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27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已經沒有未來了嗎?
46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1

有啊!日本的邏輯就是不給美國當狗,就得被中國統一,在這種自我被滅亡的邊緣,一直很堅定。最可惜的是,小日本還從中國賺錢,我們呢?等著小日本回心轉意,給中國當小弟,讓他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就這麼耗著,也不掐死他,得征服她啊!未來,日本這種變態,遲早有一天走向亡國滅種,不過她死之前,夢想也不能讓中國好過,可能會耍陰招,搞諜戰,腐朽我們。這種陰恨之人,就該亡其魂滅其種,不然一直噁心你,你又無可奈何。至少不會直接讓她消失。




作者:霍火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686393505405804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6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2

知乎GJLMSB:


壞消息:慈禧投胎了

好消息:投胎到日本

魔鬼藍天:是不是很好玩啊.jpg


4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2

日本本來就沒什麼未來,世界範圍看都是一等一的爛地,所以每次一有點時運就要瘋狗一樣往大陸鑽。所謂它沒有希望的未來的情況對照日本這條件已經是神級的了,沒有外界干涉的情況下他們過的就該是江戶時代那種大多數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現在他們普通人西裝革履在公司論資排輩,下班啤酒燒鳥已經是日本最傑出的人搞的最秀的操作的結果了。

不過這就和家裡看見蟑螂一樣,它從兄弟姐妹自相殘殺中脫穎而出,順著下水道九死一生,躲過各種殺蟲劑蟑螂藥,總算找到了你晚飯的剩菜得以果腹,成為了它們這一代萬不存一的佼佼者。現在你可以在我的拖鞋下去死了。



作者:飛沙走石大蟑螂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686289426646350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2

三金又三斤:


日本是第一島鏈上的關鍵節點,

也就是氣眼位置。

從全球格局上,確實無足輕重。

因為始終無法影響亞歐大陸橋的核心區域。

西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

中日韓互斗,把東亞勢力鎖死在西太平洋沿線。

說實話,中日韓,被放逐在東亞大陸的一隅,還不如非洲的埃及,假如地緣互換,說不定具備角逐全球霸權的可能。

日本最有未來的時間在於,昭和日本實現大東亞共榮,與美角逐於太平洋,戰而勝之。但這條路線已經被英美廢止了。

未來日本的價值只是作為西方體系在東亞的落子,永鎮東亞。

但這條昭和的路,我們也走不出來,最起碼現在看很難很難很難。

未來隨著漢族人口的減少,東亞種群最後的力量只會慢慢寂滅。


4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3

PB-Duck愛好者:


答案是肯定的。

我認為那些看好日本發展的人群,他們不是蠢就是壞!這些人統稱「日吹"!這些日吹都是吹噓日本,把我們正常網友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日吹吹噓的日本,就基本上沒有他正常的方面。

無光之路:在未知中尋找力量

我們生來就是自己生活的製圖師,不顧一切地用大膽、準確無誤的確定性墨水來劃定我們未來的界限。從五年計劃到職業階梯,從退休基金到日常生活,我們的社會崇尚繪製的路線。我們被教導要尋求答案,鞏固計劃,並將未知視為一個需要被光填滿的空白——或者更好的是,完全避免。然而,在我們不懈追求清晰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深刻的事實:成長、創造力和真實發現的最他媽的沃土不是人跡罕至的道路,而是沒有燈光的道路。

人腦是一個預測引擎,為模式識別而生。這種特質對於我們祖先的生存至關重要,但今天卻表現為對模糊性的根深蒂固的厭惡。心理學家將此稱為「對不確定性的不容忍」,這種情況會助長焦慮,導致我們更喜歡已知的負面因素而不是未知的潛力。我們執著於不滿意的工作、不充實的人際關係和過時的信念,僅僅因為它們很熟悉。俗話說,你認識的魔鬼比你不認識的魔鬼好。

但是,如果我們重新定義這個「魔鬼」呢?如果不確定性不是來勢洶洶的幽靈,而是一張空白的畫布呢?

