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4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留學群體中的訪問學者?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0
作者:張偉用談美國簽證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22970124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學群體中的訪問學者

出國留學現在是越來越普遍化,低齡化和「高齡」化同步進行。成年人因為工作事業的需要也有可能要出國進修,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國外的精英教育。作為普通職場人士,我曾在美國做了3年的訪問學者,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交流訪問學者是家庭式出國留學進修的最高性價比選擇。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一說到訪問學者,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學術界人士的「專利」,普通人沒有機會去美國做訪問學者的。實際上,美國大學的訪問學者接收廣泛背景的人,我認識的訪學朋友中,高校老師只是其中一部分,醫生、企業家、藝術家、媒體從業人員,以及諸多普通的職場人士。而我本人,就是一枚普通老百姓,在北京從事美國留學諮詢十餘年,因為對美國訪學比較了解,選擇以訪學的形式赴美進修。

交流訪問學者出國進修學習,進可攻退可守,利用得當,也可能碩果累累,為個人的事業發展和家庭的生活安排,打下良好基礎。籌划出國留學的朋友,尤其是有工作經歷的職場人士,一般不會把交流訪問學者列為考慮範圍,甚至是敬而遠之,主要原因是大家普遍不了解訪學這條路徑。真正了解訪學的朋友們,尤其是想帶孩子在美國讀書的家庭,很多會把訪學列為首選項。因為從業經歷,我認識很多去美國訪學的朋友。自然而然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我萌生了去美國做訪問學者的想法,家人也都很支持甚至嚮往,順利拿到了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簡稱「UNC」)的訪問學者邀請函,和美國J1簽證,從而攜家訪學。

微信圖片_20220401155116

圖|UNC發給張偉用老師交流訪問學者邀請函

還有一些題主說到很多訪問學者在國外的一些不太好的生活狀態,我們不能以一概全,很多訪問學者出國後都是有不少收穫的,至少我身邊這樣的人很多。還有一些老師瘋狂選課學習的,因為在美國的學習機會太難得了,而且在美國是可以隨便選課的,不受專業的限制。只要你感興趣,和老師聯繫,就可以選,有的老師甚至參加這邊的考試,認為是一個很好的體驗。訪問學者還有個便利是,可以在美國轉身份。我就有朋友因為訪學認識了她仰慕的教授,拜在教授門下讀研究生了。最厲害的一個朋友,訪學期間發表了一篇nature,受教授邀請直接留在他的實驗室做研究員了,因此也辦了美國綠卡。

因此,訪學能否有成就,體驗如何,主要還是看個人。再比如說我自己,2018年登陸美國後,全家都很喜歡美國的環境。我太太的職業夢想是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遺憾的是在國內未能如願。她持有J2簽證,在美國可以合法工作的。經朋友引薦,她順利進入北卡本地學校擔任中文老師,圓了一把教師夢,而且教的孩子來自世界各地,美國本地人,愛爾蘭裔,拉丁裔,非洲裔,當然也包括華二代和中國學生。

微信圖片_20220330154402

圖丨張偉用

我孩子也持有J2簽證,順利免費入讀北卡本地公立小學。入學時英語測試的成績不太好,還被安排上了一段時間的英語+學術的特殊課程。觀察孩子的學習與體驗,不得不感慨,美國的教育資源確實太豐富,供過於求的狀態;學習壓力不大,輕鬆、自由,但也豐富多彩。孩子今年也隨我們一同回國,入學北京的學校後,幾次英語考試名列前茅,算是他在美國學習的最主要收穫吧。

我的研究主題是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學業和職業發展。UNC是美國第一所公立大學,綜合排名前30,很多學科在全美乃至世界頂尖。以訪學的身份,我廣泛與教授和專家學者、留學生、本地精英人士和僑領交流學習,結交了很多朋友,深度調研美國社會和高等教育,全面了解中國學生的學業與職業發展。

