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8篇帖子。
(轉載知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博士生齊太磊持槍襲擊校園致 1 死,死者疑為一名華人副教授,如何評價這一事件?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5
作者:留美強叫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3774416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研究政策期刊:比利時3659名在讀PhD博士生心理壓力研究,51%有至少兩種心理問題癥狀;平均年齡28歲,71%有伴侶,13.5%有孩子;首要預測因素:工作衝擊家庭;其次:工作要求;第三:家庭影響工作美國某知名教育集團做的上海教育市場調查部分內容,為內部資料。是在該集團實習員工發到網上,不同於媒體按贊助費廣告費給的評比標準。知名度排名:1.金吉利 2.新東方 3.美勤 4.啟德 5.新通;專業度排名:1.美勤 2.棕櫚 3.中智 4.再來人 5.學美;錄取滿意度排名:1.美勤 2.世畢盟 3.中智 4.學美 5.澳際

《研究政策期刊 Research Policy》Work organ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hD students | 博士生的研究工作與心理健康問題
March 2017
Under pressure?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work stress that PhD students face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mental health. 在壓力之下? 這項研究發現,博士生面臨的工作壓力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Authors
Katia Levecque; Frederik Anseel; Alain De Beuckelaer; Johan Van der Heyden; Lydia Gisle
Institutions
Ghent University; ECOOM; Bocconi University;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stitut Scientifique de Sante Publique; OD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
Countries
Belgium; Italy; Netherlands; China
Highlights


One in two PhD students experienc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 one in three is at risk of a common psychiatric disorder. 二分之一的博士生經歷過心理困擾; 三分之一的人有患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higher in PhD students than in the highly educated general population, highly educated employees and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博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患病率高於高學歷普通人群、高學歷職工和高等教育學生。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h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工作和組織環境是博士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預測因素。Table 1. Context box: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U.S.) PhD programs.Abstract
Research policy observer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urrent academic working conditions on mental health, particularly in PhD student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hreefold. First, we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PhD students in Flanders, Belgium (N = 3659). Second, we compare PhD students to three other samples: (1) highly educate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 = 769); (2) highly educated employees (N = 592); and (3)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N = 333). Third, we assess thos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role of PhD students that predict mental health status. Results based on 12 mental health symptoms (GHQ-12) showed that 32% of PhD students are at risk of having or developing a common psychiatric disorder, especially depression. This estim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in the comparison groups. Organizational polici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specially work-family interface, job demands and job control, the supervisor』s leadership style, team decision-making culture, and perception of a career outside academia are link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研究政策觀察家越來越關注當前學術工作條件對心理健康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對博士生的影響。 當前研究的目的有三個。 首先,我們評估了比利時佛蘭德斯
博士生代表性樣本(N = 3659)的心理健康問題患病率。 其次,我們將博士生與其他三個樣本進行比較:(1)普通人群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N = 769); (2)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N = 592); (3) 高等教育學生 (N = 333)。 第三,我們評估與預測心理健康狀況的博士生角色相關的組織因素。 基於 12 種心理健康癥狀
 (GHQ-12) 的結果顯示,32% 的博士生有患或發展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尤其是抑鬱症。 該估計值明顯高於對照組中獲得的估計值。 組織政策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顯著相關。 尤其是工作與家庭的界面、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主管的領導風格、團隊決策文化以及對學術界以外職業的看法都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
Fig. 1. Evolution in ratio between faculty positions and PhD students, 1999–2014, Flanders (Belgium).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U.S.) PhD programs.
Similarities


Emphasis on independent, individual research aimed at an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強調獨立、個人的研究,旨在對科學知識做出原創貢獻
One or two main faculty advisors, assisted by a guidance committee and ultimately an examination board 一到兩名主要教授指導,由指導委員會和最終考試委員會協助
Provision of a structured PhD program with courses on specialist topics and transferrable skills 提供結構化的博士課程,包括專業主題和可轉移技能的課程
Predominance of universities with centralized PhD program policies 集中博士項目政策的大學佔主導地位
Wide availability of funding opportunities (depending on prior qualifications) 廣泛的資助機會(取決於先前的資格
Universities tend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PhD programs internationally, alth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Europe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the U.S. 儘管歐洲的國際化比美國更為明顯,但大學傾向於與國際上的其他博士項目合作。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PhD students, Flanders 2013 (N = 3659): percentage (%), mean (M), standard deviation (SD), minimum-maximum (Min-Max).Differences


Fee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fees in U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ut generally higher than in Europe. In Belgium, the PhD program fee is less than €300 (around 325 USD). A similar fee is charged for the PhD defense

