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戶Ly25Zh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391099782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見有人說張大民,說下張大民,其實我覺得在張大民這個劇結束時,他家已經不太算窮了。
這個劇剛開始時,由於孩子多都沒成家或者剛成家,確實居住環境非常逼仄。但是吧,這劇結束時,老五體制內應該幹得不錯,媳婦雖然學歷不高但感覺頭腦挺靈活工作應該也還成;老四如果不死就護士加軍人組合,穩穩地幸福;老三家養豬,可能是最有錢的;老二家小生意人,就算是有借債,但一般我會覺得開店小買賣的人比一般上班的更賺錢。
這劇展現的就是他家最窘迫的一段時間,但其實這個窘迫也是階段性的,有點像哈利波特里韋斯萊家庭的窘迫,韋斯萊家窮是因為孩子太多還在上學且只有老爹有收入,但是隨著他家裡孩子長大了一個個都挺出色的,誰家裡也絕對不會受窮。
張大民家孩子後續發展也都還可以的,只有張大民和她媳婦差點,只有他倆是普通工作,但就算下崗了也可以再找嘛,找個幾千塊的工作問題不大吧,哪怕是看門、哪怕是當服務員。然後家裡又分了房給大民和媽,其他兄弟姐妹靠自己有各自的房。
這裡雖然大民最差,但他一不用交房錢,二母親沒太花錢的病的情況下有退休金,三兄弟姐妹都比他強,四小孩只要你不讓他卷課外班花不了多少錢,五隻要這兩口子還有工作,那雖然他確實沒啥錢但是能保證一直正向流入,問題就不大。
有工作有節餘,就不會那麼窮,真正窮的是沒有進賬或者入不敷出,這種情況通常是家裡沒有勞動力,或者比如看病等不得不支出的支出多。常言說得好:掙多少花多少。基本上只要家裡有正常勞動力,正常家庭是能保持住進大於出的。
張大民家下一次深刻地覺得窮,可能就是要等到張樹結婚的時候,不過到時候奶奶可能已經去世了,或者他找個本地人,兩家父母湊合到一塊兒,把城裡的房子給孩子讓出來,這麼著,問題也不大。
這個我真不覺得算窮,或者說算北京的窮人,但是以全國的視角來看我覺得還稱不上窮人。但說實話,我覺得這種北京窮人也不少,其實也就是正常活著,沒有啥太大額的消費,主要特徵可能就是居住環境逼仄,要是說上不起學、吃不起飯那也挺扯淡的,不見得沒有,但那都是極端情況,畢竟北京也有需要助學金、需要低保或者什麼五保等社會福利救助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孩子結婚沒獨立房子就算窮人的話,那這種北京窮人簡直太多了……但其實這個東西很好辦,給孩子騰房然後父母出去租的真不少,就算在北京,你在五環外租個小房子也真不貴,只要一方有退休金絕對能cover住。
話說你們認識的北京人都這麼富裕房嗎?我真覺得,家裡有兩套房的人是少數。有一套可能都賬面資產500萬+,光看數學絕對是超過全國平均家庭資產不少了,但這個住的肯定確實還不如很多真窮人。
窮不窮,真的挺難定義的,除了人家沒房之外,可能接觸下來你也不會覺得人家吃穿用度就明顯比周圍人差一截兒,畢竟他身邊人也跟他差不了多少。
所以真的,說到北京物價,可能真的除了房子貴之外,其他真的沒啥毛病。你要說這房,國內比北京更爛的絕對有,香港那邊住房問題比北京更突出,不知道香港人是怎麼定義香港窮人的。
說到這兒我都不知道怎麼定義窮了,按理說我應該一直也覺得張大民窮,但今天一較真兒我覺得張大民也不算窮吧?起碼用不上社會救助吧。80%的人可能都覺自己窮,但有多少人還能真的是那種入不敷出的窮啊,多數也就是人家爬阿爾卑斯山他爬香山、人家去愛琴海他一頭扎進什剎海這種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