微信圖片_20220401155131

圖|張偉用老師參加中國駐美使館舉辦紀念中美留學40周年典禮

美國訪學之旅,也是我職業發展的加油站。機緣巧合,我有幸結識了著名華人教育家張鍾浚博士。張鍾浚博士也是一位留學生前輩,

微信圖片_20220401164852

圖|著名華人教育家、美國極妙國際教育創始人張鍾浚博士

1967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此後一直從事學術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曾任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和紐約經濟委員會成員,美國紐約科技大學校長、紐約大學理工學院校監,中國南京大學、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和華南理工大學榮譽教授,南京大學校長特別顧問等職。張鍾浚博士是美國極妙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於2012年與成都市政府、四川大學合作成立「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連結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做來華留學項目,組織招募美國大學留學中國,落戶四川大學。因為疫情影響,來華留學項目停滯。

總結來說,意向出國進修的成年人,去美國做訪問學者,是極具性價比的方案。入學條件不高,無需太高的教育背景和英語成績,費用也不高。入學後,不需要參加全日制的課程,也沒有修讀學分的要求。配偶可以在美國合法工作,孩子免費入讀本地公立中小學。訪學期間,我認識很多朋友,攜家帶孩子在美國讀幼兒園,享受一段難忘的家庭進修之旅。

我目前任職美國極秒國際教育集團,成功與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

、菲迪大學等美國大學達成合作,設立交流訪問學者項目。接受廣泛背景的申請者,本科以上學歷、具備基本的英語交流可能即可,非常適合帶家庭隨行的,尤其是陪讀媽媽,畢竟美國沒有陪讀簽證。我在美國訪學期間,認識一些陪讀媽媽,好些拿著旅遊簽證待在美國,風險很高,在美國逗留時間過長,而且頻繁出入境,有一些直接被海關拒絕入境,然後被遣返。如果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待在美國,就不會出現這些麻煩。

微信圖片_20220401155144


圖|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官網推介極妙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的來華留學項目

如果想了解訪問學者或者還有其他細節問題的朋友們,可以文後評論,我盡量第一時間回答。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1

作者:敵方炸彈小飛機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11826364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訪問學者是個特別迷的存在,是我印象里【真-鍍金】刷經歷的一伙人。(不排除例外,任何事兒都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一般是呆一年,凳子還沒坐熱乎,簡歷上已經洋洋洒洒寫了一大頁,活動照片拍一堆,動不動就要以校友身份代表某某學校了。

訪學交換生也是,走CSC,這個群體水平跨度也很大。也是曲線救國蹭名校經歷的好途徑。美國的教授直言不諱,因為可以白拿個一年不給工資的勞動力(因為錢是中國出的),所以錄取門檻不高。其實憑良心說,國內能拿到CSC的也是選出來優秀的,但是這個優秀是在你原來的地方的相對優秀突顯出來的,至於沒有達到直錄目標院校和畢業的水平這個是不好說的。充電學習,這件事兒本身無可厚非。不過很多人會把自己簡歷吹的天花亂墜,這點很煩,就是利用信息情報不對等,添枝加葉的說。回國以後變成雙學校畢業了,其實最多也就是個參與經歷證明證書而已,自費上網校也能拿個證書。你說你看看熱鬧,不修課,不考資格考試,在實驗室打打雜,然後把自己微信頭像都換成校徽,隔三差五就得秀一波,這未免也太浮誇(倒也確實沒撒謊,但是就是打個信息的擦邊球唄)。 令人惱火的是時間久了人們就會覺得,啊某某大學也不過如此,學生也不咋地嘛。頗有種《射鵰》里用他弟弟裘千仞名號到處招搖的感覺。這種人在國內圈子裡可以一直得意,直到他身邊出現真的懂的人,但是這個機率極小。

不過有個例外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她也是訪學的,不過我覺得她能來是我們學院蓬蓽生輝,她畢業後去向也很好。導致她那個合作導師心心念念想要招她學校的其他學生。但是她這種人還是太少不具有代表性。

