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建魂:
确实变差了,可这并不是日本的问题,其实是时代的问题。
我是2017年3月份来的日本,亲眼见证了各种时代红利在逐渐退潮。
为了能直观看到日本这些年的经济变化,直接列出那段时间的日元汇率,并统一折合成人民币换算。
2017年4月份,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均价接近15.8。
就是说,每1块钱人民币差不多可以换15.8日元。

2017年的东京各大百货商店,随便排排队,时薪1500日元。

2017年4月,按照当时汇率换算:1500日元≈95人民币。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在日本排队,一个小时能赚95人民币。
你要是不明白排队是什么意思现在给你解释一下:
比如说一款限量版的高端口红当天每人限购一次。
代购
们一天最少要接几十单。
可一个代购小团体充其量也就几个人,如何满足客人们的需求?
答案是随便拉个人过来,结账的时候跟柜台说我们一起付款。于是被限购问题解除,排队应运而生。
在等待结账期间,随便站着坐着都可以。
唯一的要求是跟店员们说我们是一起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
说白了就是待在那里打发时间,想干什么都可以。

考学的抱本书在那背单词,打工的蹲着闭目养神。
想回国的在查机票价格,刚出国的在劝别人别去。
带娃排队的抱着哄孩子,实在无聊的坐着打游戏。
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甚至见过胆子大的真黑户。
当时距离原宿表参道的警察署不到两百米距离,大家站在一起排苹果手机。
事后才听别人提起,那个戴棕色帽子的人是跟他一起打工的黑户,旅游签刚到日本第一天就跑路了,俗称落地黑。
结完帐后领工资走人,第二天重复以上流程,一天又结束了。
我为什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因为我就是这么一路排过来的。

甚至可以说,除了在学校上课和睡觉,不是在排队就是赶在排队的路上。
这一行的主力不光是留学生,比如早上六点晨排。坐在我前面的是,中华料理店的二厨。
排到九点半结帐后,领工资走人,直接就去对面上班了。
毕竟在哪里坐着不是坐,这么坐还真能挣到钱。
如你所见,那些年在日本华人的生活,确实过得很滋润。
咱这不是打工人,这是打坐人,靠打坐实现财富自由。
2017年12月2日那天早上,是我作为打坐人的巅峰时刻:

一小时抢到了27台iPhoneX
,净赚5.4W人民币。
当初的预约邮件至今都舍不得删。

因为它们见证了那段最荒诞、也最辉煌的青春。

实际上我本应该能赚到的钱远远不应该只有这点:
这是iPhone14日本争霸赛,每台3500人民币利润。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iPhone14 promax日版产量大幅度下降,供不应求。就像2017年的iPhoneX一样,产能实在有限。
从我那天发帖开始算起,日本的那波红利一直持续到2022年年底。

这是iPhone15日本争霸赛,每台3458人民币利润。我是早上十点发的贴,中午开始又涨价了,当天的pro max最高每台加价4000人民币。

如你所见,2017年的时候,更为稀罕的iPhoneX。
一台手机溢价至少四千民币,那为什么27台机器才赚这么点?
答案很简单:我没本金啊!
只能把好不容易抢到手的预约卷卖给别人,而不是直接把手机出给买取店。
毕竟我总不能跟日本各大买取店说:我这有一堆iPhoneX的购买权限,要不你们过来帮我结个账?
实际上当时我给家里打电话了,我爹表示买不起。于是,一半利润就这么飞了……
有人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如你所见,它更限制了启动资金。
那一刻我不是没想过拼一把,可我连进场的资格都没有。
你瞧瞧,这世界从来都不是聪明人去赚傻子的钱,其实是有本金的人赚没本金的人的命。
2017年那批在日本做代购、做搬砖、做套利的人。
靠着这一波红利攒下了第一桶金,开起了实体店。
那是时代在送钱,只是有些人能接得住,有些人只能眼看着飘过去。
或许你会问:既然排队这么赚钱,那我还打什么工?
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表达的:见微知著,日本变差了。
2017年我刚开始排队的时候,排化妆品的时薪是1500日元。
猜猜几年后工资跌到多少钱了?

答案是几百日元一小时。
我甚至见过一群老太太,排了半个小时队,只为了拿到50日元。
我也曾忍不住,问过其中一位:你们为什么要接受这么低的报酬?
老太太的原话:我们的时间不值钱!

所以,为什么这几年日本变差了?
以排队行业为例:时代的红利早就过去了。
海外的需求在下降,日货也不再是那个能掀起代购狂潮的神话。
与此同时,大量廉价劳动力不断涌入,日本成了新的内卷
战场。
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最初1500日元一小时的排队工资。
在一群觉得自己时间不值钱的卷王加入后,被一点点卷到了几百日元一小时。
最后的结局是,大家都没得玩了!
观一斑而窥全豹,这些年的日本同样如此:
红利不再,轻松赚大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来日本的人越来越多,可赚的却越来越少。
曾经靠原地发呆就能捞到第一桶金的代购们,如今只能在利润微薄的市场里小心翼翼,生怕压库存。
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平静,其实整个日本的副业和打工环境,都在悄悄内卷,机会正一点点被压缩。
但平心而论,日本还不至于差到过不下去的地步。
还是以iPhone作为参考,当年我一小时抢到27台的战绩估计是很难重现了。
可就算是再难抢,每年日版首发当月,买个三、四台pro max赚点零花钱难道还不够吗?
iPhone 15 系列开售 10 分钟内官网崩溃,此前被吐槽无新意,市值大跌,为何依然大卖?133 赞同 · 23 评论 回答
当然,没在日本生活过的人,也许很难理解。
就像每年iPhone首发那样,国行常常一开卖就破发,而日版却成了全世界代购们趋之若鹜的对象。

具体原因我也说不清,只知道在那些非售区的土豪眼里,日版就是信仰。
他们并不在乎一台iPhone贵不贵,只在乎能不能第一时间用得上。
现在的日本,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算日元再贬、房价再涨、物价再高,整个社会的下限仍然在那里:只是别再指望轻松暴富了。
以前排队发呆都能赚钱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日本变了,也只是因为世界也在变。
过去能靠时代抬你一程,现在得靠自己去造风口。

如果你指望像我当年那样随便混混日子也能赚到钱,那来日本确实没什么意思。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在一个物价稳定,社会有序的地方。
你还能靠勤奋过日子,靠头脑生存,那已经是这个时代能给普通人最大的奖励了。
就像日版iPhone依旧是土豪们的信仰一样:
他们同样觉得,日本依旧是那个可以买到安心的地方。
日本这些年确实变差了,但那不是崩塌,而是降温。
它不再是人人都能发财的淘金地,
却依旧是一个:
只要你肯沉住气,就能慢慢活下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