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7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今咖啡在中國是否流行?
51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7
臧大為:


咖啡壯陽,每天一杯,生龍活虎。
要是這麼宣傳,估計很快就會紅到發紫。
確實有效果。

52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8
作者:豫知IP說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955791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默默看了幾眼辦公室斥巨資買得咖啡機和咖啡豆~
毋庸置疑,咖啡現在成了中國的流行風物。
還記得在瑞幸咖啡剛火起來的時候,操盤它的負責人分享瑞幸咖啡的走紅邏輯,其中有一個觀點至今記憶猶新:
對標星巴克,瑞幸咖啡加了「互聯網」三個字:星巴克能夠風靡全球,是因為它開創性的提出了一個理論,叫「第三空間」理論
,也就是說星巴克賣的是線下的空間,它提供給了消費者一個區別於辦公室和家庭的獨立空間,人們可以來星巴克商談、閒聊甚至辦公。瑞幸咖啡提出了一個概念叫「互聯網咖啡
」,它賣的不是空間,賣的是嫁接互聯網的這種體驗,比如線上買單、到店自取甚至外賣配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瑞幸助推了咖啡在中國的走紅。
於是嫁接互聯網的模式催生了更多喝咖啡的場景,喝咖啡不是你困到不行才喝的這樣一種消費場景,而是隨時隨地想喝就喝,而且價錢不貴,買得起。
你要不要每天來一杯好喝的咖啡呢?
53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8
波利:


瑞幸起死回生還不能讓人認清咖啡在中國的趨勢嗎?

54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8
喵星怪獸:


再多加點班,咖啡還能更流行一些

55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9
信息流大管家:


咖啡流不流行和自己無關,一年喝不上一杯!
從頭到尾都是喝茶!中國人的習慣就是如此。所以不要覺得喝咖啡是多麼高大上的事情!

56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9
xifujidi:


1、相比可樂來說,咖啡成本太高,所以做不到可樂那麼大的廣度。
2、口味相比茶來說,太單一。常見的茶的品種,估計都有幾十種之多,覆蓋人群廣度上講,茶更好。
3、中國文化。流傳了上千年。茶已經融入到中國人的骨子裡。中國的日漸強大,文化自信,茶的市場會越來越大。

57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09
作者:肥橘伸懶腰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3359288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忘記了一點,一般咖啡提神效果不如茶葉來的直接,個人經歷來說提神效果比較好的應該是紅茶,特別是那種碎紅茶。羅布斯塔豆,淺烘焙的咖啡豆咖啡因含量高於深烘焙的咖啡豆,但是基本只限手沖,覆蓋面不廣。
———————————————
首先明白咖啡的作用:含咖啡因(提神),咖啡豆烘焙帶來的複雜口感(味覺享受),以咖啡為載體的輕社交/商務活動,製作難易程度與價格。
1.提神這點功能競品比較多,有傳統的茶葉,近來外國紅茶調製茶也流行起來,還有爆款遍地開花的奶茶店,功能性運動飲料也不遑多讓。
2.第二點比較複雜,屬於個人口味偏好的選擇。咖啡豆烘焙伴隨着美拉德反應,隨着烘焙程度不同又有着不一樣的風味體現。咖啡豆產地年份和沖泡方式也會影響成品結果。
3.咖啡與咖啡館是城市化的產物,咖啡館代表的城市居民的消遣和輕社交的文化,接受這種習慣的受高等教育人群居多。回頭看看中國本科率其實流行不起來也不算驚奇的事情。
4.最後囉嗦幾句咖啡製作。撇開速溶不談,相比於茶,咖啡製作是相當繁瑣並容易出錯的,從準備烘焙的咖啡豆,到研磨,選擇合適的機器沖泡,每個環節都有講究。泡茶就相當簡單,茶葉還耐存儲。
5.價格。咖啡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消費市場還是在發達國家。中國也不是主要咖啡產區,按照人均GDP確實不是那麼消費得起現磨咖啡。
最後總結就是,相比於其他競品,咖啡提神效果不可替代性一般;口味比較獨特,且不像奶茶那樣玩出各種水果增味,接受程度確實有限;咖啡文化性質消費基本限於高等教育的人群;最後就是製作過程繁瑣,價格上很難進一步降低導致咖啡確實流行不起來。
58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10
尋匠美器推薦:


