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SE) 就讀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7
作者:LSE學姐拉娜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252684079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這些專業2023的同學也可以關注,到目前依然位置充足不容易滿位的專業,可能2023也會有相對較大機會。


不過,LSE畢竟是女神校,同學們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結合一下錄取情況,比如,如下單子里的Finance and Private Equity雖然未滿位,但申請難度也是非常高的,可能項目組是抱着寧缺毋濫的心態在挑人吧。


點擊這裡關注我!








Y2UB MSc Anthropology and Development
L6U7 MSc Anthropology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G1U2 MSc Applicable Mathematics
I1I2 MSc Applied Social Data Science
L6U2 MSc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4UC MSc City Design and Social Science
M1I2 MSc Comparative Politics
L2UQ MSc Culture and Conflict in a Global Europe
Y2U6 MSc Development Studies
V3U1 MSc Economic History
V3U2 MSc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N2U5 MS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1I1 MSc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N3UA MSc Finance (full-time)
LN43 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
N3UB MSc Finance and Private Equity
G1U3 MSc Financial Mathematics
Y2U8 MSc Gender
Y2U4 MSc Gender (Research)
L3UK MSc Gender (Sexuality)
L4UO MSc Global Health Policy
L4UP MSc Health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5A1 MSc Health Data Science
L8UH MSc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Studies (Research)
N6U8 MSc 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sation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CIPD)
N6U7 MSc 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 Employment Relations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6U9 MSc 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sations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
L3U9 MSc Human Rights
L3UJ MSc Inequal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9U2 MSc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Humanitarian Emergencies
L4UH MSc International Health Policy
L4UJ MSc International Health Policy (Health Economics)
L2UK MSc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L1S2 MSc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1UH Global MSc Management
N2UB MSc Management
N1UG MS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P3U2 MSc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G2U1 MSc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Analytics
L7U2 MSc Organisati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V7U8 MSc Philosophy and Public Policy
V5UG MSc Philosophy of Science
V7U1 MSc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L2EU MSc Political Economy of Europe
L3U4 MSc Political Sociology
L2UN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
L4UT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
G4U2 MSc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isk Management
L8U4 MSc Regional And Urban Planning Studies
N4U3 MSc Risk and Finance
L7U5 MSc Social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N2UA MSc Soci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3T1 MSc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L8U6 MSc Urbanisation and Development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7
作者:蘑菇小蘑菇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329354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衝動是因為我昨天在面試的時候被質疑了,LSE MSc Finance and Private Equity的榮譽碩士,被外匯管理局的領導質疑沒聽過我的專業,我的內心還是很生氣的,所以我要來給LSE正名。
首先我想說因為LSE部分水專業所以可能影響了大家對學校的看法,很多人認為LSE的碩士水。但是!MSc Finance and PE是LSE最難進的專業!一年全球只招40個人!
從學生比例來說,中國人的佔比並不高,最多的是歐洲人,和歐洲小鮮肉接觸的機會很多!他們的背景和能力也很不簡單,比如德意志銀行CEO的朋友…比起某些名校基本靠中國人撐起來的金融碩士,我真的覺得LSE是良心學校。配備的師資也是很優秀的,我最愛的金融教授Dirk,哈佛的博士,在斯坦福任職多年。此外PE的課程完全是私募大佬們親授,課上討論的也都是他們經手的真實案例,其中BVP的GP也還是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從教授和同學的水平來說,能在LSE讀書真的有自豪感。

