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17篇帖子。
(轉載知乎)PhD期间如何保持科研干劲避免burn out?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59

工藤正男: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我建议题主不要太纠结要改变自己,非要让那个自己把你的自律!

现在这个年龄了,我们不要做截长补短的事情,因为补短很浪费精力,性价比很低!我们应该更多的做扬长避短的事情!

题主写paper是赶ddl,只要ddl能赶得上,就说明题主执行力非常强!那就继续延续下去就好了!反正最后的博士学位证上也不会标注你是自律还是不自律!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同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小论文发了,把大论文写了,咱就顺利博士毕业了!

并且写小论文其实完全是流水线作业,公式敢非常的明显,完全是在做填空题!完全也不需要什么规划!

高手都是边做试验边分析数据,做图!做图直接套模板,写结果与讨论部分的结果,就是对图的的描述,直接套模板就行,唯一难的就是讨论部分,逻辑链条和跷跷板大法一加持,轻松秒杀!对于高手来说,每做完一部分试验,结果与讨论部分就往前写一部分,把试验全做完,就剩下结论和摘要没写了!

摘要和结论完全不用动脑子,完全是从绪论、材料及方法和结果与讨论部分摘句子一组合就能写完,快的话2个小时搞定!再来半天时间调调格式,人家就可以投稿呢。你算算比你所有试验都做完再写论文的要快出多少!

其实SCI各章节的写作技巧,我这里说的写作技巧就是写作模板!因为我发现中国太多985高校的SCI就是套模板,那为什么我们不套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下面这个回答的集合,一共5w字的保姆级教程,不知道有多少师弟师妹已经受益了,那为什么下一个不是你呢?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有哪些经验心得?844 赞同 · 4 评论回答

小论文写个3-4篇,大论文就自然而然写出来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写小论文这件事儿上瘾,你用技巧成功发了一篇SCI后,你真的会想马上再发一篇!那种成就感真的会让多巴胺疯狂分泌!


我是正男@工藤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10:00视频号直播,敬请关注!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59

悦纳自己,burnout就burnout了,压力都很大,接受这是一个在人人身上都会发生的。

然后再逐渐调节。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所谓大佬们看上去很规律那真的只是看上去。之前去参加,年轻科学家们都喜欢问他们work-life balance,真的没有一个,没有一个,说自己有work-life balance的。当然他们说的很委婉,他们一般说如果你热爱你的科研,那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侧面感受一下)。

以上



作者:张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945774035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59

作者:Elo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6020706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说如何避免burn out。我对burn out的理解是,很多事情集中到了一段时间内,导致需要密集高强度地出活,往往需要通过熬夜实现,导致了身心的崩盘。

第一条策略:避免把很多事情集中到一段时间。具体解决措施有两个角度:

角度1:制定计划。提前预判需要完成的事情的工作量以及自己的工作效率,制定在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计划。好的计划可以把活儿摊开到一段较长的时间,未必每天要花很多时间,你还是有挺多空闲可以约饭打游戏的。

角度2:为自己争取时间。有哪些事情的截止时间是软性的 ?如何巧妙地说服导师或者其他任务分配者去延长deadline?

如果不幸还是有很多事情集中到了一起,那么第二条策略就是:提升做事儿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提升自己做事儿的能力和利用外界的力量提高做事儿的效率。

自己这一块儿,又可以分为战略层面、心理层面和身体层面。战略上,利用二八原则抓重点,同时避免完美主义。心理上,减少焦虑羡慕的时间,避免做事儿时因为焦虑羡慕而分心。身体上,平常就要保证睡眠和锻炼身体,从而在不得不偶尔熬夜的时候,身体能够撑得住,不至于因为身体崩溃导致心理崩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言不虚)。

利用外界方面,可以从提高效率的工具和人入手,比如现在AI可以辅助写代码,比如如果导师同事同学朋友可以帮一些忙,然后分一个paper里不占据主导地位的作者之类的,岂不是win-win。

上面这几条,不仅仅适用于读博,对于往后的工作可能也有借鉴意义。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0

欲买桂花同载酒:


这个问题还蛮好的,我感觉读研期间会burn out主要就是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与导师的关系处的不好,导师看我总不顺眼以及跟课题组其他人打交道好累,大家都很mean。第二,课题做不出来,不管多努力就是做不出来,所以无比沮丧。除此之外,如果在课题顺利,人际关系也顺利的情况下还总是觉得很不开心,什么都不想做,那可能说明你不太适合做研究的生活,混混毕业就好了,不必强求。

想要解决第一种burn out还是不太容易的,尤其是跟导师关系不好的那种。我觉得很多研究生在选导师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和导师是不是脾气相投,日后能不能好好相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导师牛逼。很多牛逼的老师脾气都很怪的,作为学生一定不要高估自己的忍受能力,不要等着入坑了再后悔。另外,与导师相处也一定摆正心态,导师掌握着你能否毕业的命脉,是你的老板,所以很多时候听取导师的意见是必要的,尤其不要觉得导师水平不行,那你们之后相处的会非常痛苦。至于课题组的其他人,也不必刻意讨好,他们不是你的老板,也不会决定你能否毕业,喜欢的人亲近一些,不喜欢的人尽量不接触,最好不要撕破脸,万事留个余地。当然,很多情况下维持表面的和平也不太容易,那就不必内耗,该撕就撕,毕业了谁都不会再见到谁,没什么大不了的。

