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0
某匿名用戶:


就感覺特別爽,沒別的。
高中的時候看到來個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的學生,感覺都跟見了神一樣,死活要留個聯繫方式,問候交流幾句。後來來到了劍橋,發現每個地方都有牛人,並且自己是眾多牛人中的一員,自此跟美國任何一所名校的人打交道都不會有心裡壓力。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0

MerlinMao:



空氣中隨時帶有雨後泥土的味道這就是我對她最深的印象。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1
作者:lala實習日記本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8666618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劍橋版墊底辣妹:從班級倒數到BCG諮詢顧問

嘉賓簡介


15歲來英國上高中
劍橋自然科學本碩,工程博士
畢業後做過應用工程師和量化開發

現在BCG做戰略與管理諮詢小紅書: Lizzie愛吃肉(分享進諮詢的經驗)

差等生的逆襲路


我一向不是一個勤奮的學生。初一的時候我學習成績很差,考過班裡倒數第四。數學老師對我爸說過一句「你家女兒數學極差」讓我當天晚上挨了一頓毒打,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真的是學不懂數學,覺得抽象,不理解到底能有什麼用。也似乎從那時候起,我就在掙扎中學習,在學習中掙扎。物理老師和美術老師是唯二對我特別溫柔的人


做一個差生的滋味真的不好受。那時候的自尊心就一次次地被班主任和數學老師踩在腳底下。那時在每次被罵的時候心裡只有一個聲音「我不是這樣的,我有自己的節奏」


在按着自己的節奏初三畢業的時候,我中考考到了全市前0.1%。


中考結束以後我就跟媽媽去了英國。在讀高中的時候認識了我的家教——一個牛津數學系畢業的老頭Simon。在學了微積分以後我感覺數學重新對我打開了大門,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數學的意義


Everything makes sense now!


Simon脾氣不好,但他似乎很清楚我應該是什麼水平,應該是什麼分數。在他近乎嚴苛的訓練下,16歲那年我把英國高中兩年的數學課在一年之內學完,考試接近滿分


在學校的鼓勵下報了劍橋的自然科學(物理),並拿到了面試,當時覺得肯定過不了就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去了


面試的時候發生了三個事情:




數學面試的時候,有個公式我完全不記得了,腦子裡一片空白。面試官給我了個小提示,然後我從基本的原理開始推,繞了一大圈彎路,最後才算出了答案
化學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的問題我完全沒學過,但我覺得有意思,就問他能不能給我講講,然後他真的給我講了15分鐘,當時心裡也沒什麼壓力,就是覺得學得很開心
面試官問我為什麼要學自然科學而不是藝術(我高中選了一門藝術,成績還不錯),我說學science能掙錢,學藝術掙不了錢……當面試官笑趴在桌子上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好像這句話不是很妥當

回到家就覺得面試估計沒戲,沒想到幾周之後收到了offer。


那時才明白,劍橋在乎的不(完全)是你懂多少,而是你能學多少


It was like a dream come true…



一個小插曲—— 高中畢業的暑假我回了初中的學校,本來打算去看物理老師結果在路上碰到了數學老師,記得他用近乎戲謔的語氣問我考上哪個大學了,我說了劍橋,笑着看了他表情僵住的一秒就走了。過癮!


在劍橋讀書的日子是我目前人生中最開心的日子了。安靜的小鎮和24小時開放的圖書館,可以讓人靜下心完全沉浸在學習中


騎着車穿梭在各個繫上課讓日子變得緊張而又充實。雖然上大課的時候80%的內容聽不懂,但是這些能在supervision中慢慢學會學懂(supervision是和導師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小課,屬於劍橋授課的一部分)



周圍同學都是很厲害的人,在各種並肩奮鬥和抱大腿的期間形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尤其是數學系(處於比我們物理系在鄙視鏈高一層的位置)從導師到學生彷彿都是大神。記得有天我剛上完課,收到一條微信,裡面是數學系一個教室的地點並寫着速來。騎着車就衝過去了


到了教室找到小夥伴坐下,幾分鐘後教室後方出現了機械性的呼吸聲——是霍金!他也來聽講座


那天的講座印象中是針對霍金悖論
的一些看法,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在講座期間霍金說了「yes」和「thank you」


這是我學術生涯中的巔峰了


I was exactly where I wanted to be.


劍橋的自然科學是本碩連讀
的課程,所以四年以後同時拿到了本科和碩士的學位。第四年讀碩士的時候開始有一些研究的mini project,我選了一個跟生物相關的項目。碩士畢業以後也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就跟着碩士項目的導師讀了博


博士快畢業了以後突然陷入了對人生的 巨!大!迷!茫!



