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5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晉陞?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9
作者:小v先森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44170893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知乎上,關於年輕人「拒絕晉陞」的現象,討論熱度一直很高。作為一個觀察職場多年的答主,我結合調研報告、身邊案例和年輕人的真實反饋,總結了以下幾個核心原因:

一、性價比崩盤:晉陞的「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調

- 職場內卷化:晉陞往往需要承擔 「3倍工作量」換「1.5倍工資」*的代價,996、PUA、背鍋風險成為標配。年輕人精算後發現,「卷到中層不如保住頭髮」。

- 中層陷阱:大廠「高P裁員潮」和傳統行業「中層架空化」讓晉陞變成高危選擇,「升職加薪3千,ICU挂號費3萬」的段子廣為流傳。

- 隱性成本飆升:管理崗看似光鮮,實則要處理複雜人際關係、替公司「擦屁股」,情緒勞動價值未被量化,年輕人用腳投票:「這福氣給你要不要?」

二、價值觀重構:從「向上爬」到「向寬活」

- 反成功學覺醒:Z世代更早看透「職場遊戲規則」,拒絕用健康、尊嚴換取頭銜。正如豆瓣小組熱帖所言:「副總裁的胃潰瘍和外賣小哥的胃潰瘍,疼起來沒有階級差異。」

- 人生體驗派崛起:《2023職場心態報告》顯示,62%的95後認為「下班後的我才是真實的我」,露營、劇本殺、寵物帶來的幸福感遠超「張經理」的虛名。

- 平行賽道分流:短視頻博主、獨立開發者、數字遊民等新職業打破晉陞壟斷,「月入5萬的自由職業者不需要向月入2萬的總監敬酒」。

三、組織形態變革:傳統晉陞路徑正在失效

- 扁平化架構衝擊:網際網路公司砍掉中層、「阿米巴模式」流行,「專員→專家」比「專員→主管」更吃香,技術崗收入反超管理崗已成常態。

- 35歲紅線焦慮:晉陞意味著加速逼近年齡危機,「爬上管理層才發現自己是成本最高的耗材」(某被裁中層自述)。

- 畫餅學信用破產:公司大談「未來期權」,年輕人只信「現錢到賬」,「與其賭三年後當總監,不如現在跳槽漲薪30%」成為理性選擇。

四、終極真相:不是不想晉陞,而是拒絕「偽晉陞」

年輕人抵觸的從來不是成長,而是 「假晉陞真壓榨」的職場PUA。當企業還在用「主管」頭銜掩蓋「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時,年輕人早已發明了新型對抗策略:

- 反向上管理:「下班後拒接工作電話」寫入00後簡歷;

- 績效躺平學:精準完成KPI的80%以避免被塞更多任務;

- 副業透明化:當著老闆面討論「如何靠小紅書賺工資兩倍」。

結語

這種現象本質是 生產關係滯後於生產力的爆發性變革。當年輕人用「拒絕晉陞」倒逼企業重塑價值分配體系時,職場文明的迭代或許才剛剛開始。

(評論區已出現HR破防現場,懂的點贊)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0

作者:圈圈圓圓天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153061019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前呆過的一個公司,我那個崗位當時就我一個,也就是光桿司令,基本上所有的事都是我做,所幸的是當是業務量少,一個人也能應付,後面業務量多了之後,公司就打算再招一個,然後從找簡歷,電話面試,約現場面試,也都是我來干,最終人員定來了,當然待遇不是我定的,我只管能力這一塊。面試的時候問到,為什麼從上一家離職,他說是業務量少,自己得不到提升,當然我是不信的,這年頭,有幾個說實話的呢。

後面入職後就和他分了工,一人負責一個版塊,新版塊肯定交給他來弄,因為舊的版塊我比較熟,教一個新人去上手,還不如讓他搞個全新的版塊。有一次我搬家,本來是準備開公司的車去搬東西的,後面他主動說他開車去幫忙, 所以我也就沒有再叫同事和開公司車了,由於我都是提前打好包了的,去的時候他就在樓下開車等著, 然後我一件一件的搬到車上,好不容易搬完,然後他開車到新小區,那個新小區是沒有人車分流的,所以裡面有車停路邊的, 有行人,有騎電瓶車的,總之是比較窄的,車不太好開,然後這時候他來了一句,要不我就送到這裡吧,我一聽頭都是大的,我就問他,那東西下到這裡,我不得一件一件搬過去嗎,你覺得是開車方便一點還是手動搬方便一點,然後他也就沒說話了。

本來我開公司車再叫個同事幫忙,簡簡單單的事,搞到他這裡,又是主動要來幫忙,又要中途把我丟下去,這人的情商也太差了點。後面好不容易到了樓下,我就開始托搬東西了,他呢,就坐在車上,是的,車都沒有下,就拿著手機看。我下完之後就直接跟他說,你可以回去了。然後頭也不回的就顧自搬東西了。

話題扯遠了,我覺得年輕人不願意晉陞,可能是因為老闆畫的餅不願意吃了,光升職不加薪,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怎麼會願意,加錢的話,應該大多數還是願意的。最後祝大家早日加薪。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0

