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1篇帖子。
(轉載知乎)澳洲為什麼那麼富裕? 澳洲連工業都沒有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8
作者:萬答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28808239233517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富不富裕,只要看這個國家用什麼創造外匯。

比如有個答主說,澳洲只有50萬礦工,卻有80萬護士,所以澳洲的富裕不靠挖礦balabala。

這就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隨機舉個例子,金額可能不一定對,但你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

澳洲某普通工人月薪5000澳元,他洗車30澳元,理髮50澳元,下館子人均80澳元,住快捷酒店150澳元/晚。而中國某普通工人月薪5000元,他洗車30元,理髮50元,下館子人均80元,住快捷酒店150元/晚。在這個維度上來看,中澳這兩位工人購買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工費佔大頭的項目,決定價格的最大因素就是工資。

但讓澳洲工人感到幸福的是,他買一台60寸的中國產電視,只需要499澳元,一個月可以買10台。買一雙越南產的耐克鞋,只需要79澳元,可以一天買2雙。買一台印度產的iPhone只需要999澳元,一個月可以買5台。而中國工人購買電視機需要2300元,需要半個月工資,買耐克鞋需要370元,買iPhone需要5000元。所以澳洲工人的幸福感來源,是用發達國家的工資,購買了用發展中國家工資生產出來的消費品。

通俗一點來說,澳洲人的幸福感來源於匯率差。

但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澳洲人不停的購買他國產品,意味着大量澳元換成了外匯,根據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很快澳元就會貶值,澳洲人的購買力就會大幅度下降,慢慢的他的這種幸福感就不存在了。

而之所以澳元還維持這個匯率差,在於他有其他方式,把那些匯出去的外匯給掙回來,穩定了這個匯率。

如果你是美國,你可以靠發美債,華爾街

去他國投資,硅谷、荷里活

去全世界收錢……

如果你是德國日本,你可以靠出口汽車、機械、化工品。

…………

而澳洲的方式里,最大頭的就是出口礦產。

2023年澳洲出口海關數據怎麼樣?​

www.tendata.cn/news/news4503.html

這裡肯定有人要舉例日韓,他們匯率不如人民幣值錢balabala。其實嚴謹一點來說,就是本國普通人工資換成美元後,還能有較大購買力。比如韓國最低時薪大概1萬韓元,越南最低時薪大概1.6萬越南盾,但韓元與美元1400:1,越南盾與美元26000:1,所以韓國工人幸福感遠超越南工人。

很多人覺得一個國家變發達,就是工資從3千變成3萬的過程。

然而事實上可能更多的方式是,工資可能只是從3千變成4千,但與美元匯率從1比10變成1比2。你的錢更值錢了,當然代價是你得放棄那些低端產業,你生產的工業品如果沒有科技加成很難賣過那些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品。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8

作者:Neecarim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2077673679096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多人都有一個嚴重的誤區就是覺得只有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才值錢,比如工業

這種理解其實是落後版本的。從工業革命一直到20世紀末這段時間內的確是這樣的,那時候最富裕的國家全部都是工業國(個別產油國除外)。但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的生產力過剩和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以及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來錢最快的行業已經不再是工業了,而是變成了金融服務業,即第三產業。

所以當年很多完成工業化的國家經濟陷入了停滯(比如歐洲和日本),唯有成功轉型第三產業的才能繼續發展(比如美國、香港、新加坡和澳洲)。現在這些地方的人均收入已經是歐盟和日本的兩倍了。

如果條件允許,誰都想自己玩第三產業,輕輕鬆鬆賺大錢,讓別國埋頭苦幹擰螺絲。然後再通過國際貿易去購買他們的工業品,玩剪刀差。這就像工業革命期間,工業國高價賣工業品給農業國,再低價收購他們原材料一樣。

這就有點「等級制」的感覺了,最舒服的是玩第三產業的國家(美國、新加坡、澳洲),然後是玩中高端製造業的(德日韓),再次是低端製造業(東南亞),最慘的是啥產業都沒有的(非洲、印度)。

澳洲是一個常年金融賬戶順差的國家,即以第三產業為主。海外有很多人排着隊地投資和購買澳洲的金融產品。澳洲人坐辦公室里敲敲幾個小時鍵盤賺的錢就比中國工人擰一整天螺絲掙得多,比東南亞牛馬踩縫紉機一個月掙得多,比印度和非洲賤民一年掙得多。