從迷茫到自信


大概是小時候被家長保護得太好了,總是覺得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不用想其他。但是在我學業結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想做什麼樣的職業(不過至少決定了以後不做學術)


那個時候病急亂投報了各種工作但是收效甚微。在幾個月的迷茫之後問了自己兩個問題,作為一個19年都在學術的人我自己是這樣回答的:


-我喜歡什麼?
-物理


-我想做什麼?
-想知道科學是如何被運用到真實的世界中的


雖然這兩個回答可能有些naive,但是至少幫我弄清楚了篩選工作時對我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在重新確認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以後,我加入了一個物理模擬軟件公司,成了一名應用工程師。工作內容是幫各種企業和學術界的客戶解決物理模擬的問題,同時也要和銷售打配合,增加客戶群體


我當時主要負責電磁模擬
,電磁的實際應用比我想像中的要多得多得多!比如低頻電磁的模擬包括電纜,發動機,吹風機,手機原件,甚至還有食品加工機器


高頻的模擬包括很火的5G,物聯網,光學雷達(用於自動駕駛汽車)。每個應用方向都需要我在短時間內了解基本物理原理,再根據基本原理去幫客戶解決技術上的問題


聽上去和諮詢是不是很像?有時候我們需要對接的客戶甚至是tech諮詢公司,用我之前manager的一句話就是 we are doing consulting works for consultants
。那時就悄悄決定下一步要去諮詢公司看看


而且客戶接觸多了以後,我慢慢對公司的構成,經營以及管理有了興趣


當時的客戶各種行業都有,有幾十萬員工的大公司,也有三五個人的start-ups。每個公司的運作模式,決策方式和文化都不太一樣,很有意思。這也驅使我去開始了解戰略和管理諮詢,準備跳槽


但是申請諮詢的過程中又要經歷一片血海


記得有一次面試,身邊坐着3個同樣來應聘的男生,一個讀了MBA,一個在牛津學了管理,一個是LSE的經濟,只有我一個理工科出身的女生禮貌而又尷尬……


Tech出身想去管理諮詢其實是很難的(給理工科想轉諮詢的同學的建議我有寫在後面)。在初期我case練了很多很久,有時候能勉勉強強做下來但是總是沒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開始的五個面試連跪,雖然有的進了終面但最後還是差一點點。那個時候在強烈懷疑是不是不應該選這條路,是不是應該放棄


好在我先生一直鼓勵我,說「你其實缺的只是那個first yes」


那時就想,再堅持過下個面試好了,所以一直為了下一個面試在堅持練case,終於可能是量變引起質變或者是突然開竅了,我開始明白了做case的大概思路,有了自己的「直覺」


我拿到了my first yes!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


現在我在倫敦的BCG入職,還在新手入門階段,艱難且開心地學習着。要說理工背景有什麼優勢麼?我覺得在quantitative analysis上還是有一些的,比如excel建模
,怎樣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景加到模型里,並算出對結果的影響


劣勢可能也有,比如qualitative analysis里會需要的商業敏銳度,還是需要着重鍛煉並加強的


現在你如果問我下一步要去哪裡,我可能還是不清楚,也依然不確定自己未來十年的職業規劃,但是能確定的一點是


I am exactly where I want to be.


給大家的一些小建議
1.接受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
不要用別人的節奏要求你自己,可能有時會暫時沒能達到你想到的地方或者你想要的程度,穩住,按照你自己的節奏慢慢來你總會走到那個地方


2.珍惜支持和幫助過你的人們
我非常感激在我至今生命道路上幫助過我的人們,包括我的父母,另一半,初中的家教,大學和博士的導師,以及歷任manager


他們的支持和信任幫我成為了現在最好的自己,失敗是讓你成功的最好的機會


3.沒有失敗的人生是很可怕的
因為你在失敗的時候才能比較客觀地檢討自己。我其實很珍惜在面試沒有過的時候聽面試官給我的feedback,因為那是讓我下一次離yes更進一步最好的建議


4.對於想進諮詢的小夥伴們:進諮詢很難,要做好心理準備,也要掌握好方法
在機率上來講,進MBB是個小機率事件。但是如何為你自己增加這個機率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使用正確的方法。有時候do the right thing 比 do things right 更重要


case study是管理諮詢面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理工科背景可能會遇到兩個瓶頸:




分析思維模式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追求嚴謹,但是很多實際情況是沒辦法做到完全嚴謹的