只需要一句話 茶在中國有多久的歷史 相比於咖啡國人還是對茶會更鐘愛

59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10
作者:Wild horse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903978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口感的無法量化:
什麼口味的才是好咖啡,這個問題太主觀太難解釋清楚了。品種,烘焙,味覺敏感,煮的方法等等造成的區別太大了,而且沒有可供量化的標準,難道對着不喝咖啡的人去解釋虹吸壺
多煮10秒鐘味道都會差異很大的時候能說因為「酸度下降了15%,苦度提升了10%」麼?沒有老手帶着一種一種品過來上手很不容易啊。對於喝慣了速溶的來說,奶香濃郁,下一堆植脂末
口感滑膩的還就是好喝的了。茶雖然也類似,但好歹中國玩茶玩了那麼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評價體系,而咖啡對國人來說還在摸索中。
二:文學老中青年誤導造成的刻板印象:
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描述到的咖啡,多數是「香滑的速溶」,或者「苦澀的黑咖啡如品味人生」之類的!!畢竟作家中玩咖啡的不多這個可以理解。但在不熟悉的人看來,就造成了對咖啡的印象要不就是「滴滴香濃,意猶未盡」一元一條的才好喝,要不就是如果不苦到澀就不是好咖啡!同樣道理抽雪茄跟抽煙連抽不斷滿屋子煙,抽煙斗冒火星跟旱煙袋樣的這類,都是被各種作品毒害....。
三: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說到咖啡,不熟悉的人想到的估計多半第一是雀巢牌,第二就星巴克,第三就是麥當勞的無限續杯了吧。這裡面有商業推廣成功的,有方便快捷的,有誤導為高端成功的,就是沒有真正好喝咖啡的。就算是咖啡廳里,真正煮的好咖啡有30%嗎?這麼多商業上運作成功的咖啡冒出來,讓真正懂行但小眾的咖啡店如何生存呢?
四:咖啡因的確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在量大的時候:
根據研究,如果沒記錯的話,每天攝入咖啡超過4大杯,有明顯的咖啡成癮
癥狀,而且可以觀測到身體指標上有影響。而且對女士來說,雖然還沒證據表明咖啡跟骨質疏鬆有關係,但是已經觀測到大量的咖啡因攝入對胎兒有一定影響。當然,一天1-2杯的毫無壓力了,而且總比煙癮影響小多了。
五:喝了茶或咖啡就睡不着的人群里實在不好推廣
根據我本人咖啡教學經驗總結:特別在一些才接觸咖啡的人群裡面有很多人喝1-2杯咖啡後,就會出現晚上無法安心睡覺的情況,估計我的推測主要有2個原因。
1.心裡作用:很多人從電視或者網絡上了解到喝了咖啡後會出現無法入睡的情況,於是自己便晚上也無法入睡。
2.身體正常現象;可能由於自己以前沒有接觸過黑咖啡,所以在一次攝入1-2杯量後身體一時無法適應這麼多的咖啡因含量,再加上心理作用便導致失眠!
60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0:14
金角財經:



中國咖啡
巨變前夜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作者 | 夢清






近兩年來,咖啡是國內為數不多獲得發展的產業。


儘管瑞幸從納斯達克退市,但並不影響它在國內做大做強。Seesaw、Manner、M Stand等咖啡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


咖啡賽道還湧現出跨界選手,重量級的如中石化與中石油「兩桶油」,中國郵政,新入局的李寧,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選手,賣包子的天津狗不理,以及賣中藥的同仁堂。


這些新晉的咖啡品牌都不約而同地逐步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雲南,這裡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生產基地。而在此前,這裡只有雀巢和星巴克兩大買主,咖農們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僅僅是略有些微薄的收入,甚至一度入不敷出。


資本蜂擁入局,國內咖啡品牌此起彼伏的湧現,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了中國咖啡產業鏈上游的發展,雲南咖啡豆的收購價格創下11年新高,進一步刺激着當地對咖啡加工技術的改進,以及對咖啡豆質量與規模的提升。