我再說一遍,我沒有不尊重這個群體的意思,這個方差也是不小的,我並沒有否認一些小部分真的學術派。但是很多人觀察到的與我所說無異,基本上也符合問題里描述的那樣。

--------

說個輕鬆小新聞,美國,有次開會認識個其他學校的博士生,他說他們訪問學者老婆要生孩子,然後那個訪問學者去河邊抓了個鱉回家炖了給他老婆補補身子。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1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433347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留下我的文章連結,自己整理的訪學申請路,很多自認為的乾貨,寫了三個晚上才完成,歡迎惠顧~

劉大達:大達的訪學路80 贊同 · 35 評論文章

如何看待訪問學者,首先要看你如何看待自己這一次經歷。

有很認真的,讓外導感慨甚至比自己的學生還努力,中國學生/學者真棒!——要考慮留下來做博後嗎?——我覺得你可以多呆一段時間,我們合作,你可以拿到一個學位。

有很自信的,真的是訪問和交流,大牛與大牛之間的合作與洽談,最後成為了合作夥伴。

有來秀朋友圈的,他的訪學經歷都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而不再辦公室或者實驗室里。我在劍橋,人言在各個學院吃Formal的大多是國內的交換生,也對,本校學生真沒有時間。

有給孩子落孩子國籍,這個不用多講了,畢竟訪問需要12個月,懷孕只要10個月,只要算計的深,美國夢成真。

有給孩子練英語的,來了之後首先給自己的孩子找一個小學,先入學。

有來完成必答題的,這一年只要待下去,回去就是教授了/院長了/XX學者了。


訪學這個群體,很複雜,他可以從各個角度成就一個人的目的。現在海外的留學生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貨了,我們清晰的認識到了劍牛、常春藤這些頂級學校之所以頂級的原因,我們開始正視自己國家清北的實力。這時候,會有人只因為一個訪問學者搞特殊照顧麼?當然政策還是有的,只是大家都已經擦亮了眼,評價你不會因為你是訪學就高看或者鄙視你。今天才看了一句話:菩薩是無相的。


匿名?我已經用了別的方式留名。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1

六封信:


用個別人去評價一整個群體永遠都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公正,或多或少會有失偏頗。

父母都做過訪問學者,去的都是很好的大學。

不敢說他們學術成就多麼高,但是我眼中的他們一直都是非常謙遜,而且專心學術的,也十分珍惜能夠去到國外做研究的機會。

因為從事的研究領域問題,國外的圖書資源比起國內要豐富的多,所以大多數的時間他們都會選擇泡在圖書館。

小時候不懂事,所以記得不太清了。大學的時候母親去英國訪學時,有去探望過她。當時去到她住的地方真的差點沒忍住眼淚。

因為那次時間比較倉促,處理完在國內的工作就馬上過去了,再就是考慮到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圖書館看資料,她本身又不是挑剔的人,就選擇了一個很小的房間。印象中她真的是一整天都待在圖書館,讓我想到一個詞,求知若渴。(實在慚愧,每天都在懷疑自己是被撿來的......

當然也會出去旅遊放鬆自己(天天待在同一個地方大概要瘋掉吧)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在用心做研究。幾個和媽媽同期訪學的阿姨大概也是這個情況。

題主說的那種情況,我聽過,也見過。

確實有,而且不少。

出國項目那麼多,出國的訪問學者也特別多,魚龍混雜並不奇怪。

但是以偏概全,實在是不公平。

與其抱怨,不如獨善其身。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1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3349775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有幾個朋友被訪學給煩死了,所以上來答一波發泄一下。


任何群體都有兩面性,有很厲害的訪學,也有很多混子訪學。。。

我們實驗室去年下半年來了一個訪學,就很厲害而且超級自律……30來歲,男,已婚未生子,每天早上大概7點左右到學校,晚上8~10點走(看工作情況),現在經常去實驗室幫忙(這在其他訪學身上很少出現,因為老闆們對訪學的印象就是來混日子的……),我最開始以為這哥們能堅持個把月就厲害了,現在大半年過去了……他仍然是天天這樣……包括前段時間聖誕節放假學校,城裡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我為啥知道……因為我某一天去學校處理個急事。。然後)。

