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國外生活那麼無聊,為什麼還要出國?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作者:美國公司劉律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187166664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剛來美國,適應這邊生活環境花了差不多一個月。接下來我就開始準備找工作了。LLM只有一年,我剛來到美國就開始準備紐約律考,一邊也在準備找工作。


一、你不知道LLM找不到工作麼?

當時跟我同時來加州大學黑絲汀法學院讀LLM的有五個中國同學。我跟說我打算在美國找工作,他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臉上都寫著一句話「你難道不知道LLM在美國找不到工作麼」。的確,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同齡人里沒聽說有讀完LLM在美國找到工作的。不過我總覺得應該試試。因為LLM畢業後,回國找工作不難,那麼為什麼不利用在美國一年找工作試試呢?

本來是想個漂亮的成績單去求職。但開始真正的美國法學院學習後,我發現美國法學院的課業的確很繁重,對於我們只有一年的LLM來說,上課什麼都聽不懂。

我漸漸發現自己一開始的計劃可能行不通。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北大的前輩給了我很多指點。他是早些年從我所在的美國法學院畢業的,拿到了在美國頂尖的Fenwick&West律所實習。他說到自己當時在LLM的成績都是剛夠及格,但其實對於LLM學生來說,求職過程中不會有人關注你的成績單,而且他因為有國內的工作經驗,知道人際交往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參加了當地大量的華人活動,並在其中北大校友的推薦下拿到了這份工作。

我有點不自信,問他「你是在國內有工作經驗的執業律師,而且在北大都讀到博士了,我在只是個小本,別人會信任我麼?」前輩告訴我,其實我們每個法學院學生有限的法律知識對於門外漢來說都是寶貴的建議,而說不定這個門外漢掌握著的資源能幫我們找到工作。

短短十幾分鐘的電話,那位前輩說的話讓我茅塞頓開。走!開始闖蕩江湖!


二、穿了一年的舊衣服

當時我在美國就只有一件冬天的衣服,是上海交大的棒球夾克。每天都穿那一件,沒想到,在來到美國第二個月,有一天走在路上有個中國人上來跟我打招呼「你是上海交大的?!我拉你進交大矽谷校友會微信群吧。」我當時有點蒙。這裡還有上海交大校友會?

後來也才明白,舊金山和矽谷都在同一個城市群里,就像是我們國內的長江三角洲。矽谷有很多國內高等院校畢業後來美國的校友。舊金山是老華人的聚居地,矽谷是新華人的聚居地。而且矽谷是世界上科技經濟也最活躍的地方,那麼我要想找到工作,就要把目標鎖定在矽谷。

三、「生煎包外交」,我的第一份工作

那個時候我住在舊金山,要想去矽谷,那要先坐公交,再轉地鐵,再轉火車,再轉公交,那這一天就不幹別的,全都倒車了。所以,我想的辦法就是蹭車。因為加入了上海交大矽谷校友群,在參加活動之前,我在群里就問有沒有順路的,還算順利找到了願意載我的校友。

不過我想,別人幫我忙,我也要有回報,自己雖然沒錢,但是我有手藝。每次蹭車之前,我都會做一些自己最拿手的生煎包,給載我的校友,有時候也會做烙餅、肉夾饃、包子,不過總結下來,發現生煎涼下來也可以吃,就做生煎比較多。這些小吃雖然在國內不值錢,但是美國想吃到這些可是不容易,老校友吃到這些家鄉的東西也都很開心,大家後來提起我,都說「那個做會生煎的」。中國剛建國的時候靠的是「桌球外交」,那我這就是「生煎外交」。

這些跑龍套的事情,看起來跟法律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其中,我認識了大量國內北清復交畢業又留美工作的朋友,以及我們老鄉會的朋友。他們也能體會到我的真誠和紮實,以後有什麼其他的活動、機會,也都會想到我。很多校友和老鄉在美國已經成家立業。有一些在吃到我做的生煎之後,邀請我去他們的家裡吃飯,我也會幫忙一起做飯、洗碗。雖遠隔重洋,我像是回到家一樣。

就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一個華南理工大畢業後來留美的女生,只比我大一屆,已經在美國工作了。我曾搭過她的車,也是照例給了她自己做的生煎。後來也繼續跟她保持著聯絡,自己也沒有什麼別的,所以每次我都會做生煎包給她。接下來,就在我快畢業的時候,很突然地,她所在的公司里,法務總監的對自己當時的助手不太滿意,需要換一個助手,就讓我去面試試一下。

