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4篇帖子。
(轉載知乎)做博士後比讀博還累嗎?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6 18:51
先說兩個概念:
1、博士:全名博士研究生,是一種學位,這個時候你隨老師做項目,拿的是補貼和項目的費用。
2、博士後:是一種工作職位,指的是取得博士學位後,在相關部門從事研究的人員,這個時候你是拿科研經費
和工資的。
累不累這個事怎麼說呢,讀博士的時候,你跟著導師,都是導師安排事情,可能大部門的工作由你來做,導師負責指導,工資也不多,費心也不少,出了項目、出了科研論文,很少跟你有太大關係。
到了崗位以後,很多事你就有主動權了,工資也不少,據我了解,博士畢業基本沒失業的,薪水也都還不錯。而且現在各省在引進博士的政策上都挺好。


作者:柳曉喵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10701093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6 18:55
微塵:


累不累取決於導師的風格,做博後和讀博都可能累,也可能不累。就我自己來講,讀博時感覺比較累,所以博後時挑了輕鬆點的實驗室,但相應的,文章產出也是一般般。不過做博後比讀博考慮的要多些,生活上的事,還有職業發展上的事,實驗室工作不再是全部了。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0

姓施的瓦辛格:



博後是個工作。

讀本科的時候,覺得高中是真輕鬆啊,天天睡那麼長時間。

讀碩士的時候,更充實了,覺得本科就是虛度光陰啊,經常玩兒一下午,玩兒一天。

因為本科沒啥考核的東西,DDL也就是期末考試。

讀博的時候,發現碩士好輕鬆啊,還能周末出去玩。讀博周末都不捨得出去玩,非要把實驗安排好才行。

做博後的時候,發現讀博的時候真輕鬆啊。博後也是三年,讀博也就三四年,我就感覺博後過的比讀博還快。

讀博基本上沒有ddl,高校不像中科院,沒有學年考核,沒人督促,其實就是自己在把握進度。

導師也不會管你多一年少一年,讀到六七年可能才會催一催。

所以讀博就是慢慢悠悠。

博後,一天一個ddl,今天這個項目要寫,明天這個材料要交。還好不用上課,要上課就更麻煩了。

如果博後比讀博還輕鬆,那只能說你沒有進入核心區域,大機率是邊緣化的。

博後不是一個穩定工作,邊緣化你知道意味著什麼。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0

學術之乎者:


最新消息,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相關部門聯合公告:根據《關於2024年度國家資助博士後研究者項目(包括博士後創新人才扶持計劃)與科研成效評估資助申請的通知》(博管辦[2024]32號),今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扶持計劃(國家資助博士後研究者項目A等級,簡稱「博扶計劃」)的申請與評審工作已圓滿結束。

經過嚴格篩選,有1000名候選人入圍終審,最終確認500位受助者。現正式公布入選者名單,個別名單細節將後續公布。

自去年開始,國家資助博士後研究者項目調整資助模式,不再按傳統方式分配給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轉而實施分級資助,分為A、B、C三個級別,A級即為博扶計劃。按照博扶計劃的規定,受助者需全職在工作站進行博士後研究,並須將個人人事關係轉移至工作站。

預期入站的受助者必須在公告發布後三個月內,在申請的工作站完成博士後註冊,在指定導師指導下啟動研究項目,否則將喪失受助資格。在站期間,所有公開發布的學術論文、科研成果或專利,均需標註「本研究由『博士後創新人才扶持計劃』資助」及其資助代碼。

據高等教育績效分析平台(ID: gaojidata)數據匯總,今年度資助對象主要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與中國科學院等博士後工作站。

在高等教育領域,總計87所高校的學者入選。北京大學以32人的成績領跑榜單。清華大學緊隨其後,有30人入選。浙江大學則有29人榮登榜單,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公示名單未涵蓋軍隊、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人員,故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七所高校以及軍事類高校的入選情況未計入此次統計。)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0

親身經歷,我博士後快2年了,乾的活比碩士博士加起來還多。壓力非常大,又要寫基金項目,又要做科研課題,單位老闆恨不得你既有2-3篇文章,又拿到各種項目基金。像我啥也沒有的,就說我不努力,不積極。蒼天可鑒,我從早忙到晚,全年工作三百多天。被忽悠過來,跨領域,研究方向倒是挺前沿的,但是難出結果啊。現在是延期薪水未知的狀態,奉勸一句,千萬別入坑。博士畢業能找到工作,千萬別做博後。千金難買健康和開心啊




作者:椰子姑娘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35765654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1

混吃等死鹹魚木木:


你在學術緬北讀博,哪怕延畢,大機率還是能畢業,你在學術緬北做博後,哪怕拿了國家基金,能熬過非升即走依舊懸。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1

作者:學術小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264173947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給出我明確的回答,如果是正正經經的做博後(以走學術路為目的的博後),絕對比博士累!接下來,以我自身的經歷來分析原因。

博士

博士雖然說是給老闆打工,但是本質上還是個學生。博士期間只用做好我自己的課題,做好老闆交代給我的任務,那我就是個優秀的博士。所做的事情比較專註,不需要考慮太多,自然煩惱就少了,壓力也就小一些。此外,老闆吩咐給你的事情,你還可以摸摸魚,劃划水,說實話只要你別太過,老闆也拿你沒太多辦法。你還有師兄師姐,師弟師妹,事情不會到你一個人頭上,天塌下來也有個高的頂著。

總體而言,博士期間因為是學生,要考慮的問題少,事情專註,只要科研較為順利,老闆通情達理一些,那就是個快樂的博士生涯。

博士後

博士結束後,懷著對學術最美好的願望(所謂的高校的「自由」),入博後的坑了(7月入坑華中某985高校)。悲慘的科研生活從此開始,為啥悲慘涅,請聽我慢慢道來:

1)青基的壓力。博後一般2-3年,如果想在我們學校留下來(所謂留下來,也就是進入下一個「非升即走」的周期,當然牛人直接副教授,咱這就不考慮了)。那麼最迫切的任務就是「青基」,當然同時還需要幾篇論文。對於選擇做博後的人來說,論文的壓力其實還好。所以這裡著重討論「青基」給我帶來的煎熬。碩博期間,自己主筆幫老闆寫中了一個面上和一個重點項目,但是寫的也是稀里糊塗,依葫蘆畫瓢去寫,並沒有太多領悟到寫本子的套路。當自己要寫青基的時候,才發現怎麼下筆和構思項目書都不太會。然後,第一次申請就跪了,當時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只有2次機會,如果第二年還不中,基本上就要捲鋪蓋走人了。還好,第二年痛定思痛,和老闆多次深入討論,各種熬夜寫作,打磨了無數次,整整寫了2個月(all in),終於中了,長舒一口氣。

2)科研時間減少的焦慮。博士期間,科研就是寫論文。然而,博後期間,科研不再這麼純粹。你需要寫很多很多的本子,你自己的,老闆的。你還需要負責很多很多的雜事及項目,主要是老闆的。在博後期間,一年差不多要寫20個左右的本子。因此你是博後,毫無懸念,幾乎老闆所有本子的負責人都是你,你想摸魚划水都難了。老闆的本子+自己的本子,幾乎就耗掉了我1/3的時間和精力。然後,還有團隊的雜事和項目上的事情,一下子又耗掉了快1/3的精力。能夠踏踏實實用來搞科研的時間也就不多了,而你依舊還需要產出和博士期間一樣多的論文。我突然發現,我不摸魚了,我也不划水了,我休息的更少了,但我的科研時間確急劇的減少。好吧,深深的焦慮。

3)身份轉變的壓力。博士期間,你本質是個學生。博士後,你本質是個打工仔和老師。老闆對待你的心態是不一樣的,老闆不再覺得你是個學生。老闆會覺得,你長大了,你該為我分擔很多工作了。我自己會覺得,不不不,我還是個學生,我不想幫你分擔(核心是不太明白一個博後的定位,不知道博後該怎麼去做事情)。我花了將近1年半左右,才逐漸從學生的心態和思維轉變成一個老師的心態和思維。

4)多線操作的壓力。博士期間,事情通常比較單一。好比如說,這幾個月,我就是做這個點子,就是為了搞這篇論文。這一個月,我可能就專心寫這篇論文。這幾個月,我可能就專心做這一個項目。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即可,我不用去管別的。然而,博後期間不一樣了,你同時需要負責幾個項目,幾個本子,自己的課題,學生的課題,你的時間變得零碎,你的精力難以再集中在一個事情上面。從以前的單線過渡到博後期間的多線,極大的損害了我的腦細胞,會讓我莫名的煩躁。

總結

博士期間,我的頭髮烏黑茂密;博後期間,頭髮雖然還是茂密,但似乎多了很多白髮,唉。但是收穫還是很多的,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的心態也成功地從一名學生轉變成老師。目前,已經踏入該985高校下一個「非升即走」的周期。

建議

1)提早規劃和構思青基的內容,多和過來人請教,多和老闆和單位的大牛們請教!