澳洲的礦業和農牧業只能說錦上添花,沒了這些澳洲人的收入肯定會受影響,但他依然還會是一個富裕國家。

家裡有礦或者農牧業條件極佳的國家不見得就一定富裕,比如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和智利就只能說還行,遠談不上富裕,而尼日利亞和蒙古更是窮到姥姥家了,坐在礦車上要飯了屬於是。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8

澳洲以前也有鋼鐵業,也有汽車業。後來衰落了。理由很簡單,性價比太低。直接賣鐵礦石,老天爺賞飯吃。

還有一個例子,為什麼中東國家直接賣原油,不賣煉化好的汽油、柴油、化工原料呢。道理很簡單,老天爺賞飯吃,賣原油性價比最高,而且還不用污染環境。

日本人為什麼製造業強,因為沒資源,沒資源就得玩深加工,就得玩製造業。

不要以為製造業有什麼了不起,製造業是藍海,又苦又累,還不賺錢。



作者:拿走屬於我的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2580077520620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銀華:


因為工業本來利潤率就低

品客自己都不願意去流水線

還有資源豐富,底層一口湯都分不到的一大把,赤道畿內亞就是典型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作者:人青ly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0453188702209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錢的本質是人的勞動價值,是社會收到你勞動價值之後發給你的債券。經濟是勞動價值的流通,不是特指產品的生產。

發展經濟就是讓更多的錢流通,健康的經濟就是讓更多的人花更多的錢,讓錢可以大批量的普遍性的流通。錢流通的批量越大越具有普遍性,消費力越旺盛,那這個社會就越富裕。

在生產力如此發達的21世紀,如果某個國家出現普遍性的消費力不足,出現奴隸一般的勞動環境,那就說明這個社會裡人的勞動價值並沒有大批量的轉換成錢,沒有普遍性的流通到每個人身上。

通俗的說,就是社會欠你的,剋扣了你的勞動價值。

很顯然,澳洲沒有剋扣,或者相對來說剋扣的比較少。

其實就算剋扣問題也不大,因為社會需要尊重個人存在的意義和生存的權利,我們畢竟是人,早就脫離了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社會可以通過剋扣勞動價值來確保一部分弱勢群體的生存,或者以剋扣之後再分配的方式來確保全體民眾的基本需求,比如生育、教育、養老、環保等等各種福利支出,俗稱國家兜底。

很多時候問題往往出現在這裡。比如有些地方,勞動價值剋扣的比例相當高,但國家兜底卻幾乎沒有。明明生產力極其高,消費能力卻出奇的低到不可思議。明明貨幣流通量相當不小了,卻普遍性的錢不夠花。

奇了怪了,錢去了哪裡?

勞動價值呢?狗吃了?

這就是不富裕的原因。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wish:


北京的工業產能基本為0,河北的工業產能說是北京工業產能的幾百倍,沒什麼問題吧?

那河北也一定比北京富裕幾百倍咯。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赫爾辛基的訊息:


冷知識:澳洲,紐西蘭都是創新型國家

人工耳蝸就是澳洲造出來的,硅量子計算機澳洲處於國際領先位置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為什麼要彈春日影:


雖然但是,

澳洲人均工業產值12913美元(總工業產值/2666萬人)。

是(自稱)工業克蘇魯

的某國,人均工業產值3500美元的3.69倍。

當然如果你想用工業克蘇魯和2600多萬人比總量,算我沒說,你贏。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10

美國人至今還在幻想打螺絲、踩縫紉機的美好生活,但澳洲人自己很清楚,是明確不想打螺絲、踩縫紉機的。


美商務部長:數百萬工人將擰着小螺絲造iPhone,如何看待?71 關注 · 54 回答問題


美國勞工部長稱,要把紡織業從越南等國手中「奪回來」,目前越南等國紡織業情況如何?美國奪回面臨哪些難題?785 關注 · 414 回答問題



作者:雨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56115705889809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10

大妹妹墨墨:


就是因為不搞工業才富的,只要地球人還是碳基生物那麼絕大部分製造業就都是沒啥利潤的,搞不明白的建議親自下廠體驗一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