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矽谷的風投基金做法務。


四、凄風冷雨夜

但我也並不是每次都能這麼走運,很多情況下並沒有完全順路的人,那麼我就要先坐一段公交、地鐵、火車,到一個距離能來接我的人比較近的地方。也有的時候,完全沒有順路的人,但是我又覺得這個活動非常重要,那就只能認命了。

比如有一次參加校友的春節歡慶活動,我還在裡面要表演一個節目,但是那天的確沒有能接我的人,於是,為了早上10點開始的活動,我凌晨4點就起床了,剛才也提到,美國的公共運輸很不方便,就這樣倒了很多次車,才到了活動的地方。要放在國內,這時間都夠北京到上海了。

那天活動結束後,找到一個能送我的校友,不過別人也只能送我到地鐵站(不像國內地鐵站那麼多,那個地方開車到地鐵站也要半個小時)我坐地鐵到距離家最近的一站,下來要換公交,不巧又開始下雨,舊金山的雨雖然不大,可是冷風吹得透心涼。我身上還穿著演出的裙子、絲襪、高跟鞋,就我一個人等在站台。我已經快記不得是那天是過了多久才等到了公交車。回到家趕緊燒了熱水洗澡,被子上面又蓋了大衣,抱著熱水袋才過了一晚上。

還有一次在活動中做志願者,活動結束後我去等車,但已經過了預計到站時間很久還沒有車來,我就查了一下,才發現周日和周六的班次不一樣,下一班要晚上十一點半,於是自己在車站等了兩個小時。不像我們國內的車站人多熱鬧,還有賣啤酒飲料礦泉水的,美國的車站很冷清,兩個小時就我一個人,那次冬天,非常冷,美國商店關門早,我也不能躲到商店裡。沒辦法,就只好在車站裡跑步取暖。最終等到車,回到家,已經凌晨兩點半了。

五、律師中的門衛、服務員、清潔工

在風投的工作很開心,同事對我很好,工作待遇也很好,但是我知道,要想真正培養一個律師的專業素質,還是要去律所工作。投了很多簡歷,但是結果都不理想,那不如想辦法認識大律師,辦個律師採訪!

這就是後來大家看到的《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的由來,目前已經做了一年。通過採訪,我認識了很多大律師,也加入了矽谷華人律協。剛加入就聽說有幾個年輕律師通過律協的活動交流找到工作了,我也更加興緻勃勃,積極主動地做律協各種活動的志願者。

志願者要做的其實都是一些很瑣碎的事。比如我曾經做過負責登記的志願者,就相當於門衛,來一個參加活動的人,就在名單上打勾,名單上沒有的就另外寫上名字、工作、聯繫方式。用馬克筆在胸卡上也寫上相應的名字,交給參加者貼在胸前。還曾經做過負責分發食物的志願者,就相當於服務員,把刀叉、盤子、杯子、餐巾紙都擺好,別人都在吃飯的時候我得在旁邊看著,如果餐具不夠了,再拿一些出來。也做過收拾場地的志願者,就相當於清潔工,活動結束了,把垃圾收拾一下,保持會場乾淨。有一次,我是總負責, 雖然不需要做這些瑣碎的事,但是需要聯繫其他的志願者,還要根據人數計劃訂多少食物和飲料,並聯繫場地、聯繫餐館,結果活動辦下來,其實比負責具體工作的志願者更累。

雖然這些看似是門衛、服務員、清潔工的工作,但關鍵是在什麼場合下做這些事情。就在做這些志願者工作的過程中,一位做中美跨境業務非常有名的美國律師詹姆士·查普曼與我聊起來,後來了解了更多我的背景之後,讓我去他們的律所面試,後來我也拿到了offer,就是現在的這份大律所的工作。

一開始我做這些志願者工作,只是覺得年輕人多幹活、多認識人,總歸沒壞處。後來我採訪過的一些大律師告訴我,其實這對於增加找到工作的成功率是非常有幫助的。其實能夠在一個平台上的法學院學生,學術水平都差不了太多。除非成績特別拔尖的,大部分還是要走到社交中,與其躲在成績單後面,等待別人發現你,不如積極主動做事,讓別人真正看到你的踏實能幹、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經常幫忙,周圍總會有哪個人知道有正好空缺的地方,這就是機會。

也順便推薦一下自己寫的專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國公司法20講​

www.zhihu.com/column/c_1283674296595316736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水清木華:


至少美加吧,

很多移民或長期定居的,肯定是覺得國內更繁華方便與城市型娛樂活動更多更豐富,尤其是中餐,那更是國內豐富與好很多吧;

