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勤奋博士老学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8615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体界写论文的很多,苏炳添
够牛逼吧,10个杨幂在演艺圈的地位都比不上苏炳添在田径的地位。发的核心C刊十多篇,也没见引起多大讨论。

杨幂的文章引发重复率,C刊的诸多讨论,关键还在于“乱入”学术界,在硕博士乃至青年教师都无比焦虑的当下,“添堵”了。
其一,重复率低于百分之一,这应该是吸取了翟天临
的教训,不让人在文献参考上做文章,想来费了很多心思。熟悉科研论文写法的都知道,真要卯足劲降重,降到0也可以操作。
但杨幂的文章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抛开文献参考不说,学术化语言的表达以及学术语汇的使用,都是规范化或者套路性的,要么你必须使用,要么你就别发。发也就发到意林,读者上吧,偏偏上C刊。
其二,有关C刊
的含金量。杨幂之所以能发出来,目前看完全是因为她自己就是那个“研究对象”或者“实验材料”,若是硕博士写的,估计发个普刊还得找代发。这也是公众讨论的焦点,要知道目前有将近4000万在读大学生,400多万在读硕士,70多万在读博士,还有几百万青年教师对期刊发表嗷嗷待哺。你一个艺人,来学术圈“刨活儿”,关键写的还比较水,怎能不犯众怒。要知道,c刊是关乎硕博毕业,职称晋升的硬杠杠。学术圈的稀缺资源,这么来一个鹤立鸡群的反义词,怎么不让人恼火。
其三,有关查重率过低引起的学术垃圾。比如我说“美丽”,为了降低“重复率”只得改成“漂亮”或者“好看”,尽管世俗表达中差别不大,但在学术表达中,每个词汇都有相应的概念界定和内涵蕴意,在学术研究中,“漂亮”≠“美丽”≠“好看”。
降重过低便有这样的弊端,好比医学领域的“精神障碍”,杨幂给降成了“神经病”,意思还是那个意思,重复率肯定不会违规,但表达的已然不是一样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