荒野作為他媽的工作室

歷史上在藝術、科學和人類理解方面最偉大的飛躍並不是從一個令人滿意的確定性中產生的。他們出生在未知的曠野中。當愛因斯坦努力解決光和時間的悖論時,他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航行。結果就是相對論。印象派的傑作出現了,因為像莫內這樣的藝術家擺脫了工作室照明的確定性,擁抱了自然光的轉瞬即逝、不確定的遊戲。

在這個未知的領域,我們的認知僵化崩潰了。我們被迫放棄先入為主的劇本,以世界的本來面目與世界互動,而不是我們假設的世界。這種「不知道」的狀態,正是好奇心的發源地。它迫使我們提出更好的問題,更專註地傾聽,並以新的眼光去感知。它是神經可塑性的催化劑——大腦自我重新連接的非凡能力。在沒有預定路徑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道路,建立新的神經連接,並培養更具適應性、更有彈性的思維。

用「也許」培養舒適感

擁抱不確定性不是一種投降的行為,而是一種投降的行為。這是一種勇敢存在的實踐。這是一項可以培養的技能。

練習「初學者的心」:Shoshin 的概念借鑒了禪宗,鼓勵我們在不經過專業知識過濾的情況下進行體驗。無論是嘗試一項他媽的愛好,從相反的角度閱讀一本書,還是只是在你的社區里散步,都要帶著第一次看到它的人的好奇心來做。注意你通常忽略的細節。

重新構建「我不知道」:將這句話從對無知的承認轉變為對可能性的宣言。「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可以變成「我對等待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這種微小的語言轉變使您能夠從固定心態轉變為成長心態。

進行有計劃的飛躍,而不是魯莽的跳躍:擁抱不確定性並不意味著將謹慎拋諸腦後。這意味著即使結果無法保證,也要有意識地向前邁進。申請那份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開始這個創意項目。進行艱難的對話。進入未知世界的每一小步都會增強你的「模糊肌」,教你他媽的你可以處理不適並適應不可預見的結果。

在暴風雨中尋找寧靜:正念和冥想是坐著不確定的有力工具。它們教會我們觀察我們對未來的焦慮想法,而不是被它們吞噬。我們了解到,我們不是我們的恐懼,當下——唯一真正存在的時刻——往往比我們想像的災難性未來更容易管理。

我們的目標不是消除對方向的渴望,而是放鬆它對我們生活的束縛。最熟練的水手無法控制風,但他們可以學會調整風帆。同樣,充滿意義的人生不是花在等待完美的天氣上,而是花在學習駕馭所有海洋上。

所以,下次當你站在一條沒有燈光的小路邊緣,感受到熟悉的恐懼時,請停下來。深吸一口氣。想想黑暗不是空的;它充滿了潛力。在這個空間里,你可以自由地創造、進化,並發現一個光線充足的道路永遠無法揭示的自己。因為只有當我們敢於踏入未知時,我們才會真正開始找到自己。

你也認為我的認知高吧!我就一句話:日本!是世世代代都是我們中國的仇敵!過去現在未來都是!


4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3

新疆土著:


如果經濟下行,能迫使各位老師,拍片的速度提升,我覺得是件好事!

4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3

一個工地人:


「那小高到底那裡好」

金毛「高市桑,眼光不錯,那個姑娘,很潤」

某第一丈夫:「達咩」

-夫の目の前犯高市


4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4

收入的增加,最終是要靠投資。在負債嚴重的情況下,投資很難增加,那麼工資就難以增長。同時人口老齡化和快速崩塌會導致需求進一步萎縮,這樣工資甚至可能會下滑,那麼每個人靠工資化解債務會變得極其困難。所以最終可能會靠一場大通脹,把還有殘存脂肪的細胞消化掉。

日本的未來就像紅巨星一樣,在耗盡所有燃料後,變成超新星,把所有物質拋向宇宙,然後重新孕育下一代恆星。這就是生命的循環。



作者:魔法老登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686221380438974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4

誰都有未來,向上的,向下的。

日本的未來在於是否能全面投向中國。真心實意也好,虛情假意也罷,藉助中國的力量來謀取主權獨立。

就看日本政客集團能不能早日達成一致,以免回天乏力,騎牆致死;歷史給與的窗口不會很多。




作者:wzhff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686161788942432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1 18:44

nmdsmqk:


要不是有大宋這個反例,我都要懷疑「對錢沒數」是女性專屬buff了

不是,高市早苗不會真覺得對日本來說每年五千億美元不多吧


這筆錢說是投資,但懂投資行業的心裡都有數

投資人說了不算的錢,其實就是送人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