最大的體驗就是累。每周都有無數的case要看要做,很多group work,小組討論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有project的時候一周都要泡在圖書館和組員研究LBO方案。獲得的回報就是現在有任何case都有方向上手,完全不會慌亂摸不着頭腦,可以說實戰能力還算比較強。
最後我想說,LSE的確有水專業,但是也有很辛苦的,畢業了我們都是LSE的alumni,沒有什麼不同。但你的經歷,卻是你自己可以選擇的。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7
誤打誤撞在LSE讀了三年本科,對於這個學校來說我或許只是個過客,
但是它教給我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我沒想過我這輩子會擁有的。
LSE在不同學科都一直強調CRITICAL THINKING,永遠注意萬物的不同方面。MASTER我不清楚,但是在本科階段,我個人覺得LSE在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中在前者花的時間比較多。在分析的時候老師會一直提醒你要注意某模型或者某理論或者某XX只能在什麼情況下用,或者它的局限性在哪裡。這個我相信其他地方的老師都會強調,但是LSE努力讓這樣分析事情成為每一個學生的習慣,並且我在畢業之後確實發現自己被改造成功,我覺得LSE還是很牛逼的,我再也不是一個別人說啥就覺得是啥的笨蛋。
除此以外我當然也收穫了一般人在本科階段會學到的知識/學校的文化/之類的,但是有一些專業知識我相信萬一以後工作沒有用到或者久不運用也許會變得生疏,但是LSE對我思維方式的塑造我相信是會一生受用的。感激LSE。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293177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8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103742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MSc Economics校友,腐國留學僧一枚
雖然oxbridge黨可能很難理解,但在本科申請的時候LSE就是答主的dream school。然未果,三年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摒棄了一眾offer來讀研。
就研究生項目來說,包括但不限於EME,Econ,Finance & Econ 和Finance,錄取比例都是極低的,讀起來壓力也是山大的。別的專業和項目不清楚,也就不方便評價。但就Econ來說,項目雖然龐大(一年期的就有百多號人),可所有英本的同學不論學校都是first class。大家的本科學校也都十分好看,除了oxbridge,也有來自harvard,yale,stanford, ucla巴拉巴拉。除了像答主這樣的應屆生,很大一部分小夥伴都是已經獲得了一個研究生學位,工作數年或有RA經歷。至少在剛開學的時候,十有八九的人都滿懷信心考慮讀博。
大家的背景五花八門,在學術水平上也必定會參差不齊。只有背景稍弱或是訓練不足,但就我看來實在不存在所謂的「水」的同學。就這一點,我覺得EME校友的回答過於居高臨下了。
就MSc Econ而言


身在倫敦政經女校,答主所在的項目還是男生更多,而國人里則是女生更多
教授們真的棒呆,32 Lincoln's Inn Fields也算給經濟系長了一點臉
沒有校園真的很容易沒有歸屬感,連發個朋友圈都不知道拍什麼才好
在開學前有一個月的預備課程,考不過的人會被勸轉專業或在後面的學習中參加額外的培訓
並沒有reading week
九個月而非通常的十二個月的課程設置,畢業小論文會在最後大考前死線
課時不多,作業基本不用交,有模考但不計入degree,然而這些都不是輕鬆的標誌,這意味着最後一考定終身的巨大信息量和萬一發揮失常的深深懊悔
學習氛圍很強,周圍的人都很努力,一不小心就會有自己是個傻逼的感覺
壓力很大,復活節沒有人敢遠遊,用兩個月複習四門課,普遍的感受卻還是對掛科的憂慮
故事的結局,很少很少很少部分的人依然決定讀博這是一番純學術的體驗。不見得大家的能力增長了多少或者讀出後就如何得與眾不同。
至少大家都很努力,即使畢業後沒有變成超人,還是會挺高興有這一段經歷。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9
作者:微涼絮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617945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得在畢業典禮時LSE校長說的,如果學生們從LSE畢業的時候對世界的看法還是與進來之前一樣,那麼學校就辜負了它的學生們。因為培養思維方式的不一樣,培養看世界的方法的不一樣,就應該是這所以社會科學研究而成名於世的大學的最核心的內容。
它和在其他世界一流大學
讀書的高票回答一樣的:超級累,超苦逼,但很有趣,很值得。重新選擇?絕對願意。
圖書館

