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749027/answer/3640542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反婚反育正確與否暫且不談,現代性以降生育率和結婚率都走低倒是事實
和很多人說的一樣,這是個體性壓倒集體性的後果,結構愈發被主體所取代。所有私人都從中獲取利益,包括自由戀愛、財產私有、各種福利政策等等。作為個人的主體代替了群體的我們,渴望脫離家庭的人不在少數,而政府應該養老、父母不該拖累孩子、孩子成年後沒必要圍繞父母等新倫理也在構建當中——當然,後兩者隱含了經濟條件。
以這個邏輯一以貫之,反婚反育是成立的。婚姻束縛了個體自由,不論男女,生育也給追求個體自由帶來更大的成本,不論男女。在且不論這個「我要追求個體自由不顧集體發展」的邏輯對錯的前提下,不婚不育是沒問題的。
然而為什麼只有女性提出這些問題呢?
首先,顯然並不只有女性有這些問題,只不過男性的需求要麼被淹沒在底層敘事中,要麼成為被習以為常的花花公子。那些在婚姻、育兒中受苦的男性千千萬萬,隨便一個基層調研就能找到無數關於承擔家庭和妻兒的傳統男性的苦難的故事,隨便翻翻花邊新聞也能看到富二代名流夜店狂歡女友無數的故事。顯然,前者是個人服從於傳統習俗而受苦,後者是個人的能力(或者說資本)超脫了社會而不受拘束。那麼,中間的呢?那麼多中產階級焦慮你沒看到啊?這是典型的傳統意義的男性敘事啊!只不過男性在婚育上顯得更主動罷了。這使得男性似乎成為了婚育中的主體,而不是被社會規則
所拘束的被動客體。簡單地說,社會對剩女的關注遠遠高於農村老光棍。
然後,傳統關係下——我們至今也沒有走得太遠——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中受到的拘束更大。傳統關係下婚姻對男性-女性的抑制大小就不必提了,關於女性承擔家務勞動量的分析也實在太多;生育更是以女性為主體的活動:注意,包括育兒,育兒也是高度性別不平等的勞動。所以,在婚姻和生育中,男性更多受到社會力量的壓制,而女性更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並且大部分人很難發現我在家裡受了苦和社會有什麼關係。
於是,在媒體和街坊的傳聞下,這彷彿就成了男性和女性的對立,並愈演愈烈——當然嘛,你們內耗你們的,別找社會「背鍋」,多好。實際上,反婚反育意味着的是對個人自由的追求,面對的是社會賦予婚姻和生育的艱難條件。
所以必須回到那個價值判斷上。用最簡單的「辯證法
」分析,追求自由不意味放棄集體利益,集體也是個體的合集,個體從集體的規則和創造中受益,這兩者怎麼就發生矛盾了呢?
婚姻,好;生育,好。這都沒什麼問題。無性戀
始終是性少數中的少數,前者作為愛情的象徵被大部分人所嚮往,為什麼討厭婚姻?在非先驗因素
下,孩子也很難成為一種累贅,真正討厭孩子(而非其代表的責任和負擔)的人又有多少呢,為什麼不想生育?
因為婚姻很痛苦生育也讓人痛苦啊親!房子家務經濟負擔社會關於家庭的期待以及兩人雙倍的關於未來的幻想都被一紙婚姻所承擔,孩子的健康教育未來日常起居飲食生活習慣都常常靠一人(常常是母親)或者雙親所承受。要沒有知乎平均薪資還真承受不了這麼重的負擔。
在提高了孕婦、生育的質量後,生育率是會有所提高的,即便是歐洲。作為愛情象徵而非社會契約
的婚姻同樣如此。之所以不願意麵對婚育,是因為太多人見證了婚育帶來的痛苦,帶來生活質量的下降。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選擇結婚和生育?這是社會給我出的難題,我的選擇最終也反饋給社會,帶來新的人口結構。
所以,這是個簡單的問題,現有社會機制給了我們殘酷的現實,使得很多人都不能做出最理想的回應。為什麼不婚不育,不該反思嗎?
PS:本題下很多人似乎都將反婚反育視作女性的行為,這種行為比本題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