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2篇帖子。
(轉載知乎)国外生活那么无聊,为什么还要出国?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作者:美国公司刘律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18716666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来美国,适应这边生活环境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接下来我就开始准备找工作了。LLM只有一年,我刚来到美国就开始准备纽约律考,一边也在准备找工作。


一、你不知道LLM找不到工作么?

当时跟我同时来加州大学黑丝汀法学院读LLM的有五个中国同学。我跟说我打算在美国找工作,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脸上都写着一句话“你难道不知道LLM在美国找不到工作么”。的确,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同龄人里没听说有读完LLM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不过我总觉得应该试试。因为LLM毕业后,回国找工作不难,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在美国一年找工作试试呢?

本来是想个漂亮的成绩单去求职。但开始真正的美国法学院学习后,我发现美国法学院的课业的确很繁重,对于我们只有一年的LLM来说,上课什么都听不懂。

我渐渐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计划可能行不通。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北大的前辈给了我很多指点。他是早些年从我所在的美国法学院毕业的,拿到了在美国顶尖的Fenwick&West律所实习。他说到自己当时在LLM的成绩都是刚够及格,但其实对于LLM学生来说,求职过程中不会有人关注你的成绩单,而且他因为有国内的工作经验,知道人际交往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参加了当地大量的华人活动,并在其中北大校友的推荐下拿到了这份工作。

我有点不自信,问他“你是在国内有工作经验的执业律师,而且在北大都读到博士了,我在只是个小本,别人会信任我么?”前辈告诉我,其实我们每个法学院学生有限的法律知识对于门外汉来说都是宝贵的建议,而说不定这个门外汉掌握着的资源能帮我们找到工作。

短短十几分钟的电话,那位前辈说的话让我茅塞顿开。走!开始闯荡江湖!


二、穿了一年的旧衣服

当时我在美国就只有一件冬天的衣服,是上海交大的棒球夹克。每天都穿那一件,没想到,在来到美国第二个月,有一天走在路上有个中国人上来跟我打招呼“你是上海交大的?!我拉你进交大硅谷校友会微信群吧。”我当时有点蒙。这里还有上海交大校友会?

后来也才明白,旧金山和硅谷都在同一个城市群里,就像是我们国内的长江三角洲。硅谷有很多国内高等院校毕业后来美国的校友。旧金山是老华人的聚居地,硅谷是新华人的聚居地。而且硅谷是世界上科技经济也最活跃的地方,那么我要想找到工作,就要把目标锁定在硅谷。

三、“生煎包外交”,我的第一份工作

那个时候我住在旧金山,要想去硅谷,那要先坐公交,再转地铁,再转火车,再转公交,那这一天就不干别的,全都倒车了。所以,我想的办法就是蹭车。因为加入了上海交大硅谷校友群,在参加活动之前,我在群里就问有没有顺路的,还算顺利找到了愿意载我的校友。

不过我想,别人帮我忙,我也要有回报,自己虽然没钱,但是我有手艺。每次蹭车之前,我都会做一些自己最拿手的生煎包,给载我的校友,有时候也会做烙饼、肉夹馍、包子,不过总结下来,发现生煎凉下来也可以吃,就做生煎比较多。这些小吃虽然在国内不值钱,但是美国想吃到这些可是不容易,老校友吃到这些家乡的东西也都很开心,大家后来提起我,都说“那个做会生煎的”。中国刚建国的时候靠的是“乒乓球外交”,那我这就是“生煎外交”。

这些跑龙套的事情,看起来跟法律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其中,我认识了大量国内北清复交毕业又留美工作的朋友,以及我们老乡会的朋友。他们也能体会到我的真诚和扎实,以后有什么其他的活动、机会,也都会想到我。很多校友和老乡在美国已经成家立业。有一些在吃到我做的生煎之后,邀请我去他们的家里吃饭,我也会帮忙一起做饭、洗碗。虽远隔重洋,我像是回到家一样。

就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华南理工大毕业后来留美的女生,只比我大一届,已经在美国工作了。我曾搭过她的车,也是照例给了她自己做的生煎。后来也继续跟她保持着联络,自己也没有什么别的,所以每次我都会做生煎包给她。接下来,就在我快毕业的时候,很突然地,她所在的公司里,法务总监的对自己当时的助手不太满意,需要换一个助手,就让我去面试试一下。