說到圖書館就不得不說一說圖書館門口每天中午12點風雨無阻來發送免費素食午餐
的一個叫Hare Krishna Free Food的組織。這個組織主要宣傳素食,每周日還會在LSE北邊的小廣場針對本地區流浪漢大型派發一次免費晚飯。
個人感覺這個組織的倫敦校園總queue應該在SOAS,分queue在LSE。LSE的隊伍遠遠沒有SOAS長,而且LSE的飯菜豐富量也遠不如SOAS(後者會送焦糖蛋糕和水果,甚至牛奶之類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給他們一點錢。
學習強度: 我從國內某自詡該專業全國排名第一的大學來到LSE讀這個專業世界排名第六的碩士項目, 結果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絕沒有黑國內母校的意思)。但LSE讀本科的同班同學跟我說他們之前都學過了。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我的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做problem set,看paper,聽回lecture record,所以學習強度特別大。。。
LSE中國發展論壇上,邂逅金刻羽老師
老師資源:我有一次發過一條短訊給我爸爸:「從小到大我從來不覺得哪個老師是不可超越的。我覺得只要我足夠努力,我都是可以達到他們的水平的。可是在這裡,我真心覺得自己努力一輩子都達不到他們的成就。」 因為我是做學術的,教我的老師基本都是美國專業top 5學校出來的,可惜沒有被諾獎得主教過,只是聽了他的一個講座。Yellen以前也跟着她先生,著名的Akelof來LSE
教過幾年。Big names至今比比皆是。
而其他就業導向的項目也會請專門的業界經驗豐富的career mentor,每周一對一指導,朋友說很有作用。
雖然在歐洲,老師多半接受美國教育,還是很願意解答同學問題和討論Idea的。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他們對學術的嚴謹認真的態度對我影響很大。我到現在也和幾個年輕老師保持很好的關係。
周圍同學: 我的Program的同學裡有投行、HF工作經驗的,有某國央行、國家政府贊助來讀書的,有時會感覺和他們不是一條起跑線的,我還在理解這個model說啥,他們已經在和老師討論實際操作起來效果如何。和他們一條起跑線申請phd讓我很有壓力,不過也看清楚了自己待提高的地方,和他們聊天討論問題收穫也很大。
我也很愛跑去騷擾phd師兄師姐們。我遇到的他們真的很專業,尤其是外面申請進來的,可見LSE招博士生的要求和來到LSE後的培養都是很紮實的。他們也很樂意解答我的專業問題,學術的氛圍是相當好的。
考試:典型英式考試,期末3小時的考試佔100%,淘汰律很高。不會調分。備考壓力相當相當大。所以大家備考起來很瘋狂,跟答案最後的圖一樣。可能是我的項目自己的特別,學校不太管你,一入學就說得很清楚,我們就看最後考試的成績,就是這麼無理這麼拽,早告訴你了,你考不好是自己的原因。其實我是很有壓力的,最後也沒有處理好。覺得對這個項目有點冷漠,有點悲涼,但退一步想,這是學術型項目,想做學術的人連LSE的考試都考不好,的確達不到他對學生的要求。從這一點看,我覺得凡是能從LSE順利畢業的人都不簡單。(以後遇上了,建議以禮相待,可以的話請頓飯唄~ )
周邊:因為LSE的Location很好。吃喝玩樂真的很多。吃的話前面說的Fleet River Bakery,咖啡是Monmouth的,cake是home make的,很贊。再往前一點的Lunch time Thai takeaway是我的首選。周日Holborn宿舍旁邊的Shanghai Blue是半價的!作為廣東人,我表示那裡的竹絲雞煲椰子湯
水平很高。但總體來說,英國的食物很難吃,倫敦的物價很無恥。玩的話,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館, St James Park都是我複習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學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贊,中午一小時換換腦筋,享受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相當推薦。
其實當時過得很苦的,可是僅僅一年後回想起來就已經覺得很值得了。比如那晚10點半了,我一個人從圖書館往Kings' Cross附近的家裡走,剛從problem set
堆里出來,走在New Academic Building和Lincoln's Inns Field中間,一邊古典一邊自然,一切很安靜很美好,我腦袋裡突然蹦出了equilibrium這個詞。意識到它不僅是經濟學一直想要追求的,世界萬物貌似也在以此為奮鬥目標。不多不少,和諧平衡中庸地相處就叫equilibrium. 那晚好高興,覺得自己悟到了。我相信這種感覺,要是我當年選擇在國內保研的話,應該是得不到的。謝謝LSE。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9
一切就像夢一樣。尤其是巨長的考試周之後,所有的日子都是加速旋轉spin-around-never-fully-stop,一邊看到有人吐槽圖書館的各路學渣學霸的現形,一邊自己卻在布滿爬山虎的英式小樓的飄窗上發著呆的時候,有特別不真實的感覺;以及考完最後一門一路狂奔回宿舍打包收拾東西兌換貨幣第二天踏上去土耳其的9天全境之旅以及下飛機狂奔回家第二天去Accenture上班的non-stop體驗;以及AC最後幾天狂掃歐洲攻略然後在6個國家狂奔40多天...一切就像夢一樣。


