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對 TA 發脾氣,事後又非常自責後悔,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利,我該怎麼辦?
41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1

曉曦:


我制約自己發脾氣的方式就是反問自己。

自己作為成年人是否同齡人中足夠努力和足夠上進。自己是否賺了很多錢或者事業有成,是否在職場上風生水起,是否取得職稱和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東西……

家長能夠給孩子帶來的是基礎環境。與其跟孩子生氣,不如先提升自己。

42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1

作者:天陽親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766022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現在的小孩子總是非常的皮,家長們又要去輔導孩子寫作業學習,很多時候,家長總會大發脾氣,對孩子忍無可忍,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的正確做法是怎樣的呢?怎樣可以正確的教育孩子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解決。

1、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願,表達如果孩子這樣做的時候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2、靜心思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一味地壓抑自己的情緒,要知道壓抑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失控的狀態爆發。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家長在有情緒的時候,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緒管理的不到位?究竟這樣的情緒和孩子有無關係呢?

星火君在這裡有個好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將情緒發泄出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我們可以對著電腦或者筆記本,把心裡的想法寫出來,把所有的情緒寫出來之後,心裡也平息了許多。

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內存空間」去干有意義的事,效果非常好。

3、學會真實的表達情緒,及時疏導

當一個人生氣、發怒時,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並用心傾聽、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表達出來,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需要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後,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有幫助,我想請你幫我兩個忙:

1、點個贊,讓更多的人看到

2、關注我 ,來了解更多育兒教育相關內容

天陽親子


www.zhihu.com/people/dc71bed05bb3ab887c7e55d76d1f730b


43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1

作者:天使印象兒童攝影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07544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都是被生活推著長大的。但值得慶幸的是,在長大前,上天給每個人,都派來了守護神。這個守護神就是父母。

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和孩子的緣分,或許就像在《目送》里寫的那樣:「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

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很多人埋頭扎進學習和工作的苦海里,卻忘了生活本身,也是一門需要認真學習的人生功課。

父母能做的,或許就是在孩子飛速成長前,擋在社會前面,言傳身教,告訴他們怎樣愛護自己,好好生活,然後在最關鍵的時刻,輕輕一推,目送孩子漸行漸遠。

愛需要智慧,放手更需要智慧。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疼愛,就是學會把手放開。

或許孩子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既然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終歸是好的。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哦~

圖片來源:天使印象兒童攝影


44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2

想想在職場時和同事共事時有矛盾,敢不敢輕易就發脾氣?如果也是跟爆竹一般點火就著,那麼對孩子吼就是本性使然;如果知道對外人控制情緒,而在家裡任性,那麼就是覺得親情更該包容,孩子能愛父母而容忍自己被罵……問問自己,再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父母是怎麼對自己的?自己又是怎麼看待父母的?將心比心吧!



作者:三點少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00183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5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2

容安:


國產老母親的內心狀態:危險時我能為孩子去死,但平時我真的很想掐死ta[發獃][發獃][發獃]

情緒激烈爆發後的自責又很想以死向孩子謝罪…

情緒一旦爆發,對孩子的影響就已經形成了,無論如何道歉或彌補。

過分的道歉和彌補只會讓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他們有病,而我在為他們的病買單」 ‍♀️

46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2

作者:小滿讀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9842655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生氣時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試試積極暫停!

「積極的暫停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懲罰,不是對孩子說『閉嘴、站著別動』,而是說一起尋找一種方式,找到一個空間,讓大家冷靜下來。」

——樊登

開車時,如果看到前面有緊急情況,我們通常會踩剎車,讓自己離危險遠一點。在親子教育中,如果感知到一方生氣了,雙方即將開戰,這個時候不妨喊暫停,以免矛盾升級。

「積極的暫停」是《正面管教》一書里介紹的一個非常經典的工具,就像樊登老師所說,「積極的暫停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懲罰」,因此,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家長要掌握一些原則,才能在現實中更好地應用它。

原則一,積極暫停是為了處理情緒,而不是冷戰。這需要我們花時間訓練,還要和孩子達成一致:喊了暫停之後,你和媽媽要去不同的區域,暫時不說話。這並不意味著媽媽此刻不愛你了,相反,正因為愛你,媽媽不想因為生氣凶你、吼你,暫停是為了讓我們不再那麼生氣,讓自己的感覺好一點。

