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4篇帖子。
(轉載知乎)北京土著穷的到底有多穷?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58

作者:馒头的故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422164636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土著你得看怎么算

第一是父母双方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北京的纯上三代都是土著的。

这一类家里大多都跟上面皇家有点沾亲带故的,我一同事就是祖上他们家跟前门大栅栏开酒楼的,看着解放军进的背景,共产了以后变成招待所了,80几年的时候就改制就不经营了,他们家现在住天坛那边,老房子还在。你要说有钱吧,也就那么回事,媳妇也是土著,俩人感情不太好,说结婚结后悔了,你要说穷吧,也就那么回事,没看出他有多露富

第二是新北京人,也可以叫北外结合的

身边也不少,大多数都是部队复原留下来的。也吃着国家的红利,另外一遍大多数都是本土土著,也有穷的,也有混的好的。见过最穷的就是吃低保的,本身有点残疾,然后加上国有企业改制,下岗的下岗,买断的买断,岁数大的好赖有套房,就怕当年早起2000年前后拆迁的,分不多少钱还乱花的,大有人在,一般地方街道能给解决个廉租房或者是经适房的,也就那么过着呢。你说穷吧,人好歹有套房,你说人有钱吧,每个月就拿2000来块钱,当然也有补贴啊,平常还给电油米面啥的。小酒喝着小烟抽着,无忧无虑特挺滋润的。

第三是现代北京人,的就是高学历落户的,地址是北京市,身份多少开头的都有,就不是110的一般能有地址的基本上都是落后以后买房从单位或者学校集体户口迁出来的,多是70后80初的,这类人是新一代高学历人才享受落户政策留下来的,可能他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代算土著吧,这类人基本上没穷人,必定落户你就能算是个人才,人才哪有缺钱的,当然也有作死的,落户完了跟单位辞了,当了几年技术性人才然后被裁了,孩子不大还背着房贷,你说他穷吧,人好歹北京有套房,你说有钱吧,一睁眼好几十万的债。扛着不卖房子也是因为孩子上学的事,他们也挺难的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59

璟煜之尚:


我堂二姑当年不能生养,领养了我堂三哥,也就是我姑姑领养了自己的亲侄子。

我只说我所见到的,2007年,大兴那边拆迁,村里分了四套房子,我三哥住一套,我二姑住一套,剩下两套出租,然后给了60万。我三哥当大巴车司机,一个月跑线给一万多一点有保障,我嫂子在超市售货员,一个月6000左右。这是当年拆迁的红利。

现在我二姑二姑夫没了,就剩下哥哥嫂子,就一闺女。卖了一套房子,手里有三百多万现金加三套大兴房子。就是找个外地985的凤凰男女婿了。后半辈子就剩下玩,享福了。他们包括上一辈下一代都没有怎么奋斗,就过上了比我们好的很多的日子,这就是地域差异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59

Frank Li:


北京四面都有开发区,比如亦庄什么的,很多大公司在那边有办公园区。

有个前同事在南边上班,住在北边,每天坐车两个多小时上班(可能是北漂的标配)。我问为啥不租南边,他说南边办公楼很多,但是住宅很少,租房子不划算。我当时还天真地想,北京这规划不咋地,搞得交通这么堵塞。

后来又遇到一个同事,他前单位也是南边的,聊到住宅,他给我解惑这问题。他说,北京很多地方都是些荒地空地,如果你要搞个商业体总部大楼什么的,开发区领导点头就给你批了。但是如果你想要一块地搞个员工宿舍住宅楼什么的,想都不要想,区委都没资格给你批,得市长点头。说白了就是,北京的住宅地皮,是政府操盘收割“”的重要工具,绝不可能大量提供给市场。

我说这个事情,只是想说以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北京土著的穷,只是北京大规划里面的一部分,与个人努力真的关系不大,总会有人沦落到这一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得选。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0

位卑:


幸存者悖论,被八卦的都是拆迁发了家的,没发的没人去当八卦谈。

其实北京人里很大一部分住房面积很小,改开之前几代人挤在一两间小房子里的不罕见,还有之前大量筒子楼,面积很小。另外还有不少陆续搬出老城区,住到单位分的住房中的,面积也不大,这种家庭拆迁了也不会暴富。

举个例子,如今前门一代算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区了吧,但是不让拆迁,只能“腾退”,标准封顶11-16万,看似很高对吗?但是如果你只有一二十平米,这点钱够干什么的?你腾退了再去六环外买套住房那点钱就差不多了。

真正赚到钱的是两类人,一是那些玩四合院的(很多四合院在改开前已经易主了),二是十几年前城郊结合部拆迁户(早期农村户口),他们的宅基地面积很大,当时给的高,而且有很多空子可钻,比如玩命往上盖楼、院子里一夜之间种满果树等等,后来这些空子很多都补上了。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0

我从12岁认识的一个哥们,2024年。家还住在10.4平米的一间平房。房高2.3米(原高1.94米)家里三面都有盖房时盖进去的墓碑。46岁。没工作。和老妈住一起。低保办不下来。老太太退休金3540。俩人就吃这点。

还有一个,43岁。住45坪回迁房。一家5口。他 媳妇 孩子 岳母 保姆。工作是墓园夜班执巡 一个月4300。媳妇原来是超市生活用品部的。后来这个叫家乐福的超市关门了。36岁的女人也不好找工作。现在一家4个人的电商卖货小公司。从打包到做表到司机到搬运到基础维修。乱七八糟一个人干四五个人的活一个月税后6300没保险。他岳母生活不能自理。保姆一个月5500。



作者:酒月多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677391969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0

以前公司同事、北京本地人、忘记是哪里了、但是五环外了属于是、家里有一套回迁老小区无电梯房、60平两室、祖孙三代住一起、老人有没有退休金不知道、父母也是打工人、赚的不多、他自己本身赚的当时在北京也不算多、玩的还行、私下喝酒聊过、我调侃他家北京本地的、他说压力大、08年之后更买不起房了、按他的话说是家里赚的钱够温饱、存款十多个在北京跟没有没啥区别、娶媳妇也费劲、北京不流行彩礼但是人家姑娘看家里的状况也得摇头、本身我那哥们儿也是属于糙汉子系得、问他以后他也迷茫、问我我说我一外地的不得比你这个本地的还迷茫、现在这哥们月薪好像也是6000块左右、好在混个五险一金、有压力、但是也算是有个自己的窝



作者:盖上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379096247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1

作者:互联网牛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413212930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著也分人,看过2个二环里的不同人生

一个是同事,全家(3口人)住在10几平米的平房,因为住房问题和经济能力,40岁没结婚。后来41岁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的,结婚后到郊区租房住。他跟我说冬天家里最高只有18度还漏风,夏天漏雨还潮湿,做饭满屋子油烟,去个厕所要不就是地下的痰盂要不就是胡同的公厕,晚上翻个身全家都能听到。原来他父母和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但新媳妇儿不习惯,所以全家都去郊区租房住,城里的房子租出去补贴租金。原来一家三口都是普通工人,没有能力买动辄3万5万一平米的房。现在应该已经搬到外埠老丈人家里了。

另一个是偶然间认识的一个女孩儿,今年估计也就36、7岁,认识她的时候她也就25岁,那时候她刚结婚。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分别拥有2套商品房,而且都在2-4环之间。并且还分别有1个胡同里的平房(最大的好像25平米),他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这在那一辈很少见),后来城里的平房都拆迁了,给了4套房(5环外了),他父母自己的工作也不错,买了一套2环里65平米的和郊区大平层。结婚她爸妈又在他们小家的附近给买了一套房。

她结婚后,她的婆婆这一边老公是独生子女,公公婆婆有4套房(郊区拆迁2次),为了儿子结婚又买了一套平层。我当时算了半天她有多少套房。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2

普罗:


