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0篇帖子。
(轉載知乎)英國這個國家是不是徹底沒落了?還能復興嗎?
51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1


jdlw:


一個農民養老金每月只有一百多的國家嘲笑英國說人家沒落了,又是韓國人吃不起肉啥的,這真是片神奇的土地和神奇的物種啊

52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1

我覺得吧一直都在說在沒落,但是現實中老百姓生活一切照常,除了某些地區總是遊行,火車和垃圾罷工之外,中產以上有車有房的人並不坐火車或者有條件wfh的人影響不是很大好像過的更舒適了,福利也不會少,並且在家工作…

這個國家只要富人還願意來,願意投資,那麼就無法系統性的沒落。很多人說英國是美國的衛星城,簡直太對了,馬上也會成為中國的衛星城,世界的衛星城,世界的外包,英國。



作者:妖氣粽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683985/answer/19486796949888698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3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1

絕色天龍:


強國的必備三個條件地大、人多、資源多

英國強是當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帶動

最鼎盛的日不落時期

就是廣大的殖民地,具備了這三個要素

現在都沒了

考慮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水平很差,就算沒落也不至於太差,但是想要強大,重現日不落,除非世界格局大變。

54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1

momo:


我更好奇,英國這副樣子。

為啥在各種世界城市排名中,倫敦紐約總是鐵鐵前兩名?

倫敦何德何能,憑啥穩壓巴黎

東京?

55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2

作者:有蘭開斯特不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683985/answer/19456191812287816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英國要復興到全盛時期的日不落,需要與之前從大英帝國獨立的主權國家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形式的衝突(你猜猜為什麼他們會獨立),包括:
1.美利堅合眾國,1776
2.印度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國,1947
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
4.以色列國與巴勒斯坦國,1956

5.愛爾蘭共和國,1937

注1:澳洲、加拿大與紐西蘭屬英聯邦成員,這裡假設他們依舊忠於英國王室
注2:僅列出主要國家,索馬里等非洲小國與緬甸等亞洲小國不計

同時與以下國家有直接性的領土/殖民地協議爭議:
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2.阿根廷共和國,馬島

會和歐洲的老登產生外交衝突:
1.德意志共和國
2.荷蘭共和國
3.西班牙共和國

以及我們的壓軸人士、die英帝國百年宿敵:

法蘭西共和國

誰踩英國人我高盧一定要幫幫場子

——————————————————————

好了,請我們偉大的維多利亞把這些小國家單刷了吧,不難

我先點首歌,《五十五天在倫敦》

56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2

隋嘉謨:


那你和維多利亞時代天下布武相比,肯定是沒落了。如果以維多利亞時代天下布武為標準,那肯定也復興不起來了。

57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7
作者:西府趙王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683985/answer/30878982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提起英國這個國家,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不行了。因為放眼當今世界各國,就要屬英國衰落得最厲害。




想想曾經的大英多牛啊,不僅貢獻了全球約3成的GDP,還統治著全世界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地球上到處都是不列顛的殖民地。那些年在英國的領土上,太陽永遠不會落下,因為英國人把米字旗

插滿了每一個時區,日不落帝國

也由此而得名。

工業革命的搖籃,全球海洋的霸主,外加隨處可見飄揚的米字旗,這樣的英國試問全世界有誰能惹得起?管他什麼荷蘭德國法蘭西,沙俄大清土耳其,在英國面前都只能算小弟。

然而再看看如今的帶英,不僅沒有了全球第一的GDP,殖民地也紛紛脫離,日不落帝國的豐厚家底被敗得百不存一,只能是偏居在西歐一隅追憶往昔,哪裡還有半分當年地球扛把子的神氣?



面對這懸殊的古今差距,英國被瞧不起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如果要就此認為英國不行的話,那多少還是有些說不過去。畢竟咱們有句老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爛船還有三千釘。英國作為昔日地球的扛把子,主宰了一個時代,積攢的家底不可謂不厚實。即便是人家這些年一直在敗家,剩下的東西也不是一般的國家能比。

