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对 TA 发脾气,事后又非常自责后悔,担心对孩子成长不利,我该怎么办?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3

李欣瑶:


别发脾气。当你想发火的时候,马上对自己说:不要因为自己管理不好情绪而让别人受罪。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3

其实“愤怒”这个情绪本身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真正关心孩子的人,没法做到一直不生气。

在孩子面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必感到内疚和羞愧。

教育孩子就事论事就好,不要无端把无关孩子教育产生的愤怒情绪强加给孩子就好。

如果孩子做错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事论事的表达的情绪,不要无端放大自己的情绪。



作者:好奇豆Hi Kidd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09124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4

作者:杨莫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6814717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需要及时疏导,自责和后悔不能帮助孩子,但管理好自身情绪却可以。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

而在家庭环境中,孩子就是那个弱势群体,成为了坏情绪的受害者。

所以父母处理好自身情绪,避免简单粗暴地处理孩子的问题,非常重要。那么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参考下面的具体建议;



体会身体变化,及时转变情绪

任何情绪都会引起身体的变化,当体会到心跳加速,头晕烦躁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深呼吸几口,找到身体上情绪的反应点,做一个舒缓放松。通过心理暗示,让自己远离情绪失控的边缘。

2. 接纳自我,外化感受

如果已经遇到了让自己非常生气的事情,不妨接纳当前的情绪,烦躁也好,伤心也好,暴躁也好,接纳之后让自己通过语言把心理活动说出来,如:“儿子,你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手机,妈妈现在挺生气的,因为现在已经不早了,再拖下去今晚会熬到很晚,第二天你和妈妈都会没有精神,所以妈妈觉得你现在应该.....”

在陈述你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让自己逐渐平静下来,也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对象去沟通交流的过程。

3. 用行动转移情绪

其实人的情绪很奇怪,一旦你发了脾气,这就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自己、孩子,甚至整个家庭都会陷入情绪对立的僵局。但如果你收住了,情绪也会很快过去。所以,试着为负面情绪找到舒缓和释放的出口,比如收拾房间、做菜、跳绳、跑步等活动筋骨的方式发泄出来,等坏情绪消失,再用理智面对。

自我对话和缓解情绪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技巧,比如深呼吸10次,或是在心里数30个数,或者用手给自己的脸部做按摩,让苦瓜脸挤出一丝笑容,或者去找找镜子,看到生气时面目狰狞的自己,很容易就不气了,这个试过,效果不错。


总之,发了脾气又后悔无济于事,疏导自身负面情绪,才不会让孩子成为踢猫效应的受害者,一个家庭中,彼此互相信任和理解,才是王道。


PS,一篇曾经让我泪流满面的诗,急躁的时候可以读一读——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

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们!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4

孤独的小火车: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越没用的男人在家里脾气越大。同样试用于母亲。可能是你的生活不如意,家庭不和睦,朋友关系不和谐,鸡毛蒜皮的事太多,心里很烦闷,所以一肚子的怨气没有办法发泄,而孩子只能作为你的出气筒。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4

Bella:


不要太频繁并且每次发脾气都有理有据就行。我老公从来不对儿子发脾气,一巴掌都没打过,所以我儿子对他最无所谓,完全无视他的情绪。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4

康爸育儿:


除了自己努力学习成长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一个自修的过程,只是有人快,有人慢。有两本书推荐《不给糖,也会乖》、《不说教,马上乖》,很好,不知现在市场上还能否买到,看完真的的很受益。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5

皮蛋爸爸说教育:


孩子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根源在父母身上,与其对孩子怒而不争,不如对自己哀其不悟。

问:

1.在每件事上你都对吗?

2.你的教育方法有什么问题?

3.孩子最反感你哪一方面?

4.你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吗?会不会反躬自问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子理念和方法?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5

妈妈在处理事情时(指任何事情,包括事业、工作、家庭等)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冷静客观的思维状态,那么孩子在母亲常年的影响下,也会形成情绪稳定的独立人格,在遇到事情时不会随意爆发情绪。

如果妈妈对着孩子发脾气,事后建议冷静客观分析当时的事太责任,我会首先为自己的不当情绪去跟孩子道歉,也会说明发脾气的自我原因,然后再分析问题源头,是孩子的问题,他也会主动和我道歉。发脾气的时候越来越少,和孩子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多。加油



作者:孩子叫我文子老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344331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5

作为父母,孩子不听话调皮做错事,有时候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发脾气训斥甚至体罚是普遍现象,现在的孩子即使是幼儿也是有自己思维的个体,对于你的个案,我觉得可以在孩子做错事时候,自己先冷静一下,尽量控制情绪,和孩子尽心的坐下来,像朋友一样讲道理沟通了解他的想法,不要一味的责备,这样他的性格会变得不自信孤僻或者日化演变的暴力。如果发生了争吵摩擦,对孩子过分责骂,事后可以选择等孩子平复后主动沟通,讲明白责骂的原因,对于自己言行情绪失控的过激举动,给孩子道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而不是让他产生对父母的怨气。



作者:冒险家Le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25231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5

李某人:


觉得自己做错了,就要有惩罚有反悔有给孩子道歉,自己自责算个屁啊,如果自责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