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95099645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去年在lse讀了一年哲學(大一),這是迄今為止我做過最後悔的決定。我高中在美國讀的,所以比較的基準點是倡導不同學科融合
交流的美國大學。
在
凌蕭的基礎,我再吐槽幾點:
1.首先,你選了專業後一般沒法改,然而18歲的你怎麼可能預測未來三年的學術興趣?其次,課程都幫你規劃好,學生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lse的老師主業是研究,師生之間的互動非常少,學校對學生的關懷的唯一體現是career service。
2.倫敦政經如果不進行徹底改革(eg.跟帝國理工
合併,自由選課,選專業),會極度削弱學生的競爭力。大部分人都覺得lse
是個技校,主要培養banker,accountant,consultant and lawyer,但這些傳統的高薪工作正經歷極其劇烈的technological disintermediation,它們所需要的skillset在lse的課程里完全找不到蹤影。一個具體的例子可參見Michael Lewis的Flashboy。
之前跟一個今年去accenture(consulting firm)的學長聊過,他說想做technological consulting,問他會不會machine learning/big data analytics之類的,他說只會excel,期待參加公司培訓。他讀的還是business maths and statistics
,不禁有點懷疑這十年里lse的course catalogue有沒有變過。
3.最令我無語的是management這個major,是要定向培養
hr嗎,還是上的都是太子爺?英國的高等教育異常僵化,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都很復古。很多聰明的孩子也知道學這些東西沒啥用,所以生活里只剩下networking
和最後一個月的高強度複習。
4.lse一年上課20個星期,每個星期的1小時lecture,1小時討論,每人只能上4門課。
20*(1+1)*4=160小時。我個人覺得LSE的course load
輕得不能再輕,教學內容古板,第1到第6個星期之間沒有需要交的作業。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沒有作業就意味著沒有反饋。對於學文科的同學,lse老師給你essay
的反饋不會多於1個paragraph。也就是說,在一整年裡,從一門文科課中,你得到的反饋大概是三個paragraph。美國任何一個文理學院的教授都會把你的essay變成紅色的海洋,因為不去深摳每個句子、每個論點,寫文章永遠在原地踏步。
美國大學一學年為30個星期,每節課每周的lecture至少3小時,1小時discussion,可以在能力範圍內上任意數量的課,但至少上三門
。
拿我在uc berkeley
讀數學和計算機的同學為例,她上了5門課,其中三門課的lec為3小時,兩門為2小時,discussion一共為5小時,30*(3*2+2*2+5)=450小時。她還當了discrete maths
的TA,同時在Robotic lab每周program 15-20小時。
5.最後想說的是,因為社科說到底是domain knowledge that could be picked up along the way,但這個時代的好工作所需要的計算機統計數學
等知識卻不能。另外,去年的advisor,也是哲學部門的頭,貌似改行研究Electrical Engineering了。
6.總結下,身邊在選擇學校、專業、職業上走了點彎路的人(包括我)可能犯了如下三個錯誤:
(1).Underestim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r predicting self and future self(Daniel Gilbert的研究)他給出的方法是,做決策的時首要參考已成為未來的你的人的感受,並且樣本要足夠大,樣本的經歷和價值觀足夠相似(data cleaning)。選擇試錯代價比較小的選項。這也是婚姻的弔詭之處。
(2).Overestimate our uniqueness and ignore the larger trends and stats.宏大
敘事之所以激動人心是因為它是無數個價值觀不同的理性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行為軌跡。除開絕少數天才,如John Von Neumann/Terence Tao/Toni Morrison,形勢比人強。從分析未來的經濟里有哪些人是不可替代的倒推,結合已知智商上限,選取一個最佳學科組合。
(3).Know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you will be happy.It's quite hard because you usually don't know all the componets
of a given environment that enable you to thrive until you are in an unnurturing environment
.So in order to figure out,you can ask yourself constantly:why do I feel content at this given moment?what are the sources of my sense of accomplis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