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120265916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02.22 Update: 知道已經沉底了,但是還是有一些信息想分享給大家,讓有緣人看到吧啾咪! 年底提前回墨爾本上summer school (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相反), SCIE30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ship,很推薦學Science的小夥伴上。 這門課基本上就是你去公司實習的時候還拿credit,當然反過來看就是你免費去公司幫人家打雜還要付學費(看我犀利的小眼神 )。這門課好在哪裡,主要有以下4點:
1. 實習前幫助學生充分準備,做好university to workplace transition。在實習開始前會有pre-placement classes,總共大約3-4個小時,介紹了employment skills,natural preferences (MBTI測試), 學生實習時候的注意事項,公司的架構,制度和僱人的guideline。即使之前已經有過實習的經歷,我個人還是覺得這些pre-placement classes 十分well-structured, 讓我在實習開始之前更有心理準備,不會產生實習剛開始時候什麼都不會,兩眼一抹黑的情況。因為這些課時introduce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對後續的找工作,完成從學生到上班族的身份轉變都有幫助。
2. 對於很難找到實習機會的中國學生來說,大幅度降低找實習的門檻的同時還能build connections,對resume building有很大幫助。 因為是免費童工(大霧),所以公司和機構是不用考慮你的身份的,中國小夥伴們就可以很較為輕鬆地找到一份和科學有關的實習啦<3
3. 強制性的assignment
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實習經歷進行充分地反思。這門課一共有三個assignment,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在實習的行業有充分的探索,了解和思考。 設計課程的人希望學生能在自己想要進的行業實習並且通過這次實習經歷了解到自己到底想不想要進入這個行業。這迫使學生思考自己想來的職業,相當於變相進行career planning
。
4. 因為是Bachelor of Science的一門課,所以可以找到在實驗機構的實習。對於將來想在學術界發展的小夥伴,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honors和PhD student,接觸自己喜歡的領域並且建立人脈的機會。就我個人而言,我去了一家做心血管和糖尿病的研究機構,supervisor是研究靜坐行為的PhD學生,了解到了類似科研人員的day-to-day work。
其實類似的機會還有很多,據我所知Science就還有一門實驗課,讓學生在一學期做一個課題;arts也有一門internship subject,commerce的話有global manage consulting和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acticum的課程。希望大家在專業課之外不要只選好過的課,而是多多抓住這些學校提供的機會,在校園之外,工作環境中擴展自己的視野,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規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在墨大學習的體驗大家已經講了很多了。因為很多人,包括在墨大上學的同學和國內的人,都有著墨大很水』&『美國大學教育比較好』的consensus,所以我想就自己在美國交換的經歷,比較一下墨大和美國排名20左右的私立學校。
Disclaimer: 個人經歷有限,交換的感覺和上4年學的感覺肯定不一樣,而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教育模式和學生質量本身也有很大區別。 諸如種種,不一而足,請各位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忘記我的視角是有限的。
個人背景: 墨大本科心理學,於大二下學期在美國東岸一所私立大U (Georgetown University)交換一學期。 交換期間,因為Facul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選課限制,沒有上心理的專業課,而是選擇了藝術史,哲學以及國際關係的intro level課程作為Breadth。
主要區別: 學生數量 單純就intro level的課來講,Georgetown作為一個私校,本身收的學生人數就少,一般來說強制規定要上的intro課人數會比較多,會有不同的stream,而非強制規定要上的課人數會少很多,像藝術史。從國關的五六十人到哲學的三十人,不論這門課有多少人選,每個班的學生數量都會被嚴格控制。
相比之下,墨大做的就差很多,像我大一時候上的bio和chem,一門課1000多人,分成三個stream
每個stream來上課的人也得有300多個。
有一點需要解釋的是,美國大學不同的stream由不同的老師來上,每個老師可以自由制定自己的教學大綱,每個學生都會被分入一個特定的班,有一個特定的老師。 而墨大的話一門課只會有一個老師來上,stream僅僅是用來分散人流的。
Tutorial的話,墨大和Georgetown每個tutorial/recitation的人數是差不多的,TA質量也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墨大基本每門課都會有tutorial因為lecture的學生人數實在太多了,而Georgetown的很多課,因為學生人數少,不需要tutorial。像我上在Georgetown上的四門課,只有一門國際關係是有recitation的。
