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3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部分同学倾向土博+国外博后而不是直接国外读博?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7

fengkun:


路线A:最好的还是,大佬组读3年硕士,约等于一个mini版本的博士。然后在大佬推荐下,去美国或其他国家名校读个博士,毕业后回大佬组做博后,做完直接副教授。

路线B:再就是另一个,大佬组读完博士,在大佬推荐下,去境外海外做博后,博后结束,特聘副研加入大佬组,副研结束就直接副教授。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7

其实就这两个原因:

1、国内申博容易的多(这里只讨论全奖博士)

2、未来打算在中国工作

否则,当然应该直接出国读博。出国读博的好处包括且不限于:

1、提高学术水平

国内除了少数学校(不超过10所)或部分学校极少数专业、少数大佬,博导的学术水平、敬业水平、对学生的支持帮助恐怕远不如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前100所)

氛围也不太一样。出国博士生更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做学问。

2、提高外语水平

3、未来发展机会

从长远来看,无论在国内国外发展,出国读博有助于打好良好的基础,拓展发展空间。

尤其是,如果未来在国外定居工作,那么会对整个人生和后代都发生重大影响。这个影响其实比未来是不是从事科研都要深远。

4、经济待遇(全奖博)



作者:萤火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21346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7

Hongbo Pang:


​我去年夏天回国交流一通后,也觉得这样很好啊

当然,还是有限定条件:适合想回国发展的人,尤其是回国走学术圈的。这样回去有师门和大树遮挡,申请啥项目title都有优势,同时还满足了海外背景要求

其他的就另说了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8


bestlook:


不好申呗,给钱多,学校又不差的话。

难道因为国外博士水。不过,就算是水,给钱多,我也去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8


小米君:


因为我们在国外呆的太久了,国内没有很多connection,其实是很难融入国内的学术圈的,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适应,需要点时间。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8

作者:mamihlapinatapa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40649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士在持续扩招,学历在持续贬值,博士-教职这个本就不易的路径会在未来留给比例更小的一批人。

我也时常和朋友同事交流,一个对科研没有热爱的人,这在以前承受的压力会很大,因为这时常意味着导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失败,学生浪费了时间,老板也浪费了资源,同事们也会因为一个潜在的合作节点失效而略有遗憾。 但现在大部分理工科可以选择的毕业去向,博士成了为数不多的好选择,导致同一个院校进来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再感叹年轻人更加优秀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招进来的学生认真做科研的水平上限也许会越来越高但热爱科研的比例只会越来越低,因为在为数不多的选择里面选择科研,热爱已经不是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再者大家都需要生活,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需要过度苛责的。

就是奔着五花八门,熬经济周期的目的。去哪读博士,怎么读博士,读博士以后干嘛,理应是一个非常独立的思考过程和选择。上来就要赢别人,想拿最大的牌,结果也许不坏,但也容易事与愿违。

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在有效的积累上做时间的朋友,积极关注现代化给生活提供的各种风景,哪怕不能享受生活,也要让他帮你更好的循环往复,也要注意“变化”,从微观到宏观,一切的变化都是防止刻舟求剑的发生。

我会给目前还在读高中甚至大一大二的同学,建议更关注学科本身,而非土博海博,那个时候,我们的科研会真正上一个台阶,相信经济也会变得更好,热爱科研这个要求又回重新回到博士选择上面。而对即将读博这群同龄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圈们,我的建议是做到真正独立的思考,你把自己的事情和需求理顺了,你自己路也就出现了。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9
作者:温玄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802132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同学倾向于选择“土博+国外博后”而非直接国外读博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个人职业规划、学术发展、经济成本、个人偏好以及国内外学术环境的变化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虑因素:

1.国内学术环境的改善: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国内顶尖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条件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使得在国内读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2.经济成本考量:直接出国读博可能面临较高的经济成本,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相比之下,国内读博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而且一些优秀的学生还可能获得奖学金或资助。

3.职业发展策略:一些学生可能计划未来在国内学术界发展,因此选择在国内完成博士学位,以便更好地融入国内的学术圈和积累人脉资源。

4.海外经历的价值:尽管国内学术环境在改善,但海外经历仍然被看重,尤其是在申请国内顶尖高校教职时。通过国外博后的经历,学生可以拓宽国际视野,接触前沿研究,并增强个人简历的竞争力。

5.疫情影响:新冠疫情对全球教育和学术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疫情期间,国际旅行限制和安全顾虑可能使得一些学生推迟或改变了直接出国读博的计划。

6.个人职业规划:部分学生可能对科研有浓厚兴趣,但对长期从事学术工作持观望态度。他们可能希望通过国内读博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再通过国外博后经历来探索更多的职业可能性。

7.国内政策支持:国内政策如强基计划等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在国内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国内完成研究生教育。

8.学术与职业发展的双重考量:一些学生可能认为,国内博士学位加上国外博后经历,可以在保持对国内学术环境熟悉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为未来在国内外的学术或工业界工作提供更多选择。

9.适应与文化因素:对于在国内长大并完成本科教育的学生来说,直接出国读博可能需要适应新的文化和学术环境,而国内读博加上国外博后可能提供了一个更为渐进的过渡。

10.国内博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内博士培养模式在不断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使得国内读博的吸引力增加。

以上,选择“土博+国外博后”的路径反映了学生在个人职业规划、经济成本、国内外学术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偏好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随着国内学术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这种选择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9

tim拉格朗月:


不是事实。

比如啊,港科的金融系博士每年都可以去北美找到教职。而清北的,emmmm。

土博只有在老板是长江/院士的时候才有用。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9

高校老师在江苏:


我自己是双非本,985硕,香港博,直接入职高校同时申请一些人才计划,有可能会做个博后。

我周围肯定是海外博多一些,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有一个比较庞大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团队,在做一些事情。然后我是这个团队的核心领导,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团队成员走的是我的路子,先保研后境外。所以我身边境外海外博居多。

不过这两年也帮助一些硕士读了国内博,他们的共性是英文不好or家里不让。比如前几个月刚刚上岸行业顶级985的一位师弟,双非学院本(就是他们大学还叫XX学院,最近才改名大学),双非大学硕,考研英语40多分,四级边缘过六级没过。列位,让他申请境外博是不是勉强了些?另外一位是双非本,保研两财一贸,申博top2。她是北方家庭的小姑娘,家里不放心去外面读,甚至中国南方都不让去,最远最远江浙沪,湖南广东都不行。于是他就选择了申请清北华五人,然后直接清北上岸。

所以各有各的规划,按照我的步子出海的相对多,因为一些原因留守的也有。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7:00

拉路西法:


同级别的学校,博后好申请,比申博士难度低一个档次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