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3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部分同學傾向土博+國外博後而不是直接國外讀博?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7

fengkun:


路線A:最好的還是,大佬組讀3年碩士,約等於一個mini版本的博士。然後在大佬推薦下,去美國或其他國家名校讀個博士,畢業後回大佬組做博後,做完直接副教授。

路線B:再就是另一個,大佬組讀完博士,在大佬推薦下,去境外海外做博後,博後結束,特聘副研加入大佬組,副研結束就直接副教授。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7

其實就這兩個原因:

1、國內申博容易的多(這裡只討論全獎博士)

2、未來打算在中國工作

否則,當然應該直接出國讀博。出國讀博的好處包括且不限於:

1、提高學術水平

國內除了少數學校(不超過10所)或部分學校極少數專業、少數大佬,博導的學術水平、敬業水平、對學生的支持幫助恐怕遠不如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前100所)

氛圍也不太一樣。出國博士生更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做學問。

2、提高外語水平

3、未來發展機會

從長遠來看,無論在國內國外發展,出國讀博有助於打好良好的基礎,拓展發展空間。

尤其是,如果未來在國外定居工作,那麼會對整個人生和後代都發生重大影響。這個影響其實比未來是不是從事科研都要深遠。

4、經濟待遇(全獎博)



作者:螢火蟲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21346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7

Hongbo Pang:


​我去年夏天回國交流一通後,也覺得這樣很好啊

當然,還是有限定條件:適合想回國發展的人,尤其是回國走學術圈的。這樣回去有師門和大樹遮擋,申請啥項目title都有優勢,同時還滿足了海外背景要求

其他的就另說了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8


bestlook:


不好申唄,給錢多,學校又不差的話。

難道因為國外博士水。不過,就算是水,給錢多,我也去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8


小米君:


因為我們在國外呆的太久了,國內沒有很多connection,其實是很難融入國內的學術圈的,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適應,需要點時間。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8

作者:mamihlapinatapa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40649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博士在持續擴招,學歷在持續貶值,博士-教職這個本就不易的路徑會在未來留給比例更小的一批人。

我也時常和朋友同事交流,一個對科研沒有熱愛的人,這在以前承受的壓力會很大,因為這時常意味着導師和學生的雙向奔赴失敗,學生浪費了時間,老闆也浪費了資源,同事們也會因為一個潛在的合作節點失效而略有遺憾。 但現在大部分理工科可以選擇的畢業去向,博士成了為數不多的好選擇,導致同一個院校進來的門檻,一年比一年高。再感嘆年輕人更加優秀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招進來的學生認真做科研的水平上限也許會越來越高但熱愛科研的比例只會越來越低,因為在為數不多的選擇裡面選擇科研,熱愛已經不是選擇的最高優先級。再者大家都需要生活,所以也就沒有什麼需要過度苛責的。

就是奔着五花八門,熬經濟周期的目的。去哪讀博士,怎麼讀博士,讀博士以後幹嘛,理應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思考過程和選擇。上來就要贏別人,想拿最大的牌,結果也許不壞,但也容易事與願違。

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在有效的積累上做時間的朋友,積極關注現代化給生活提供的各種風景,哪怕不能享受生活,也要讓他幫你更好的循環往複,也要注意「變化」,從微觀到宏觀,一切的變化都是防止刻舟求劍的發生。

我會給目前還在讀高中甚至大一大二的同學,建議更關注學科本身,而非土博海博,那個時候,我們的科研會真正上一個台階,相信經濟也會變得更好,熱愛科研這個要求又回重新回到博士選擇上面。而對即將讀博這群同齡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們,我的建議是做到真正獨立的思考,你把自己的事情和需求理順了,你自己路也就出現了。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9
作者:溫玄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802132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部分同學傾向於選擇「土博+國外博後」而非直接國外讀博的原因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包括個人職業規劃、學術發展、經濟成本、個人偏好以及國內外學術環境的變化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慮因素:

1.國內學術環境的改善: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國內頂尖高校的學術聲譽和研究條件逐漸與國際接軌。這使得在國內讀博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2.經濟成本考量:直接出國讀博可能面臨較高的經濟成本,包括學費、生活費等。相比之下,國內讀博的經濟壓力相對較小,而且一些優秀的學生還可能獲得獎學金或資助。

3.職業發展策略:一些學生可能計劃未來在國內學術界發展,因此選擇在國內完成博士學位,以便更好地融入國內的學術圈和積累人脈資源。

4.海外經歷的價值:儘管國內學術環境在改善,但海外經歷仍然被看重,尤其是在申請國內頂尖高校教職時。通過國外博後的經歷,學生可以拓寬國際視野,接觸前沿研究,並增強個人簡歷的競爭力。

5.疫情影響:新冠疫情對全球教育和學術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疫情期間,國際旅行限制和安全顧慮可能使得一些學生推遲或改變了直接出國讀博的計劃。

6.個人職業規劃:部分學生可能對科研有濃厚興趣,但對長期從事學術工作持觀望態度。他們可能希望通過國內讀博打下堅實的科研基礎,再通過國外博後經歷來探索更多的職業可能性。

7.國內政策支持:國內政策如強基計劃等為優秀學生提供了在國內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並鼓勵他們在國內完成研究生教育。

8.學術與職業發展的雙重考量:一些學生可能認為,國內博士學位加上國外博後經歷,可以在保持對國內學術環境熟悉度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未來在國內外的學術或工業界工作提供更多選擇。

9.適應與文化因素:對於在國內長大並完成本科教育的學生來說,直接出國讀博可能需要適應新的文化和學術環境,而國內讀博加上國外博後可能提供了一個更為漸進的過渡。

10.國內博士培養模式的改革:國內博士培養模式在不斷改革,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這使得國內讀博的吸引力增加。

以上,選擇「土博+國外博後」的路徑反映了學生在個人職業規劃、經濟成本、國內外學術環境變化以及個人偏好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隨着國內學術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這種選擇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9

tim拉格朗月:


不是事實。

比如啊,港科的金融系博士每年都可以去北美找到教職。而清北的,emmmm。

土博只有在老闆是長江/院士的時候才有用。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9

高校老師在江蘇:


我自己是雙非本,985碩,香港博,直接入職高校同時申請一些人才計劃,有可能會做個博後。

我周圍肯定是海外博多一些,熟悉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有一個比較龐大且有一定影響力的團隊,在做一些事情。然後我是這個團隊的核心領導,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團隊成員走的是我的路子,先保研後境外。所以我身邊境外海外博居多。

不過這兩年也幫助一些碩士讀了國內博,他們的共性是英文不好or家裡不讓。比如前幾個月剛剛上岸行業頂級985的一位師弟,雙非學院本(就是他們大學還叫XX學院,最近才改名大學),雙非大學碩,考研英語40多分,四級邊緣過六級沒過。列位,讓他申請境外博是不是勉強了些?另外一位是雙非本,保研兩財一貿,申博top2。她是北方家庭的小姑娘,家裡不放心去外面讀,甚至中國南方都不讓去,最遠最遠江浙滬,湖南廣東都不行。於是他就選擇了申請清北華五人,然後直接清北上岸。

所以各有各的規劃,按照我的步子出海的相對多,因為一些原因留守的也有。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0

拉路西法:


同級別的學校,博後好申請,比申博士難度低一個檔次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