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749027/answer/3640542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反婚反育正确与否暂且不谈,现代性以降生育率和结婚率都走低倒是事实
和很多人说的一样,这是个体性压倒集体性的后果,结构愈发被主体所取代。所有私人都从中获取利益,包括自由恋爱、财产私有、各种福利政策等等。作为个人的主体代替了群体的我们,渴望脱离家庭的人不在少数,而政府应该养老、父母不该拖累孩子、孩子成年后没必要围绕父母等新伦理也在构建当中——当然,后两者隐含了经济条件。
以这个逻辑一以贯之,反婚反育是成立的。婚姻束缚了个体自由,不论男女,生育也给追求个体自由带来更大的成本,不论男女。在且不论这个“我要追求个体自由不顾集体发展”的逻辑对错的前提下,不婚不育是没问题的。
然而为什么只有女性提出这些问题呢?
首先,显然并不只有女性有这些问题,只不过男性的需求要么被淹没在底层叙事中,要么成为被习以为常的花花公子。那些在婚姻、育儿中受苦的男性千千万万,随便一个基层调研就能找到无数关于承担家庭和妻儿的传统男性的苦难的故事,随便翻翻花边新闻也能看到富二代名流夜店狂欢女友无数的故事。显然,前者是个人服从于传统习俗而受苦,后者是个人的能力(或者说资本)超脱了社会而不受拘束。那么,中间的呢?那么多中产阶级焦虑你没看到啊?这是典型的传统意义的男性叙事啊!只不过男性在婚育上显得更主动罢了。这使得男性似乎成为了婚育中的主体,而不是被社会规则
所拘束的被动客体。简单地说,社会对剩女的关注远远高于农村老光棍。
然后,传统关系下——我们至今也没有走得太远——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中受到的拘束更大。传统关系下婚姻对男性-女性的抑制大小就不必提了,关于女性承担家务劳动量的分析也实在太多;生育更是以女性为主体的活动:注意,包括育儿,育儿也是高度性别不平等的劳动。所以,在婚姻和生育中,男性更多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而女性更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并且大部分人很难发现我在家里受了苦和社会有什么关系。
于是,在媒体和街坊的传闻下,这仿佛就成了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并愈演愈烈——当然嘛,你们内耗你们的,别找社会“背锅”,多好。实际上,反婚反育意味着的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面对的是社会赋予婚姻和生育的艰难条件。
所以必须回到那个价值判断上。用最简单的“辩证法
”分析,追求自由不意味放弃集体利益,集体也是个体的合集,个体从集体的规则和创造中受益,这两者怎么就发生矛盾了呢?
婚姻,好;生育,好。这都没什么问题。无性恋
始终是性少数中的少数,前者作为爱情的象征被大部分人所向往,为什么讨厌婚姻?在非先验因素
下,孩子也很难成为一种累赘,真正讨厌孩子(而非其代表的责任和负担)的人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不想生育?
因为婚姻很痛苦生育也让人痛苦啊亲!房子家务经济负担社会关于家庭的期待以及两人双倍的关于未来的幻想都被一纸婚姻所承担,孩子的健康教育未来日常起居饮食生活习惯都常常靠一人(常常是母亲)或者双亲所承受。要没有知乎平均薪资还真承受不了这么重的负担。
在提高了孕妇、生育的质量后,生育率是会有所提高的,即便是欧洲。作为爱情象征而非社会契约
的婚姻同样如此。之所以不愿意面对婚育,是因为太多人见证了婚育带来的痛苦,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选择结婚和生育?这是社会给我出的难题,我的选择最终也反馈给社会,带来新的人口结构。
所以,这是个简单的问题,现有社会机制给了我们残酷的现实,使得很多人都不能做出最理想的回应。为什么不婚不育,不该反思吗?
PS:本题下很多人似乎都将反婚反育视作女性的行为,这种行为比本题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