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5篇帖子。
(轉載知乎)逆向考研成風潮,名校生「向下兼容」是理性選擇還是現實妥協?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6

哈哈哈:


考本校已經夠了,你讓985考雙非,那不是向下兼容,那是跳屎坑!!!因為雙非都不考本校的。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大學數學教書匠:


謝邀。

其實首先建議你舉出「逆向考研成風潮」的實際案例,最好多舉幾個例子。

2025年,985

學生扎堆報考雙非院校

研究生?

目前為止,我見過為數不多的幾個211

本科「向下兼容」到雙非院校的,985兼容下來的我還沒見過,所以可以這樣說——至少我沒看到這種扎堆現象。

雖然有點遙遠了,但還是先以我自己的大學班為例吧,我是某985本科生,班上36個同學,考研率85%——讀研單位有清有北有985有幾個海外名校也有幾位211大學,沒有其他高校。

那我們現在拋開略顯誇張的問題標題以及問題描述,畢竟還是時不時會有一些清北華五985名校生考研到其他高校的新聞,還是可以討論一下名校生「向下兼容」的現象。



有些學生應該是「理性選擇」,部分雙非高校的個別學科具有頂尖實力(比如學科評估

為A,A+),個別雙非也有高級別人才比如院士

/傑青團隊

,學術資源高於名校學生自己所在的專業,他經過理性權衡,為了個人學術發展,應該會選擇加入這些學校團隊讀研;
還有一些名校學生,本科期間學習能力有所下降,沒有獲得保研資格,客觀評估自身實力後,覺得降低一下考研目標院校成功率更高,那他也會報考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的大學——但直接報考雙非的還是非常少;
有些名校學生個人職業規劃非常明確,研究生學歷可能只是它職業目標中的一個必要條件,那他所需要的僅僅是畢業後的雙證,自然會選擇「求穩上岸」——因為這比「名校光環」能帶給他更實際的利益。

另外需要指出,因為名校本科未必會比雙非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為弱,所以名校生完全把考研(考雙非院校研究生)當作「就業避難所」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此時他考或者不考差別不大。

實事求是地說,純粹的名校光環其實會隨着學歷的提高而降低,比如博士更看重的其實是導師、平台和成果,但碩士階段因為就業單位對學校的要求等外部因素影響還是較大,學生逆向考研進行「向下兼容」的情況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少見的。

當然,無論是「理性選擇」還是向現實妥協,都是一個年輕人在自己的職業發展和規劃中作出的選擇,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相對沒完沒了的學歷內卷,尋找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條件最優解,何嘗不是一種更有理性的選擇呢?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張華:


兼容個屁,那叫溢出。

優質崗位太少~全體考研~本校上不去的往下溢,僅此而已。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逗逼宮:


首先理性選擇和現實妥協根本就不衝突。

原來十個畢業生,三個深造,兩個出國,四個就業,還有一個靠着父母扶持去創業。

現在留學環境變差認可度降低,就業市場連年癱瘓,小老闆和中產們別說幫子女創業,連自己的資金鏈都熬不住了。

所以還是這十個畢業生,三個自願深造,兩個出國失敗被迫深造,四個就業無果被迫深造,一個爹媽破產被迫去當工地牛馬。

但讀研機會並沒有變多,或者說變多的幅度遠不及需求度的上漲速度,他們能怎麼辦?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鏡偽:


呃額,只有沒考上夢校走調劑的,沒見過名校主動向下兼容的,最多是平行着報,除非跨專業或者想換城市。再說了,不會有人以為複試不看目標院校吧?初試報𠆤好學校被刷下來調劑的時候別的學校才願意收你。不然自己報低了都沒地方收留,那不是更慘了。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英語大隊長:


當然是現實妥協,誰還不想在名校上學?

不過感覺造成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是推免生制度,一者名校很喜歡推免生,恨不得把大部分甚至絕大部份名額都給他們,有的專業甚至只剩下一個兩個名額的程度,比如浙江大學某年統招名額:

這個搞法還怎麼玩?有的專業甚至變成了考名校大機率是炮灰的程度。

二者名校推免率相當高,還需要考研的這些同學可能這幾年也沒太把心思放在學業上。

所以,一個名額少,一個對學習沒那麼上心,不向下兼容怎麼辦你說?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應該就是就業上的「應屆生保護制度

」。

很多人考研也不是為了做科研去的,人家可能為的就是這個應屆生身份:

一些 985 畢業生開始主動選擇「延畢」,有人故意掛科獲取資格,這一現象會更普遍嗎?如何看待這一選擇?57 贊同 · 17 評論回答

這一點其實很普遍,在知乎上早就有了很多人分享經驗,在一些985高校

甚至已經成了一種風潮。

因為很多體制內單位那就是要應屆生啊!