原則二:事先讓孩子布置自己的暫停區。和孩子溝通好之後,就可以鼓勵孩子去布置自己的暫停區。我們要告訴孩子,這個暫停區就是你的情緒的避風港,在這裡你可以放上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書籍,也可以張貼上自己喜歡的圖畫,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打造一個讓他舒適的小天地。

原則三:暫停後感覺好起來,如果問題還在,就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案。很多時候,情緒處理好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積極的暫停,不是逃避也不是妥協,而是一種先處理情緒後解決問題的選擇和智慧,我們都可以試試。

廣告

【噹噹網 正版書籍】陪孩子終身成長 樊登讀書創始人洞

天貓

¥24.90

去購買



廣告

【噹噹網 正版書籍】正面管教 修訂版 如何不懲罰不嬌

天貓

¥19.00

去購買


47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2

「忍不住」也要分情況,如果是對單位領導、親戚朋友也會忍不住發脾氣的話,那就是真忍不住;如果只是對孩子發脾氣,那個不叫「忍不住」,那只是把孩子當作是你的「附屬品」而已。

家長總是過度擔心自己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就會誤入歧途,家長認為孩子自己沒有是非分辨的能力,家長總喜歡把事情往最壞的方面去想。

我的建議是

不要把孩子當作「附屬品」,應該把TA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TA可以有自己的想法,TA可以不按照你的要求做。請家長控制一下自己的「控制欲」。

家長做好自己,孩子會看在眼裡。對孩子的要求不要超過對自己的要求(孩子對TA自己也有要求),如果發現孩子有一些行為自己「無法接受」,請先和孩子溝通,了解事情的全貌,和TA分析你不認同的原因,如果事情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問題,可以行使家長的權利,例如設置門禁時間、控制零花錢等,如果只是「理念不同」,家長可以嘗試向孩子「推銷」自己的理念,試圖說服TA,但是TA有權利選擇。這種時候「發脾氣」等威懾的手段是沒有用的,只能讓孩子在你面前臣服,而TA背著你怎麼做、腦子裡面怎麼想你是無法干涉的,TA也會抵觸與你溝通。

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才是關鍵



作者:Miro L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802053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8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3

淨心:


多讀積極向上的書,讓自己的心靈品質得以快速提升,這樣就不會總對孩子發脾氣了。

推薦王陽明的致良知,用心去學並努力踐行,一定會有很大幫助的!願孩子因您心靈品質的提升而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並祝福您和孩子共同成長!願您培養出利國利民的棟樑之材!

49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3

一十二:


打坐

50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3

作者:漢尼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88871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真的在教育的話,只要耐心足夠就不會每一次都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了

還是說,你也是那種表面做著教育的門面功夫,實際心裡又忍不住想藉著這種你高他低的地位差來發泄平時的情緒?

良性教育是雙方對等面,而不是對立面。人都有反抗心理的,管你對不對,總之你這樣對我我就不爽就要和你對著干。

總之,次數多了,小孩就會有種潛意識:

媽爸知道+自己做的事=被罵/被打

媽爸對話+自己想說的話=被罵/被打

媽爸在場+自己有關的事=被罵/被打

………

然後,恭喜你,往後的幾十年代溝冷漠+激進矛盾就此完美形成。你覺得這誇張?小孩的世界本來就很直觀簡單,體諒和理解才是成年人的特權,如果以後你還要這個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去體諒你那讓他受不了的用心良苦教育方式,那再次恭喜你,等你孩子畢業了,要不家裡蹲自暴自棄,要不有多遠滾多遠死活不回來

從我自身,我哥,我親友及眾多其它了解到的多年活生生例子佐證,以上說的並不是危言聳聽。

可惜,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只能作為受害者過來人的身份去告訴你這樣下去最差的後果而已,也只能建議你多去學習一些親子教育的課程,哪怕會話費你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神。

你知道嗎,在我這邊的鄉下落後老家地方,親子教育=打,罵,嘲,綁,疏,懶,責…

在外面說得多麼偉大,如何含辛茹苦的做父母如何啥都為了孩子,但對孩子的這方面卻辣雞到極點甚至一分錢也不會花在這上面。

小孩雖小不懂表達,但也不是傻的,正因為單純,才會更加看得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在教育,還是在發泄。

育兒是個學問是個專業,可別覺得只要生了就會突然滿學分畢業了,唉,加油啦,誰叫你生了出來呢哈哈,漫漫長路,放穩心態,適當時候就放低姿態吧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