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松歌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34974847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眾所周知,肥胖危害健康,尤其是嚴重和病態的肥胖,會影響許多器官和生理過程。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藥物來應對其中一些問題,比如膽固醇或血壓升高。但對於許多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我們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許多國家已開始採取措施遏制肥胖,肥胖不僅影響人口健康,而且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肥胖成為了社會問題。
《柳葉刀》2024年3月1日 新聞稿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 2022年全球肥胖症人口高達10億多人。自1990年以來,全世界成年人肥胖症人數增加了一倍多,兒童和青少年(5至19歲)肥胖症人數增加了三倍。數據還顯示,2022年,43%的成年人超重。肥胖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
世衛組織協助開展了這項研究報告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此外,全球衛生觀察站提供了完整數據集。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指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從生命早期到成年通過飲食、體育活動和適當護理服務預防和管理肥胖症的重要性。為回到實現遏制肥胖症全球目標的正軌,政府和社區需要大力開展工作,落實世衛組織和國家公共衛生機構確定的循證政策。私營部門的合作也很重要。私營部門必須對其產品造成的健康影響負責。」
肥胖症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病。造成肥胖症的原因很清楚,控制肥胖症危機所需的循證干預措施也很清楚。但這些措施並未能實施。在2022年世界衛生大會上,會員國通過了世衛組織加速抑制肥胖症計劃,要求各國在2030年之前採取有關行動。迄今已有31個國家的政府實施該計劃,以遏制肥胖症流行問題。
中國肥胖率
中國肥胖率的爆炸式增長,雖然人們很容易將中國作為「地球上最胖的國家」的新地位歸咎於它人口眾多的觀念,但事實上,肥胖仍然是是多年來中國日益嚴重的問題,因為現代生活的便利——快餐、汽車,以及更繁榮的科技經濟影響——久坐不動的辦公室工作——已經在中國城市安家落戶。上海點鋒減肥中心聯合創始人馮磊表示,中國的城市生活方式尚未跟上這一轉變。「大多數中國菜都含有大量的油和鹽,中國人仍然喜歡吃包裝食品或快餐,這會導致身體分泌的胰島素減少,並導致體重增加,」馮說。「此外,大多數中國人,尤其是來自小城市的人,還沒有養成定期鍛煉的習慣。但是,受到最近肥胖流行影響的不僅僅是未受過教育的人。——40歲的毛瑜(化名)在北京當醫生,她說她自從15年前生下第一個女兒以來就一直超重。「我認為這是因為在工作和照顧家人之間,我幾乎沒有時間關心我吃什麼,更不用說鍛煉了,」毛告訴大都會。這些年來,毛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包括早上不吃早餐,午餐吃醫院食堂或便利店能找到的任何東西。毛並不是唯一有外出飲食習慣的人。
根據《東方展望》雜誌2023年2月的一份報告,宜家的一項市場分析發現,中國消費者對廚房用品的興趣不大,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會做飯。根據宜家的調查,上海只有5%的女性白領在下班後自己做飯。
《東方展望》的報道還引用了與Yelp類似的中國評論網站 http://dianping.com 的一項調查,該調查發現,在其Groupon交易中,最暢銷的商品是蛋糕或火鍋等高熱量食品。令人擔憂的是,高熱量食物的興起伴隨着中國人身體活動的減少。
《東方瞭望》報道援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石曉明的話說,根據他們的統計,2007年中國人平均每天坐着不動3.8小時,而在2023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8小時。當然,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的條件並不總是有利於擠進鍛煉。有時候我們想出去散散步,但空氣質量不太好,附近到處都是車,所以我就呆在居室裡面。
雖然有關中國肥胖流行的報道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但這個問題正越來越多地蔓延到小城市和農村。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看到來自小城市甚至農村想要減肥的客戶數量平均增加了20%。另一個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是中國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
據《經濟信息日報》2022年8月報道,國際協會統計。總部設在英國的肥胖研究顯示,2022年中國青少年的肥胖率為12%。三分之一的17歲以下中國兒童被發現對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炎症等風險因素檢測呈陽性,12至18歲的兒童中有1.9%被發現患有糖尿病。
健康和經濟後果
