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移海外:
分享一個故事,希望對想了解澳洲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教育:
和很多人一樣,剛來澳洲是讀書開始,那就從教育聊起吧。
澳洲的教育是英國的體制,在這裡有8大名校,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墨爾本大學,雪梨大學,澳洲國立大學,西南威爾斯大學等。
高等教育產業是澳洲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它還有其他產業像礦物業,畜牧業和農業。這些比較有名大學的學費其實還蠻貴的,並且每年都在上漲。
我來澳洲讀書的時候是3000多澳幣大概人民幣一門課,一年是8門課25000澳幣也就是人民幣12萬5。
2021年雪梨大學,國際學生工程專業每年的學費是本科學位5萬澳幣,研究生4萬7澳幣;而商課的本科是4萬6萬澳幣,研究生是5萬澳幣左右。
我是在國內讀完本科,來雪梨讀的研究生。所以,能感受到國內高等教育和澳洲還是很不一樣的。在國內,很多人經歷過高考的「蹂躪」,進了大學會一下子放鬆下來,不努力了,就是混學位。
因為國內大學真的很輕鬆,只想混學位還是很容易的。當年,我是大二決定出國留學的,因為國外的好學校是要根據一定的本科成績才能錄取的,所以我在大學學習還是很努力的。
但當第一個學期進入雪梨大學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大家可以猜一下我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嗎?也許,你第一個想到的是外語。
其實語言關容易克服的,而且我本科是學英文的。真正的挑戰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這裡的大學教育是建立的大量的閱讀基礎上的,每周會有大量參考文獻需要閱讀。
雖然一個一學期只有4門課,但每門課都有幾篇論文和彙報演講(presentation)。這裡幾乎每門課一個學期至少一次的演講和答辯,或者組織一次一個小時的討論課。我是商課畢業的,但是一些商課的課程也需要在軟體上以項目的方式完成和提交。
這裡課程的及格分數是50分,65分是良,75是優,85是特優。及格分數看似很低,但對於一些難的科目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
而且,當年有些科目中優和特優的成績根據班級里所有成績的分布形成的,當然這是不公開的秘密;也就是說,只有前幾名才能得到特優。
在一些大學,如果得到特優,學院的院長還會寫封信寄到家裡,表示祝賀。當然,每門課也總有人不及格,有時候可能會高達10%-20%, 通常只能在下個學期重新交學費重修這門課。國內嚴進寬出,這裡是寬進嚴出。
我當年曾經在想,為什麼這裡的教學以大量的閱讀和演講為主,而且本地的學生確實表現的更好一些。
除了他們母語的優勢,多年以後我在當我兒子上學後找到了一些答案,這就是我即將分享的澳洲基礎教育。我兒子現在在小學讀書,我能感覺到和自己小時候經歷的基礎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不談利弊,只談一下體驗吧。
首先,這裡是鼓勵教育,就是說老師從來不否定你的做出的成果,而是首先積極的肯定你,然後希望你在某些方面是否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可以得到小紅花嗎?這裡也有!學校有每周一次給本周表現好的小朋友一個獎狀或者獎盃,行為上或者學習上。這種獎勵每個小朋友都會有,是輪流拿到的。
有一件好玩的事就是我記得我兒子但是開學以後幾周沒拿到那個獎狀他有一些不開心,我還專門發郵件問他們班主任就是我們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做的更好一些得到這個獎狀。
老師很認真回復了我的郵件,說本周看到那個小朋友有比較好表現就會有獎狀,這個是輪流的。還順便把我兒子誇了一通。其次,學校給學生營造了強烈的歸屬感。
我去參觀過他們教室,學校教室里有每個小朋友的照片,是他們在入學的第一周穿著校服照的,還有他們自己繪畫作品。是不是感覺和他們在家的房間是一樣的。