費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學費差異很大,但普遍高於歐洲。 在比利時,博士課程費用不到 300 歐元(約合 325 美元)。 博士學位答辯也收取類似的費用。
Degree. Unlike in the U.S., in most of Europe obtaining a Master』s degree is not part of the PhD program, but an entrance requirement
. In the U.S., most PhD programs require a Bachelor』s degree (4 years of study) or a Master』s degree. 學位:與美國不同,在歐洲大多數國家,獲得碩士學位並不是博士學位課程的一部分,而是入學要求。 在美國,大多數博士課程都需要學士學位(4 年學習)或碩士學位。
Variation in publication requirement. While publication requirements
 vary considerably across countries and disciplines, European PhD models may put more emphasis on having published research by the time of dissertation submission. 發表論文要求:雖然不同國家和學科的發表要求差異很大,但歐洲博士模式可能更強調在提交論文時發表研究成果。
Time-to-degree. Although there is significant varia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median time-to-degree in the U.S. is 7 years (often due to the mandatory integration of a Master』s degree), and, in Europe, 5 years. 完成學位時間:儘管不同學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但美國獲得學位的中位時間為 7 年(通常是由於碩士學位的強制整合),而在歐洲為 5 年。
Finance. In the U.S., being accepted into a PhD program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scholarship that not only pays the fees but also a stipend. In Belgium, the majority of PhD students has a fixed-term formal employment contract with the university
 (as research assistant or project researcher) or received a personal PhD scholarship
. A small minority of PhD students are employed elsewhere or are unemployed. 資助:在美國,被博士學位課程錄取通常與獎學金相關,獎學金不僅支付學費,還提供津貼。 在比利時,大多數博士生與大學簽訂有固定期限的正式就業合同(作為研究助理或項目研究員)或獲得個人博士獎學金。 少數博士生在其他地方就業或失業。
PhD program. In the U.S., more emphasis
 is put on formalized intensive coursework with PhD students needing to pass qualifying exams before they can proceed. In contrast, European PhD programs may put more emphasis on personal 「on-the-job」 training by an advisor. 博士課程。 在美國,更加重視正式的強化課程,博士生需要通過資格考試才能繼續學習。 相比之下,歐洲博士課程可能更注重顧問的個人「在職」培訓。Table 5. Predictors of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hD students, Flanders 2013 (N = 3659): odds ratio (OR),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 level of significance, relative weights (RW – only reported when p < 0.05).Katia Levecque, Frederik Anseel, Alain De Beuckelaer, Johan Van der Heyden, Lydia Gisle, "Work organ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hD students", Research Policy, Volume 46, Issue 4, 2017, Pages 868-879, ISSN 0048-7333, https://doi.org/10.1016/j.respo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5
作者:Sovie-1028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24102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唯一比較好的是,他沒有自殺,而是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我敢打賭,他在監獄裡的地位也未必差。他這種抽刀向強者的罪犯,在罪犯的等級中也屬於比較高的。
只要他不死刑(也大機率不會,撐死終身監禁),利用他的學識和能力,搞不好在監獄裡能迎來人生學術第二春,真不誇張。
-------
另外有人和我爭論是不是學生全責的問題,甚至有相關人士去說,這個還真說不好什麼情況。對於指控我為殺人犯辯護的,我聲明我是支持他判刑的,終身監禁,而且檢方也是這個想法。只不過他在監獄中會成為神話罷了,但他相比陶崇園無疑是賺很多的。他比陶崇園的唯一優勢是他有張嘴。
此外他是不是白眼狼真還兩說,可以看看這個回答,解釋了這種原因
如何看待34歲北卡羅來納大學中國籍博士生因瑣事殺害華人導師?1835 贊同 · 230 評論回答另外還有一個瓜,
如何看待34歲北卡羅來納大學中國籍博士生因瑣事殺害華人導師?888 贊同 · 261 評論回答子彈真得飛一會兒。說來我導師說過,就是國內導師,就是不管風評好還是不好,對於學生的控制力也都是非常強的,有些喜歡很獨立工作的人,他真的很不容易適應。外國,外導,非華人,特別是六七十歲七八十歲這種老師,他相對來說真的非常自由,你不找他就跟死了一樣。而且你心態建設也比較好建設,我已經有覺悟了,做不好就做不好,做好了自然好,不會出現那種擰巴心態。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好,但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反正我是不喜歡給我管的太嚴格的導師,為了自由我寧可爛掉愛咋咋地,最好方向再選一個賊難賊難發文章的,直面慘淡的人生,選好發文章的,你發不過別人,你的焦慮就是非常大。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6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75108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到一個PhD學生和老師發生的悲劇,咱說一些題外話。
從學生的角度看。
讀PhD壓力很大,要和同門好好相處,多交朋友。出去開會/暑校等等就是交朋友的好機會。朋友多了,自己的精神狀態就不會走極端。
我是做理論物理quant-ph方向,平常就是研究和嘗試理解一些量子態的entanglement structure,相較於實驗方向,我更多的是讀文章/算東西/寫代碼以及老闆教我的「理解」物理。
我很多時候工作喜歡在學校裡面山坡上有個戶外的座椅上弄,因為空氣,天空,和太陽讓我感到開心。太陽落山後去gym鍛煉也讓我開心。
很多實驗的同學的工作都只能在地下室搞,然後缺少陽光/空氣。這樣其實會導致抑鬱情緒,讓自己感到絕望,因為光照導致缺少維生素d。然後實驗時間沒辦法隨著作息走,很多時候黑白顛倒,更缺少陽光的照射。人也開心不起來了。解決辦法大概是多從實驗室出來走走,多鍛煉,讓自己腦袋裡面多一些多巴胺。