我們要面對不完整的數據,要做一些假設,要從有限的分析中來幫我們做決定。這點可能是我們需要適應的。我們是要尋找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唯一的真理




金融和商業知識在諮詢里還是需要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比如說能看懂財務報表,明白各種各樣的ratio
是什麼意思。此外還需要一些商業敏銳度,包括每個行業的發展,未來走向等等


關於第一點,除了練習來讓自己熟悉這種思維方式沒有其他辦法。我在入職之前一共做了80多個case(包括面試時做的),真的是熟能生巧


對於第二點,我在讀博的時候自學並考過了CFA第一級,所以我的基本金融知識還是夠的。關於商業敏銳度,看新聞和讀報告真的很有用,每天看一點,積累一段時間就會有驚喜


我的故事可能並不是一個劍橋學霸典型的情節,也有各種掙扎和迷茫。感謝你花時間讀完我的分享,也祝大家都能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2
作者:PH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1172598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由於疫情原因,沒能充分體驗到線下授課的氛圍,但依舊能從和老師日常打交道的過程中感受到劍橋老師的負責和友好。雖然劍橋中國學生群體不算很大,但大家聯繫的都很緊密,除研究生外,也能交到本科生、博士生的朋友。此外,小鎮上風景優美,人都很隨和,物價適中,是很不錯的留學體驗。劍橋有着獨特的學院制
文化,類似哈利波特書中的形式,每個學生會被分到各自的學院,學院有各自的圖書館、食堂,以及各種活動如formal dinner,可以認識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小夥伴。每個學院的建築風格也非常不一樣,如歐洲古典、日式庭院、現代風等。另外,研究生申請的時候會填寫學院的preference,這裡是不會影響錄取率的哦,所以可以放心pick自己喜歡的學院(但可能由於申請的學院比較火爆而被調劑到其他學院)。本次分享原創自PH留學,就讀於劍橋金融經濟專業的Angela導師(文章包含大量乾貨&網上搜不到的信息,對劍橋大學感興趣的小夥伴別忘了一鍵三連喲)
課程設置:我所就讀的Mphil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項目時長11個月,第一學期上三門必修課:R100 Microeconomics、E300 Econometric Methods和F100/200 Finance。其中難度較大的E300,雖然這個項目不是金工項目,而且項目里很多小夥伴本科已上過這方面的課程,但大家仍感覺劍橋的Econometric很偏重量化,計算和推導公式的內容較多,每次2小時的lectures都很燒腦。
第二學期需要完成的必修課有F400 Asset Pricing,F300 Corporate Finance,和兩門選修課(選修課範圍請見下圖右側)。選修課中較受歡迎的是F500 Empirical Finance,Final考試給分比較友好,其他選課主要根據大家的學術或求職需求,比如對VC、PE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選擇F530 VC in the Innovative Economy,而對二級市場投資有興趣的可選擇F540 Topics in Applied Asset Management。選課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課程記成績的方式不太一樣,比如F530在期末需要完成一篇大essay
,而F540需要掌握R語言,並有很多編程projects。
選修課的選課時間為12月末,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選到想選的課程,課程平均人數約為20人左右。
師資水平:1)Matthew Elliott
本碩畢業於牛津經濟系,博士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先後任教於加州理工大學、劍橋大學,研究領域包括Networked Markets、Network Games、Bargaining等。教授負責Microeconomics課,雖然由於疫情的原因,網課體驗有限,但仍能感受到教授十分耐心,並且對於經濟原理方面的講解深入淺出。
2)Julius Vainora
本碩畢業於Vilnius University的Econometrics專業,博士畢業於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的經濟系,研究領域包括Econometrics、Machine Learning和Network Econometrics。教授負責Econometrics課
,今年剛剛PHD畢業,較為年輕,但十分認真負責,對於自己身為DoS(Director of Studies)分管的項目學生,經常主動發郵件詢問近況、是否需要zoom一對一溝通等等。
3)Pierre Mella-Barral
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經濟系,教學經驗豐富,曾任教於LSE、LBS和HEC等歐洲知名商校。教授負責項目第一學期的Finance課,語速較慢、易於聽懂,善於舉簡單的numerical例子來講解金融概念。
4)William Janeway
本科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
,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經濟系,研究方向包括Economics of Innovation、Venture Capital,目前授課VC in the Innovative Economy。此外,教授在VC業界也有較高的成就,於1988年加入全球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Warburg Pincus(華平投資),先後任Head of the High Tech Team、Vice Chairman和Managing Director,是一位業界大牛。
5)Oliver B. Linton
本碩畢業於LSE經濟系,博士畢業於伯克利經濟系,先後任教於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研究領域包括Econometric Theory and practice; Empirical Finance等。教授負責的F500 Empirical Finance受到往屆學生歡迎。
求職服務:由於劍橋的學術氛圍較濃,career service可能不如LSE、LBS等學校那樣的全面,更多需要同學自主留意求職信息和實習申請進度。此項目和學校共用career center(附網站地址http://www.careers.cam.ac.uk/index.asp),可以在學校Handshake上查看最新職位,和career center老師預約appointment,參加求職相關的webminars,但是沒有針對項目或者金融方向本身的個性化服務。
根據校方的數據,2019-2020年項目里有10%的同學選擇讀PHD,其他同學都進入了金融、經濟諮詢等領域工作,具體公司包括Citi、Barclays、中金
、中信、NERA等,主要集中在倫敦、香港和北上廣等地。2020-2021年項目里已上岸的同學拿到的offer包括Credit Suisse、HSBC等。
總體來說,這個項目和劍橋的title(以及自身足夠的實習經歷)能幫助大家拿到大部分公司first round的面試,但是學校career service有限,前期申請進度的把握和後續面試準備更需要大家自己多上心,多下功夫。另外,這個項目也有小部分同學畢業後讀PHD,因此對於工作還是讀PHD還在糾結的同學也可以考慮這個項目哦。
申請要求:對於英本同學,需要至少2.1學位。 
對於北美同學,需要3.6以上GPA
其他國家的同學,需要在本科期間保持年級排名10%。
所有同學均需在本科階段上過intermediate level的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課程,非英本同學均需提供GRE成績,陸本同學需提供語言考試成績。
Tips:
由於此項目不需要真人或video面試,申請環節相對簡單,並且對於面試表現容易緊張的同學來說較為友好。
也側面反映出了學校對於本科GPA的看重,包括總GPA和上述提到的經濟相關課程GPA。雖然錄取背景不限,往年錄取學生集中在本科經濟、金融、人文社科和數學等專業,但會重點關注這幾門經濟課程的成績(microeconomics
, macro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所以感興趣的小夥伴要注意多多保持經濟類課程的成績哦。
GRE均分在330左右,本科有來自LSE、UCL、美本、多倫多大學、北大、人大、2+2中外合辦院校等。