解决第二种burn out的方式就是放平自己的心态了。说实话,很多实验学科,课题能不能做出来和运气很有关。只是,实验做不出来虽然不代表你水平不行,但实验做不做的出来很有可能决定了你以后职业的选择,所以在这方面你的目标得有所变通,不然很容易自己走到死胡同。比如,如果你一定要做教职,但又发不出来文章,那难免很焦虑。但如果你接受自己发不出来文章,之后找个工业界的工作也行,那你就不至于特别痛苦。有一个高的目标不是坏事,只是做研究不再是做试卷,你可能要学会接受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目标的遗憾。

虽然我写了很多,但我直到现在也还是会间歇性的状态很差,什么都不想做,然后不停的刷手机,之后便讨厌自己。与自己和解一直是个很难的话题。我发现日常生活中会让我状态好起来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跑步。有时候状态很差的时候,跑着跑着就接受了自己。散步的方式不够激烈,对短暂的放松有些好处,但不能彻底改变状态。其他的诸如看剧,旅游什么的似乎也都没什么用,还会制造更多的焦虑。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整方式,这个估计需要慢慢的摸索。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0

喝酒,健身,旅游,骂审稿人

和好兄弟一起喝酒,健身,旅游,骂审稿人,聊隔壁系或隔壁学校的姑娘(今年美院姑娘出现频率低了很多,这是招生办要反思的)

和隔壁系或学校的姑娘一起喝酒,健身,旅游,骂审稿人

不知道算不算通解,但确实管用,尤其是和姑娘一起旅游环节。这一解决方法推行到现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经常被好兄弟质疑为什么和姑娘旅游不叫上他



作者:星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6329395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0

苏氨酸:


如果热爱科研当然可以高水平全心全意地科研,如果很热爱很擅长估计也不太会觉得burnout。如果没那么热爱,就不要把科研当成自己的全部吧,找一点其他爱好甚至副业,把科研当作一种钱不多的打工,打几年工会给你一个证书。

有个实验室同学,申请到博士之前一直都在实验室做research assistant,什么都做得很好,还有一作的文章,做了一两年研究员才申请读博。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结果她博士第一年就一直说要quit,还有点抑郁去看心理医生,就很burn out的那种状态。

后来她好了,也不quit了,偶尔出现在实验室做实验写东西,同时,她成为了学校健身房的舞蹈课教练,每周两节课带大家跳尊巴,有点像广场舞那种健身性质的舞蹈+健身操。她还在群里叫实验室同学一起去她的课,我去过好几次,看她带大家跳舞的时候,感觉她真的好开心。——我办了健身卡之后去体验过所有健身房的课,各种无氧有氧操课瑜伽,我发现这个同学的 “广场舞”课是最火的,每次人都很多,教室站满了那种,因为她就是很high很热情,而且挺会调动氛围的那种。

后来,她要考另一个健身教练的证,有个考核是她需要带几个人健身然后录视频,作为她的作业交上去,她还在群里找人去当她的“学员”,我也去帮忙当学员跟她一起录制了,感觉她真的很喜欢当健身教练……

现在她除了那个健身舞蹈课,还带一个核心肌肉训练的课,也不quit博士了,一边科研,一边当健身教练,两个都做得挺好的。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1

还是要降低自己的期待阈值。

就把这件事情当成班来上,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到科研这件事上。

其实在读博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发现能靠自己能力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少了,以后只能更少。但是能分走你精力的事情又实在太多了,处理不好最终只会精力枯竭。要学会适当放下,才能拿起你想要的东西。



作者:椒盐皮皮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6192355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1

Extraterrestrial:


不需要刻意避免,因为根本无法避免。对于毕业,只要还愿意继续读不打算直接退学,并且有能力往前推进,其实就是正向进度。保持和导师的交流(作为学生多主动去找导师交流,自己是自己课题的第一责任人),做到及时反馈,一般不会走到毕业时限离毕业要求太远。至于其他,走到毕业关头自己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往下走,留下还是离开,没有必要强求。所谓学术热情,过于摆烂其实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对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没有好奇,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能不能做出成果是另一方面,不完全由自己控制),课题做完也不想进行学术写作或学术交流,自己应该清楚自己是不是只是强行让自己留在这里。读博是一段人生经历,任何经历都会刻画在一个人的气质中,但无法从根源上完全改变一个人,所以任何人没有必要因为羡慕其他人的生活而去尝试复刻他人的人生,何况你能看到的也仅仅是表面。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1

DejavuBot:


效率是首位的,既然在干活时,朋友喊一声都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玩耍,那就只能保证在教研室的时候提高效率,少摸鱼。

特别是写论文时,论文即使写的再粗糙,也要先保证整体的快速完成性,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先完成再修改。

玩的时候好好玩,科研的时候就好好干!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7:02

树袋鼠阿帕奇:


在学分修满的情况下继续选课,用课程的ddl营造突击感帮助自己紧急科研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