作者:Keli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5879217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10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85332428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利益相關就先匿名了。作為本科Bsc Econ的學生,經過了三年的學習,感觸良多,將對一下幾點談一談自己對LSE的看法。
因為是個人經歷,不免更偏主觀,請各位見笑。



選課LSE眾所周知在社科方面無論是英國本土還是縱觀全世界都是走在前列的。其中,經濟的科目更是如此。大一會在統計,數學以及經濟理論知識(宏觀微觀)做一個比較好的過渡。所以你會發現大一的時候很多專業的選課會有overlap。大二的經濟會在分枝上做更具體的延伸。micro,macro,econometrics
三個必選加上一個outside option。大三的時候選課自由度會更高一些。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specialization, 例如labour econ,monetary econ,behaviorial economics。
從以上可以看出lse的風格其實相對rigid,特別是在選課方面,學校希望你畢業之後就能以非常專業的姿態去解釋,運用你的知識,所以在考試上也會challenge你的potential。僅僅理解problem set
上的題目可能會讓你拿到2:1,但只有充分理解理論背後的原理以及它的現實應用,你才能拿到first。這也很好的體現了lse的mot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ngs。
個人感覺來說,大一的時候很不理解學校的專業設置,覺得和Alevel很相似,學起來一點都不有趣,直到第二學期才發現還是自己太天真,其實很多知識都只理解了表面。到了大二以及大三更是如此。你會理解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安排,很多時候它會rigid
也是有它自身的原因,這一點也是我到大三了才能體會出來的。特別是當你知道之前所有的知識都能融會貫通,你在其他科目里,比如說文科,學到的知識也會幫助你學習一些理科理論,這時候你才會知道lse的良苦用心。
這裡不得不提LSE100這個臭名昭著的本科必修,在大一大二的時候不知道罵了它多少遍,也不知道skip了多少它的class(90分鐘seminar在大二的我眼裡簡直就是生命不可承受的長,當然我還是在大三2個多小時seminar被教做人了),但回過頭來想,LSE100是lse裡面我受用最深的一門課了,特別是裡面講fake news和democracy的那幾章,當時還讓我們設計poster說redesign democracy,還有研究fake news和media是怎麼影響川普上台和英國脫歐的(懂得人懂)。結合現在的新聞來看,LSE真的是走在最前端了,也讓我們學生有了很清晰的思辨方式:永遠要知道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總體來說LSE就是讓你從大一就知道人生hard模式該怎麼走,什麼都得自己來摸索去尋找你真正喜歡和想要的。特別是剛進大學大家都很迷茫,會不能免俗的跟大部隊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但我周圍也不缺能自己獨立思考,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的同學。雖然LSE一直被詬病peer pressure高,學生滿意度低(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一直心理罵學校這兒不好、那兒不好),金融技校(大一開始就是找工作一直到畢業hhhhh),但在這些壓力的背後,往往會發現自己能力和抗壓精神的提高。


2. 學生生活
學生生活包括在大學的課外活動和倫敦生活。這點其實不用太描述了,畢竟LSE處在倫敦中心,交通方便,去哪兒都比較近。累了可以去大英博物館
逛一逛(大二大三經常去放鬆),china town美食和covent garden買買買也是不錯的消遣。總而言之,還是可以做到一定的work life balance。
放假的時候也會飛到歐洲旅遊啊(畢竟英國好吃的有限),eurostar兩個多小時就能到巴黎,飛機2個小時就到阿姆斯特丹。而且有廉價航空
和學生火車票都可以用,對學生budget還算友好。
喜歡家裡蹲的同學,倫敦繁華的外賣市場也可以滿足你(雖然比起國內在數量上和價格上沒有優勢),不用開火也可以滿足生活所需。
綜上所述,倫敦對於學生比較友好,娛樂以及美食都很豐富,交通上也很便利。


