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5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8

作者:猜啊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28964289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近年来,体制内年轻人对晋升的“佛系”态度引发热议。有人觉得他们躺平,也有人认为这是清醒的选择。综合来看,这种现象背后是多重现实因素和价值观变迁的叠加,而非简单的“不上进”。



1. 晋升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升职加薪”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晋升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责任、更长的工作时间,但实际收入涨幅可能只有20%左右,甚至需要牺牲个人生活。比如,基层领导要应对上级考核、下属协调、群众诉求等多重压力,而如今的年轻人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愿为有限的回报透支健康和时间。此外,随着监督机制完善,过去“灰色福利”消失,权力带来的实际收益大幅缩水,反而可能伴随更高的问责风险。


2. 晋升路径的“不确定性与不公”

“努力未必有回报”的挫败感普遍存在。

体制内的晋升机制并非完全以能力或业绩为导向,资历、关系、背景等因素影响显著。一些年轻人发现,埋头苦干多年可能不如“会来事”的同事升得快,甚至可能因“多干多错”被问责。这种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让许多人选择“与其赌晋升,不如求安稳”。更有甚者,通过遴选考试

跳到更高平台,反而比在原单位“内卷

”更高效。


3. 工作地点的“现实考量”

“从城市到乡镇”的调动成为拦路虎。

不少晋升机会伴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动,比如从城市机关调往偏远乡镇。对已在城市安家的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远离家人、教育资源和社会便利,生活成本反而可能增加。有基层公务员直言:“在乡镇干五年才能调离,但五年后孩子上学、父母养老怎么办?”这种地域落差让许多人宁愿放弃晋升,留在熟悉的环境。


4. 年轻人的价值观转向“自我优先”

“不卷不争,舒服自在”成为新追求。

这一代年轻人成长于物质相对充裕的环境,经济压力较小,更重视个人兴趣和生活品质。有人算过一笔账:月薪4000元,租房吃饭后还能存下1500元,打游戏、打球、买平价衣服足够满足需求,“何必为了多挣几百块天天加班开会?”这种低欲望心态

背后,是对传统“升官发财”路径的理性反思——与其在职场拼杀,不如把精力留给爱好、副业或家庭。




5. 体制外机会的“反向吸引力”

“体制内求稳,体制外求变”的分流效应。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年轻人不再将体制内视为唯一“铁饭碗”。自媒体、自由职业、新兴行业等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甚至有人“体制内外兼顾”。相比之下,晋升带来的行政级别提升,未必比体制外的创新空间或收入增长更有吸引力。


总结来说,年轻人拒绝晋升并非“躺平”,而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主动选择。

他们看清了晋升背后的隐性成本,也意识到人生价值不必与职位高低绑定。当“升职加薪”的性价比下降,当稳定的生活比权力更诱人,年轻人选择“侧卧”而非“冲锋”,或许正是时代进步的另一种体现。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8

体制内年轻人不愿晋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压力大**:晋升后责任增加,工作压力大,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2. **收入与付出不匹配**:晋升后薪资涨幅有限,但工作量大幅增加。 

3. **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年轻人更注重个人时间和家庭生活,不愿为晋升牺牲。 

4. **职业发展多元化**:部分人选择其他发展路径,如创业或副业,而非体制内晋升。 

5. **晋升机制复杂**:晋升过程繁琐,竞争激烈,部分人选择放弃。


中层干部或者晋升后的工作量性价比不高,现在很多年轻人进去体制内时已经有房有车了,那还有啥可追求的了



作者:搬砖的醇香土豆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49974353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8

作者:职场如战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8951897958582738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年轻人都不热衷于晋升了?哥们说,你以为拼尽全力爬上去就能高枕无忧了?35岁还不是照样被裁掉,我认识的中年管理层,现在几乎都把,简历上的管理经验换成执行经验,就算你不换面试时候人力资源也会告诉你,你应聘的管理岗位90%的工作是执行。

我说,在60后眼里,晋升就是终身制信仰,那帮老同志把科级处级当传家宝,退休前没混个带“长”的职称,连跳广场舞都抬不起头,毕竟副科级退休金比科员多三百多呢。而咱们70后,是卡在改革开放浪潮里最尴尬一代,既赶上了60后的论资排辈,又赶上80后的绩效试点。咱们一边排班轮休靠泡党参枸杞续命,一边在领导的批评面前满脸陪笑,咱们的往上爬就是为了活给别人看,咱们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哥们说,80后更惨,房贷车贷是我们最好的鸡血,学区房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这群人白天在PPT里造梦,晚上在工位上表忠心,35岁前没混个总监,高级经理什么的,连对象都找不到,等做到领导岗位了,才发现自己却是背锅侠,我们80年前后的,在为子女操心,80年末的在为婚育纠结,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职位越高工资越高,房子越大,取到的媳妇越漂亮,秃顶越快。我表弟90后的,他们这一代主打一个拼学历,在他们眼里晋升就是为了单干,他们一边喊着管理扁平化,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一般把公司的资源客户人脉网自己口袋里装,如果干的不爽,反手就甩个《劳动法》链接,感觉不开心了直接仲裁,总之钱不能少面子不能丢,但阴差阳错,在职业晋升的关键点,赶上了疫情,疫情过后,又赶上了35岁中年危机,现在我表弟送外卖呢。