總而言之,如今的英國絕對沒有大家想像的那般不行,而是依舊有著非常雄厚的家底,在各方面都能有著不俗的實力。

軍事

在軍事方面,如今的英國儘管沒法像以前那樣打遍全球無敵手,但依舊是全球最能打的國家之一。比如在著名軍事網站「GFP

」給出的軍力排行中,英國的軍力就能排到全球第五名,僅次於傳統的三大巨頭和三哥。




事實上如果單看陣容規模的話,英軍的表現並不算優異。尤其是相比於排行榜前面那幾位的動輒百萬大軍和數以千計的坦克飛機,英軍簡直就是一個小蝦米。

按照「GFP」統計的數據,英國當前所擁有的國防武裝力量總兵力僅有23.1萬人左右,其中能夠立馬拉出用的現役部隊更是不足20萬。而在裝備情況上,英軍當前也不過才裝備了大約80艘軍艦、200多輛坦克,以及700架左右的軍用飛機。

說實話就英軍這區區二十來萬的軍隊,別說是和三巨頭這樣的龐然大物沒法比,就連韓國這些彈丸小國都比不了。要知道在「GFP」的最新統計數據中,韓國當前光是現役的正規部隊人數就已經是超過50萬人,另外人家還裝備有150多艘軍艦,2300多輛坦克,以及大約1600架飛機。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0a861070119af12a81bbd7b22474998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00" data-rawheight="1979" data-original-token="v2-f4b4ff7c3baa699f9b47ff7c2dd140cb"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0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00a861070119af12a81bbd7b22474998_r.jpg?source=1def8aca"/>


然而這樣的數據對比並不能說明英軍不行,畢竟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正如我在以前文章中所強調的那樣,一支軍隊到底有沒有實力,不在於人員裝備的數量有多少,而在於質量水平高不高。往往軍隊質量上的差異就會產生懸殊的戰力差距,甚至有時候都難以用數量去彌補。

比如讓一群東拼西湊的烏合之眾去對付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就算是人數上多出個幾倍,那多半也只有挨打的份兒。再比如讓一群螺旋槳戰機去和五代機在空軍角力,那基本上就是在主打一個炮灰送命,他們被擊落的數量完全取決於對面飛機攜帶量多少彈藥。

英軍作為當今世界排名極其靠前的軍事強國,儘管軍隊數量有些不忍直視,但質量水平卻是相當過硬。尤其是英軍的那些武器裝備,那完全就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好東西一大堆。像海軍裝備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陸軍裝備的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以及空軍裝備的F-35戰機,那都是當下同類型裝備裡面的佼佼者。



正所謂數量不夠,質量來湊,作為一支高質量水平的軍隊,英軍規模雖小,但戰力絕對不算低。而這還只是英國強悍軍力的部分表現而已,他們在其他軍事相關領域還有很多的東西。

比如英國作為老牌的軍事強國,一直都有著不錯的軍工水平,可以自主研發生產航母、戰機、坦克等一系列的主流武器裝備。像前面所提到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和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那都是屬於英國人自己的國產裝備。

再比如英國是一個核大國,很早便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庫,並且具備了相應的投送能力。理論上講,只要讓英國的那幾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搭配上足夠的「三叉戟」式潛射彈道飛彈,那麼英國便擁有在全球範圍內任何區域種蘑菇的能力。



所以總的來看,英國當前的軍事實力依舊很硬,全世界沒幾個國家能打得贏,大部分喊打喊殺的結果都只能是自討苦吃。想想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被英國跨越大半個地球給堵在家門口狂揍,要多憋屈就多憋屈。

經濟

還是那句老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既然英國的軍事實力那麼強,經濟上自然也差不了多少。雖說沒法像日不落帝國那樣獨佔全球3成GDP,但也是當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佔據的地位舉足輕重。

以咱們常說的GDP數據為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英國在2022年完成的名義GDP總量超過3萬億美元,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要知道英國當前的人口還不足7000萬,卻能夠具備如此的龐大的經濟規模,屬實是不簡單。



事實上這主要還是得益於英國高水平的經濟體系,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已開發國家,英國在許多的經濟領域都能處於領先地位。

比如在工業方面,英國作為曾經的世界工廠,無疑是有著十分厚實的底蘊。以至於英國工業至今已經衰敗多年,但依舊還是全球最為頂尖的工業強國之一,在許多的工業領域都能表現優異。

比如在航空工業領域,英國當前依舊還有著羅羅公司

這樣的行業巨頭。要知道羅羅公司可是全球三大飛機引擎製造商之一,屬於是該行業的天花板級別。像波音、空客、以及灣流等一大批飛機製造商,那都是羅羅公司的忠實客戶。放眼當下的全球飛機引擎市場,不管民用還是軍用,羅羅公司都能佔到很大的市場佔有率。尤其是在支線客機這個細分市場,幾乎都要被羅羅發動機壟斷了。



