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大發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359427740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真是己人憂天。每個人都具備社會功能的。就是說,每個人都通過輸出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功能來換取生活物質的需要。一個社會裡,每個階層,每個環節都要合適的人擔當其角色和功能的。你可以專職做雞、做搬運工、做搬運工的監督、做雞頭,以滿足使用搬運和發泄性荷爾蒙的需求者,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消費者、買家。
每個階層,都扮演着不同的社會角色。總不能全部人都去做CEO吧?有些民族,尤其是在新加坡,你看到很多環衛工作、道路保養、和小區管理的工人,比較多的是印度的泰米爾人。你想找個大陸人去做這類工作,不要說價錢上不划算,就是在體力上也干不過印度人。印度人則願意做這類辛苦工作。
我在知乎上看到人們談及移民新加坡,總是談到什麼高大上的「Offer」, 很少談及到修馬路,做搬運和當看更,保安角色的。那些拿着高薪的工作證的人們,似乎忽視了,平日也需要那些低工資的保安看更的服務吧?這種比較低級的體力勞動者如果都從中國大陸引入會打破新加坡人種結構的和諧性。
我見得比較多中國大陸去的職業主要是需要一定技術的,比如,巴士駕駛員,醫院的護士,和水電工之類的。印度人和馬來人是做苦工的很多。我聽聞新加坡政府其實是有暗中操控以確保華人的維持在75%的幅度。 就是說印度人和馬來西亞人合起來的比例不能超過20%,其餘留給白種人。這樣一來,白人可以充當新加坡和歐美國家的聯繫者,而印度人則可以是南亞和中東方面的大使。馬來人可以讓他們保持着伊斯蘭文化的精髓-怎麼不提黑人?新加坡人也內心對某些地區的人也會很厭惡的,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商場、餐廳等服務性行業里有不少華語說得溜的黃種人,其實是馬來西亞的華人。這些人能說流利的國語、廣東話、馬來話、和福建話、客家話,當然不少得新加坡英語了。這些人也算在75%里的一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