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失夜維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973805/answer/16938939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到加拿大,不知道馬上在你腦海里閃現的會是什麼東西呢。我記得前幾年芬蘭設計了幾個卡通形象來代表這個國家,一個是諾基亞,一個是搖滾金屬禮的手勢,還有一個記不太清楚了。對於加拿大來說,楓葉肯定算是一個,這不用問,國旗上就有。另外,肯定還有的就是加拿大國球冰球,Hockey,加拿大人對冰球的熱情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總之就是:Canada is Hockey,Hockey is Canada。我也在現場感受過比賽的狂熱氛圍,冰球比賽的場地不算大,還是封閉的,再加上比賽的節奏和對抗都特別激烈,還是挺爽的,尤其是跟客場球員發生衝突各種不服要打架的時候,所有球迷都突然起身,全場瞬間轟的一下要炸了。除了楓葉和冰球,對我來說第三大名片就是Tim Hortons,你可能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咖啡連鎖到底有什麼能耐能有這麼大的牌面兒,咱們慢慢聊。
首先,Tim Horton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冰球運動員,是他在1964年開設了第一家TM的咖啡店。你看,就連咖啡都能和冰球扯上關係,Hockey真是無處不在。我還看了一下他的職業生涯,分別在多倫多、紐約、匹斯堡、布法羅效力過,但網上關於他本人的照片不算特別多,很顯然,相比他的體育成就,後來的經商生涯要更輝煌的多。
Tim Hortons的第一家店成立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漢密爾頓市,當年漢密爾頓也是加拿大第七大城市,號稱鋼鐵城市,因為那個年代他們的鋼鐵生產和輸出在北美大陸也算是首屈一指。當然,你聽著第七大城市挺唬人的,從人口和規模上肯定被咱們任何一個三線城市完爆,加拿大的所謂城市你懂的。Tim Hortons的成立,一方面是他的商業頭腦和對咖啡的熱情,另一方面漢密爾頓這座城市的滋養也很重要,簡單說就是地方選對了,擱別處不一定能成功。在當時,鋼鐵工人的收入那是相當可以的,而且西方國家的所謂藍領工人和白領工人差距也沒那麼大,甚至藍領工人還可能更高。那既然是鋼鐵城市,這麼多工人下班之後總得找個地方消遣一下啊,總得找個地方聚聚扯扯淡吹吹牛逼啊,而且二戰之後歐美經濟蓬勃發展,人們不再只追求吃飽穿暖,苦日子過去了,新時代的生活方式和新鮮玩意兒也很重要,咖啡文化開始慢慢兒形成。就是這種最基本的樸素需求,催生了像Tim Hortons這種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大行其道。經過50多年的發展,今天的Tim Hortons不但橫掃加拿大,還是一家全球連鎖,前兩年他們揚言要在中國開1500家店,我查了一下,第一家在上海,北京現在只有那麼有數的幾家,全國好像也才50多家吧,不知道以後是什麼節奏。讓他們這麼有底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之前被Pony馬、馬化騰的騰訊投資了數億元,絕對是高光時刻,好像Tims中國也要單獨在納斯達克上市了。當然,咱們也能想到,他也一定是在本土和全球發展遇到了瓶頸,現在來中國收割一波了。
咱們大概捋了一下Tims的歷史,那Tim Hortons為什麼在我心裡有那麼重的分量,為什麼它在我心中是加拿大的名片呢。在加拿大,Tim Hortons真的遍地都是,馬路邊有,加油站有,商業區有、機場有、車站有、住宅區有、學校里還有,去過北美或者玩過GTA的小夥伴都知道,北美的建築都是攤大餅,人家就是地方大,能不讓你上二樓就不上二樓,寧可店員蹬著梯子拿著大棍子到上面去夠東西,沒車去哪兒都不方便,但就算是這樣你總能找到一家離你不太遠的店,找不到也挺難的。我常呆的地方是一個安大略省只有10萬人的City都這樣,就更甭提多倫多這種大城市了。
