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120265916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7.02.22 Update: 知道已经沉底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信息想分享给大家,让有缘人看到吧啾咪! 年底提前回墨尔本上summer school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SCIE30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ship,很推荐学Science的小伙伴上。 这门课基本上就是你去公司实习的时候还拿credit,当然反过来看就是你免费去公司帮人家打杂还要付学费(看我犀利的小眼神 )。这门课好在哪里,主要有以下4点:
1. 实习前帮助学生充分准备,做好university to workplace transition。在实习开始前会有pre-placement classes,总共大约3-4个小时,介绍了employment skills,natural preferences (MBTI测试), 学生实习时候的注意事项,公司的架构,制度和雇人的guideline。即使之前已经有过实习的经历,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些pre-placement classes 十分well-structured, 让我在实习开始之前更有心理准备,不会产生实习刚开始时候什么都不会,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因为这些课时introduce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对后续的找工作,完成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身份转变都有帮助。
2. 对于很难找到实习机会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幅度降低找实习的门槛的同时还能build connections,对resume building有很大帮助。 因为是免费童工(大雾),所以公司和机构是不用考虑你的身份的,中国小伙伴们就可以很较为轻松地找到一份和科学有关的实习啦<3
3. 强制性的assignment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习经历进行充分地反思。这门课一共有三个assignment,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在实习的行业有充分的探索,了解和思考。 设计课程的人希望学生能在自己想要进的行业实习并且通过这次实习经历了解到自己到底想不想要进入这个行业。这迫使学生思考自己想来的职业,相当于变相进行career planning
。
4. 因为是Bachelor of Science的一门课,所以可以找到在实验机构的实习。对于将来想在学术界发展的小伙伴,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honors和PhD student,接触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且建立人脉的机会。就我个人而言,我去了一家做心血管和糖尿病的研究机构,supervisor是研究静坐行为的PhD学生,了解到了类似科研人员的day-to-day work。
其实类似的机会还有很多,据我所知Science就还有一门实验课,让学生在一学期做一个课题;arts也有一门internship subject,commerce的话有global manage consulting和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acticum的课程。希望大家在专业课之外不要只选好过的课,而是多多抓住这些学校提供的机会,在校园之外,工作环境中扩展自己的视野,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在墨大学习的体验大家已经讲了很多了。因为很多人,包括在墨大上学的同学和国内的人,都有着墨大很水’&‘美国大学教育比较好’的consensus,所以我想就自己在美国交换的经历,比较一下墨大和美国排名20左右的私立学校。
Disclaimer: 个人经历有限,交换的感觉和上4年学的感觉肯定不一样,而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质量本身也有很大区别。 诸如种种,不一而足,请各位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忘记我的视角是有限的。
个人背景: 墨大本科心理学,于大二下学期在美国东岸一所私立大U (Georgetown University)交换一学期。 交换期间,因为Facul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选课限制,没有上心理的专业课,而是选择了艺术史,哲学以及国际关系的intro level课程作为Breadth。
主要区别: 学生数量 单纯就intro level的课来讲,Georgetown作为一个私校,本身收的学生人数就少,一般来说强制规定要上的intro课人数会比较多,会有不同的stream,而非强制规定要上的课人数会少很多,像艺术史。从国关的五六十人到哲学的三十人,不论这门课有多少人选,每个班的学生数量都会被严格控制。
相比之下,墨大做的就差很多,像我大一时候上的bio和chem,一门课1000多人,分成三个stream
每个stream来上课的人也得有300多个。
有一点需要解释的是,美国大学不同的stream由不同的老师来上,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每个学生都会被分入一个特定的班,有一个特定的老师。 而墨大的话一门课只会有一个老师来上,stream仅仅是用来分散人流的。
Tutorial的话,墨大和Georgetown每个tutorial/recitation的人数是差不多的,TA质量也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墨大基本每门课都会有tutorial因为lecture的学生人数实在太多了,而Georgetown的很多课,因为学生人数少,不需要tutorial。像我上在Georgetown上的四门课,只有一门国际关系是有recitation的。
资源和机会 Georgetown比墨大多很多,period