風起青萍
之末,中國咖啡正處在巨變的前夜。




萬億咖啡市場


前段時間,國潮品牌李寧因申請註冊「NING COFFEE寧咖啡
」商標,着實引來了不小的關注。面對大眾的殷勤問候,李寧也大方承認,「未來將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


今年五一期間,李寧在長沙的咖啡旗艦店開業,到目前為止,李寧已在北京、廈門部分門店推出「寧咖啡」服務。


就在李寧之前,兩桶油、天津狗不理,同仁堂,以及中國郵政等都早已開起了「咖啡店」,做起了咖啡的生意,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線下擁有較多的門店,其中中國郵政共有郵政支局所5.4萬處。


相較而言,麥當勞、肯德基、7-11便利店、便利蜂等入局賣現磨咖啡,看起來不像是跨界,而是其原本業務的延申。


資本市場上,手握重金的紅衫資本、海納亞洲、黑蟻資本、IDG,以及騰訊、美團、位元組跳動、喜茶、百麗集團
旗下投資機構等也聞風而動,這兩年將大把的錢都投到了咖啡賽道,尤其是投給中國的咖啡品牌們。


連鎖咖啡品牌中,NOWWA 挪瓦咖已接連完成B輪、B+輪融資;M standard則在去年7月獲得了5億元的B輪融資;Manner在6個月內完成了4次融資,目前它的估值已超過百億元。速溶咖啡品牌中,隅田川
、三頓半
、時萃SECRE、永璞等速溶咖啡均在2021年斬獲融資。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融資事件達近30起,整體融資額超過170億元。


明明在幾年之前,很多人都在質疑,咖啡在中國沒有未來,因為喝了幾千年茶飲的中國不愛喝咖啡。這才幾年時間,咖啡搖身一變已經成為一門大生意了嗎?


的確如此。相關數據報告顯示,十多年來,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到15%,遠高於全球2%的水平。2021年中國咖啡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815億元。


但拿中國咖啡產業的現在與未來相比,顯然還不夠有想像力——艾媒諮詢預計到2025年中國咖啡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最近一個被預測將成為萬億生意的還是核酸檢測產業。


萬億的市場規模,約等於現在市場規模的3倍。假設現在所有咖啡飲品店面的消費量不變,還能再容納的下兩個中國現有咖啡門店容量的兩倍。


而且中國現在咖啡門店的連鎖化率不到13%,連鎖化率非常低。對於跨界選手李寧、中國郵政
來說,只要這些跨界玩家的局面一鋪開,他們就將成為中國連鎖
咖啡品牌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跨界選手們可以藉此提高門店坪效,創造營收,畢竟已經不用操心門店的租金,甚至可以培訓門店的員工來兼顧店內的咖啡生意,這樣一來連人工費也省了。


但無論加速布局的專業選手,還是出手攪局的跨界選手,都至少佐證了一點,中國咖啡產業鏈的下游正在迅速崛起,這對中國咖啡產業鏈的上游,咖啡種植產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種咖啡的」難掙錢


2021年,在中國最大的咖啡生產基地,常年佔據中國咖啡產量98%以上的雲南,咖啡種植者馬洛一度在20天內接待了6批客人。他們分別來自上海、深圳不同咖啡品牌,但他們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和馬洛的咖啡種植園簽訂年度框架協議。


火熱的國內咖啡市場,再加上全球最重要的咖啡生產基地巴西,在近兩年連續遭受乾旱、凍災等自然災害導致減產,以及近兩年新冠疫情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的衝擊,推高了全球及中國本土咖啡的價格。


根據中國農業局的數據,雲南咖啡生豆的價格在11月份陡然上漲至27.0元,而在上一個月的價格17.2元,環比增長超過56%,而後幾個月雲南咖啡生豆
的價格基本都維持在30元上下。




對應地,雲南咖啡鮮果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去年雲南鮮果的收購價格漲到了3.5元每公斤,今年則進一步上升至4.6元每公斤。據悉,咖啡生豆是由咖啡鮮果經過水洗/日晒/蜜處理法之後形成的,約6公斤可以鮮果可以製成1公斤咖啡生豆。


「種咖啡十多年,今年算是最好的一年了。」雲南咖農楊成軍
表示,他家種了五六十畝地,一畝差不多收一噸鮮果,算下來今年的收入達到20多萬元。


但在2021年以前,中國咖農面對的卻不是這樣的光景。相關報道顯示,由於全球咖啡供過於求,雲南咖啡生豆的收購價格曾經一路猛跌,一度跌破12元/公斤。


這是什麼概念?按照中國經濟報此前的報道,雲南普爾市生產一公斤咖啡,成本價在15元左右。


何以如此?


