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人:
例如这些知友带着去过日本,了解日本的目光告诉大家:“没有这样的滤镜,非常咸,过度咸!”一副大实话洞察真相的表情:




还有这种:

在此,对这二位知友吃咸的能力表示由衷的敬佩,我个人口味算重的了,不过他如此吃,还是胜过我不少的。
中国人在日本吃东西,吃到口感不满足了,就说:日本东西那么清淡如何下咽?
吃到过咸了就说:日本东西太咸了,一点都不是大家理解的清淡?
还要扯什么体力劳动之类的实用主义,解释一切。
我常常说,作为上海人,我很佩服许多同胞的吃甜能力。
比如说吃和菓子
,许多人吐槽这个东西齁甜,甜的腻,甜死人。
看过日剧动漫你就知道,日本人吃和菓子时,会满世界找茶来喝,追求的就是茶的苦涩和果子齁甜之间口味来回切换的感觉。用苦解甜,用甜解茶醉。日本最传统的茶道
喝茶前都要吃个点心。本身茶道文化并不是什么你懂他不懂的“大学问家”游戏,只是怀着侍奉之心的下午茶文化罢了。许多人偏偏揪着一个“道”字不放,你懂什么道?道是我们的!·······人家根本没跟你论道。
实际上,饮食追求的是搭配。比如我现在在贵州避暑,吃那种重油重辣的干锅酸汤,是非常适合下饭的,一口饭一口酸汤,再加一口蘸水,把菜哄下肚,大快朵颐,吃得是天昏地暗。在贵州吃火锅,不点饭吃虽然也能吃,但是总觉得差点意思。日本吃东西也是一个道理。
之所以有茶泡饭那么寡淡的东西,是为了吃下高盐高油的海产品。
反过来,之所以日本很多菜让人觉得齁咸,也需要去点一些清淡餐来中和这样的咸味。
在此呢,我想问问许多去过日本的朋友,菜单你真的都看得懂么?多半这些日本旅客,是看图用手指点菜的。
确实,我也发现,许多生性刻薄的日本鬼子,在你点菜点的极少,或是搭配得不是那么好时,会偏重一种食物的投盐量。从而以一种高姿态取笑你不懂得点餐。他们心里却是颇有优越感,捂嘴偷笑你吃不来他们的当地美食。这也可以看做一种歧视。多数存在于不怎么欢迎外来客的店家。但是也有一些老板,会非常细心的给你介绍类似的吃法。这也只限于深度日本游的过程中一些小店。你要是在东京都,大阪府,京都府点菜,可以给你一本中文的菜单。
当然也可能,日本很多拉面馆口味极咸,那纯粹就是当地口味咸,实际上对于这种对当地口味过重的现象,日本政府也在呼吁“减盐生活”有很多拉面店推出:
“塩分控えめ(低盐)”选项
“味薄め”(口味淡一点)选项
“汤分け”(汤分离)吃法:把汤单独装,吃面不泡汤
特别是连锁店如:
一风堂
:可要求“味薄め”
花月嵐
:提供减盐汤底
喜多方拉面
系店:有清汤淡口选项
此时你再去理解锅贴配拉面是否有一些新的感悟?
在此呢给大家一些忠告就是
不建议初步旅日的朋友尝试过于local的小店,除非是深度了解各家店吃什么,怎么吃。你日语够好的话,可以问问他怎么吃法。如果有用餐的需求,全家罗森7-11解决。或者找些针对外国人的店铺。我看日本很多店里面服务人员中文是真好,你让他给你推荐。
怀石料理
级别的食物,实际上是会考虑好怎么样给你搭配的,往往前一道菜热,后一道菜冷,甜咸配,咸淡配都能给你考虑好。就是价格会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