錄取情況:本項目今年錄取率為29%左右,共332人申請,錄取97人,入學38人,其中英國+其他歐洲國家:國際學生的比例大致為1:3,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獎學金的比例較少。


地點:劍橋大學坐落於劍橋鎮,由於不同系和學院分佈在各個區域,學校和小鎮有種融入一體的感覺。雖然劍橋鎮不大,但生活方便,常見本地超市(Tesco、M&S、Boots)、韓超、中超、中餐廳、日料店等都有,步行30min以內均可到達。同時鎮上有着動靜結合的景色,可以在數學橋、River Cam附近感受到優美的湖邊景色,也可以在市中心markets打卡劍橋特色的華夫餅、煎餅果子
攤位。
劍橋生活成本屬於中等偏下的水平,一頓中餐的價格大概在10-15磅左右,學校宿舍的住房成本在100-150磅/周,校外studio公寓的租金在200-250/周。


更多關於劍橋大學以及其他留學信息,請關注PH留學創始人 @Pace Han 的專欄「英美研究生申請攻略」,這裡有PH留學上百位導師自己成功申請經驗的精華,更是與眾多學員接觸得來的寶貴的經驗。我把這些內容整理,總結成上面這個體系,就是為了能讓學弟學妹們在留學的路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英美研究生申請攻略​
www.zhihu.com/column/c_103915693368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2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8615590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
剛來學校,了解還不夠深刻。
Cambridge的中國元素挺多的,平時在學校也能遇到很多中國人和來自中國的旅行團,偶爾還能蹭一波導遊。
環境優美,宿舍條件不錯,我們college的宿舍價格在全校來說都比較便宜,性價比不錯。
超級喜歡gown
,最近穿着gown遊走在各個學院的formal dinne
r認識很多的不同的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如果不談學習的話)
最後,在學校也能用支付寶真的超級nice!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3
作者:Angelina Lee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3824564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了一些校友的回答令我瑟瑟發抖。看起來大家好像都是學術派,學習生活討論得淋漓盡致了。下面由我這個「享樂派」拋磚引玉一下LOL。我在劍橋只讀了本科,之後回到倫敦讀研也為了更方便找就業機會。我家也在倫敦,準確的說我是BBC,在倫敦出生,人生中一大半時間在UK,小的時候在北京念過中學。As u can see,我剛去劍橋的時候真的不適應......
劍橋是個很小的鎮,步行和單車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鎮上生活歲月靜好,說白了就是很無聊了。我新生入學的時候還不到18歲,不能飲酒精類,大家去ball或者club都不帶我玩,我只能看着他們喝......18歲真的很重要啊!!下館子點一杯酒精飲料都要查證件。所以人生的轉折點就是18歲以後,解鎖了很多新的娛樂項目。我不是酒鬼啦,也不愛喝酒,但是UK傳統就是一晚點一杯啤酒和一群朋友聊聊聊聊一夜,是的,一晚喝一杯酒 不為了喝酒就是解壓一下放鬆心情,學習壓力有夠大,不是在去seminar就是在去lecture,還有各種groupwork,tutorial,各種meeting之類,還要去圖書館搶書,臨近考試和論文deadline,通宵是家常便飯啦....每天行色匆匆趕場一樣,三年也沒好好欣賞一下劍橋的風景,畢業臨走那天突然發現還挺美的......
在劍橋讀書的時候,給我最多快樂的地方就是The Eagle了。Fish&Chips和English Breakfast是我的最愛(抱歉,我就是這麼沒追求...在北京的時候最想念這兩個,在UK的時候最想念北京烤鴨)。總之這家店的Hash Brown
酥酥軟軟,Baked Beans的Tomato Sauce很足 ,我有的時候還會自帶 Garlic Mayonnaise 塗在麵包上然後夾住Bacon...我跟朋友發明了牛奶or巧克力牛奶+酸奶+cereals的吃法,配好比例很美味,推薦一波LOL 