活动 就Club和Society的数量来讲的话我觉得绝对数量上是差不多的,墨大也许比Georgetown要多一些。 就社团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墨大的会比较广一些,有很多好玩的社团,比如Chocolate lover, Quidditch之类的(而且Quiddditch真的会很认真的夹着扫把在University Square上排练!hhhhh )。Georgetown的话社团会很细分化,加上是在华盛顿,自然会有很多社团会和政治有关系,有很多Activist groups。
另外我个人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在墨尔本的时候我的facebook events一个是很少,另外一个是events多半是和吃喝玩乐有关的,比如 XX food festival,而在Georgetown的之后facebook events会多很多,而且多半和政治有关,一会儿就看到 XX is going to Georgetown takes the Woman's March之类的。这体现出了墨尔本人民是多么的laid back,以及华盛顿人们的高政治参与度,当然这和去年的美国大选也很有关系。
参与度/归属感 这是对中国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总体来说这方面Georgetown比墨大
领先了。。。一个光年。。。吧。
就墨大而言,学生大多数都是墨尔本的local,很多在上大学之前就认识,很大情况下他们的朋友圈会延续到大学。交新的朋友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而中国的留学生在开始本科之前多半要上中国人占了90%的预科,大学开始之后也很选择参加华人社团。Local和中国人之间的抱团行为是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少会有中国人交到当地的朋友。墨大,在我看来,并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帮助这两个group进行交流。
Georgetown的中国学生,因为强制性住宿和小班化的制度,首先接触到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international student的机会就多很多,从广度和深度上来讲都会好过墨大。另外美国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比较像,学生从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来,高中的朋友圈在大学不复存在,他们有需要在入学后与新认识的同学进行交流并且交新朋友,主观动能上会更open并且更乐意交新朋友。
学生质量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请记得墨尔本大学是一个以研究见长,世界排名前50的综合性大学,而Georgetown是一个注重本科生教育的小型私立大学,其本科生生源本来就有很大差别。
墨尔本大学
的local,除了biomed,高考基本随便考考就可以进,澳洲的基础教育,你们懂得。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认真学习。Local们在考入大学后还是会很认真学习的,何况墨大的workload也不低。在大基数的情况下,认真学习的人的比例可能会小一些,可是绝对数量还是很高的,学霸和学神也很多,并且在biomed高频出现hhhh
Georgetown的学生,本身质量就会比墨大好,同时也会很认真地学习。单纯就认真程度而言,墨大和Georgetown的学生是差不多的,差的是本身的聪明程度和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
课程难度 讲到学生质量就应该讲一下课程难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是差不多的,然而,要拿到A/HD的难度很不一样。我的国关要拿A的话raw score (uncurved) 得是95以上,而在墨大拿HD的话score (raw or curved depending on the subject) 得80以上, 你们感受一下。
另外我还想讲一下教授的approachability:Georgetown的教授普遍很approachable,你发邮件给他们分分钟秒回;墨大因为课程人数的关系,官方设置了一个hierarchy
,课程讨论的问题在lms问,私人问题问TA或者subject coordinator,基本没有什么机会教授。 一方面这是信息公开透明化,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你本人的课程参与感。
中国学生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 ´・▿・` ), 墨大的中国学生,最好的一个形容词是良莠不齐。 好的学生,有高中时是杭外
的,本科是交大的,差的,有高中留级的,英语说不顺溜的一大把。嗯,在墨大交朋友selection process很重要。
Georgetown的中国人比较少抱团,当然本来Georgetown中国人就很少,普遍家境较好,怎么着在北美吐槽君也得是小康的程度:D , 生源普遍集中于北上广深(美高也越来越多),同时高中基本都是人大附中,上外附中
这种你们懂的。
总结: 墨大大,学生人数多,平均资源少,有趣的人多因为方差大,Georgetown小,学生人数少,学生多半聪明而勤奋,非常地pre-professional。
私心 ꒰๑´•.̫ • `๑꒱ 我很喜欢墨尔本这个城市,对墨大我一直抱有很矛盾的情感,去交换使我更爱墨大,也更恨墨大。在Georgetown我只是个过客,但是我感谢她的政治氛围,让我做了以前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做的事情(比如在餐厅和中国人美国人韩国人讨论中国核武器的使用策略),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墨大让人野蛮生长,因其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却也因此每个人多会有自己的originiality,而Georgetown在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帮助了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学校的烙印,给人感觉人人都很相似,不那么好玩了。
我见到了不同人的生活,但是港真,感觉大同小异,呆的地方多了,阙值
太高,早已成为内心没有触动的老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