估計他這一年會有很多的提升,成果也不少。


但是,這樣的訪學還是很少,大多數訪學過來基本上是混日子吧,有的也不算是混,但是至少不是做學術。比如他們會花時間在宣傳自己的母校,招聘海外人才,聯絡自己專業的大牛等等,然後向國內彙報工作。有的則是開始來了一段時間坐辦公室看看文獻,然後就失蹤了,也不知道幹嘛去了……(旅遊,帶孩子,代購賺錢,走親訪友等等……)


我最反感的是一部分訪學,沒來之前,老闆會介紹給同為中國人的博士生認識,加個微信啥的,然後就開始了無盡的煩擾之路。訪學的年齡基本上大於博士生,有一部分訪學,天天不停的問你各種問題,電話微信,還擺出一副長者的姿態,跟老闆開會一定要叫上你,說自己英語不好需要翻譯來溝通,有的帶孩子過來,要你全程鞍前馬後,找房子,找小學,找醫院,辦銀行卡電話卡,做完了一聲謝謝,沒了。


碰上這樣的,呵呵呵呵,大爺你誰?我認識你嗎?


利益相關:

之前幫過一個訪學租房子,那個訪學性格已經算很好了,忙前忙後弄完了一句謝謝,無所謂。。。但是後來一搞要我幫他轉發朋友圈宣傳他們學校是什麼意思???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2

隨著中國科研水平的發展,國內的科研水平開始進入世界一流梯隊,這時候如果訪問學者繼續混日子的話,是會掉隊的,也會被同行瞧不起,從長遠看對自己不利。

因此,訪問學者中的負面現象,從長遠看,是會逐漸減少的。我接觸的訪問學者,都在用心的做科研。

怒答,本人訪問學者一枚。



作者:science gree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1494431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2

某匿名用戶:


訪問學者接觸了不少,人都算不錯,畢竟國內都是教師群體。

他們太閒了就是,因為不領這邊的錢,沒有任務,時間又短,實驗室求不給自己添麻煩就行了,還指望能出東西?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2

作者:綠山牆的Ech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749653581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熊同學》


熊同學是S大學的,被他的老師派來美國做實驗,我從來沒見過他的老師,但是卻對於他老師曾經在這個實驗室里的作為有所耳聞。在我來到這個實驗室之前,這裡流傳著一個S大的老師的傳說,說這個人買了一輛二手車自己開了一年後又以原價賣給了實驗室里後來的人。關於他的傳說不僅這一個,但是這件事後當時在實驗室里的人都對他敬而遠之,他空口說大話、自私自利愛利用別人……關於他的傳聞讓我對於馬上要來的熊同學有點擔憂,畢竟他就是「那個老師」的學生。

熊同學來之前,這個實驗室所在的學校發了郵件告知說,以後來做科研的人也許不能申請住學生宿舍了。大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熊同學,讓他聯繫一下負責宿舍的管理員,問問還能不能住或者是不是需要申請手續?但熊同學遲遲不做出回應,由於大家和他只通過微信聯繫,他不回消息,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準備的怎麼樣了、學校郵寄給他的生活手冊有沒有看過…更重要的是,他有考慮過自己來了之後住在哪裡的事情嗎?

等待他回復的那段期間,農曆春節到來了。我們聚在一起時候還會聊起熊同學,「他會不會做菜啊?他剛來那幾天住哪裡啊?他自己有在網上看看房子嗎?」……幾天後,熊同學終於聯繫了我們,他說過年串門忘記了自己要去美國這件事,並且對於住不了宿舍這件事很生氣,「住不了宿舍了?那可怎麼辦?!」

我們告訴他你需要在這邊找房子住了,你如果提前在網上選一選房子的話,我們可以幫你去現場看一下房子,但是簽合同還是需要你本人來簽的。並且我們把學校刊登租房信息的報紙發給了他,讓他先挑選一下。說實話,我們也都是剛來美國沒多長時間的人,這一波人都沒有拿CSC,大家自費出來,很多東西我們也不足夠清楚,也仍舊處於大家一起摸索的階段,所以能夠跟他講的也僅限於我們個人的經驗了。