The Eagle的大叔跟我說這裡是宣布發現DNA的地方。還有二戰的時候很多情人在這裡分別去戰場,男士們在這間店的牆壁上寫下很多愛情誓言,只是後來能回來的人寥寥無幾....這家店不大離學校也很近,很有年代感啦。我超喜歡來這裡,一方面學院的飯太難吃啦,另一方面我每次進這家店有一種很微妙時空感...呃...寫論文提綱的好地方 
學院與學院之間其實有一點敵對的,平時我也不怎麼亂轉,不過皇家學院的保安大叔人還蠻好的,我有時去草地曬太陽看書,跟大叔打個招呼就沒有在攔我的。因為我們學院比較噁心,草地也有階級歧視......
還有就是學校離火車站真的遠啊,想回家一趟特別麻煩!如果想去歐洲旅行,最累的反而是回到UK以後再向劍橋走的這段路了……
對了,如果是遊客或者你需要一個男朋友,可以去坐船,撐篙的大多是劍橋的男同學勤工儉學,很帥,人也很nice,還會說兩句徐志摩
的詩,至於中文發音就別追究太多啦……學姐只能幫你到這啦……
翻到以前為數不多的幾張朋友圈(那時候我的鄰居剛教會我微信怎麼用)一起貼上來了,劍橋的學術生活就真的很苦很累,熬夜通宵家常便飯吧......我是建議劍橋大學和Red Bull還有Monster Energy考慮下商業合作,幾乎是每日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了LOL



然而並沒有開啟職業關卡,還是選擇去讀研了,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加油吧各位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4
再來人留學​:



剛進入學院,在新生周的歡迎講話里,一位老師說,「我們為多元性而慶賀」。
的確,身處劍橋,隨時都被世界鮮活可愛的多樣個性和多元文化所包圍着,而這裡也有足夠的包容力,能夠讓各種個性和文化都充分地呼吸和伸展,同時在他人的身上欣賞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
我們專業的同學來自跨越各種文化信仰、遍布各個大洲的世界各地,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學術經歷和人生閱歷,有同學的女兒都到了上大學的年紀,有同學已經拿了七個其他學科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擁有大學教職,有同學來自從沒聽過的加勒比小島,有同學從充滿戰爭和衝突的國家而來......
大家因為對同一個學科領域的興趣和熱愛相聚在此,尊重彼此的個性和文化,並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意識到,多元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每個人都是一本最值得閱讀的書。在這裡,不必懼怕衰老,不必懼怕僻遠,不必懼怕不確定性,只有每個人散發出的千奇百怪的獨特的生命力。
在這裡我所感受到的學習狀態,是真正出於求知之心的不功利的學習,不只是為了分數或者論文,而是因為熱愛,因為想要去探索這個問題,想要了解更多知識,想要為世界做出更多改變。
在我們專業的群組中,所有同學都會自發地持續不斷地分享自己看到的好的論文和報告,分享講座和論壇活動信息,分享觀點,互相討論,甚至在畢業後也依然在持續。
大家都很熱愛自己所做的研究,期待於向別人介紹,期待跟別人產生思想碰撞來開拓自己的思路。這種質樸而炙熱的討論、分享、閱讀,帶給人的是精神的充盈和滿足感。
就像我的同學在社交媒體寫到的那樣,「我特別享受於向你們每個人學習,特別喜歡來自不同背景的大家能夠激烈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質疑、互相啟發,一起開拓視野」。
也正因發在內心的熱愛和珍惜,即使在學業因COVID-19
受阻的時候,同學們也沒有抱怨,沒有覺得自己放假了,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熱情絲毫沒有減少。
很多同學原本計劃到各個國家去做田野研究,比如埃塞爾比亞、加納
、敘利亞等,所有計劃都只能擱淺。但是大家積極調整研究計劃,轉換研究方法,尋找替代性的研究材料,重新思考自己的研究問題等等,甚至一起把這個過程寫成文章並發表出來。
大家看到疫情對全球教育系統的挑戰和投射出的更多問題,反思教育公平,反思教育科技,從各個國家教育系統應對疫情的方式去分析其中的優勢和弊端,反而產出了很多學術作品。
真正優秀的人,對自己的要求不會因為環境變化而降低;真正熱愛的人,不會因為現實阻礙而停止腳步。他們永遠鮮活,永遠年輕。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4
國際教育學院:


想好了,劍橋一年只有400小時上課,沒有能力在劍橋混的,GPA成績一定很低。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6
作者:Joye學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9024762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寫給最美時光里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你們
記得在電影中「最美的時光
」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但我想說,我在劍橋這一年讀研時光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但卻沒有被辜負的時光。
初來劍橋是2012年,那時剛剛滿18歲,跟隨夏令營遊學團來劍橋遊覽,當時就被劍橋獨特的風格吸引,靜靜流淌的康河,大片的綠色草坪,古典的紅磚建築,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這是上學的地方,更像是神秘的古堡。
也許是冥冥之中和劍橋有緣分,四年後,作為學生的身份再次回到這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城市。九月份入學,身穿黑色長袍走在劍橋街道上,就像走在電影場景里,一切似乎有些不真實。關於劍橋讀書有這樣一種說法,入讀劍橋只有兩天是開心的,一天是入學,另一天是畢業典禮,其它的日子都是寫不完的paper,做不完的reading。這種說法似乎有些誇張,但是從某個方面也反映了在劍橋讀書時課程的緊湊。特別記得在第一堂課上,系主任說過這樣一句話,You are not listening for a degree, you are reading for a degree。這句話強調了多做閱讀的重要性,在與不同作者思維碰撞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多元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講師傳遞的知識。在劍橋讀書壓力肯定是有的,我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做天才的存在,抑或是比你優秀的人比自己還努力。研究生和本科就讀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是年齡層差別很大,本科的時候大都是年齡相仿的同學,但讀研究生時,有一部分人會有工作經驗。說實話,入學前兩周我甚至會感到自卑,感覺在討論中根本無法說上話,也許我還在糾結幻燈片上有單詞不認識,別人家的小夥伴就在討論將要創業的計劃,但我還是很感謝身邊這些牛人的存在,讓我看到自己之前從未看到過的世界,讓我邁出自己的舒適區,激發未知潛能。
英國比劍橋校園還美的大學並不多,劍橋大學保留了傳統的學院制
,31座學院與城市完美的融為一體。學院和系的概念是不同的,學院是學生生活,社交的地方,在同一個學院的學生專業背景非常的多元化。相比之下,系主要是大家學習還有見導師的地方,所學專業也比較相近。這種學院制模式可以讓我們認識許許多多學習不同專業的朋友,有人說,這是這種跨界的交流為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許多靈感。此外,劍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圖書館,據說大大小小的圖書館有將近100個, 有的讀書館由於藏書過於古老,走進去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墨香,劍橋濃厚的學習和研究氛圍從圖書館就可以看出。
我喜歡用這句話來形容劍橋這座城市,古典中包含現代,學術里不失浪漫。這裡有現代的教學設備,以及世界領先的高尖端研究,也有古典的大教堂以及羅馬時代保留的庭院;有在圖書館認真備考,熬夜寫論文的靜水流深,也有喝着下午茶,看着天鵝緩緩游過的歲月靜好。無論是學生還是居民都很友好,在街上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對你點頭微笑,幫助後面通過的人扶一下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機動車會耐心的等待行人通過,因為地形平坦,劍橋也是單車友好城市,ofo小黃車
在歐洲的第一個試點城市也選在了劍橋。
在劍橋讀書經歷了許多特色的活動,其中之一便是撐船(Punting),就是徐志摩
筆下的,「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靜靜地坐在船上,聽帥氣的撐船小哥講述劍橋還有各個學院的歷史,當然我也曾經嘗試過親自撐船,看似簡單,卻很不容易把握平衡和方向,但總歸是不錯的體驗。賽艇(Rowing)也是劍橋傳統的運動項目,最著名的當屬每年四月份倫敦泰晤士河上的牛劍賽艇。除此之外,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正餐晚宴,也叫長桌晚宴