長期以來,中國雲南生產的咖啡並不被世界所認可。


這有其歷史原因。雲南咖啡豆曾與雀巢深度綁定,雀巢早在1988年就決定支持雲南咖啡產業,一度是雲南咖啡豆的唯二買家,另一個是比雀巢進入雲南晚20年的星巴克。雀巢為雲南引入的卡蒂姆品種,天然存在風聞相對平淡,缺乏豐富香氣的劣勢,如果烘不好,餘韻容易出現苦味。


而長期以來雲南咖啡豆「一串擼」的採摘方法,以及相當粗放的加工方法,也讓雲南咖啡豆
的整體品質並不高,因此只能被加工為速溶、即飲咖啡中,整體價值並不高。


而對於國內咖啡品牌來說,現磨咖啡
的製作對咖啡豆的要求很高,雲南咖啡豆因為生產出來的質量良莠難分,一開始中國本土的咖啡品牌也更願意進口咖啡豆。比如國人所熟知的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長期以來主要選用來自埃塞俄比亞、巴西、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等全球四大產地的上等阿拉比卡當季生豆。


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2010-2016年,中國出口的咖啡數量要大於進口的咖啡數量。也就是說,中國本土產的咖啡豆大部分只能低價出口,利潤微薄。




2012年-2020年期間,中國的咖農們大多是虧本維持生活,自然對種咖啡提不起勁。在近兩年這波咖啡豆漲價潮到來之前,中國雲南的部分咖農減少了對咖啡的種植,改種其他經濟作物。


根據前瞻經濟學人的數據,2014年以後中國咖啡的種植面積幾乎沒有變化,到2020年也僅有184.4萬畝,比2014年跌去了1.21萬畝,其中雲南減產了36.46萬畝,相當於3.4萬多個足球場。


就算沒有砍樹改種,咖農在咖啡種植上投入的積極性也不高。雲南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發展副中心主任表示:「過去幾年普洱市的咖啡平均單產在下降,去年普洱市平均每畝76公斤左右,但如果管理稍微好一點,每畝單產100公斤以上都是正常的。」


從生產規模來看,中國咖啡豆的產量在2016年達到頂峰,為16.03萬噸,隨後呈逐漸下降的趨勢,2021年這一數字僅為14.06萬噸。


也正是因為咖啡的產量不高還不穩定,中國咖啡的主產地雲南也很難建立起更有利於咖農的中遠期咖啡交易體系。


雲南的咖啡豆產量不高,沒有庫存,因此每年雲南咖啡豆的價格波動期僅限於眼下的採摘季,但也許這期間國際市場上咖啡豆交易價格並不高。


但從去年11月份以來,雲南咖啡生豆的價格持續上漲,再加之中國本土咖啡品牌也在勢如破竹的發展,是不是意味着,中國咖啡產業轉變的機會到了?




衝破十年周期


的確,中國的咖啡產業正在發生一些欣喜的變化。


隨着2020年國慶檔電影《一點就到家
》的播出,中國的雲南咖啡開始被更多人知道;知名的視頻博主郭傑瑞
也曾在他的節目中帶貨雲南咖啡,將它介紹給到美國以及全世界。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從2015年開始,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之下,雲南咖啡豆的種植加工從數量朝質量轉變,精品咖啡豆的從早先年的不足1%,到如今已經上升至8%-10%。


近些年來,包括瑞幸、Manner、Seesaw等國內咖啡品牌都將雲南咖啡豆列入採購清單,並推出了各種雲南產區的咖啡產品。炬點
副總經理Saya表示,「從前年開始,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合作夥伴出現,陸陸續續開始有正式的採購行為。」


近半年來,中國咖啡生豆的逐月上漲,也給到咖農一些信心,但關鍵問題是,這一輪咖啡豆的漲價能夠持續漲多久?