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熊同學並沒有找房子,而是去找了實驗室的老師,讓老師給他解決住宿問題,然而老師也不管住宿這些事情,就又過來找了我們,讓我們教一下熊同學怎麼租房子。我們又給熊同學發消息說,你按這個報紙上提供的信息找找房子,或者你看看其他的幾個租房網站,上面有圖片也有價格。

熊同學依然沒有看房子,他看找了老師也沒給他解決住宿的問題,於是轉頭去找了實驗室里另一位老師,然而結果並沒有什麼變化,另一位老師也不管住宿的事情,依然過來找我們說「麻煩你們在熊同學租房的事情上幫幫忙。」

我們再次跟熊同學說了如何租房的事情,熊同學終於氣憤地接受了自己來到美國後必須租房自己住的事情,丟下一句「初六到洛杉磯,誰來接機?」之後再也沒有回過我們消息。(然而實驗室的老師都不知道他所說的「初六」是幾號,一頭霧水來問我們)我們也不知道他房子找沒找、電話卡買沒買、該準備的都有沒有準備好……在熊同學上飛機的前一刻,他給我們發消息說,他一分美元都沒帶,也沒買電話卡,也沒有訂到達後住的地方(讓我們給他訂一個),就這樣來美國了。

因為目前的實驗室里只有我們一輛車,所以近半年來去機場接新人帶新人辦手續的一系列任務就一直由我們承擔。在見面之後與熊同學的交談中我們得知,熊同學認為自己是被他老師騙來美國的,他老師說去美國花不了多少錢,回來就能「飛升」。我們很好奇那他自己準備了多少錢來這邊呢?應該還是夠生活的,因為申請簽證的時候也是需要資金證明的。熊同學得意洋洋地說,他的資金證明是假的,直接用他老師當時的資金證明P的。(這樣都能辦下來美簽)

熊同學沒有做過實驗,也不會做實驗,但他會非常篤定地認為實驗室里其他人的實驗做法是錯誤的,因為他「在網上查過了」,他剛來的時候對我們說「我要做的這個通路特別特別新,根本沒人做過」「發不了一區發二區的也完全沒問題」「我ppt都做完了,來了就能直接開題」……結果就是後來開題被實驗室教授一頓罵。

不過做實驗的第一步要做這邊科研管理部門組織的動物實驗培訓。第一天從動物實驗培訓回來後,他表示很簡單。但是那邊培訓老師的郵件緊隨其後發給了實驗室的老師,「熊同學的英語能力有些問題,我不確定他能不能聽懂,下次來的時候請為他配備一個英語好的人陪同……」

不僅僅是培訓的時候聽不懂英語,辦很多手續的時候他甚至就在那裡發獃坐著什麼也不寫,需要別人一個欄目一個欄目教他寫,要他自己溝通的事情也都需要其他人幫他講話或者打電話,甚至在租房子的時候他和房東站在一起問我們「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我們異口同聲說「又不是我們租房子!」…幸運的是,我們帶著熊同學後來租到的房子房東是一位中國人,房東會帶他去買菜,還會每周帶他去華人教會蹭免費的飯吃(熊同學居然還經常吐槽這位房東黑心)。而我們也在逐漸變成熊同學的老媽子之前,果斷讓他獨立自主,就這樣,熊同學開始漸漸不跟我們說話了。

一個月後他的開題彙報被實驗室的教授一頓臭罵,說他做的東西沒有創新也沒有意義,「就是個笑話」,但他好像也沒有聽懂這些話,他的實驗依然如期進行下去,一直到半年後他還會對實驗室之前的人的文章夸夸其談,「他這個太簡單了,我兩個月就能做出來」、「我下個月做一百隻鼠直接結題,之後我再開個新題,我一年能發三篇SCI(文章)」,不僅對其他人的文章夸夸其談,熊同學還會對他老師的文章點評一番,「你們知道前陣子他文章造假被抓出來了嗎?我跟你們說,那文章都不是他自己寫的,是某某某給他寫的。」