關於學校的社團活動等,其實還是看個人選擇。雖然我一直覺得我們學校的社團就是career focused society and non-career focused ones,但我覺得心中有愛有熱情還是能找到自己的歸屬。因為時間有限,覺得社團活動也有些人際上讓我狠心累的原因,大二大三就不接觸了。但不得不說,在裡面的經歷會讓你有所成長,time management和multi-tasking
的能力也會是求職中的有力材料,所以還是建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參加。


3. 學校風格以及自身感受
LSE是以diversity
著稱的,本科生里各個國家的人都有,這點不容置疑是一個很鍛煉人的一個地方。特別是你得學會和不同的人合作,小組作業的時候怎麼去交流和分工,碰到問題怎麼去解決都是你需要學習的。有時候會碰到豬隊友這種情況都有,但我自己的經驗來講,還是很少的,我基本沒碰到過。
關於交友,大多都是社團認識/同專業同學/選課一致認識的比較多,大一會一下子認識很多人。其中有好有環,回頭想來大一的自己太天真了,有時候大家都只是客套的親近,更多的還是有自己的小圈子。這對於外國人還是大陸的都是一樣的。剛開始覺得自己交不到朋友也不用自怨自艾,多把時間花在提高自身,而不是去飯局 social上,你會發現志同道合的人會自己過來(過來人的肺腑之言,血的教訓),要懂得獨立自主,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效率會非常高,也會為自己真正思想和行動獨立而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里的新加坡大神很多,小組作業的時候抱大腿被carry,真的是無比感激。亞洲的話還會有很多香港的同胞,大家都挺nice。韓國和日本也有,但不算很多。大陸本科的人數大約在一屆60-80左右,大家都會比較面熟。


現在只想到這些,之後有感想再加,大家有想看的內容也請告訴我~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11
作者:索引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31257233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LSE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作為 G5 院校之一,是非常多同學的夢中情校。
但是,她一直以來有個槽點:排名不出彩。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56名
△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49名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49名


雖然這次2024QS排名升至了第45名,相比其他G5院校來講,排名還是偏低。
然鵝,從錄取率來看,確實比牛劍都要難很多。
LSE在2023/24年的錄取率竟然只有6.5%,也就是說100個人裡面才錄取不到7個人。
那麼,什麼樣的學生執着申請LSE呢?LSE又青睞哪類學生呢?LSE最新的入學要求又有哪些呢?繼續往下看,一起來揭秘!


LSE最新錄取數據
在2023/24年,LSE共收到26326份申請,發放了1713枚offer,錄取率為6.5%。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圖源:tableau官網)
其中,中國學生在2023-2024學年向LSE遞交了4,019份本科申請,LSE共計發放了152份本科offer。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不過,LSE也官方回復過錄取率低這件事兒~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s
LSE本科課程位置競爭相當激烈,這意味着達到或超過入學要求並不能保證申請人一定會被錄取。所以很抱歉,我們會讓許多合格的申請人失望。
所以如果要想得到LSE的青睞,可一定要了解清楚「高冷女神」喜歡什麼樣的學生了。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熱門專業申錄情況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申請學生最多的專業是管理學,共收到2248份申請,發放251份offer,錄取率約為11.17%。


其次是金融專業和媒體與傳播專業。


金融專業共收到1521份offer,發放169份offer,錄取率約為11.11%;媒體與傳播專業收到申請1345份,發放100份offer,錄取率僅為7.43%。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圖源:tableau官網)


LSE錄取「玄學」


「我申請了LSE,過了了很久都沒信,我都要放棄了」
「然後呢」
「接到了LSE的錄取通知書」


「我有一個同學,真的很優秀……」
「然後呢?」
「被LSE拒了。」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LSE玄學到底什麼意思?難道真如傳說中那樣邪乎?
LSE玄學錄取是指
當你的LSE網申系統頁面中的「Transcript」成績單一項,由表格中間位置掉到最後一行,那麼恭喜你大機率已經被女神選中!
當然,所謂玄學,最終還是看申請者自身的條件決定。
LSE其實很看重學術背景,要求申請者對學校/專業足夠了解。如果你在寫PS的時候並沒有突出這些方面的思考,不是很匹配的話,學校可能覺得你不合適,給出拒絕。