中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咖啡豆的價格平均已經下降至29元左右,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如果中國本土的咖農們不真正掌握議價權,價格完全跟着市場走,那麼中國本土的咖啡種植業也難逃離「10年周期」的陷阱,如此,中國本土咖啡種植產業也將很難真正興盛起來。


有量才有定價權,首先中國咖啡主要的咖啡產地雲南需要擴大咖啡的生產量。雲南政府正在積極推進咖啡種植產業,提出到2025年全省咖啡種植面積穩定在150萬畝,咖啡生豆產量穩定在15萬噸。


其次,中國雲南咖啡
必須要走上精品化路線,至少是原料與精深產品加工並重的路線。因為目前雲南生產一公斤咖啡豆的成本相比巴西更高、但定價權更弱,而精品咖啡豆不隨期貨定價,擁有更高的溢價空間。


更重要的是,買賣買賣,有買才有賣,買家越多,賣方的話語權越大。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的興起、湧現,將是中國本土種植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當然中國咖啡產業鏈的下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眾多資本的入局,推動着咖啡品牌商們在國內市場跑馬圈地,據德勤數據,到2020年末,中國咖啡館數量達到了10.8萬家,尤其是上海作為在中國咖啡文化的主要滲透地,每萬人咖啡館的數量為2.85家,已經達到倫敦、東京等全球城市的平均水平。


但這也導致咖啡品牌們的競爭更加激烈。在上海某位經營咖啡店超過5年的老林則表示,2020年後上海如變戲法般成倍成倍地增加了咖啡,內卷已不足以形容競爭的激烈。「我每天都眼巴巴看着,期盼着能賣出25元。」


而在咖啡滲透率還不高的三四線城市,咖啡品牌們想要去打開局面,也意味着需要做不小的投入。畢竟教育三四線城市用戶喝咖啡,應該會比教育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更花心思。


此外,擴張開店也意味着燒錢。


對於跨界選手來說,的確是可以不用考慮物業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但至少要付出門店重新的裝修升級,以及購買原材料的成本。而且門店多並不一定意味着流量多——到底有多少用戶會在進店買鞋的時候來一杯咖啡?


實際上,咖啡「跨界」選手們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狗不理特許經營的高雅樂,官網顯示目前僅有28家在營門店,但此前可是陸續開出了60多家門店;中國石化旗下,易捷咖啡的門店量也不及預期,到2021年11月,算上馬上要開業的,統共也只有56家門店。


跨界選手中,只有中國郵政的郵局咖啡的熱度仍在。


而2022年以來,在上海、深圳、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持續不斷爆發地疫情,已經影響到中國人消費咖啡的習慣。


日前國家統計局
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貨幣供應M2同比增長10.5%,而新增社融及人民幣貸款數據均較去年同期腰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


強烈的數據對比,說明現在居民更願意把錢存起來,甚至是提前還房貸已經爬上熱搜,誰也不願意再過多消費。


換句話說,年輕人們「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或因為這一場疫情而有所改變,畢竟隨時都要預留出收入銳減以及囤貨的預算。


對於咖啡這類可選消費,是否還能保持以往的消費熱情,這恐怕得等到上海的疫情管控結束之後,才能得知答案。


無論如何,中國咖啡產業已經起風,下游的咖啡品牌商們蓄勢待發,希望在萬億的市場規模中爭搶更多的份額;而上游中國咖啡種植產業則因為這一場疫情獲得了一場「大豐收」,品牌知名度也在逐步提升。


但中國咖啡產業未來能否誕生自己的「星巴克」,不僅要扛過國內外的殘酷競爭,更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戮力同心。


參考資料:
1. 每日經濟新聞《從「賤賣30年」到尋豆師蜂擁:雲南咖啡豆 奪回自主權》
2. 農民日報《中國咖啡,正在被看見》
3. 企鵝吃喝指南《想讓中國咖啡好喝一點,究竟有多難》
4. 開屏新聞《今年雲南咖啡價格走高,咖農說種咖啡十多年今年最好》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