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硅谷的风投基金做法务。


四、凄风冷雨夜

但我也并不是每次都能这么走运,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完全顺路的人,那么我就要先坐一段公交、地铁、火车,到一个距离能来接我的人比较近的地方。也有的时候,完全没有顺路的人,但是我又觉得这个活动非常重要,那就只能认命了。

比如有一次参加校友的春节欢庆活动,我还在里面要表演一个节目,但是那天的确没有能接我的人,于是,为了早上10点开始的活动,我凌晨4点就起床了,刚才也提到,美国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就这样倒了很多次车,才到了活动的地方。要放在国内,这时间都够北京到上海了。

那天活动结束后,找到一个能送我的校友,不过别人也只能送我到地铁站(不像国内地铁站那么多,那个地方开车到地铁站也要半个小时)我坐地铁到距离家最近的一站,下来要换公交,不巧又开始下雨,旧金山的雨虽然不大,可是冷风吹得透心凉。我身上还穿着演出的裙子、丝袜、高跟鞋,就我一个人等在站台。我已经快记不得是那天是过了多久才等到了公交车。回到家赶紧烧了热水洗澡,被子上面又盖了大衣,抱着热水袋才过了一晚上。

还有一次在活动中做志愿者,活动结束后我去等车,但已经过了预计到站时间很久还没有车来,我就查了一下,才发现周日和周六的班次不一样,下一班要晚上十一点半,于是自己在车站等了两个小时。不像我们国内的车站人多热闹,还有卖啤酒饮料矿泉水的,美国的车站很冷清,两个小时就我一个人,那次冬天,非常冷,美国商店关门早,我也不能躲到商店里。没办法,就只好在车站里跑步取暖。最终等到车,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半了。

五、律师中的门卫、服务员、清洁工

在风投的工作很开心,同事对我很好,工作待遇也很好,但是我知道,要想真正培养一个律师的专业素质,还是要去律所工作。投了很多简历,但是结果都不理想,那不如想办法认识大律师,办个律师采访!

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的由来,目前已经做了一年。通过采访,我认识了很多大律师,也加入了硅谷华人律协。刚加入就听说有几个年轻律师通过律协的活动交流找到工作了,我也更加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做律协各种活动的志愿者。

志愿者要做的其实都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比如我曾经做过负责登记的志愿者,就相当于门卫,来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就在名单上打勾,名单上没有的就另外写上名字、工作、联系方式。用马克笔在胸卡上也写上相应的名字,交给参加者贴在胸前。还曾经做过负责分发食物的志愿者,就相当于服务员,把刀叉、盘子、杯子、餐巾纸都摆好,别人都在吃饭的时候我得在旁边看着,如果餐具不够了,再拿一些出来。也做过收拾场地的志愿者,就相当于清洁工,活动结束了,把垃圾收拾一下,保持会场干净。有一次,我是总负责, 虽然不需要做这些琐碎的事,但是需要联系其他的志愿者,还要根据人数计划订多少食物和饮料,并联系场地、联系餐馆,结果活动办下来,其实比负责具体工作的志愿者更累。

虽然这些看似是门卫、服务员、清洁工的工作,但关键是在什么场合下做这些事情。就在做这些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一位做中美跨境业务非常有名的美国律师詹姆士·查普曼与我聊起来,后来了解了更多我的背景之后,让我去他们的律所面试,后来我也拿到了offer,就是现在的这份大律所的工作。

一开始我做这些志愿者工作,只是觉得年轻人多干活、多认识人,总归没坏处。后来我采访过的一些大律师告诉我,其实这对于增加找到工作的成功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能够在一个平台上的法学院学生,学术水平都差不了太多。除非成绩特别拔尖的,大部分还是要走到社交中,与其躲在成绩单后面,等待别人发现你,不如积极主动做事,让别人真正看到你的踏实能干、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经常帮忙,周围总会有哪个人知道有正好空缺的地方,这就是机会。

也顺便推荐一下自己写的专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公司法20讲​

www.zhihu.com/column/c_1283674296595316736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水清木华:


至少美加吧,

很多移民或长期定居的,肯定是觉得国内更繁华方便与城市型娱乐活动更多更丰富,尤其是中餐,那更是国内丰富与好很多吧;