另外,軟性背景同樣很重要。
LSE區別於牛劍、帝國理工,它有自己的內部測試和面試:
比如:劍橋/牛津有面試和大範圍學科考試加持,劍橋更有獨立SAQ系統加持,帝國理工很多競爭激烈的專業也有專業學科考試對應比如STEP/MAT/PAT等等。
LSE幾乎全憑你遞交的材料發offer。
LSE除了數學和經濟等少數科目要求TMUA,其餘沒有面試、沒有學科考試也沒有額外系統和文書機制幫助篩選。


LSE只看三塊內容
1)成績(超標的很多,達標的更多)
2)文書(成績達標而沒有錄取的最常見理由就是相比其餘申請者文書缺少說服力......)
3)推薦信(可控與否都不好說)
因此,只要你硬實力過關,軟實力足夠強,女神校
的大門就會為你敞開!


各專業成績要求匯總
雖然LSE官網的常規申請要求不算高,A-Level成績分為A*AA、AAA 和AAB三檔,IB成績為37-38分,但是由於本科申請越來越卷,實際要求也水漲船高!


LSE所有專業Alevel/IB成績要求
學術成績是LSE「篩人」的條件之一,先有合格優秀的成績,才能保證其他申請材料可以被放在競爭舞台上,幫助同學們最終拿到offer。
如果同學們需要進一步提升標化學術
,文藍現開設了IGCSE/ALevel/IB暑期先鋒預習班!!歡迎諮詢!


錄取學生背景
S同學背景揭秘:
錄取院校:LSE 政治與數據科學專業
A-Level成績:數學A*、高數A*,經濟A*,物理A*
競賽成績:math kangaroo
(silver prize)、馬歇爾經濟論文
競賽(Shortlist)
其他經歷:《牛津導讀課程》


L同學背景揭秘:
錄取院校:LSE經濟學專業
A-Level成績:經濟A*、社會學A*、數學A*、心理A*
競賽成績:NEC(個人金獎、宏觀滿分獎)
其他經歷:《經濟閱讀營》、經濟方向EPQ研究話題、TMUA(9)


G同學背景揭秘:
錄取結果:LSE數學金融與統計專業
A-Level成績:數學A* 、進階數學A*、物理A*、經濟A*
競賽成績:AMC12(130分)、AIME (9分)
其他經歷:STEP 2二等成績


從S同學、L同學和G同學成功拿到該專業offer來看,不只是4A*的學術成績,還有競賽成績的加持。


不過,提醒大家:
STEP考試已經結束,成績放榜日:
2023年8月17日09:00(英國時間),在這裡提前祝大家考個好成績!
AMC10/12比賽時間已定:
2023年11月8日-11月14日,大家可以準備起來了。
NEC報名開始時間:
8月(中國賽區),可以早點準備和組隊。
2023TMUA報名和考試時間:
報名時間:9月1日-9月29日
考試時間:10月18日
LSE表示,有6個專業對TMUA均是鼓勵參與。
如果是24fall申請LSE的同學,可以趁着現在時間充足,儘早規劃、提升學術成績,背景、文書也不能落下。小編為大家準備了【LSE申請攻略包】,涵蓋申請指南、錄取數據、熱門專業解析等,私信領取哦! 
目標申請24年入讀G5本科的同學,如何有效準備?文藍牛劍G5圓夢計劃
,助力你的夢校申請!
課程內容包括一對一的學術背景提升課程、個人陳述課程、入學考試衝刺輔導課程及面試輔導課程,幫助學生精準把控各個申請環節,有效提升個人綜合實力!
我們還會有免費測評和答案詳解,想了解一下你的真實能力水平嗎?你距離牛劍G5
還有多遠? 文藍也獲得了不少家長和學員的認可
想知道自己可以申請到哪些大學,可以戳http://t1.ink/f/kmiiee 預祝您收到心儀的offer!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11
作者:美齡國際教育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618219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美齡學姐:Yinan
本科:武漢大學新聞&金融雙學位
碩士:LSE市場營銷專業
曾經在賓利和微軟做過市場,
目前在老佛爺百貨
市場部做CRM工作。


