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er:
現在媒體發達,信息差減少了,真正牛叉的該潤還是潤。而那種在國內只是應試特別好的,出去確實要掂量掂量了,到那邊繼續與中國同伴卷,機會也不再那麼充足,而且不只是看學習好就行,還得拼外形社交等等。出去勝算變小,自然阻擋了一批學生。
ksgputty:
因為是雙向奔赴,大陸學生覺得風險大不去了,北美導師覺得風險大不招了改招韓國人印度人東歐南歐人了
王右右:
沒有吧,有強潤意願的人依然很多。而據我觀察主動想留下的有三類人:第一類是學術人際兩開花,早早得到大佬背書鋪好路的;第二類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吃了信息差虧的;第三類是將來沒打算找教職或者跑路,只為了刷個高學歷在國內工作或者考編,懶得折騰出國的。
如果題主身邊潤的意願明顯降低,我猜是第三種人變多了。如果是前兩者的話,目前內地好一些的高校門檻多數都要求海外博或者海外博後,土博連申青基都矮人一頭。真在海外博士offer誰會不要呢?
fcs15963:
高齡低水平博導逐漸退休了,被青年高水平博導替代
事不期未可知:
不是意願減弱了,是潤不出去了或潤出去的成本增加太多了。
以潤去美國來分析
1 美國高校對留學生髮放的全額獎學金/半額獎學金少之又少了。去美國讀PhD要自費了。一年費用5W美刀以上。有幾個家庭能提供?
2 美國生活成本近幾年漲了30%以上。中美航班漲價80%以上(與疫情前比較)
3 美國發放的簽證數量少了太多。拿到了Offer、搞不到簽證,有卵用
4 有科技含量的理工科,排斥中國人進入。
劉小毛:
工科背景回答一下,
1.國外的政策不穩定性;
2.國外的教師回國之後,科研條件比國外更好;
3.出國是一種選項,而不是一種必須;
4.可以找交換項目出國看看,之後再做決定。
國外政策問題不容易留下比過去更卷,國外政策問題審查、拒絕變多,經濟發展原因國外顯得沒有便捷很多,導致更多人想回國,潤的意願減弱,留在國內派系山頭有好處,設備平台不算差,時代進程導致不太可能有重量級科學發現,呆哪裡都一樣,除了靠PhD
汪大財:
因為在國內讀博性價比更高,不用交稅,每月有很多補貼。刷抖音看到外國博士要交稅,洗盤子洗到腰痛。歐洲和日本平均時間太短培養水平太低。這也是和個人能力有關。。成績夠會留國內進修,成績不夠會去海外讀水碩水博。謝絕抬杠。
LeoZhao:
難道不是因為變卷了難潤了麼
入學的時候招生基本沒幾個清華的,現在清華過來的好多
momo:
別的不知道,10043院校基本都是因為特朗普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