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攸寧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540464/answer/19487963043701638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內容思路來源於最近看的《晶片//chip戰爭》一書)
個人認為是三星的創始人李秉哲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承接了美國/日本的晶片//chip產業鏈。三星以超凡的戰略眼光和魄力,通過逆周期投資,成功在半導體這一未來工業領域佔據了制高點,並以此為基礎,帶動了整個韓國經濟的產業升級和國家轉型。
在20世紀70-80年代,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角是美國和日本。美國是技術的發明者和領導者(如英特爾、德州儀器)。日本通過「官產研」結合的模式(如通產省牽頭,東芝、NEC等企業發力),在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對美國廠商造成了巨大衝擊,甚至實現了反超。這就是著名的「美日半導體戰爭」。美日的激烈競爭,產生了兩個對韓國有利的效應:技術擴散需求:美國為了遏制日本的一家獨大,願意在一定程度上向「第三方」轉移技術和設備,扶植一個日本的競爭對手。產業轉移需求:半導體產業中的內存製造屬於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環節,美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有將部分生產向外轉移的趨勢。與此同時,韓國,作為一個擁有較高教育水平、 authoritarian 政府(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且勞動力成本當時相對較低的國家,成為了一個潛在的承接對象。
李秉哲早在70年代就看到了半導體的未來。但真正的決定性時刻發生在80年代,當時的三星主要業務是家電、紡織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80年代中期,全球半導體市場陷入周期性衰退,產品價格暴跌,美日巨頭們都縮減投資、虧損嚴重。李秉哲力排眾議,決心進入技術、資本壁壘極高的半導體晶片//chip製造領域,這被視為一場「瘋狂的賭博」,不過他賭成功了。關鍵在於三點:1.韓國政府將半導體定為國家級戰略產業,提供了大量的稅收優惠、補貼和政策支持,並牽頭成立了國家半導體研究所,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攻關。2.三星這樣的財閥結構,使其能夠調動整個集團的資源來支持一個前期燒錢的業務,這種長期主義和執行能力是許多西方企業難以比擬的。3.韓國擁有高素質、紀律性強的工程師和工人隊伍,能夠高效地執行複雜的技術製造任務。
大家都說韓國是財閥政治,三星在半導體上的成功,也因此改變了韓國的國家命運。半導體迅速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商品,至今仍是韓國的經濟命脈。韓國成為了全球存儲晶片//chip領域的絕對霸主(三星和SK海力士)。韓國以半導體為核心,拉動了上下游包括精密化學、精密機械、電子元器件、軟體設計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構建了全世界最完整和先進的電子工業產業鏈之一。總之就是,實現了產業化的高端轉型。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現在不也在轉型高端製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