2)及早完成身份的轉變,要逐步認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老師了,而不是一個學生。

3)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學會使用零碎時間進行工作,學會和學生打交道以及管理學生。

4)學會和老闆的相處,盡量和老闆達到雙贏,你靠著老闆的資源往上走,老闆靠你做項目做事情。

希望我的經驗對廣大的博後同志們有所幫助!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1

岸邊的陽:


放平心態

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1

丸子:


我不太理解這個問題

那位匿名用戶你想幹什麼呢?挑一下口水然後呢?

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負面都當做負擔、苦難、累,那麼我們的確在苦難中煎熬。但我不認為這意味著苦難之間可以比較。苦難只是個拿來表明阻力的抽象名詞,不是數值也不存在苦難就有高低,或者誰更累。何況你真的讀博了,做博後了,甚至已經是教授了,你也該明白了,哪怕是數值也不一定就能比。

再次重申,我不認為苦難是一個拿來比較的指標。高三生有高三生的苦,大四生有大四生(醫學就是大五)的難,碩士生有碩士生的麻煩,博士生有博士生的頭疼。別說什麼博後了,就教授了,院士了,教育部長了,一樣有自己解決起來費勁的難題,這種玩意我們都可以叫它苦難。苦難就是苦難,沒有誰的苦難就高於誰。真是黑著臉比高低,這個回答下的各位誰有喪子之痛?如果沒有你們的苦難都不如祥林嫂啊。還覺得這玩意能比嗎?

事實上,苦難本身和你的客觀條件、個人能力直接相關。總是應證那句話,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我第一篇論文多坎坷也懶得再說了,反正最後發出來了。我在地里從正月干到三伏最後累到尿血,反正也熬過來了。我今年年頭看著自己上百張圖,幾萬的數據,非要在裡面找規律,找證據、驗證功能的時候我真的自閉了,初稿160多頁我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也過來了。我經歷的這些,很多博士生、博後都沒經歷過,能證明讀博就比博後累嗎?

兩個大例子群放著,其中第一句是結論。不多解釋了,我接著往下說。

我們這代人需要面對自己的時代困境,環境困境和能力困境。這是每一代人都會有的,只要你是個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同一代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社會階層甚至是不同的工作崗位下也會有不同的困境。我活了三十多年真就沒見到誰是多面手到啥事都遊刃有餘。花式罵娘我倒是見了不少,有些罵的挺有創意。

所以這種累,或者說前文的苦難,只是一個人生狀態或者說人生經歷,不存在誰就比誰累的高級、苦難的深刻。

作為普通人,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博士、真的在博後站里工作過。你怎麼也該30左右了,像個青春期孩子一樣:我的苦難在你之上,這種話就留給佩恩和中二病吧。面對一下現實,這種無謂的爭執有什麼意義啊?但凡能練練邏輯或者技巧我都能好好回答一下,各個回答不都是在堆疊苦難麼?有些回答甚至連堆疊苦難的水平都沒有。好,就算你天下第一苦,第一累,然後呢?需要地址發來我給你郵個錦旗嗎?

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博士,真的是一個博後,甚至是一個教師、研究員、工程師、醫師等等,這種無聊比較,較這種無聊的真,哪怕贏了你覺得露臉嗎?

至於說某些串子,隨你們玩,工作需要、惡趣味需要我都接受。但我不理解、不尊重、也看不起你們。

全文完


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2

看導師和你自己對自己的預期。

我見過很多女博士在博士最後一年懷上孩子,去做博後那就是找個地方休息兩年,順便方便自己照顧孩子,反正人家也沒打算留下,把那些待刊的論文全見刊了還能刷一層履歷,也不算太差的選擇。

但我自己的經歷那簡直堪稱地域難度,首先我入站那年趕上covid,組裡一個學生都不讓返京,我一個博後,從七月到九月,一直在受碩士博士的遠程指揮現場做實驗,然後一個月只能發12000塊錢,扣掉房租後就剩下6000了,在北京,這個也就剛夠吃飯。我跟導師說不行幹不了了,他又讓我負責了一個橫向自己給自己開績效,這收入才高一些。

一個主要壓力主要是項目上的,那兩年因為國內的卷王走不出去,國內基金申請異常卷,國自然還好點,我一把就中了。博後創新按照往年的情況,我覺得以我的代表作應該也是穩穩噹噹,結果當年不僅博新沒中,博後面上都申請了兩次才中。

一個主要的焦慮是純科研時間減少,論文產出遠遠不如博士了,畢竟寶貴的時間都用來寫本子,改學生論文,做橫向了,你會覺得工作強度大,產量卻更低了。



作者:組合結構1111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34870527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