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古代很多普通日本人就有很多識字的,據說和當時一些進行過文藝復興的西方國家相比都不低。而在朝鮮漢字的話語權一直被貴族儒生把持,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會漢字,這點和中國一樣。
後來日本近代基礎教育又比朝鮮早很多,日本近代基礎教育明治維新後就開始了,朝鮮基本要等到二戰以後了。
二戰後日本也有廢除漢字的打算,但因為國內識字率比較高,所以阻力比較大。既然識字率已經比較高了,廢除漢字也沒什麼必要了,不過戰後日本漢字使用率明顯下降很多,後來翻譯西方事物基本都是片假名了。
朝鮮則沒有這個阻力,和中國第一次簡化漢字一樣基本沒啥阻力,基本都是文盲。
但中國要推行二簡字的時候,國內識字率已經比較高了,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作者:帶帶大師兄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18190179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