土著穷不穷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城市普通居民的生活能让资本家落泪。

(一)蜗居在33平的房子里

(二)按当地人均居住面积得不吃不喝23年还房贷,如果买全国平均大小的房屋得不吃不喝24.77年,如果买100平得不吃不喝68年。

(三)按收入法计算的GDP,最后只有44%变成了城里人的钱,19.5%变成农村人的钱。

(四)这是公私营单位,高管与被管理者混在一起的数据,未考虑到基尼系数的因素。

(五)这还是公开能给你看的信息。

(六)这还不包括外来打工人员、新市民的数据。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3

零八年婆婆家拆迁

老公周末自己回家去办理手续

给我打电话神神秘秘的让我猜拆迁款补贴给了多少钱?说前面是12 让我猜后面几个零

我一想他家那个放个屁就能把所有人熏出来的屁大点的地方能补多少钱

那也就四个零

结果猜多了 后面俩零

1200元

我说你还不如周末在单位加个班

说不定出张大单子挣的都比这补贴多

他说到了柜员问了他好几遍这补贴的数字对吗!

他虽然是北京土著 但真的是一路自己挣扎出来的

一样在单位附近租房子

还因为是北京土著被公司HR按照大数据觉得北京孩子不能吃苦爱耍大爷脾气所不喜,要一面二面三面才过的关(我一面过)

零几年的北京买房买车都没有任何限制 

你去面试 几乎没人关心你是哪儿人

大家关心的是你来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现在回头看看

那真是个好时候啊



作者:蹲在车库发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428834129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3:03

作者:邻居家的晚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878689644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要是看电视剧或者电影,可以参考 贫嘴张大民、和17岁的单车、我的九月,都是反应北京底层土著社会生活的。

作为北京人我觉得很写实。北京的底层人,90年代房改以前,没有好单位的是没有房子住的,只能是住房管局的房子,大杂院生活,注意不是四合院。

贫嘴张大民电视剧和电影都有,电影是冯巩主演的没事偷着乐,更忠于原著,更精炼,问题揭示的也更深刻,大民二民三民和二民老公等演技非常在线,都是戏骨。四民死的也惨。电视剧版的也不错。电影版98年拍的电视剧版晚了一年,基本是同时期吧。电影版背景是天津,电视剧版放在了北京。原著是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小说里没有城市背景,在8090年代没有房改的阶段,是没有商品房的,而福利分房严重不足,各个城市都是严重住宅不足,北京上海天津都一样。刘恒是我远房亲戚,文革出去插过队,后来拖关系回的北京,他是北京人但是是郊区县的小时候应该没有那种大杂院没地方住的心酸,插队回来后他辗转来的北京城里,估计是那个时候住在北京城胡同的大杂院,留下了深刻体会。所以这个小说我觉得大概率描写的是北京,可以说主要讲的就是北京土著底层生活的。小说是97年发表的,写的是90年代初的事儿。

17岁的单车,是双主线,通过城市土著底层和外来务工底层的纠葛,展现了两种底层的心酸生活。周迅没红的时候饰演了群演小保姆,无台词。记得是2001年看的,这个戏的内容比上面和下面的戏反应的时代要晚一些,就是2000年前后的事儿。

我的九月,本意可能不是写底层生活,可是通过平凡小学生安大傻子的大杂院生活,客观描述了北京底层土著的一家人。这部电影是描写92年亚运会前的。

北京土著也有底层,有各种心酸和悲欢离合。

可是现在2024,说北京土著的心酸我觉得有点不合时宜了。毕竟2000年以后,城市快速发展,给土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底层,即使没有能力也不努力,大多也受了益,而且受益很多,大部分人借着房价上涨和拆迁快速脱离了底层,即使是没有房子的人,按照政策租住房管局房子的人依旧可以拆迁的时候极低价格购入拆迁房,就是标准差一点罢了。现在,依然是底层的土著应该数量很少了,依旧有一些,运气很差或者家庭变故等没有脱离底层或者掉回底层的。

和北上广的底层相比,小城镇小城市农村那种比如电影 树先生、三峡好人、小武,的那种没有技能的县城青年才是更加绝望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