中國科學報2023-08-02報道,中國肥胖大會在京舉行,專家呼籲:肥胖防治應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我國肥胖人群越來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的人屬於超重肥胖,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超過超重人群的比例。在近日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肥胖大會(COC2023)上,會議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表示,肥胖症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疾病和經濟負擔,並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預計到2030年,我國超重肥胖相關衛生支出將佔到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2%左右。與會專家表示,肥胖作為獨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眾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其防治應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對於健康中國建設意義重大。
根據3月5日全國人大審議的《關於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75130億元,其中,衛生健康支出佔8.8%,達到了24211億元。這個數據超出了如貴州、內蒙古、甘肅、黑龍江、吉林等省份去年一年的GDP。
根據財政部 《2022年財政收支情況》 顯示,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支出22542億元。對比2022年,2023年衛生健康預算支出增加了近1670億元。
中國在與肥胖的鬥爭中必須克服的心理障礙之一是傳統觀念,即胖乎乎的身材是富裕和幸福的標誌。當然,事實是,超重和肥胖會導致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
《東方展望》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已將肥胖與吸毒成癮、酗酒和愛滋病一起列為中國四大健康問題和第五大死因。據估計,每年約有 2,800,000 人死於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慢性肥胖相關疾病不僅給個人帶來壓力,也給世界各國的醫療系統帶來壓力。據《東方展望》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發達國家每年將約2%至6%的醫療經費用於肥胖引起的疾病。
根據美國食品科學研究員巴里·波普金(Barry Popkin)等人撰寫的一份報告,肥胖給中國造成的經濟負擔是巨大的。每年肥胖造成的間接經濟負擔占當年GDP的3.58%,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8.7%。這意味着 106 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與此同時,由於醫療費用和生產力損失,美國的肥胖問題目前佔全國GDP的17%至20%,而中國的問題變得像美國一樣嚴重只是時間問題。
隨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越來越多的政府開始採取措施,努力遏制肥胖症的發生。預示着一場迅速蔓延的健康災難。「全球肥胖已經達到危機點。」Ezzati告訴法新社。他補充說,他希望這些發現能夠刺激政府制定和實施解決肥胖問題的政策。
不同政府已經開始採取的方法之一是對垃圾食品徵收「罪惡」稅。例如墨西哥是世界上最大的蘇打水飲用國之一,最近通過對軟飲料徵收10%的稅和對垃圾食品徵收8%的稅來反擊其日益增長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根據NPR2015年6月的新聞報道,從那時起,初步研究表明,該國人口開始飲用更少的含糖飲料和更多的水。這是中國可能要考慮的事情——2007年至2023年間,中國的甜飲料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22.4%。然而,已經有了一線希望。在江蘇省的一些城市和廣東省深圳市,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將鍛煉費用納入醫療保險範圍。「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為了解決肥胖問題,政府需要帶頭,應該提高對健康飲食和鍛煉的認識,並讓所有相關機構參與進來。
科學研究表明少吃有益健康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的研究表明,熱量限制對端粒損失有顯著影響,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性DNA蛋白質複合體,有助於維持基因組的完整性。這項研究顯示,通過調節飲食可能減緩衰老過程,並帶來長期健康益處,儘管這些益處目前尚未完全確定。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衰老細胞》雜誌上,他們分析了為期兩年的熱量限制人類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實施熱量限制的人群與對照組相比,端粒損失的速率不同,儘管研究結束時兩組的端粒長度大致相同。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減少20%至60%的熱量攝入可以延長多種動物的壽命。
在人類一生中,每次細胞複製,部分端粒會在染色體複製到新細胞的過程中丟失,導致端粒總長度縮短。當細胞複製次數足夠多後,端粒的保護功能會完全消失,這可能會破壞染色體中的遺傳信息,妨礙細胞的正常功能或繁殖。端粒較長的細胞在功能上比端粒較短的細胞年輕,這意味着同齡人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學年齡,這取決於他們的端粒長度。
該研究的主導者解釋說:「熱量限制可能通過減少細胞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廢物產生,從而減少氧化應激和DNA損傷,延長人類壽命。儘管研究結果尚有不確定性,熱量限制對健康的潛在好處不容忽視。此前研究數據已經表明,熱量限制有助於降低有害的膽固醇水平和血壓。研究人員指出,兩年的研究期限可能不足以展示端粒長度的變化所帶來的益處,但這些益處可能在更長時間內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