我在LSE的感受和體驗
說一下我在LSE的感受,也就是在英國這一年的感受,不管最後會有多少人選擇出國,又有多少人選擇去英國,我覺得有一句話想送給大家:人生不必久睡,死後註定長眠。
這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它其實是個段子,但尤其適合在英國的這一年。因為倫敦的空氣和環境真的非常讓人昏昏欲睡,一旦你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個階段休息一下的話,就非常容易停下來,那其實就是浪費了在倫敦或者說在英國大好的一年時光。
LSE是很典型的英校,什麼是很典型的英校?就是它平時的壓力其實不是很大,我們一個學期有3到4門課,一節課一周上三個小時,可能一周需要坐在教室裡面認真聽講的時間不會超過20個小時,包括在圖書館
里,平時的這個壓力是非常小的。
所以在倫敦那種天氣裡面,假如你每周的強制性學習時間只有20個小時,甚至更少的話,這其實就是一個靠自己比較多的過程。
老師們往往會給很多的Reading list,很多讀起來比較吃力的內容,有很多人就放棄了,而且它們也都不是強制性的內容規定,都是一些課外的、豐富你生活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想讓在英國的這一年是一個比較高性價比的投資,更多的還是要抓住自己的時間去讀更多的書,包括體驗倫敦的生活,而不是說在教室裡面,或者說在家裡面打打遊戲什麼的。
畢竟歐洲人打遊戲真的打不過亞洲人,所以跟他們組隊打王者榮耀完全就是虐菜。我也有很多朋友到後期就真的除了上課和考試之外,就是窩在寢室裡面打王者榮耀,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根據我的經歷,如果你不想在回國之後回看這一年感到後悔,最好還是趁年輕、趁有時間多走出去看一看。
學姐足跡:雨夜中的蘇萊曼尼清真寺
哪怕你在倫敦不同的街上走一走,你都能看到不一樣的內容和風景,體驗一下不同的人生,都比天天在宿舍待着有趣很多。
具體到LSE這個學校,它有非常完善的學生服務體系,有很好的一個career service center。可以免費請學校的老師幫你修改英文簡歷
,還會有一些學長學姐回來的經驗分享會,包括一些招聘會,這些配套的服務每個星期都有。
還會有一些Excel、R語言、SPSS等的免費課程,可以極大的豐富我們在課程之外所學到的內容。而且還有一點,LSE的圖書館是24小時的,大家在考試季的時候可以盡情利用。