半年後我從國內S大的人那裡聽說了熊同學是如何跟他們說自己在這邊的情況的,讓我目瞪口呆。熊同學對國內S大的人說自己英語特別好、科研特別厲害、教授特別喜歡他,等他回去要送他老師一篇大文章。但事實上是熊同學的結題彙報上得意洋洋地說後面的步驟已經有別人在他們的文章里做過了所以自己就不需要再做了,被教授當場一頓臭罵「按你這麼說的話,你所有的實驗都不用做了」、「你這個根本達不到發文章的要求」

最讓人無語的是,熊同學還說他來的時候根本沒有人告訴他要申請寢室所以導致他沒有寢室住,實驗室里也沒有人幫他,他是自己想辦法租的房子……但是明明「要提前跟宿管聯繫申請寢室」這件事我們每個人都跟他講過一遍,從接機到辦手續,甚至後來租房也是我們幫他聯繫帶他看帶他租的,如果這樣都算沒人幫他的話,那前幾年來這邊的人要靠自己想辦法找交通方式抵達實驗室自己想辦法找住的地方,連買菜都要自己走路一個多小時去超市…又算什麼呢?

對於熊同學的課題被老師全面否定的這件事,國內S大的人說熊同學對國內的人說,「他說他有好幾篇文章已經快投出去了,教授特別滿意他的結果,他現在已經開始在國內賣他文章的一作(第一作者)了。」

實驗室里其他人回國之前跟我們說過一句話,讓我們小心自己的樣本和試劑,他親眼看見熊同學偷別人的東西用。2024年即將尾聲,熊同學卻在某一天早上摔破了頭,火急火燎去了醫院急診,回來後興高采烈地說「美國就是好,居然是免費醫療」。幾周後,四千刀的賬單寄到了他住的地方,我們猜測他是不是沒聽懂前台跟他說的什麼,就像他聽不懂動物培訓的內容一樣……收到四千刀賬單的熊同學氣急敗壞想馬上回國,但也只是說說,付錢是肯定不會付的,能拖多久是多久。幾天後國內他的同學跟我們吐槽說,熊同學親口跟他們說他要回國了,問他們想要什麼禮物,控制在100刀以內就行。熊同學的同學查了查價格,跟他說可以帶便宜的什麼什麼化妝品。結果熊同學半夜3點給他同學發微信說我要給你們帶什麼東西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有你這種人來指定要的。他同學早上醒來看到消息,開啟無語滿滿的一天。

《鼠老師》


在熊同學之後又從S大來了一對夫妻 —— 鼠博士和他的老婆,在他們來之前就和熊同學交流過,熊同學說出了和他老師讓他來美國時候一樣的話,「花不了多少錢!」「你倆一起來再生個孩子(夫妻倆有一個小孩兒,倆人一起出國把小孩兒留在了國內),你們來了手續啥的我都能帶你們去辦」,結果一直到熊同學離開美國,他也沒考駕照也沒有車,等到來了以後他閉口不提帶他辦手續的事。接人的工作不出所料又到了我們頭上,我們接到鼠老師夫婦後簡單寒暄一下,鼠老師問在這邊能不能讓他老婆打黑工,我愣了一下說,配偶可以申請工卡合法工作的,只不過申請的時間有點久。他說那申請期間也可以打黑工啊。

我看了看他老婆,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皺紋很深,她說「要不然在這邊多無聊啊」,我說「你可以當在這邊度了個假,出去玩玩,平時很少有機會兩個人在一起相處這麼久的時間呢,也是一個很長的蜜月了,或者你也可以一起做實驗提高效率啊。」

她沒有說話,鼠老師說,「她能做什麼實驗啊,還是打打工鍛煉鍛煉英語吧」。我說「但是打黑工如果被抓到的話,兩個人都有被遣返的風險」,鼠老師轉頭對他老婆說,「那有人來抓你,你就把衣服一脫就行了。」

