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月聽瀾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709680/answer/19313940886341528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釐清一個概念:清淡這個詞,只能限定用於「真正的日本料理」。
乾貨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日料是什麼? 我認為是懷食料理。
在日本,招待客人、相親宴、或者去高級日式旅館慰勞自己,大幾率會看到懷石料理。
這種料理應該算是自古以來的日本人飲食原型。
拉麵、炸豬排、咖喱這些重口味的日本國民料理,其實都是舶來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日本料理。 像日式拉麵,估計不會有人想到「清淡」兩個字。


不重油,不重鹽,當然也不辣,從這個意義上看,的確可以稱得上清淡。
圖片上的都是一人份,因為口味不重,也不油膩,所以吃完後腸胃不會覺得有負擔。
懷石料理的基本結構是「一汁三菜」。
汁是湯的意思。三菜主要是指刺身、烤魚或烤肉,還有一款主菜「煮物」。

這種料理的命名很清雅,很有意境對吧?
但真實的典故來由無非是:餓得慌,哈哈哈!
日本古代的修行僧人,每天僅食一餐,飢餓時會將溫熱的石頭揣入懷中,緩解空腹感。
由此得名懷石……(文人最後的堅持)
文化人的飢餓解決方案,還是比較牛逼的!

懷石料理原來是指喝濃茶(抹茶)前食用的簡餐。
據說千利休
,就是將這種輕食引入茶會(茶道
聚會)的鼻祖。
讓賓客在品抹茶之前享用一點食物,這很科學!免得大家醉茶呀!
我腦補,估計千利休自己可能受過醉茶之苦,所以想出了這麼個門道。
如果說16世紀明朝時,日本就已經流行的懷石料理可以看作日本料理的原型,
那麼說日本人吃的清淡也是在理的。
這是真正的日本料理的底色,也是被列入非遺的「日本料理」的本來面貌。
至於為啥懷石料理這種真正的傳統日料比較清淡?
很簡單!
600多年前,窮啊!
沒有豐富的食材和調料,想讓他們不清淡,這不是為難人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