁民那買。
還有各種野生的玩意,雖然不怎麼好吃,但有錢未必買得到。
吃了三年,我開始厭食。
所以我第一個覺得沒必要花的錢,就是吃。
那些年一年出差大半年,萬豪、希爾頓、凱悅、洲際、雅高、香格里拉,都是高卡。
開始還覺著新鮮,可後來住多了,也就那麼回事。
唯一感覺凱悅乾洗洗得最乾淨,其他完全無感。
所以我第二個覺得沒必要花的錢,就是住。
不光是酒店,還包括房子。
當初腦袋一熱,買了套別墅,幾百平,看著真爽。
花老多錢裝修完,住了一天,發現空蕩蕩的瘮得慌,就再沒住過。
所以我建議,就算你再有錢,除非家裡10口人,否則千萬別買別墅。
人口多,哪怕買個大平層,也比別墅強。
一家三口的話,兩室一廳最好,人氣足,還好打掃。
如果二人世界,我覺著就弄個開間,掃地機器人一開就掃完,挺好。
至於衣服,這玩意我從小無感,在外企就是西裝襯衫。
後來創業了,就是一身運動服。
我不知道西裝這麼反人性的服裝是怎麼發明出來的,簡直就是爺們兒的裹腳布。
反正我就喜歡運動服,而且還不要什麼耐克阿迪,國產的最好,便宜不說,質量感覺都比國外的好。
再後來,我迷戀上了diy,到網上買一堆樣品,哪個舒服來十件,印上自己的logo,那叫一個開心。
十件都不如一件耐克貴,買一批穿十年。
所以,衣服也根本沒必要花錢。
在外企的時候,配了輛豪華車,新鮮了三天。
三天之後,堵在四環照樣腰疼,再豪華有啥用?
後來我自己再沒買過豪華車。
再後來出了電動車,買了輛國產的,開上再也不想開油車了。
而且我發現,5公里往返,走著也挺舒服。
50公里往返,騎車正好。
現在連電車也不開了,正好鍛煉身體。
還有各種愛好買的那些高端裝備,都在吃灰。
林丹同款球拍根本不適合業餘選手,還是300多的凱勝最順手。
穿喬丹鞋也不能多跳1厘米,地板鞋打外場還滑,安踏完爆他。
有買裝備那錢,真不如拿來請教練,一對一技術指導,摳摳細節,球技蹭蹭漲。
等到拿網球拍都完虐對手,誰還管拍子啊,膝蓋都是你的。
還有電子產品,也從最初蘋果全家桶換成了華為,體驗有增無減。
手機電腦越用越便宜,不打遊戲的話,那些配置真的毫無意義。
總結起來,似乎所有的物質消費都沒啥意義。
那什麼有意義呢?
我現在覺著,唯一有意義的是體驗。
體驗籃球的激情,足球的狂野,羽毛球的靈動,搏擊的刺激,聲樂的悠揚……
這些體驗是無價之寶,花再多錢都值。
因為是它們構成了「我」,與那些身外之物不同,它們是我的一部分。
當然了,也不至於那麼極端,勸大夥禁慾。
有些消費,確實也是體驗。
沒吃過山珍海味,可能確實饞。
沒見過KTV的美女如雲,可能就是油膩。
如果不胡吃海喝,不花天酒地,不追求名牌,就算消費降級,那我早就降級了。
按照某些人的標準,我這種一個月吃穿花不到1000的,得算是和尚生活了吧?
不過籃球、羽毛球、搏擊這幾樣愛好,一個月得大幾千,也算相應國家號召拉動內需了。
算上給閨女報班的錢,我一個人夠養活幾個教練,也算促進就業吧。
但是這錢我覺著花得值。
那你說我是消費降級了還是升級了?
物質方面,確實降級了,也算吃過見過,對那些聲色犬馬,光鮮亮麗去魅了。
一旦人覺醒了理性,你再讓他為所謂「品牌」付費,他會覺著你在拿他當SB。
隨著經濟發展,理性消費會成為主流,消費主義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未來的趨勢是體驗消費,包括教育、體育、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的軟消費。
這些消費不但能讓你獲得多巴胺,更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獲得相對高品位的審美能力。
未來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用於攀登,摘取高處的果子,推動人類走向「大同」。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意思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