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36154/answer/19415911985370651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田一比柯南好是站在本格推理
动漫的角度去做评价,因为从本格动漫角度金田一中犯人的的犯罪手法更精妙,推理更硬核,逻辑更严谨。柯南比金田一受欢迎是不再局限于本格推理动漫角度,而是站在更广的作为一个IP和作品角度,柯南相比金田一生命力更持续,受众更广。
我们从内容维度和IP运营层面把柯南和金田一做一个对比。
内容维度上故事主线与结构柯南故事结构:背景主线+单元剧模式
金田一故事结构:单元剧
对比:柯南在故事设定之初就采用了黑衣组织
故事主线与单元破案故事结合的方式。这样设定一方面可以留下悬念,吸引观众不断去看下去,想探究背后地秘密。同时也能缓解持续的单元剧案件带来的审美疲劳。
其实在1999年左右金田一和柯南的收视率同时都在下降,但是因为灰原哀
的出场再次拯救了柯南的收视率。后期黑衣组织每一个新人物的线索和出现,也都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比如贝尔摩德
、朗姆以及那位先生。而金田一虽然在本格推理上做的更精彩,但是只能靠新的案件吸引观众。
这种单一的方式不仅创作难度高,并且更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所以在金田一作者天树征丸后续新作品《侦探学园Q》
中也加入了冥王星这个犯罪组织的主线剧情。角色设定与情感线金田一:角色较少,只有金田一、美雪、明智、剑持勇几个主要人物,角色关系简单。
情感线也基本只有金田一和美学的模糊的情感线。
柯南:角色类型众多,角色众多、职业丰富,有侦探、怪盗、警察、黑暗组织犯罪者、FBI、CIA、财阀老板等等。每个出场角色都有自己完整故事线。
对比:柯南情感线更是一大看点。爱情线上从新兰和柯哀之争,到服部和叶,毛利和妃英里、京极真和园子。
除了爱情线友情线也非常丰富。小兰和园子的友情,柯南和服部的默契。贝尔摩德和柯南的亦敌亦友。
这些都带丰富了故事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所以柯南更多的是靠故事中主线和角色来吸引观众,而非案件与手法本身。
柯南:柯南世界观虽然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但是黑衣组织的世界观设定和与FBI、CIA、侦探、日本公安的对抗设定,让整个故事具有做长线故事的延展性。
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加入科幻、动作、冒险、喜剧、爱情等多种类型元素,让故事不再是一个小众的推理本格故事。而是一个以推理为主,融合各种元素的大众化故事。
同时柯南在推理上难度要比金田一低的多,加上小学生侦探的低龄设定。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让柯南成为一个覆盖全年龄段的动漫IP作品。
主题和作案动机
金田一:探讨现实社会话题和人性话题居多,揭露社会和人性黑暗面,比较沉重
柯南:探讨情感、经济、私人恩怨、艺术审美话题,相对没有那么沉重。
对比:金田一更多聚焦现实主义社会话题和人性话题,杀人动机比较沉重,娱乐性比较低。
而柯南在杀人动机上做的比较简单,甚至连建筑风格不是轴对称都可以作为杀人的理由。所以柯南娱乐性更强,更加轻松。
金田一:没有多少爽感。每个犯人背后都有着无比悲惨的经历。主角也没有光环加持。
柯南:爽感超级足够,从柯南破杀人案子,演化到拯救世界的动作大片。
同时柯南角色设定牛气十足。不是世界著名推理小说家,就是世界首富和世界著名演员、魔术师、科学家。柯南简直极其了全世界的牛人,爽感十足。
高频更新与曝光:漫画从 1994 年连载至今,动画从 1996 年播出至今,年均更新 50 + 集,加上每年 1 部剧场版(已出 28部),形成 “持续曝光 - 用户粘性 - 消费转化” 的闭环。
这种 “陪伴式” 更新让观众从小看到大,积累了庞大的 “情怀用户”。
跨媒介与衍生品开发:剧场版从最初本格推理演化成“动作大片”,吸引非核心观众,日本本土票房常年稳居年度前 10。
衍生品覆盖文具、潮玩、餐饮联名(如柯南 × 肯德基、柯南 × 优衣库),甚至主题乐园(大阪环球影城柯南专区),通过 “低门槛消费” 渗透大众生活;
跨界联动频繁:与《王者荣耀》《堡垒之夜》等游戏合作,借助热门平台触达年轻群体。
更新频率低:漫画自 1992 年连载以来,多次停更,动画仅推出三季(合计 148 集),剧场版仅 5 部,曝光度远低于柯南。
2024 年推出的《金田一 37 岁事件簿》虽引发关注,但更新节奏仍较缓,难以维持大众热度。
商业开发保守:衍生品多集中在漫画单行本、蓝光碟等 “核心粉丝向” 产品,缺乏跨界联动与大众向消费场景(如餐饮、快消联名),导致 IP 影响力局限在 “推理圈”。
受众破圈乏力:由于案件基调黑暗,难以进入电视台黄金档或少儿频道,传播渠道受限,自然难以被更广泛的群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