移民或移居,肯定是為了一些自己的特別考慮與收益,以及也一定會相應的有所失落,

得失的權衡,而已;沒有人會是傻的。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默認問的是已開發國家:對於華人來說下限高,如果能留下找到穩定工作(但這個越來越難),work-life balance的小康生活狀態很容易達到;但上限低,絕大多數華人都只是在享受(跟國內比不那麼便利的)小康生活,社交圈子還是華人為主,事業天花板更是不高,毫無社會影響力。歐澳加這些基本上不發展的大鍋飯國家比美國更明顯;美國稍微卷一點,機會也稍微多一點

所以沒什麼野心的人會很容易接受國外生活,因為他們體驗到的是更高的下限;反之能力強想干點兒什麼的人就會覺得比較憋屈(也可以叫無聊),因為他們對更低的上限更有體感,早些年回國的多數是這類人。現在是哪兒經濟都一樣擺爛,畢業生想不回也不行了

但不管你是哪種人,出國體驗一下打開視野都是有價值的經歷。對這個問題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而不是聽一幫屁股決定腦袋的人忽悠了



作者:hor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55327139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這要看在什麼平台。

某乎我是基本不漏真實信息,所以我能說點實話,告訴你國外生活挺有意思的。

票圈一半一半,因為要給生意夥伴看看我每天也不是純享樂,也有在工作,所以分享生活也得夾雜幾條抱怨。

某書我就只發吃喝玩樂攻略,全當一個旅遊指南。

LinkedIn就不發有意思的東西了,只能發學校活動、工作的活動、商務,還有一些和工作有關還算有意思和看頭的見聞。

某站評論就純訴苦。

某管更像是交流生活,家長里短,生活感悟。

Ins就是記錄美好生活,拍拍照,不發字。

某推發發日常生活,發發牢騷。

臉書發什麼我不知道,我不怎麼玩。

大概是這樣,取決於你用什麼平台吧。



作者:Lizz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62526819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波波:


國外生活是否無聊要分地區。

比如說美國的大農村或者澳洲,還有加拿大確實比較無聊;移民國家歷史文化古迹,包括博物館都會少很多,各種演出什麼的也相對歐洲來說更少;整體上不如東亞大城市有意思,呆久了容易抑鬱。移民國家普遍做飯水平不高,不僅是亞洲菜系,歐洲菜系做的也遠遠不如歐洲大陸本土。吃上不舒服很容易心情整體不舒暢。

但是美國的紐約費城等大城市演出活動較多,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獃著還是挺有意思的。

歐洲就更有意思了,歐洲的倫敦巴黎還有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米蘭威尼斯,到處都是從前只仍在藝術史,還有歐洲史書上見到了那些名勝古迹。歐洲大城市,各種演出機會挺多的;歐洲大陸人口密度也比美洲和澳洲要大。在這種地方獃著是比在東亞城市有意思的。歐洲菜味道也很不錯。

美國大部分地區確實很無聊,除了紐約等大城市。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驕傲的鴿子:


或許因為我就是個無聊的人啊

你所謂的有趣熱鬧正是我不喜歡的生活。例如逛街,社交,聚會,玩樂等等。

你所謂的無聊正是我嚮往的生活。宅在家裡自得其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啊。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一顆大甜橙:


確實無聊,但是心理無負擔。度假可以提上日程。

陽光海浪沙灘當然是免費,對我這土包子來說有一定吸引力。

最主要的是、看病真的沒花錢,當然急診也是等了兩個小時才看上的,真緊急的,會被直接推進去

朝10晚5。

好了,沒別的了。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滄海一聲笑:


問這樣問題的人,一定沒在國外生活過,甚至都沒去過國外。從別人那裡道聽途說幾句,就以為發現了宇宙真理。

首先,題主的「國外」指的是哪裡?如果真的是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我保證有比國內更熱鬧的國家。

其次,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就是同一個人,TA在不同年齡段的追求也不同。或許有人就是為了追求內心安寧,去了「無聊」的國外。

最後,如果沒有能力出國旅遊或者生活,沒必要貶低別人的生活方式。喜歡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的,在別人眼裡可能只是一群沒有內涵的土鱉。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海洋:


國內生活也無聊

相比之下在國外氣兒還順點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國內線下娛樂我感覺已經爛了,現在商場工作日9點半下班,9點已經收攤了
如果下班沒耽誤7點趕到商城吃個飯8點多了,逛一逛我感覺沒地方去了,
或者去影院看一部國產大片這.....
要麼密室逃脫,劇本殺這種,我玩了幾次其實都差不多,算下來也貴8個人一個一百多居然要1000多了.
就在一個七拐八拐的寫字樓不透氣的小單間待4-5個小時.

你說脫口秀,總不能讓我一個大男人去看楊笠這shaX吧!



作者:不可一世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55339909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