每個年級有兩個班,一個班22個人,一個班有25個人,校長和工作人員認識每個小朋友,早上進校門的時候,校長或者老師會叫出他們的名字,然後說早上好。
每天早上上學,如果天氣好的話,還會有一個集合的儀式, 進班級之前排好隊。
校長通常會問幾個行為上的問題,不可以在操場上追逐打鬧啊,要慢慢的走,以防碰到其他人,然後學生們會齊聲回答。
接著,學生要面對老師們問好,再以隊列的形式走進教室。這個早晨儀式,家長是可以觀摩的,等學生排隊進教室的時候,會回頭給家長們揮手,就特別具有一種儀式感。
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學校會給家長一份5-6頁的報告,詳細介紹他們的一個學期的成績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而這樣的成績報告也是不公開的,只有父母登錄學校的網站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報告。
另外,學校的入學面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記得, 我兒子5歲的時候第一次去學校面試,學校管理人員把父母叫進一個房間談話面試,他們將來的老師把孩子帶到另外一個房間面試。
老師反饋是他智力溝通方面都完全沒問題,但身體協調性需要增強,所以建議是可以當年入學或晚一年入學。我們徵求了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意見,一致反饋是晚一年入學對自信心表達能力都更好一些。
我們決定推遲一年入學。事實證明晚一年是對的,大一點的小孩在接受新知識自信外在表現上都比小一些的孩子要好。
這點和國內希望孩子早一點上學不太一樣。說到教育,肯定離不開雞娃。雪梨的華人父母也雞娃,並且也有「葷雞」和「素雞」。不止華人家長,像韓國人日本人印度人都是很重視教育。這裡的學校9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
小學一年級放學操場上還可以看到人,二年級一般都看不到人了。因為不是在興趣班和補習班,就是在去興趣班和補習班的路上。澳洲也有學區房,孟母三遷也很普遍。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之前就搬到了學區房,為了上一個比較好的公校或者私校。
公校是免費的的,就近劃片分。好一點公校的學生比較多,比如一個年級可能有6-8個班,雖然按照這裡規定每個班不能超過25個學生。
而私校的學生人數少一些。我就有一個朋友小孩就讀於華人區所在的一個很好的公校,當時那個年級有6個班,她的女兒就很不開心,因為完全沒有歸屬感,不想上學。後來轉到了一個只有兩個班的學校,那個孩子就很開心。
私校學費從一年幾千澳幣到幾萬澳幣。有些頂級私校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需要排隊了,而且還不一定有位子。
要看最後的面試。這些應該和國內的情況是相似的。西方人不雞娃,他們比較重視運動。我一個前老闆的小孩放學以後就放在我們公司,iPad一打開看電視,一直看到父母下班一起回家。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人文。澳洲是一個相對自由和平等的社會。
自由,就是可以自由表達。這裡也比較尊重個體差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閃光點而不是都去爭第一。
講兩件小事吧,有一次在一個這邊的退休軍人俱樂部和兒子的同學還有他媽媽一起吃飯。看到一個因生病截肢拄拐杖的人非常樂觀完全看不出有什麼悲觀低落,我兒子的同學很喜歡那個人,覺得他的造型很酷。
還有一次是在工作中遇到一個高管因為生病做手術脖子下邊有很大一個傷疤,很漂亮的一位女士。她說以前會戴圍巾遮住那個傷疤,但現在不會了。
她說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身體的一部分。在社區里,鄰居也都很友好。我們家鄰居經常默默地就幫我們家割草修樹,拉垃圾桶,送檸檬吃的。
在聖誕節互送禮物。在這裡華人社區,還是很強大的,有6個比較大的華人社區。買東西和生活都很方便,南北方的餐館和一些小吃也都有。
雪梨的物價很貴,房價比國內一線城市應該好一些。