儘管執著於讓他老婆打黑工,但初到美國最重要的還是租房子這件事情。他們也才四十歲左右,但是卻好像不能很快適應一個地方的新規則。

在找房子的過程中,room是指合租的房子被分出來的單間,只能住一個人,studio或者apartment是指可以住兩個人的公寓。這一條很簡單的規則,他們用了三天時間才接受,不管我們怎麼講,他們都堅持己見地不聽,始終給那些標註了是room的房源打電話並且在告知兩個人入住後被拒絕。而我們作為實驗室唯一有車的人,只能帶著他們一天一天地去看房,如此往複到第三天,他們才感慨「原來room只能租給一個人啊……」有一些房子在山上的大house,居住環境和風景都很好,房租也不貴,但是鼠老師的老婆很不滿意,她說「怎麼會有人住在山上啊?不是只有和尚才住在山上嗎?」

同樣語出驚人的還有第一次來美國的鼠老師,在帶他們看房子的路上,路過附近的破敗街道,他在車上感慨說「真像德州啊」,我說「德州還是沒這麼破的」,他說「呵呵,你又沒去過」。那一刻我真的很想說「你不是也沒去過嗎」。

有時候他們會覺得我們帶他們看房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從來不提自己到底什麼時候需要用車這件事,要用車了馬上就一個電話打過來,有時候打電話過來說當天要用車,結果我們一直等到這天結束他也沒提用車……而我們又不得不為此做好給他用車的準備。

帶著他們連續看了四天房子,最後租下來了一個又小又貴不包水電網的木頭小屋,房子確定後,我們要在一天內買傢具和基礎生活用品,基礎生活用品在附近超市可以買到,但是要跑幾家不同的超市,傢具的話,他們表示想去開車一小時距離的宜家。當天下午的任務就是要儘快買完基礎生活用品,然後在宜家關門之前頂著下班高峰期的車流開往返。時間緊任務重,讓我想起自己剛來美國的時候也是面臨同樣的境況,當時我們用最快的速度選好要買的東西結賬。我做好了鼠老師他們買東西會慢的心理準備,只不過沒想到他們一邊逛一邊查單詞,不是用app查單詞的那種方式,是拍照掃描後點翻譯,每一個都要查一會兒。

在他們比對兩款相差0.1元的飲用水的時候,我說了一句「其實都差不多啦」,鼠老師馬上說「你呀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我馬上閉嘴,看著這位知柴米油鹽貴的男人在那裡對他老婆說,要吃紅酒配牛排、要三文魚、要黃油煎麵包配巧克力醬……最後當天一直到半夜一點多才結束回家。在之後他們依然有很多要買的東西,並且熱衷於選擇在我們的晚飯時間讓我們帶他們去辦,導致那之後的幾天我們都很晚才吃飯。

經歷了熊同學完全不做準備就來美國後,我寫了一份包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攻略」發給了鼠老師夫婦倆,後來我猜他們也沒看,因為他們問的問題全是我寫在上面的。我告訴他們配偶辦社安號是要在申請工卡的時候勾選「同時辦理」才可以的,他們聽到的是「配偶可以辦社安號」,於是在帶鼠老師去辦社安號的路上他得知他老婆不能一起辦的時候表示很震驚,「啊?沒有人告訴過我們啊」,但是這件事情自從他跟所有人說想要他老婆去打黑工的時候起,大家就都告訴過他「配偶要辦工卡才能辦社安號」了,他們就是不聽也不信。

在實驗方面,其他帶鼠老師做實驗的人跟我們吐槽「我帶鼠老師做實驗,他問實驗誰做,我說當然是你做啊這是你的實驗,他竟然說我為什麼要做?」。他訂了一籠鼠,結果自己壓根不管,鼠都來了一周了他也沒去看過,導致小鼠已經長成了大鼠沒法用了,按理說要把不能用的鼠麻醉處死,去找鼠老師的時候,他說「這麼麻煩,全都扔水裡淹死不行嗎?」

逐漸相處來看,我發現鼠老師這個人看起來蔫蔫的,但其實脾氣非常不好。他非常喜歡粘著實驗室里其他的外國人聊天,為了跟外國人說話,他在各種場合都把他老婆丟在旁邊一個人待著,甚至連吃飯都不坐在一起吃。他老婆在這邊每天都要上午給他做新鮮的飯菜頂著加州中午的大太陽走來實驗室送飯,周末的時候外面門會鎖起來,她就要打電話給鼠老師讓他去給她開門,有一次鼠老師接完電話後說了一句「讓她等會兒」,儘管他當時什麼手頭上什麼都沒在忙,還是磨磨蹭蹭好一會兒才起來去給他老婆開門。