Summit Ni:


我只想打工,沒想過要入伙啊

你想把保姆取過來就可以免費使喚老婆了?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0

bad boy:


是不願意晉陞嗎?難道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你品絲品 都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反而是做得越多就錯得越多,而且事情也會越多,這樣反覆後誰還願意去上進。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0

火紅日頭: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晉陞,主要有以下原因。職場競爭壓力大,晉陞之路充滿挑戰,需付出大量時間精力,有人不想被工作過度束縛。且晉陞後工作責任加重,壓力倍增,而薪資漲幅未必匹配。還有人追求多元生活,更重視個人興趣與自由。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2

作者:茶顏觀色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94836218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 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視

晉陞往往意味著更長的工作時間、更高的責任和更複雜的職場關係。許多年輕人意識到,升職後的薪資漲幅可能無法抵消犧牲個人時間、健康或家庭生活帶來的代價。

拒絕內卷化: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晉陞可能被等同於無休止的加班和過度競爭。年輕人更傾向於選擇效率優先而非「耗時間」的工作方式。

2. 價值觀的轉變

年輕一代更注重工作的意義和個人興趣的匹配。他們可能認為,晉陞後的管理崗位(如會議、彙報、人事協調)偏離了自己的核心技能或興趣。

傳統意義上的「升職加薪」不再是唯一的人生目標。自由職業、副業、興趣創業等路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年輕人更願意通過靈活的方式實現自我價值

3. 對管理崗位的負面認知

部分技術型人才認為,晉陞到管理崗位會讓自己脫離一線工作,導致專業能力停滯,甚至可能因管理壓力而失去職業成就感。

年輕人對層級分明的傳統管理模式接受度較低,更傾向於扁平化、協作型的工作環境。晉陞帶來的「權力」吸引力下降。

### **4. 經濟與職業環境的變化**

高薪陷阱:在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的壓力下,晉陞帶來的薪資增長可能杯水車薪。例如,一線城市的中層管理者收入未必能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職業安全感下降:經濟波動和裁員潮讓年輕人更傾向於「穩中求進」,而非承擔晉陞後的更高風險(如業績壓力、裁員優先順序等)。

機會成本考量:部分行業(如網際網路)的晉陞通道逐漸收窄,年輕人可能選擇橫向跳槽而非縱向晉陞來提升收入。

5. 社會文化的代際差異

反雞血文化:年輕一代更反感「畫餅式激勵」和「犧牲奉獻」敘事,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他們更關注當下體驗,而非未來的「可能性」。

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對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的關注,使年輕人更謹慎地評估晉陞對心理健康的潛在影響。

6. 企業與制度的信任危機

晉陞機制不透明:如果晉陞被認為依賴關係、資歷而非能力,年輕人可能選擇「躺平」以示抗議。

支持體系缺失:許多企業缺乏對新晉管理者的培訓,導致年輕人對晉陞後的角色缺乏信心。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2

江西吉安撈魚哥:


壓力大,都想躺平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2

雖然現在年輕人目的就一個,搞錢,但是他們卻不願意做一些表面功夫和浪費時間在無效社交上。

如果說是在體制或者國企里晉陞,那個難度很大,因為基本不是說你肯努力就有戲的,沒有一點背景或者後台,大機率一輩子只能是牛馬,既然如此何必那麼拼呢,準時上下班就好,其他真不用管。

如果在私企,那也不見得要晉陞,晉陞意味著活更多,壓力更大,不一定付出和收入成正比,而且現在這環境隨時有裁員可能,那還不如把時間用來搞副業香。



作者:小檸檬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23672011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3

潘先生:


不願意晉陞的原因多半是事多了工資沒多。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13

因為晉陞是需要付出代價

而且代價也可能換不回相應的回報

甚至可能是讓人寒心、失望的分配和待遇

不晉陞可能只是做回本來的工作,只是不進步

但是晉陞,可能帶來了更多的工作量、新的工作挑戰,來自平級、下屬等質疑以及上級晉陞你的期待,一個晉陞可能就想換回2個人的工作量,並起來這個人是迭代的期待

說白了,加錢了,肯定要加活吧,那加級了,那活的難度也得升級了

當然有人就會說,那難度高的都完成了,是不是就代表了成長了

但是成長後,是否需要有一定的風險,當然好的是更好,但是部分公司不咋地

可能發現晉陞了發現成長不夠匹配或者期待值,而且沒有任何時間空間

那就會晉陞了,還得滿足領導的更多需求,而且這些需求誰來判斷是合理或者對的

完不成不了可能還會降級吧,存在一定風險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會覺得為啥要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辛辛苦苦地做事情,晉陞了,到時候不被認可,而且不認可只是領導的不認可

那領導的能力好不好又是上級的領導主管判斷,所以為啥他不認可就被否認晉陞了

所以為啥要繞著一個人的喜好生活工作呢

所以那還不如不要晉陞,沒必要去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如開開心心在舒服圈,或者重新在外面跳槽呢



作者:可立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6051602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