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82篇帖子。
(转载知乎)有哪些“长期被忽视,但也很精彩”的世界第二?
51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3

河之洲:


当然是我大DEAD GAME了。steam沦为吃鸡启动器之后,大家都忽略了这款曾经第一的游戏有多么好玩了。

同类型游戏里也是第二,人气一直不如lol,不过我觉得dead game 好玩多了


52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3
作者:Carl小超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69718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梗,我感觉应该没太多人知道。

,第二中锋。

而且好像是07-09几个赛季说出来的(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当时奥尼尔因为伤病跟年龄,球场统治力开始走下坡路。火花在东部的油漆区展现强大的实力(好像就是那几年,号称是可以跟詹姆斯1v1交易的男人)。

大姚的那几年,差不多算是顶峰了。然后就有了这么个梗。


53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3


SoYoung:


史诗十亚大输本,流水的冠军铁打的输本,但说实话在电竞这种青春饭里能这么多年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已经证明自己了

54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3

作者:lucif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5263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探险家 斯科特

斯科特

1910年,斯科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他这次的目标是要到达南地极。但他发现这次他有一个竞争者:阿蒙森

。斯科特的五人探险队于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但发现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一个月……


《伟大的悲剧》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作。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 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 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归途中不幸遇难。


原文如下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

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

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只要遵循罗盘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仑煤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候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

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而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终将死去的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销蚀。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

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必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惟一武器。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他们几乎再也没有力气把毡鞋的底翻过来。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

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真正的英雄身上,永远闪烁着崇高的精神光芒。

55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3

不是精彩,但是很“凶残”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第二高峰,高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但其攀登难度远远高于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被称为野蛮巨峰,其一直以攀登死亡率超过27%的概率高居登山榜首。乔戈里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冬攀成功的8000米级独立山峰。统计显示,攀登乔戈里峰的登山队员的死亡率高达1∶7,而攀登珠峰的登山者的死亡率为1∶29。



作者:十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8213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6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4

我觉得应该是荷兰足球队吧!



作者:Ronald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6280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7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4

荷兰足球队,但人是因为千年老二而得名,有点不切题。




作者:阿汤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0834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8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4

白驼山掌柜:


世界落差第二大的瀑布:图盖拉瀑布(Tugela Falls)

无论是相比全球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天使瀑布

),还是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亦或是我国的黄果树瀑布,图盖拉瀑布的知名度无疑要小上很多。这里莫说在我们国内鲜为人知,就是放到世界上也是个非常冷门的景点——tripadvisor上至今也只有6条关于它的评论。因此这篇与其说是个回答,不如就当是对它的一次介绍吧(南非旅游局!快把广告费打给我..•˘_˘•..)。

其实,现在常被旅行达人或是文艺青年挂在嘴边的安赫尔瀑布,在20年前的国内也很小众。但进入新世纪,一部《飞屋环游记》,一部《极盗者》,使得安赫尔瀑布名声大振,成为很多国人去南美旅游的必打卡点。

从左至右分别是:安赫尔瀑布实拍、《飞屋环游记》、《极盗者》中的安赫尔瀑布

只可怜图盖拉瀑布至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即便是地处旅游大国南非,但因为交通相对不便,一般旅行团也不会把它安排进行程。

图盖拉瀑布位于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和国中国莱索托的交界处

这个瀑布由图盖拉河上游河段穿过德拉肯斯堡山脉后下跌而成,共分为5级,总落差944米,仅比979米落差的安赫尔瀑布少了35米。其中最大一级的落差达到411米。

与安赫尔瀑布一样,图片无法完全展现图盖拉瀑布的震撼。想象下,河水从将近千米的高处倾泻而下的气势。

在大部分时间,游客们不用登山就可以在国家公园的盘山路上看到它。如果想登顶瀑布也不算困难,很多路段都可以徒步,而相对困难的路段已建有链梯等辅助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图盖拉瀑布可能才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一方面,有科学家对安赫尔瀑布的高度重新进行了测量,认为并非979米(这个被普遍使用的数字来自1949年美国记者路特·罗伯逊的个人测量,他可能多计算了瀑布下游河段的一段高差),而是只有800多米。另一方面,一个捷克科学团队在2016年对图盖拉瀑布的高度进行了重新测量,得出了983米的数据。这样即便安赫尔瀑布仍保持原有的数据,图盖拉瀑布也能以4米的优势登顶世界榜首。

59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5


Hiin爱德华:



说到世界第二“大”国家,有多少能马上反应出来是加拿大?!......

这个在美帝光环笼罩下的人口“小国”却实实在在是全球面积第二大国;

一般人就算想到加拿大通常能联想到无非就是环境优美,冷,适合移民;

然而实际上加拿大不管是在经济,教育,科技,还是医疗等领域均是全球前列的发达国家,我这里就提几点吧:

1:加拿大是“七国集团

”成员。

2:加拿大高等教育被誉为“世界最高水平”,名校众多,例如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均是世界顶尖名校;尤其是像“教育”“医学”等专业门槛极高,且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良知水平要求近乎苛刻,达到了彻查祖宗十八代是否“根正苗红”的地步;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就是加拿大的医生;



3:加拿大曾经举行过全民公投,最后否决了并入美国的提议!原因是:福利会被拖后腿...


4:加拿大有一个省叫“魁北克”全是法国佬。讲法语。

5.加拿大还盛产文艺青年。一般大家都知道贾斯汀比伯

就是加拿大人,但是接下来几位大家可能不清楚原来他们也是加拿大人...包括新生代的男神瑞恩.高斯林(银翼杀手2049

),艾伦.佩琦,老一代耳熟能详的金.凯利,基努.李维斯,席琳.迪翁

,尼尔.杨等等等等




60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9:15

泠然:


某东方大国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