在他們接連問了我好幾個全都被我寫在攻略里的問題後,我終於提高了音量對他說「這些東西我全都在攻略里寫了」,他轉頭去找別人,再也沒跟我說過話。

鼠老師的開題彙報也被實驗室的教授一頓臭罵,老師說我給你舉個例子吧,現在已經有好幾條高速公路都通往A這個地方了,你現在說你發現了一條小路也可以通往A這個地方,但是需要你步行舉著車走上高速把車放上去然後開到A這個地方,你說這個是創新,我覺得沒有意義。

開題彙報結束後,他表情陰沉地說,「你們包括Z教授誰都沒有理解我說的是什麼」,然後轉頭又去跟外國女生坐在一起說話去了,教授進屋找他沒看見,在屋裡問「鼠老師去哪裡了?」,他抬頭看了教授一眼也沒有說話,然後繼續低頭跟外國女生聊天。

後來聽別人吐槽說,鼠老師會管別人借會員卡然後把持卡人信息改成自己的,他會管別人借錢僅僅因為他不想換美元,他會不厭其煩地麻煩別人幫他做事,只是因為他想「不麻煩」。

鼠老師夫婦在實驗室里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和熊同學組成了他們的小團體。熊同學帶著鼠老師做實驗,誇他英語好,鼠老師說你的英語也很棒啊……一直到有一天鼠老師夫婦回家後,熊同學在實驗室里瘋狂吐槽「鼠老師簡直就是個低能兒,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我教」。甚至還跟國內的人吐槽說鼠老師偷他的電飯鍋。

在租房上糾結了那麼久的鼠老師,在買車這件事上也同樣糾結了很久,他希望能買到一輛五千美元左右的車,但是正規途徑的二手車幾乎都在一萬美元起步。

經過了幾個月的挑選,鼠老師最終還是買了一輛車,現在實驗室里終於有兩輛車了,我本以為接下來去機場接新人的活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兩輛車可以輪換著去機場接人,特別是接下來要來的新人和鼠老師一樣都是S大來的,我們想讓他去接,他直接表示拒絕,他不想去接也不打算後續帶著租房買菜等事情。熊同學說「來的也是咱們S大的,咱們不去是不是不好?」,鼠老師說「那你讓教授親自來跟我說吧」。我當時特別想說,所以之前我們花一周時間帶他去租房買傢具是因為我們喜歡做冤大頭嗎?

因為新來的S大的人跟熊同學的老闆有點關係,最後熊同學說他租車讓房東開車去接,結果在人家來洛杉磯前幾天熊同學突然說因為他們帶的行李箱特別多車裡放不下了說他不去接了。我們說你可以跟租車行說換一個大一點的車,他說換不了,我們很疑惑說怎麼會呢提前24小時說都可以換的……結果才知道熊同學壓根就沒打算租車,他是想讓房東開她的車去接人。最終新來的人自己打車從洛杉磯機場來實驗室,來了之後鼠老師和熊同學誰都沒有帶他去租房,也沒有帶他去買東西。當初鼠老師要買床墊和床架,我們開車帶他去洛杉磯附近的宜家買,現在新來的人要買床墊和床架,鼠老師說,「你可以打uber」

之後我們的實驗需要開始去另一個實驗室,較少聽說鼠老師和熊同學後續的精彩故事了。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2

某匿名用戶:


突然覺得國家幹嘛花這個錢,供一群人出國玩玩玩,感覺遇到的好多訪問學者就是來玩的


也遇到了少數的好好科研的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43

某匿名用戶:


在ASU四年來來往往也見過好多訪問學者,主要分三類:


利用訪問的機會來美國玩一年。

利用訪問的機會先來給老師免費做一年科研,做的好老師一般會自己出錢再留一年,找機會發論文或者是增加海外經歷。

利用訪問的機會,來美國順便玩順便干點活。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