這年頭大家都爭着往體制內擠,你還以為是那個走南闖北的年代啊?

宇宙的盡頭是編製可不是白說的,從這兩年的高考志願填報也能看出來,各種編學專業

可謂是持續受到追捧。

再說,向下兼容也不是一定就不好,國內大學可謂是「捲風四起」。

不僅僅是老師卷,學生也得卷,你以為這些名校是上了然後三年後直接領畢業證嗎?

好多學校畢業要求很高的,畢不了業的大有人在。

去個普通學校沒什麼不好,競爭小、好畢業,而且還節約時間。

再說這兩年各大高校師資招聘的要求相當高,你不一定遇不到好老師。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銘悅93:


要說「」比例很高,那絕對是假的。但是,「逆向考研」比以前多,那是真實的。

以前很少有清華本科生去普通985或者或者京外所的。現在偶爾也有北大清華保送過來的。以前考研,調劑到211的很少,現在調劑到雙非的也有。這說明上級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降級的容忍度高了,也說明,名校光環和偶像包袱不像以前那麼重了。

對於有些人,我覺得張泉靈在離婚綜藝節目中說的那句話很好,「你不是在坐的人里名氣最大的,但卻是偶像包袱最重的」。對於這種同學,如果能早點突破瓶頸變得有名,或者調低定位,生活體驗應該會改善很多。

對於考研和讀研來說,考研只是研究生生活的開始。如果你在備考或者考研階段就感覺即將崩潰,那接下來的讀研時光大機率躺平。這種心態很可能適應不了原985高校的節奏。如果硬要讀研,調劑到次一級的學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我是不鼓勵學生主動降級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下坡路看起來省力,但是不見得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向上走雖然費勁,但是如果跳一跳就能夠到,還是要爭取。

30歲之前要努力跳一跳。等生小孩了,想跳也跳不動了。

最後,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對逆向考研的學生是否要加上不公平的高期待?我覺得通常有這種情況,但是也不是很必要。雙非學校生源質量普遍比較一般,上限不太高。如果原985高校的學生來省屬重點高校,大機率心態上也可能想追求安逸生活。學校方面何不尊重現實?別說學生,老師很多人上不去了,不也是被迫躺平?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暗黑大英子揣測這又是哪個卷不動的老鐵開始忽悠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逆向考研,向下兼容,說的是安慰自己的話還差不多

身邊無論是留學黨還是考研黨的學子都是「名校情結」,別說主動向下兼容了,調劑都不行

學生問大英子某某背景申請qs前100有戲麼,大英子說實話,但凡我回復沒戲的,都不再理我了

也就是這個學要麼名校要麼我不上

如果真的要所謂的「就業避難所」,可不止考研這一條路

你一年兩年的時間成本,還不如稍微多花點錢去申請留學,不說拿個40去英國

10個去馬來,再不濟背景好些均分高些申請個帶獎的項目,也不至於非得這一條路避難



作者:大英留學情報站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08164116282018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負笈幽徑踽且行:


我本科ECNU,太菜不敢報好學校,只好硬着頭皮報本校,讀研期間我很自卑,我知道自己就是為了混。

結果你現在跟我說大家卷到985去雙非了?我現在都算「學霸」了?這讓我一個本科因掛科差點就肄業的渣中渣情何以堪啊!

(本科數學)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9

夢幻紫蝶·無憂依:


我覺得吧,題目從一開始就弄錯了,逆向考研並沒有成為風潮。

985211雙一流的學生在報考研究生時到底有多少人是衝著雙非好考就填報為一志願的呢?有相關的統計數據嗎?如何證明數據的嚴謹性呢?至少就我個人參與本次25考研初試與調劑的過程來說,雙非院校研究生的報考人數還是遠不如92雙一流學校報考人數的。

僅以我自己的本科學校為例加以說明吧。關注本次313歷史學考研情況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的,今年河南地區的改卷松,放出了大量高分考生進入調劑市場,A區國家線336的情況下,我校歷史學今年的複試線無一不水漲船高到了380+的地步,排名也是極為恐怖的,往年它的複試線基本都在國家線附近,而今年,據我自己的了解,國家線上5分在報考考生的排名已經到300名以後去了,從中可見它的報考人數到底有多恐怖。

而這,是雙非院校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說,在我看來,所謂的「名校畢業生向下兼容」大多數時候都是現實之下的無奈選擇,像今年歷史313這種調劑情況,能通過調劑有學上的同學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