我成為他們家常客的原因很簡單,有一段時間我和一哥們一起住在一個帶院子的House里,從我們住的地方走到學校肯定會經過一家,所以早點的問題就在他家解決了。你可別覺得吃早點這個事兒小,大家可能都知道,加拿大的冬天一般要持續個半年,有時候9月份就下雪,還是特別大的那種,寒冷的程度至少也是哈爾濱的級別。不知道大家都在哪兒啊,反正在北京一般冬天最冷的時候家裡人都會提醒多穿衣服,降溫可不是鬧著玩的,出門把自己裹嚴實了,沒事兒別在外邊瞎得瑟。在加拿大可不一樣,穿上能穿上的最多的最厚的衣服,早上一出門,我還是會用國罵和口吐芬芳來開啟每一天,因為太特麼冷了,你丫怎麼不凍死我呢。所以在這種極寒的天氣下,大早晨的一個人沒有,走到半路能有個歇腳兒的地方就極其重要,吃點早點喝點咖啡熱巧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在這個意義上,它早就超越了吃喝,變成了一種苟命的生活方式。有意思的是,你每天在相同的時間來到一家相同的店,在裡面會看到相同的店員和相同的顧客,自己也受到傳染每天大機率會點相同的食物坐在相同的位置,到後來我只需要說一句As usual,日語就是:XXXX,服務員笑得極其燦爛,馬上就知道該給我上什麼。我那哥們兒是個奇葩,不管多冷他每天早上都要來一聽冰百事,不知道今天他的胃還在不在。當你習慣了這種感覺,有時候都分不清今天是星期幾,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相同的,沒有任何變化,這就好像整個加拿大小城市的社會一樣,整個城市的樣子和七八十年代沒什麼太大差別,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當地的人,大家都不需要有什麼太大變化。吃完之後,我從來都不會把咖啡或熱巧喝完,而是在路上拿著,這麼冷的天手裡有個暖手寶還能隨時補充熱量太重要了,這也屬於一飯兩恰。當然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路上經常能看到當地人手裡也拿著一杯,這可能就是生活習慣或者生活所迫吧。
走進學校之後,一開門撲鼻而來的依然是濃濃的咖啡味道,再加上溫暖的空氣都能讓人感動的哭出來。是的,在學校一樓進門就是Tim Hortons的標誌,如果路上還沒喝夠你就再來一杯。這也是為什麼當我今天聞到咖啡的味道時依然能勾起一些的回憶,這種感覺很重要。
當然,對於一個學生來說,Tim Hortons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便宜,我記不住每頓早餐都花多少錢了,好像一個堡、一個薯餅、一杯咖啡或熱巧要花3-4刀,著名的甜甜圈也不貴,換算成人民幣當然也挺心疼的,不過這已經算相當可以了,更何況他們家打的旗號還是Always Fresh。對比之下他們在中國開的店我看了一下一杯咖啡要小20,雖然比星巴克還是便宜,但比加拿大的價格肯定還是貴了,看來因為咱們人傻錢多的名號大家還是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收割啊。而且到了中國之後就連店面的裝修風格都變得更精緻更小資了,還增加了加拿大元素,真是深諳中國消費者的心理,一看就是做了功課的。別人研究咖啡,我研究中國消費者,歷史證明研究中國消費者的都獲得了成功。
既然說到了小資也提到了星巴克,咱們再多說幾句。星巴克這個在世界尤其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咖啡品牌,在加拿大卻不那麼入流。我看了一下前兩年的數據,星巴克的市場佔有率在加拿大連10%都不到,這麼一筆Tim Hortons就是碾壓般的優勢,我不知道究竟還有哪個國家能讓星巴克這麼尷尬,這波傷害性不大,污辱性極強。我當年常去一家叫Chapter的書店,緊挨著就是一家星巴克,店面也不大,在裡面有看書的,更多的是孩子還有大爺大媽,說實話我真沒覺得這玩意兒和什麼高端小資能扯上關係。而且咱們介紹Tim Hortons的時候也說了,最早他們服務的主要還是藍領工人,跟英國那種Pub酒館我估計沒什麼本質區別,我每天在店裡看到的,也都是一個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當地老百姓。咖啡就是適合大眾的,能給大家帶來溫暖和精氣神的一種飲品,結果到咱們這好像又變成了一種強行得體現出點什麼格調之類的代表,說一個espresso好像整個人都變得更高端了。要我說啊,與其整這些沒用的,還不如就選擇隅田川掛耳式咖啡,方便又純正,親自試喝確實不錯,節目連結里就能買到,怎麼樣我現在吟唱的是不是越來越自然了。
說了這麼多,總之,Tim Hortons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家咖啡連鎖,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個個不斷閃現的記憶片段。加拿大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diversity很重要,我希望Tim Hortons這家店來到中國後,也能結合中國文化和味道做出更多既創新又物美價廉的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