移民或移居,肯定是为了一些自己的特别考虑与收益,以及也一定会相应的有所失落,

得失的权衡,而已;没有人会是傻的。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默认问的是发达国家:对于华人来说下限高,如果能留下找到稳定工作(但这个越来越难),work-life balance的小康生活状态很容易达到;但上限低,绝大多数华人都只是在享受(跟国内比不那么便利的)小康生活,社交圈子还是华人为主,事业天花板更是不高,毫无社会影响力。欧澳加这些基本上不发展的大锅饭国家比美国更明显;美国稍微卷一点,机会也稍微多一点

所以没什么野心的人会很容易接受国外生活,因为他们体验到的是更高的下限;反之能力强想干点儿什么的人就会觉得比较憋屈(也可以叫无聊),因为他们对更低的上限更有体感,早些年回国的多数是这类人。现在是哪儿经济都一样摆烂,毕业生想不回也不行了

但不管你是哪种人,出国体验一下打开视野都是有价值的经历。对这个问题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听一帮屁股决定脑袋的人忽悠了



作者:hor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55327139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0

这要看在什么平台。

某乎我是基本不漏真实信息,所以我能说点实话,告诉你国外生活挺有意思的。

票圈一半一半,因为要给生意伙伴看看我每天也不是纯享乐,也有在工作,所以分享生活也得夹杂几条抱怨。

某书我就只发吃喝玩乐攻略,全当一个旅游指南。

LinkedIn就不发有意思的东西了,只能发学校活动、工作的活动、商务,还有一些和工作有关还算有意思和看头的见闻。

某站评论就纯诉苦。

某管更像是交流生活,家长里短,生活感悟。

Ins就是记录美好生活,拍拍照,不发字。

某推发发日常生活,发发牢骚。

脸书发什么我不知道,我不怎么玩。

大概是这样,取决于你用什么平台吧。



作者:Lizz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62526819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波波:


国外生活是否无聊要分地区。

比如说美国的大农村或者澳大利亚,还有加拿大确实比较无聊;移民国家历史文化古迹,包括博物馆都会少很多,各种演出什么的也相对欧洲来说更少;整体上不如东亚大城市有意思,呆久了容易抑郁。移民国家普遍做饭水平不高,不仅是亚洲菜系,欧洲菜系做的也远远不如欧洲大陆本土。吃上不舒服很容易心情整体不舒畅。

但是美国的纽约费城等大城市演出活动较多,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呆着还是挺有意思的。

欧洲就更有意思了,欧洲的伦敦巴黎还有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到处都是从前只仍在艺术史,还有欧洲史书上见到了那些名胜古迹。欧洲大城市,各种演出机会挺多的;欧洲大陆人口密度也比美洲和澳洲要大。在这种地方呆着是比在东亚城市有意思的。欧洲菜味道也很不错。

美国大部分地区确实很无聊,除了纽约等大城市。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骄傲的鸽子:


或许因为我就是个无聊的人啊

你所谓的有趣热闹正是我不喜欢的生活。例如逛街,社交,聚会,玩乐等等。

你所谓的无聊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宅在家里自得其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啊。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一颗大甜橙:


确实无聊,但是心理无负担。度假可以提上日程。

阳光海浪沙滩当然是免费,对我这土包子来说有一定吸引力。

最主要的是、看病真的没花钱,当然急诊也是等了两个小时才看上的,真紧急的,会被直接推进去

朝10晚5。

好了,没别的了。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沧海一声笑:


问这样问题的人,一定没在国外生活过,甚至都没去过国外。从别人那里道听途说几句,就以为发现了宇宙真理。

首先,题主的“国外”指的是哪里?如果真的是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我保证有比国内更热闹的国家。

其次,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就是同一个人,TA在不同年龄段的追求也不同。或许有人就是为了追求内心安宁,去了“无聊”的国外。

最后,如果没有能力出国旅游或者生活,没必要贬低别人的生活方式。喜欢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一群没有内涵的土鳖。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海洋:


国内生活也无聊

相比之下在国外气儿还顺点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1

国内线下娱乐我感觉已经烂了,现在商场工作日9点半下班,9点已经收摊了
如果下班没耽误7点赶到商城吃个饭8点多了,逛一逛我感觉没地方去了,
或者去影院看一部国产大片这.....
要么密室逃脱,剧本杀这种,我玩了几次其实都差不多,算下来也贵8个人一个一百多居然要1000多了.
就在一个七拐八拐的写字楼不透气的小单间待4-5个小时.

你说脱口秀,总不能让我一个大男人去看杨笠这shaX吧!



作者:不可一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55339909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