LSE課堂
另外,LSE會把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的考試統一集中在5月份,不同專業不一樣,但支持專業是這樣的。
相當於在英國一年你只有一次考試,上半個學期就會非常的輕鬆,因為沒有考試的壓力,但是下半個學期就會出現15天考7到8門課程的情況,我大概經歷了這樣的考試周期。
這個考試的強度是絕對超過國內考試的,有大量的需要英文背誦的內容,而且是需要當場默寫3個小時寫出來的。
這個經歷也比較刺激,因為這應該也是絕大部分人,這輩子最後一次把大量的時間準備用來準備考試,我覺得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體驗。
而且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中國人的成績真的會比外國人的成績好很多,這點大家不用擔心。
LSE還有的一點非常好,每周都會有音樂會,學生可以網上預訂
的免費的那種。各種古典樂、流行樂、爵士樂演出等等,可以來緩解大家的學習壓力,放鬆心情。
類似的還有一些講座,一些workshop之類用於提高大家求職應聘技能。如果大家認為自己的英語可能有一些欠缺,也可以在入學之後去選它的一些語言課程,也都是免費的。像我因為寫作不太好,所以在入學之後就選了關於英文寫作的課。
LSE是在倫敦西區,是倫敦最繁華的一個地方,各種各樣的劇院、博物館、牛津街
、攝政街,這些大大名鼎鼎的地方都是走路就可以到的,大英博物館
我都去了將近有十次,有這樣豐富的經驗的話,我認為讀LSE還是非常值得的,還能給你一個非常不錯的背書以及學到特別多的知識。
那麼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啦,如果大家想獲取更多留學申請乾貨,或者預約1V1留學評估,都可以掃描上方二維碼添加美齡小助手
諮詢哦!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13
作者:迷鹿說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6178789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所略具傳奇色彩的學校就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簡稱LSE),特意為大家採訪了一些已經畢業的海歸和正在奮戰的同學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A 同學:「教我的教授基本都是美國專業top 5學校出來的,話說之前上methodology學院
的一個教授的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老師),是哈佛大學Physics的本科,研究生和Ph.D.畢業於普林斯頓畢業,其他專業課老師,很多也是畢業於普林斯頓、劍橋、哈佛等),我的女神,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的女兒金刻羽也是 LSE 的經濟學終身助理教授。雖然在歐洲,老師多半接受美國教育,很願意解答同學問題和討論Idea。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他們對學術的嚴謹認真的態度對我影響很大。「
  B同學:」LSE會有一年一度的減壓動物園,每年的考試月,學校都會招來一堆小動物,在校園裡為學生考試複習減壓,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學校說:壓力太大麼,來摸摸豬、摸摸小馬吧,摸完,你就減壓了。「
  C 同學 :「 LSE的career services非常不錯,據金融專業的同學說他們會有pre-sessional
的課程,2-3個星期,幫忙改CV、練習面試、networking、了解金融城,還有諮詢case面試的課,非常有用。開學後,十月份有四五次大型金融諮詢機構的career fair,有各大公司,比如摩根斯坦利,瑞銀各大投行,諮詢公司等。」
  D 同學:「 因為LSE的地理位置很好,坐落於倫敦市中心,離泰晤士河,倫敦眼,大本鐘,國會大廈,特拉法加廣場很近。吃喝玩樂真的很多。我的宿舍是Northumberland House,位於特拉法加廣場胖,是距離泰晤士河最近的宿舍,交通非常方便,對面是一家夏洛克福爾摩斯酒吧,是英劇《神探夏洛克》的拍攝現場。因為位置非常好,宿舍房源特別緊張,建議大家早點通過LSE Hallpad網上申請,如果人品爆發,就能選擇到自己最喜歡的宿舍啦!」
  玩的話,倫敦本身也是一個極具魅力和文藝氣息的城市。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館, St James Park都是我複習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學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贊,中午一小時換換腦筋,享受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相當推薦。LSE 附近有很多劇院,每一個都很有名,值得一看。倫敦西區的劇院演出質量都特別搞,數量也很多,我在這一年看了《歌劇魅影
》《悲慘世界》《雨中雨》等音樂劇,簡直不要太開心。
  之前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一個男生在英國G5大學讀書,那麼他的戀愛關係,可能是這樣:
  E 同學:」 來到LSE發現,這裡簡直就是「倫敦女校」啊,因為不是綜合類大學,所開設項目主要是商科、社會與人文社科,所以就說華人圈子,周圍長的漂亮、學習成績好的女生真的不能再多了。「
  F 同學:「 記得在畢業典禮時LSE校長說的,如果學生們從LSE畢業的時候對世界的看法還是與進來之前一樣,那麼學校就辜負了它的學生們。因為培養思維方式的不一樣,培養看世界的方法的不一樣,就應該是這所以社會科學研究
而成名於世的大學的最核心的內容。」
  G同學:「 LSE是一個相當國際化的學校,國際化到什麼程度呢,在我的班裡有49個人,只有1個是英國本地人。在我朋友的班裡近70人,也是只有2個英國本地人。同宿舍除我之外的室友分別來自印尼、德國、智利和羅馬尼亞。數據說LSE超過50%的學生都來自國外,這個數據我沒有查證,但每周都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H同學:「在LSE 我遇見了很知心的好朋友,能同甘共苦彼此扶持一輩子的好朋友,真的是很幸運的一件事情。總體來說我沒有很滿意。但既然不能改變事實,就只能接受並適應現狀、精彩地過完本科生活。引用我們的校訓:to know the causes of everything;這是我來到這裡第一個也是最好的takeaway,希望每一個階段的我都能做到。」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