從招生的角度來看。
可能committee制度招的學生會更有選擇一下? 這種類型的學校似乎至少能提供TA保障,讓學生不至於經濟上和老闆綁定得太死?學生不開心了能有轉組這種選擇?研究組直接招生的話,學生和老闆綁定得太死了,也不太好。容易出現這種悲劇狀況。


從老闆的角度,對自己組裡面的研究生關心大概應該更人性化一點。不要把研究生當成一個棍子上支撐了一個腦袋(一個著名的phd comic) 這種?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7
作者:常盤貴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2777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個人經歷來說,齊太磊
2009高考失利復讀,2010年考上武漢大學,到這裡都是「小鎮做題家成功」故事的一部分。
2010-2015 武大物理本科+輔修經管 5年不一定是掛科,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心理問題或者是身體問題造成的休學一年。如果是心理問題,那就不難理解現在他的偏激性格,但是這一點需要武大同級的同學去驗證一下。當然,如果因為輔修原因課程太多,導致延畢也並不是不可能;除此之外,在我們學校,也有和同學處不來而休學的人,所以具體原因不能妄下定論。當然,我也看到輔修好像比本專業還早一年畢業,所以還有可能是本專業花費的時間不夠,輔修花的時間多導致留級?反正不好說,但是毫無疑問,四年畢業的輔修證明他肯定用心學金融了。
2015-2017 蘇州新材料研究所 目前來看,輔修經管沒什麼用,很多人說他去金融我覺得根本不現實。所以最後走了很多物理學生走的老路,去搞材料,但是很明顯他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意,又或者是他在搞材料的時候發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以想去搞科研。
2017-2019 南方科技大學
科研助理 很明顯他對自己處境不滿意是認為自己學歷不夠,然而他想讀phd而不是考研碩士,所以去南科大
當科研助理刷科研經歷去申請美國phd(國內直博不可能了)。在這一期間發了一篇一作論文,應該給以後申美國高校打下基礎。
2019-2022 LSU材料博士肄業(拿到碩士學位) 靠著南科大的科研經歷成果申上LSU的博士,但是最後讀了三年拿了個碩士文憑肄業。從結果而論,大機率是讀不下去直接肄業了,可能因為沒有很快出成果,自感按時畢業無望?又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畢竟他在南科大和北卡
論文其實不少)離開,比如和同事的矛盾、導師矛盾或者缺少實驗器材這種。反正期待後續報導他在這段時間的經歷和為什麼博士肄業
,這有助於大家理解他刺殺的動機。
2022- 北卡教堂山材料博士在讀 剛進北卡教堂山
他的論文不算少,結果在(目前報導的時候)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殺人,其原因肯定離不開心理壓力帶來的心態失衡,但是什麼原因導致心理壓力有待觀察,諸如X上說的兩性關係之類的都可能是催化劑。
根據上面經歷的分析,我可以大膽推論一下,齊太磊在本科時期就可能有心理上的問題,也可能和同學相處不融洽,反正留級了一年;畢業後發現輔修金融沒用,所以遵循大部分物理畢業生在行業內的選擇去材料行業發展,但是做了兩年,可能不滿當下處境(畢竟武大出來的高材生,高考分數很高),也可能自認為自己有能力和興趣搞材料科研(事實證明他確實去搞材料科研了),然後去南科大當科研助理,南科大期間經歷沒看出來有什麼問題,通過科研助理經歷去了LSU材料博士,卻可能因為跟人際矛盾或者是其他原因肄業,最後來到北卡教堂山讀博,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動手刺殺自己的導師。故事可能就是這樣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7
很多個年輕,精英的美國博士,博後,甚至自稱教授的回答,都宣稱自己願意俯身去查看當事人的求學經歷,都一致認同其求學之路的崎嶇,卻出奇一致地否定當事人大齡讀博的意義,都認為他該認命,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該三十大幾了還在博二,跟他們這群華人精英共事學術圈。哈哈哈哈也許齊最悲哀的就是當一個華人吧,可以想見他面對的壓力里有多少是來自於跟這些答主一樣的所謂客觀描述,實則看不起的審視


作者:知乎用戶j4Q0xA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5056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7
theBigGuy:


有的人又開始發揮起來了。
農村出身、做題家、低容錯率的情況下走了彎路、從事的行業幾乎於世俗慣例脫軌。
這個人對世界的基礎怒氣值本來就快滿了,你還分析什麼。
偶然性的堆疊導致災難性結果,和各種空難的發生原因差不多。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7
逝者安息
看了博士生的發言記錄,完全感覺不到他有情緒問題。語法標準到有點生硬,完全沒網路用語,更加沒有粗言穢語。如果是我,我早問候對方祖宗十八代了。也許正因為情緒得不到抒泄,才導致最後爆發。
可惜了,要是他能多交幾個老司機,帶他出去玩玩,沒準就能平衡他的心理。
至於導師有沒有問題,還是等同實驗室的同學爆料吧。push的導師總不會逮著一個人薅,同實驗室的也會有體驗。


作者:飛翼刀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78273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41
更多回答請見原問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