(Formal Dinne
r)。只有滿18歲的成年學生才可以參加。晚宴對學生的着裝是有要求的,男生一律穿西服打領帶,女生裙裝或者正裝,另外本學院的成員還需要穿黑色長袍,據說這種具有儀式感的晚餐初衷是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成年,應該穿着,儀態得體,行為得體,去擔負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May Ball 也是每年不可缺少的項目,雖然叫五月舞會
,但大都是在六月份結束考試後進行,結束了考試的劍橋,整個城市都在狂歡,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Study Hard and Play Hard」 
生活中的許多事,許多人,之所以讓人捨不得,讓人覺得格外珍惜,就在於他們只能陪你走過人生的某個階段,是那段時光里不可多得的溫暖,而時間卻不會為誰停留,在劍橋的生活已經接近尾聲,但我還是感謝時光讓我們遇到過,讓我在以後回憶的時候還能如此時此刻般感動。
以上內容由Yolanda學姐授權分享,禁止轉載!
Judy為大家匯總了留學乾貨信息匯總,不知道留學該如何規劃、如果選擇地區的寶子們不能錯過~
1.【英港新美申請攻略】
24Fall英國研究生最全申請時間線 | 英國留學
24Fall香港研究生最全申請時間線 | 香港留學
24Fall新加坡研究生最全申請時間線 | 新加坡留學
24Fall美國研究生最全申請時間線 | 美國留學
2.【往期offer匯總】
香港地區offer匯總
23Fall香港大學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香港留學
23Fall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香港留學
23Fall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香港留學
23Fall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香港留學
23Fall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香港留學
新加坡offer匯總
23Fall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新加坡留學
23Fall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研究生錄取背景offer匯總 | 新加坡留學
英國offer匯總
23Fall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錄拒背景offer匯總 | 英國留學
23Fall英國愛丁堡大學錄拒背景offer匯總 | 英國留學
23Fall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錄拒背景offer匯總 | 英國留學
23Fall英國華威大學錄拒背景offer匯總 | 英國留學
3.【留學實用工具箱】
史上最全留學行李打包清單 | 留學生必備,告別丟三落四
4.【面經分享】
留學面試是什麼方式?該如何準備?| 面經分享
香港大學商業分析BA | 面經分享
香港大學統計學 | 面經/筆經分享
香港大學新聞學 | 面經/筆經分享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36
作者:芝士圈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9722299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
本渣18-19學年劍橋教育系二語教學研究MPhil, 預計2020秋回歸讀博 (希望這次能拿到獎學金啊!!)。本回答可能更貼合文社科研究型碩士的日常,再因為本人作息習慣等比較老年人(早睡早起),深知個人經歷的普適性有限,還請大家依據自身情況酌情參考。
答主Xinran Wu,2018-10~2019-07就讀於劍橋大學教育系,目前已拿到劍橋大學教育學博士offer,芝士圈留學行家。本文將分成學習和生活兩方面展開描述。篇幅有限,比較籠統,分類也比較隨意,還請海涵。
一、學習感覺大家都有一些對名校的刻板映像,即學霸分兩種,刻苦型和天才型,前者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終成大器,後者天賦異稟不學自通。但其實即使是在劍村,這種非黑即白的極端例子也是鳳毛麟角。
1、課業強度
首先腐國的碩士分研究型和授課型,前者課少後者課多。我劍屬於研究型大學,研究生課程前者佔了大半。教育系現在出的幾個項目(除了PGCE,和part-time Med)全是半研究半授課的MPhil。不過講真,還是比較偏研究,不過也許是因為我的課程名字裡面就有一個research。(圖是2020 entry的幾個教育系碩士)


