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44170893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知乎上,關於年輕人「拒絕晉陞」的現象,討論熱度一直很高。作為一個觀察職場多年的答主,我結合調研報告、身邊案例和年輕人的真實反饋,總結了以下幾個核心原因:
一、性價比崩盤:晉陞的「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調
- 職場內卷化:晉陞往往需要承擔 「3倍工作量」換「1.5倍工資」*的代價,996、PUA、背鍋風險成為標配。年輕人精算後發現,「卷到中層不如保住頭髮」。
- 中層陷阱:大廠「高P裁員潮」和傳統行業「中層架空化」讓晉陞變成高危選擇,「升職加薪3千,ICU挂號費3萬」的段子廣為流傳。
- 隱性成本飆升:管理崗看似光鮮,實則要處理複雜人際關係、替公司「擦屁股」,情緒勞動價值未被量化,年輕人用腳投票:「這福氣給你要不要?」
二、價值觀重構:從「向上爬」到「向寬活」
- 反成功學覺醒:Z世代更早看透「職場遊戲規則」,拒絕用健康、尊嚴換取頭銜。正如豆瓣小組熱帖所言:「副總裁的胃潰瘍和外賣小哥的胃潰瘍,疼起來沒有階級差異。」
- 人生體驗派崛起:《2023職場心態報告》顯示,62%的95後認為「下班後的我才是真實的我」,露營、劇本殺、寵物帶來的幸福感遠超「張經理」的虛名。
- 平行賽道分流:短視頻博主、獨立開發者、數字遊民等新職業打破晉陞壟斷,「月入5萬的自由職業者不需要向月入2萬的總監敬酒」。
三、組織形態變革:傳統晉陞路徑正在失效
- 扁平化架構衝擊:網際網路公司砍掉中層、「阿米巴模式」流行,「專員→專家」比「專員→主管」更吃香,技術崗收入反超管理崗已成常態。
- 35歲紅線焦慮:晉陞意味著加速逼近年齡危機,「爬上管理層才發現自己是成本最高的耗材」(某被裁中層自述)。
- 畫餅學信用破產:公司大談「未來期權」,年輕人只信「現錢到賬」,「與其賭三年後當總監,不如現在跳槽漲薪30%」成為理性選擇。
四、終極真相:不是不想晉陞,而是拒絕「偽晉陞」
年輕人抵觸的從來不是成長,而是 「假晉陞真壓榨」的職場PUA。當企業還在用「主管」頭銜掩蓋「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時,年輕人早已發明了新型對抗策略:
- 反向上管理:「下班後拒接工作電話」寫入00後簡歷;
- 績效躺平學:精準完成KPI的80%以避免被塞更多任務;
- 副業透明化:當著老闆面討論「如何靠小紅書賺工資兩倍」。
結語
這種現象本質是 生產關係滯後於生產力的爆發性變革。當年輕人用「拒絕晉陞」倒逼企業重塑價值分配體系時,職場文明的迭代或許才剛剛開始。
(評論區已出現HR破防現場,懂的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