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朋克救地球:
我畢業之後在外企工作了好幾年,雖然不是日企,但是客戶和有些同事都是日本人。經常是通過郵件或者電話和他們進行交流,所以後文僅從工作方式上來談談我的感受。後來辭職,到目前為止做了兩年高中日語老師,雖然學校不是企業,但是一對比的話,我覺得跟日本人工作起來還是比較愉快的,或者說日本人的工作模式更適合我。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舉個例子。
比如一項工作需要你和A共同完成。最後工作沒做好,你的部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A的部分延遲了他沒有做完,最後領導怪你這項工作沒做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去催A。
????????

這就是我在學校遇到的真實情況,我當時真是一萬頭草泥馬奔過。簡直無法理解好嗎?但是我跟我朋友說的時候,她卻說在這裡其實這種情況挺常見的。

好吧,畢竟跟日本人工作的時候,大家的權責還是劃分的非常明確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為了不給他人造成困擾。自己負責的部分一定要做好。
學日語的時候就知道日本人是個很「曖昧」的民族,講話講一半,經常「ええと、それはちょっと...」掛嘴邊。有一次,學校要求我們做日語班的班牌。其中有些中文翻譯成日語覺得怪怪的,就想去問問外教(他懂中文)。當時我們提供了A和B兩種翻譯讓他幫忙看,整個過程也是」曖昧」極了。(原諒我把聊天記錄刪了......)
簡單來說就是:
我:A這種說法可以不呢。
他:日本人一般不這麼說。
我:好吧,那B呢?
他:對!B這種說法比較地道。
我:行,那就定B版本咯?
他:額,其實B的話也有點......
我:那這個中文在日語里應該怎麼說呢
他:可以說成「XX」或者「YY」
我:那好,那我把「XX」加進去,修改一下,你再看看
他:嗯....好像有點太長了。還是B這種說法要好一點
我:那就還是定B咯?
他:ええと.....
......

不過我也不是怪他囉嗦。畢竟把一些標牌翻譯成幹練的日語,有些用詞還是挺專業的。而且站在他的角度,我問他就定B版本行不的時候,他也不可能說行,好的,就這麼辦吧。他如果說了,這不就成他拍板定下的事情了嘛。萬一掛出來,被其他人質疑,那他不就成罪魁禍首了。

上面是在學校遇到的事。在之前的工作中,我每天都要和日本人寫郵件,打電話。第一次給日本人寫郵件時,因為知道日本人很嚴格,檢查了好多次,還讓部長來審核,弄了半天才哆哆嗦嗦地發。日本人寫郵件真的很乾練,可能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客戶,他們寫給我們的郵件不像我們寫的那麼畢恭畢敬。我們寫的第一句話是萬年不變的「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他們永遠都是輕飄飄的「お疲れ様です」。而且如果有什麼問題,會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一點都不「曖昧」。
我才寫郵件沒多久,就收到日本人的郵件。打開一看,簡直把我嚇得魂飛魄散。裡面寫的滿滿當當,文字上各種加紅加粗加下劃線,還分了1,2,3,4點分條列舉。而且讀到以どうして開頭的,我就覺得她在質問我。我以為我犯了大錯,被日本人狠批。後來部長說,她只是想要跟你確認這些東西,你就按她問的回就是了。而且也要按1,2,3,4點這種格式回。

後來我就淡定了,反正你問我答嘛。就算你有怨氣,我也用公事公辦地口吻回。不過BTW,分條列舉寫郵件這一條挺適用的。既可以寫的簡潔,又能突出要點。寫的時候思路也是越來越清晰。學到了。
雖然不是跟日本人面對面的工作,但是他們的嚴謹認真我還是非常佩服的。而且對我影響很深。比如,看到字體格式不對就覺得不太舒服;做教案要改很多遍,PPT里文字和圖案出現的時間和順序也是必須嚴格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設定;不用想着過多的人際關係,只需做好自己的部分就行。但是對於現在的工作似乎不太受用,也在慢慢適應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