這樣課安排下來基本就是第一學期課多,第二學期課少,第三學期沒課。Oxbridge的假期長得出名,基本是上倆月放一個半月的節奏,所以其實學期內的話還是比較緊湊的。
我那屆(據說近期在準備改革,給學生們減負)教育系都是前倆學期每學期一篇6500(字數為上限)的essay,最後一篇20000上限的論文。不論是橫向(跟其他院系)還是縱向(和其他學校)比較都不算多。如果再算上兩個大假,其實日子過得比較輕鬆愉快。
好吧,我承認我可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學習又要上新課又要寫論文又要準備博士申請真的挺崩潰,不過也可能是我渣。
反正大部分的日子我基本就學6小時左右吧,學多了我的情緒會很糟糕。這個時長對我自己完成學習任務來說是很充裕的了。


2、導師
劍橋的導師是真的牛逼(pardon my language)這也是我即使明知道獎學金可能性很小,還是再第二年只申請了劍村
一個學校的博士。我真的覺得遇到他們我真是無比幸運。
劍村的導師,即使那種笑嘻嘻的萌新講師,也足夠讓我等小碩士五體投地。他們總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每次我自己想問題亂成一個死結,一次supervision
就能讓我豁然開朗,把屎一樣的draft改成不那麼屎的draft。那種邏輯,那種criticality
, 那種insights!他們可以在你一開始選題時就預測到你最核心的問題,而且完全命中。有時會覺得supervision時他們的回答答非所問,但是一定一定要回家消化,當你再學習,再深入你會發現是你自己愚蠢慢半拍。是的,就是這麼卑微! 我覺得我對咱們組幾個導師的欽佩和擁戴無異乎追星,我是咱們sleg研究團的小迷妹!(臉紅)
不過這僅是個人意見哈,確實有人跟導師不對付的。因為確實導師很忙,不會有太多精力給到具體的手把手的指導,需要你自己自學很多很多東西。不過向我這種渣渣,導師的一點陽光可以讓我燦爛半個多月~
3、同學
同學們都是大神。沒啥說的,我總覺得本科就上牛劍的必定天賦異稟。周圍的同學們都是人美心善學習好會拍照會做飯會唱歌會跳舞會划船。能遇到他們我真的感覺特別幸運。
我曾經問過我們的course coordinator
。我當時申請寫那麼辣雞,也沒啥成果,實習很渣,也沒搞啥課外活動,你為啥選了我?他愣了一下,半晌回,我們不收辣雞。天就這麼被聊死了。
我又問了我的未來博導,為啥你收我做博士啊,你看上我啥了我那篇research proposal寫得那麼辣雞,當時我的成績也沒下來你也不知道我水平。她愣了一下,半晌回,我們不收辣雞。天就這麼被聊死了。
二、生活生活方面其他校友們已經描述得比較詳細了。劍村可能娛樂的東西比較少,所以formal和punting 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娛樂方式。在這邊就不贅述啦,放幾張圖片~(個人認為downing 的formal
最好吃,不接受反駁)
Homerton的招牌雞
(其實不是很好吃但是經常出現,我自己可能吃了都有三四次,後來不知道是換廚師了還是我吃習慣了,好像變得好吃了一丟丟)
Wolfson的超減肥甜品另外,吹爆darwin
的網紅brunch,拍照真的超贊(桌子是高級的黑色),catering team也很友好
因為課少,所以除去學習的時間真的很多,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套自己消磨時間的方法,並不會如傳說中那樣從睜眼學到閉眼(至少文社科非deadline附近不太會)。我們消磨時間的方法可能也沒那麼高級,甚至有點土味,像我就是逛超市薅羊毛看劇外帶打幾局消消樂,周圍的有看綜藝的,搞社團的,social的,旅遊的,烘培的,買買買的。就是那些正常愛好唄。
在不是很忙的日子裡,倫敦一日游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選擇。我對門的鄰居經常專門去倫敦喝一芳奶茶(對,有時候是有一種PhD都有閒有錢的感覺)。附近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城,作為一個熱愛逛教堂的前意語專業生,Ely的cathedral 簡直是一顆珍寶,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痕迹還在,加上後期的哥德風格修建,美哭。

總之,劍橋是一個我個人感覺很有歸屬感的地方,一個當nerd完全不會格格不入的地方,一片歲月靜好的學術淨土。雖然也曾在寫不出essay,拿不到獎學金哭唧唧,我仍然覺得那段有人理解包容你對學術一根筋的頑劣脾氣的日子是閃閃發光的。最後引一句那不勒斯
諺語吧,只不過我把那不勒斯換成劍橋大學了,同樣適用。
『Chi viene all'Università di Cambridge piange due volte, quando arriva e quando parte.』
來劍橋大學的人都會哭兩次,來時一次,別時一次。
圖:宿舍窗外相關回答:
牛津劍橋的學生到底有多厲害?
想去英國G5留學應該從哪些方面準備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