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4篇帖子。
(轉載知乎)北京土著窮的到底有多窮?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58

作者:饅頭的故事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422164636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北京土著你得看怎麼算

第一是父母雙方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北京的純上三代都是土著的。

這一類家裡大多都跟上面皇家有點沾親帶故的,我一同事就是祖上他們家跟前門大柵欄開酒樓的,看著解放軍進的背景,共產了以後變成招待所了,80幾年的時候就改制就不經營了,他們家現在住天壇那邊,老房子還在。你要說有錢吧,也就那麼回事,媳婦也是土著,倆人感情不太好,說結婚結後悔了,你要說窮吧,也就那麼回事,沒看出他有多露富

第二是新北京人,也可以叫北外結合的

身邊也不少,大多數都是部隊復原留下來的。也吃著國家的紅利,另外一遍大多數都是本土土著,也有窮的,也有混的好的。見過最窮的就是吃低保的,本身有點殘疾,然後加上國有企業改制,下崗的下崗,買斷的買斷,歲數大的好賴有套房,就怕當年早起2000年前後拆遷的,分不多少錢還亂花的,大有人在,一般地方街道能給解決個廉租房或者是經適房的,也就那麼過著呢。你說窮吧,人好歹有套房,你說人有錢吧,每個月就拿2000來塊錢,當然也有補貼啊,平常還給電油米面啥的。小酒喝著小煙抽著,無憂無慮特挺滋潤的。

第三是現代北京人,的就是高學歷落戶的,地址是北京市,身份多少開頭的都有,就不是110的一般能有地址的基本上都是落後以後買房從單位或者學校集體戶口遷出來的,多是70後80初的,這類人是新一代高學歷人才享受落戶政策留下來的,可能他們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代算土著吧,這類人基本上沒窮人,必定落戶你就能算是個人才,人才哪有缺錢的,當然也有作死的,落戶完了跟單位辭了,當了幾年技術性人才然後被裁了,孩子不大還背著房貸,你說他窮吧,人好歹北京有套房,你說有錢吧,一睜眼好幾十萬的債。扛著不賣房子也是因為孩子上學的事,他們也挺難的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59

璟煜之尚:


我堂二姑當年不能生養,領養了我堂三哥,也就是我姑姑領養了自己的親侄子。

我只說我所見到的,2007年,大興那邊拆遷,村裡分了四套房子,我三哥住一套,我二姑住一套,剩下兩套出租,然後給了60萬。我三哥當大巴車司機,一個月跑線給一萬多一點有保障,我嫂子在超市售貨員,一個月6000左右。這是當年拆遷的紅利。

現在我二姑二姑夫沒了,就剩下哥哥嫂子,就一閨女。賣了一套房子,手裡有三百多萬現金加三套大興房子。就是找個外地985的鳳凰男女婿了。後半輩子就剩下玩,享福了。他們包括上一輩下一代都沒有怎麼奮鬥,就過上了比我們好的很多的日子,這就是地域差異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59

Frank Li:


北京四面都有開發區,比如亦庄什麼的,很多大公司在那邊有辦公園區。

有個前同事在南邊上班,住在北邊,每天坐車兩個多小時上班(可能是北漂的標配)。我問為啥不租南邊,他說南邊辦公樓很多,但是住宅很少,租房子不划算。我當時還天真地想,北京這規劃不咋地,搞得交通這麼堵塞。

後來又遇到一個同事,他前單位也是南邊的,聊到住宅,他給我解惑這問題。他說,北京很多地方都是些荒地空地,如果你要搞個商業體總部大樓什麼的,開發區領導點頭就給你批了。但是如果你想要一塊地搞個員工宿舍住宅樓什麼的,想都不要想,區委都沒資格給你批,得市長點頭。說白了就是,北京的住宅地皮,是政府操盤收割「」的重要工具,絕不可能大量提供給市場。

我說這個事情,只是想說以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北京土著的窮,只是北京大規劃裡面的一部分,與個人努力真的關係不大,總會有人淪落到這一步。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沒得選。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0

位卑:


倖存者悖論,被八卦的都是拆遷發了家的,沒發的沒人去當八卦談。

其實北京人里很大一部分住房面積很小,改開之前幾代人擠在一兩間小房子里的不罕見,還有之前大量筒子樓,面積很小。另外還有不少陸續搬出老城區,住到單位分的住房中的,面積也不大,這種家庭拆遷了也不會暴富。

舉個例子,如今前門一代算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區了吧,但是不讓拆遷,只能「騰退」,標準封頂11-16萬,看似很高對嗎?但是如果你只有一二十平米,這點錢夠幹什麼的?你騰退了再去六環外買套住房那點錢就差不多了。

真正賺到錢的是兩類人,一是那些玩四合院的(很多四合院在改開前已經易主了),二是十幾年前城郊結合部拆遷戶(早期農村戶口),他們的宅基地面積很大,當時給的高,而且有很多空子可鑽,比如玩命往上蓋樓、院子里一夜之間種滿果樹等等,後來這些空子很多都補上了。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0

我從12歲認識的一個哥們,2024年。家還住在10.4平米的一間平房。房高2.3米(原高1.94米)家裡三面都有蓋房時蓋進去的墓碑。46歲。沒工作。和老媽住一起。低保辦不下來。老太太退休金3540。倆人就吃這點。

還有一個,43歲。住45坪回遷房。一家5口。他 媳婦 孩子 岳母 保姆。工作是墓園夜班執巡 一個月4300。媳婦原來是超市生活用品部的。後來這個叫家樂福的超市關門了。36歲的女人也不好找工作。現在一家4個人的電商賣貨小公司。從打包到做表到司機到搬運到基礎維修。亂七八糟一個人干四五個人的活一個月稅後6300沒保險。他岳母生活不能自理。保姆一個月5500。



作者:酒月多妖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677391969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0

以前公司同事、北京本地人、忘記是哪裡了、但是五環外了屬於是、家裡有一套回遷老小區無電梯房、60平兩室、祖孫三代住一起、老人有沒有退休金不知道、父母也是打工人、賺的不多、他自己本身賺的當時在北京也不算多、玩的還行、私下喝酒聊過、我調侃他家北京本地的、他說壓力大、08年之後更買不起房了、按他的話說是家裡賺的錢夠溫飽、存款十多個在北京跟沒有沒啥區別、娶媳婦也費勁、北京不流行彩禮但是人家姑娘看家裡的狀況也得搖頭、本身我那哥們兒也是屬於糙漢子系得、問他以後他也迷茫、問我我說我一外地的不得比你這個本地的還迷茫、現在這哥們月薪好像也是6000塊左右、好在混個五險一金、有壓力、但是也算是有個自己的窩



作者:蓋上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379096247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1

作者:網際網路牛馬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413212930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土著也分人,看過2個二環里的不同人生

一個是同事,全家(3口人)住在10幾平米的平房,因為住房問題和經濟能力,40歲沒結婚。後來41歲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女的,結婚後到郊區租房住。他跟我說冬天家裡最高只有18度還漏風,夏天漏雨還潮濕,做飯滿屋子油煙,去個廁所要不就是地下的痰盂要不就是胡同的公廁,晚上翻個身全家都能聽到。原來他父母和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日子,但新媳婦兒不習慣,所以全家都去郊區租房住,城裡的房子租出去補貼租金。原來一家三口都是普通工人,沒有能力買動輒3萬5萬一平米的房。現在應該已經搬到外埠老丈人家裡了。

另一個是偶然間認識的一個女孩兒,今年估計也就36、7歲,認識她的時候她也就25歲,那時候她剛結婚。她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分別擁有2套商品房,而且都在2-4環之間。並且還分別有1個胡同里的平房(最大的好像25平米),他的父母都是獨生子女(這在那一輩很少見),後來城裡的平房都拆遷了,給了4套房(5環外了),他父母自己的工作也不錯,買了一套2環里65平米的和郊區大平層。結婚她爸媽又在他們小家的附近給買了一套房。

她結婚後,她的婆婆這一邊老公是獨生子女,公公婆婆有4套房(郊區拆遷2次),為了兒子結婚又買了一套平層。我當時算了半天她有多少套房。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2

普羅:


土著窮不窮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城市普通居民的生活能讓資本家落淚。

(一)蝸居在33平的房子里

(二)按當地人均居住面積得不吃不喝23年還房貸,如果買全國平均大小的房屋得不吃不喝24.77年,如果買100平得不吃不喝68年。

(三)按收入法計算的GDP,最後只有44%變成了城裡人的錢,19.5%變成農村人的錢。

(四)這是公私營單位,高管與被管理者混在一起的數據,未考慮到基尼係數的因素。

(五)這還是公開能給你看的信息。

(六)這還不包括外來打工人員、新市民的數據。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3

零八年婆婆家拆遷

老公周末自己回家去辦理手續

給我打電話神神秘秘的讓我猜拆遷款補貼給了多少錢?說前面是12 讓我猜後面幾個零

我一想他家那個放個屁就能把所有人熏出來的屁大點的地方能補多少錢

那也就四個零

結果猜多了 後面倆零

1200元

我說你還不如周末在單位加個班

說不定出張大單子掙的都比這補貼多

他說到了櫃員問了他好幾遍這補貼的數字對嗎!

他雖然是北京土著 但真的是一路自己掙扎出來的

一樣在單位附近租房子

還因為是北京土著被公司HR按照大數據覺得北京孩子不能吃苦愛耍大爺脾氣所不喜,要一面二面三面才過的關(我一面過)

零幾年的北京買房買車都沒有任何限制 

你去面試 幾乎沒人關心你是哪兒人

大家關心的是你來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現在回頭看看

那真是個好時候啊



作者:蹲在車庫發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428834129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3

作者:鄰居家的晚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878689644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要是看電視劇或者電影,可以參考 貧嘴張大民、和17歲的單車、我的九月,都是反應北京底層土著社會生活的。

作為北京人我覺得很寫實。北京的底層人,90年代房改以前,沒有好單位的是沒有房子住的,只能是住房管局的房子,大雜院生活,注意不是四合院。

貧嘴張大民電視劇和電影都有,電影是馮鞏主演的沒事偷著樂,更忠於原著,更精鍊,問題揭示的也更深刻,大民二民三民和二民老公等演技非常在線,都是戲骨。四民死的也慘。電視劇版的也不錯。電影版98年拍的電視劇版晚了一年,基本是同時期吧。電影版背景是天津,電視劇版放在了北京。原著是劉恆的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小說里沒有城市背景,在8090年代沒有房改的階段,是沒有商品房的,而福利分房嚴重不足,各個城市都是嚴重住宅不足,北京上海天津都一樣。劉恆是我遠房親戚,文革出去插過隊,後來拖關係回的北京,他是北京人但是是郊區縣的小時候應該沒有那種大雜院沒地方住的心酸,插隊回來後他輾轉來的北京城裡,估計是那個時候住在北京城胡同的大雜院,留下了深刻體會。所以這個小說我覺得大機率描寫的是北京,可以說主要講的就是北京土著底層生活的。小說是97年發表的,寫的是90年代初的事兒。

17歲的單車,是雙主線,通過城市土著底層和外來務工底層的糾葛,展現了兩種底層的心酸生活。周迅沒紅的時候飾演了群演小保姆,無台詞。記得是2001年看的,這個戲的內容比上面和下面的戲反應的時代要晚一些,就是2000年前後的事兒。

我的九月,本意可能不是寫底層生活,可是通過平凡小學生安大傻子的大雜院生活,客觀描述了北京底層土著的一家人。這部電影是描寫92年亞運會前的。

北京土著也有底層,有各種心酸和悲歡離合。

可是現在2024,說北京土著的心酸我覺得有點不合時宜了。畢竟2000年以後,城市快速發展,給土著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是底層,即使沒有能力也不努力,大多也受了益,而且受益很多,大部分人藉著房價上漲和拆遷快速脫離了底層,即使是沒有房子的人,按照政策租住房管局房子的人依舊可以拆遷的時候極低價格購入拆遷房,就是標準差一點罷了。現在,依然是底層的土著應該數量很少了,依舊有一些,運氣很差或者家庭變故等沒有脫離底層或者掉回底層的。

和北上廣的底層相比,小城鎮小城市農村那種比如電影 樹先生、三峽好人、小武,的那種沒有技能的縣城青年才是更加絕望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