再比如汽車製造領域,英國乃是一個成熟的汽車製造大國,擁有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的完整汽車產業鏈。作為全球豪華汽車的源頭,這裡走出過像勞斯萊斯

、賓利、路虎、邁凱倫

以及阿斯頓馬丁

等一大批全球知名的豪車品牌。儘管這些牌子如今大都已經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核心的產業體系還是在英國手裡。

正如我在前面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樣,航空工業也好,汽車製造也罷,那都是一個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體現。因為這些產業的綜合性很高,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行業領域,同時還有著一定的技術門檻。一般要是在工業上沒兩把刷子的國家,壓根兒就沒法去碰這些東西。由此可見,英國當前的工業底子依舊很紮實,代表著工業國家的頂級水準。

當然英國除了工業發達外,金融產業也是一大優勢,甚至比工業方面的表現還要更加優異。他們不僅有著英鎊這個昔日的全球貨幣,還有著倫敦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要知道倫敦可是能與紐約媲美的頂級國際金融中心,聚集著大量的銀行、證券公司以及各種交易所。以至於像黃金、證券、能源以及保險等各種金融交易,主要都是在倫敦發生。這裡隨隨便便的一舉一動,那都能牽動著全球的金融走勢。



所以總的來講,英國當前的經濟實力依舊雄厚。儘管不能像曾經那般富可敵球,那也算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政治

眾所周知,英國曾是世界上最具實力的殖民帝國,沒有之一。在英國的最巔峰時期,殖民地總面積超過了330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差不多全球每一個時區都被插上了米字旗,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也是由此而得名。

和之前文章提到的法國一樣,那些年英國人正是依靠這些殖民地,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了深厚的影響力。從語言文化到政治體系,再到各種制度規定,英國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比如像咱們平時接觸最多的英語、帶陪審團的海洋法系,靠左行駛的交通規矩,那都是英國人給留下來的東西。



儘管如今這些殖民地大都已經和英國脫離,但很多的身上依舊還存在著英國的烙印,甚至還存在著英聯邦

這樣一個以曾經英國殖民體系為主體的國際組織。要知道這個英聯邦目前可是僅次於聯合國的全球第二大政府間國際組織,擁有超過50個成員國,影響力絕對是不低。

當然英國類似的盟友體系英國還有很多,像什麼北約、七國集團、五眼聯盟等等,那都英國政治資本的一部分。故此也有人說,英國最強大的武器從來都不是皇家海軍,而是遍布全球的盟友。

所以當前英國政治實力絕對是全球的天花板之一,比經濟和軍事方面的表現還要更加的優異。



總結來講,當下的英國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還有戰之即來的盟友小弟,綜合國力堪稱是全球頂級,全球能壓其一頭的國家寥寥無幾。放眼當今世界,可能也就中美這兩大巨頭能夠有著這個實力。

事實上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英國好歹都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妥妥的國家天花板。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英國既然能夠穩坐五常至今,顯然是有著很強的實力。所以還是那句話,玩歸玩,鬧歸鬧,別拿五常開玩笑。



當然話說回來,英國終究還是一個在走下坡路的敗家子,靠的是吃老本來維持當下的強大。然而坐吃山空始終不是個辦法,家產再多也有敗光的那一天。到了那個時候,英國可就沒辦法蹦躂了。

58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7

有人星夜趕科場:


是的,沒落的太徹底了,連我們村都不如了

59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08

英國的崛起靠的是殖民地,在殖民地掠奪在英國不出產的生產資料如橡膠甘蔗,棉花等來支持國內的工業化發展,同時將國內生產的廉價工業品傾銷到殖民地,如果沒有殖民地的支持,英國是不會完成工業化的進程的,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殖民地獨立浪潮,英國的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歐洲列強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列強失去了殖民地的支持都開始走向了沒落,除非他們獲得了新的殖民地,能夠再度掠奪資源,否則歐洲列強不會復興




作者:雪鴿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683985/answer/19498979822049693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0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10

黑髮的威利楊:


英國每年光靠雅思考試就能賺幾億英鎊,你說它徹底沒落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