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笙歌:
用不着声称,就是变差了。
我还在本科的时候,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第一次出国目的地就是东京,一路穷游东京大阪,在秋叶原买了个佳能的相机。那时候往返机票加住宿5000多,相机大概也5000多,一共花了一万玩了三天两夜。旅游途中又帮同学代购手办之类的,回国收了各种辛苦费和请吃饭大概回本了一千。
第二年同学也想去,就要我陪着。然后又有不少同学想让我们帮忙代购。不得不说我们学校学生消费水平确实阔绰,我记得光相机我们就代购了三个,那时候ps4slim的也刚出,在秋叶原逛街走一路拍一路,走两步就看群消息有人想要的再逛回去买。反正第二趟没仔细算账,代购挣得钱大约是覆盖我的路费了。
后来几次去都是旅游为主,箱根温泉什么东西也都体验了,代人在浅草寺写绘马和求御守都是些零星小钱。
最赚钱的是疫情前几年,日本退税加上汇率暴跌iphone 之类的电子产品跟白送钱一样,挂咸鱼二手开箱99新都有的赚。手表也是价差很大,但感觉名表不好出手就只给自己买了个欧米茄。就又组织亲戚朋友逛了两三次。我这种小打小闹的都能挣钱,估计专业日本代购得赚麻了。
疫情后日本是真的不行了,一是人肉背回来没啥转手渠道,不像学生时代口口相传就能拉一大票人,二是日本现在真没啥有竞争力的产品。反而是你买一堆大疆相机就坐池袋西用中文叫卖都能赚钱。
刚看了一眼汇率都已经1比20了,汇率跌成这样日本产品还没有竞争力已经注定日本已经完蛋了,至于大久保站街更多了,我去的不多对比感不强,印象里歌舞伎町搭帐篷的流浪汉倒挺多的。如果真想玩的话,池袋相对是比较便宜的,日语及格的话就是明码实价,因为是唐人街也有会简单中文的,但需要加钱。一般是只能用手,可上不可下,市价是真一袋大米换一个樱花妹了。在池袋玩够了还能下来吃海底捞。想私密点的话日本有一个app,进去选事务所地区照片看日子有空没就行了,头像边带*号的代表可接待外国人,不过也是要加价。
总之,日本或许还能凭着它们美爹的粮食和东大的廉价工业品不至于大规模饿死或者露宿街头,但这个国家的上限也就这样了,又因为这国家对风俗业的开放程度,注定日本人今后只会成为一个被圈养的rbq,无非是屁股对着东边还是西边的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