我说,现在的00后可比90后洒脱多了,什么晋升不晋升的都在乎了,工资到账先算时薪:“月薪五千时薪25,如果领导要他加班?他就加钱!”领导画饼时,他们就开始低头算N+1了,同事内卷时,他们又在更新简历找下家。正应了那句,60后把领导当爹供,00后把领导当NPC用,在00后眼里晋升不如抖音涨粉一千来的实在。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8

作者:彩云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9302249087445239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轻人拒绝晋升并非“躺平”,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性选择,背后是职场文化、经济逻辑与个体价值观的深层变革。结合最新调研与案例,可从以下维度解析这一现象:

**一、晋升性价比的理性计算:责任与回报失衡**

1. **薪资增幅有限,责任倍增**

- 前程无忧调查显示,45%的年轻人认为“工资提升有限,不值得承担更大责任” 。典型案例中,晋升技术主管后薪资仅增28%,但会议时间从每周4小时激增至15小时,24小时待命,时薪反降40% 。

- 部分企业“头衔升级但加薪微薄”,如管理岗月薪仅涨2000元,却需承担团队绩效、跨部门协调等翻倍工作量,被年轻人视为“隐形降薪” 。

2. **管理岗的“夹心层”困境**

- 中阶管理者需同时满足上级指标与下属需求,Glassdoor数据显示其工作信心指数跌至历史最低点 。58%的受访者因“工作生活难以平衡”拒绝晋升,例如晋升后双休变加班、随时响应消息成为常态 。

**二、价值观迁移:从职场晋升到生活自主权**

1. **工作意义的重构**

- Z世代中,72%更倾向做“个人贡献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专注专业技能而非管理职责 。广告从业者“凉水”坦言,晋升后陷入“角色扮演”,被迫应付社交与冲突,而真实自我“被人怼就想哭” 。

- 互联网从业者“小玲”在晋升失败后反思:“职级定义的成就感短暂,而压力持续”,转而追求工作与精神健康的平衡 。

2. **生活优先主义**

- 58%的年轻人将“工作与生活平衡”列为择业首要因素,超越薪资水平(51%)。典型案例中,有人为周末陪猫做绝育手术拒绝加班,此类理由在20年前“能写进单位笑话集锦”,如今却被广泛理解 。

**三、职业路径多元化:逃离“唯一成功学”**

1. **副业与自由职业的崛起**

- 近40%的年轻人倾向创业或自由职业(如博主、店主),通过多元收入实现“新式稳定” 。案例中,文旅局员工副业收入达工资3倍,驻村选调生借短视频收获百万粉丝,形成“职场逃生舱” 。

- LinkedIn数据显示,“创始人”成为Z世代增长第二快的头衔,反映其对传统晋升体系的疏离 。

2. **技能投资>职级攀爬**

- 24%的受访者拒绝管理岗以“专注于个人技能发展” 。例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放弃合伙人晋升机会,选择考取司法证或注册会计师,为转型铺路 。

⚖️ **四、组织环境与代际冲突的催化**

1. **扁平化管理与反权威倾向**

- 超半数企业被评“等级森严”,而扁平化公司员工满意度更高 。Z世代眼中,理想管理者是“团队导师”(72%重视沟通能力)而非“权力执行者”,传统权威失效 。

2. **中阶管理岗的系统性危机**

- 预测2025年将迎“中阶主管崩溃潮”:因资源缩减、责任加重,近半数管理者考虑一年内离职 。32%的2023年裁员针对中管层,加剧年轻人对该职位的规避 。

3. **权力的“祛魅”**

- 政策透明化削减领导特权:公务用车需APP预约、财政支付电子留痕,一位住建局干部调侃“最大权力是决定会议室用矿泉水还是桶装水” 。与此同时,追责力度加大,如退休局长因旧案被问责,管理者沦为“戴着镣铐跳舞” 。

**五、深层启示:当工具理性觉醒**

年轻人对晋升的冷感,本质是**工具理性的胜利**——当组织激励(薪资、权力)低于个体机会成本(时间、健康、多元价值),拒绝便成为自然选择 。这种趋势倒逼企业反思:

- **重塑激励体系**:华为等企业试点“专家岗”与“管理岗”双通道,让技术人才享有同等薪酬;

- **管理轻量化**:如Spotify的“小队制”减少层级,聚焦任务协作;

- **弹性价值锚点**:提供志愿假期、技能深造补贴等非货币福利 。

**结语:拒绝晋升≠拒绝成长**

年轻人并非抗拒责任,而是**拒绝被单一剧本定义的人生**。如广告人“凉水”的觉醒:“越往高处走,越发现世界像草台班子,很多人只是在玩cosplay” 。当工作回归“价值交换”的本质,人生的投资组合亦更加多元——专业深耕、副业探索、家庭陪伴皆可成为选项。这场静默革命,终将推动职场从“权力金字塔”走向“价值共生体”。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9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