資源和機會 Georgetown比墨大多很多,period
活動 就Club和Society的數量來講的話我覺得絕對數量上是差不多的,墨大也許比Georgetown要多一些。 就社團的廣度和深度來說,墨大的會比較廣一些,有很多好玩的社團,比如Chocolate lover, Quidditch之類的(而且Quiddditch真的會很認真的夾著掃把在University Square上排練!hhhhh )。Georgetown的話社團會很細分化,加上是在華盛頓,自然會有很多社團會和政治有關係,有很多Activist groups。
另外我個人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就是,在墨爾本的時候我的facebook events一個是很少,另外一個是events多半是和吃喝玩樂有關的,比如 XX food festival,而在Georgetown的之後facebook events會多很多,而且多半和政治有關,一會兒就看到 XX is going to Georgetown takes the Woman's March之類的。這體現出了墨爾本人民是多麼的laid back,以及華盛頓人們的高政治參與度,當然這和去年的美國大選也很有關係。
參與度/歸屬感 這是對中國學生來說很重要的一點,總體來說這方面Georgetown比墨大
領先了。。。一個光年。。。吧。
就墨大而言,學生大多數都是墨爾本的local,很多在上大學之前就認識,很大情況下他們的朋友圈會延續到大學。交新的朋友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情。而中國的留學生在開始本科之前多半要上中國人佔了90%的預科,大學開始之後也很選擇參加華人社團。Local和中國人之間的抱團行為是一個惡性循環,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少會有中國人交到當地的朋友。墨大,在我看來,並沒有做出任何努力幫助這兩個group進行交流。
Georgetown的中國學生,因為強制性住宿和小班化的制度,首先接觸到美國人和其他國家的international student的機會就多很多,從廣度和深度上來講都會好過墨大。另外美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比較像,學生從全國各地不同的地方來,高中的朋友圈在大學不復存在,他們有需要在入學後與新認識的同學進行交流並且交新朋友,主觀動能上會更open並且更樂意交新朋友。
學生質量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請記得墨爾本大學是一個以研究見長,世界排名前50的綜合性大學,而Georgetown是一個注重本科生教育的小型私立大學,其本科生生源本來就有很大差別。
墨爾本大學
的local,除了biomed,高考基本隨便考考就可以進,澳洲的基礎教育,你們懂得。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認真學習。Local們在考入大學後還是會很認真學習的,何況墨大的workload也不低。在大基數的情況下,認真學習的人的比例可能會小一些,可是絕對數量還是很高的,學霸和學神也很多,並且在biomed高頻出現hhhh
Georgetown的學生,本身質量就會比墨大好,同時也會很認真地學習。單純就認真程度而言,墨大和Georgetown的學生是差不多的,差的是本身的聰明程度和大學之前接受的教育。
課程難度 講到學生質量就應該講一下課程難度。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是差不多的,然而,要拿到A/HD的難度很不一樣。我的國關要拿A的話raw score (uncurved) 得是95以上,而在墨大拿HD的話score (raw or curved depending on the subject) 得80以上, 你們感受一下。
另外我還想講一下教授的approachability:Georgetown的教授普遍很approachable,你發郵件給他們分分鐘秒回;墨大因為課程人數的關係,官方設置了一個hierarchy
,課程討論的問題在lms問,私人問題問TA或者subject coordinator,基本沒有什麼機會教授。 一方面這是信息公開透明化,一方面,我個人認為,極大程度地降低了你本人的課程參與感。
中國學生 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 ´・▿・` ), 墨大的中國學生,最好的一個形容詞是良莠不齊。 好的學生,有高中時是杭外
的,本科是交大的,差的,有高中留級的,英語說不順溜的一大把。嗯,在墨大交朋友selection process很重要。
Georgetown的中國人比較少抱團,當然本來Georgetown中國人就很少,普遍家境較好,怎麼著在北美吐槽君也得是小康的程度:D , 生源普遍集中於北上廣深(美高也越來越多),同時高中基本都是人大附中,上外附中
這種你們懂的。
總結: 墨大大,學生人數多,平均資源少,有趣的人多因為方差大,Georgetown小,學生人數少,學生多半聰明而勤奮,非常地pre-professional。
私心 ꒰๑´•.̫ • `๑꒱ 我很喜歡墨爾本這個城市,對墨大我一直抱有很矛盾的情感,去交換使我更愛墨大,也更恨墨大。在Georgetown我只是個過客,但是我感謝她的政治氛圍,讓我做了以前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做的事情(比如在餐廳和中國人美國人韓國人討論中國核武器的使用策略),讓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墨大讓人野蠻生長,因其不管不顧不聞不問,卻也因此每個人多會有自己的originiality,而Georgetown在學生身上投入的精力,幫助了每個學生的成長,同時在每個人身上留下學校的烙印,給人感覺人人都很相似,不那麼好玩了。
我見到了不同人的生活,但是港真,感覺大同小異,呆的地方多了,闕值
太高,早已成為內心沒有觸動的老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