中產階級買房子一般都是貸款的,貸款比例80%。我從事的正好是這個行業,看到過文件上收入不高的國人買房子貸款能力不強但是還款能力很強。
當地的白人都沒什麼積蓄,我記得我有一個客人是個律師高收入人群,但是還款能力很差,導致信用記錄差銀行不願意貸款給他。
他們都是月光族,收入很高但是沒有存款。這和我們中國人是很不一樣的。這裡長大的人,金錢觀也和中國的不同。
有一個同事父母很有錢,有豪宅和很多套房子,一大學畢業就搬離父母的住處自己去了一個越南區買了一個小房子。從外表和衣著完全看不出是富二代,還是一樣的找工作上班。她說那是我父母的錢不是我的。
醫療
澳洲是全民福利醫療。當地人或者拿到永居的移民都會有一張醫療卡,看醫生是免費的。
先看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看不了,再介紹給專科醫生和去醫院。這樣病人分流,避免醫院裡人滿為患。有幾次去過醫院的急診兒科,人很少而且護士醫生對小朋友都特別耐心。
有一點特別好的是,晚上6點以後和周末家庭醫生下班以後有home gp就是醫生上門看病,這也都是免費的。對家裡有小孩的人來說特別方便,不用耽誤睡覺還能看上醫生。就是看牙特別貴,所以一般會去買一個私人保險,再去看牙。
生孩子可以去公立醫院,是免費的,但通常大的醫院因為產婦多,沒有單人間。而用私人保險可以選擇私立醫院,保險公司支付住院費,並且可以享受一人一個單間。
自然環境
澳洲的有很多小城鎮,生活很安靜。而大的都市,比如雪梨和墨爾本,有熱鬧也有安靜。通常市中心商業區人很多,很熱鬧;而回到住宅區就很安靜。這裡自然環境和空氣質量都很好,處處都有大自然。
大部分人的周末活動就是戶外公園燒烤,徒步,露營或者開車去山裡摘果子,摘核桃蘑菇,山裡看楓葉。夏天海邊游泳玩水。有人覺得這裡好山好水好寂寞,但是其實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還是不會孤單的。平常上班周末和朋友聚會或去戶外。
我同學畢業後有一半人回國發展,一半人留在澳洲。我本人是比較喜歡安靜的環境,所以還是蠻喜歡這裡的。
接下來我們聊聊工作
來澳洲12年,2年上學。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工作,對工作的感觸最深。
職業發展我覺得在哪裡都適用,只要努力,在哪裡都可以發展的。第一份工作比較難找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只要有第一份工作之後之後再換工作都是很順利的。一般2周之內搞定,有一次是帶著我兒子一起去獵頭公司面試。
順利拿到那份工作。我工作過華人,印度人,希臘人,義大利人,澳洲人,猶太人和伊朗人的公司。國家不一樣,工作感受還是很不一樣的。不說喜好,我只說說體驗和感受,說幾件小事吧。
在義大利人公司的時候,公司出去郊遊組織大家準備要帶的東西。列了一個表格,老闆娘說你們在自己想準備的東西後邊化對號,其它都是他們準備。第二天其他人都還沒到,他們先到把野餐用的墊子椅子還有肉全部準備好等其他人過來
他們也經常組織我們出去吃飯玩。猶太人公司很有意思,沒有明確上下班時間、自己決定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只要完成工作就好。
還給每個員工配了健身卡。有一點和其它公司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薪水都是透明的,有一個公共的盤,如果想知道,一查就知道。
而升職加薪全看看業績。我也是第一次在這家公司學會要求加薪, 而且一年之內加薪兩次。也是在這家公司, 我突破了在澳洲的職業瓶頸。
第一天上班,我說我沒做過給客戶提供建議,他說你可以的,然後他就去度假了。經過兩個月,在我不熟悉的領域裡, 我的業績是最好的。
我也是在這家公司成長最快。這裡幾乎沒有加班,因為我的工作和銷售相關,加班也是到6點七點就結束。結束之後就是個人時間,一般不會受到工作打擾。
這裡產假6個月-1年 ,政府有18周每周750刀的補貼,有些大公司還有半年或者幾個月的帶薪休假,甚至有些大公司給爸爸也有3個月的帶薪撫養假期。
因為,西方人其實有一個觀念,家庭是第一位的。比如這裡的病假和關懷假是在一個類別,而可以用來照顧生病的直系親屬。而公司的聚餐有很多時候是安排在午餐,因為晚上是屬於家庭的私人時間。以上,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