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5篇帖子。
(轉載知乎)逆向考研成风潮,名校生「向下兼容」是理性选择还是现实妥协?
31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6

哈哈哈:


考本校已经够了,你让985考双非,那不是向下兼容,那是跳屎坑!!!因为双非都不考本校的。

32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大学数学教书匠:


谢邀。

其实首先建议你举出“逆向考研成风潮”的实际案例,最好多举几个例子。

2025年,985

学生扎堆报考双非院校

研究生?

目前为止,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个211

本科“向下兼容”到双非院校的,985兼容下来的我还没见过,所以可以这样说——至少我没看到这种扎堆现象。

虽然有点遥远了,但还是先以我自己的大学班为例吧,我是某985本科生,班上36个同学,考研率85%——读研单位有清有北有985有几个海外名校也有几位211大学,没有其他高校。

那我们现在抛开略显夸张的问题标题以及问题描述,毕竟还是时不时会有一些清北华五985名校生考研到其他高校的新闻,还是可以讨论一下名校生“向下兼容”的现象。



有些学生应该是“理性选择”,部分双非高校的个别学科具有顶尖实力(比如学科评估

为A,A+),个别双非也有高级别人才比如院士

/杰青团队

,学术资源高于名校学生自己所在的专业,他经过理性权衡,为了个人学术发展,应该会选择加入这些学校团队读研;
还有一些名校学生,本科期间学习能力有所下降,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客观评估自身实力后,觉得降低一下考研目标院校成功率更高,那他也会报考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的大学——但直接报考双非的还是非常少;
有些名校学生个人职业规划非常明确,研究生学历可能只是它职业目标中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他所需要的仅仅是毕业后的双证,自然会选择“求稳上岸”——因为这比“名校光环”能带给他更实际的利益。

另外需要指出,因为名校本科未必会比双非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弱,所以名校生完全把考研(考双非院校研究生)当作“就业避难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时他考或者不考差别不大。

实事求是地说,纯粹的名校光环其实会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比如博士更看重的其实是导师、平台和成果,但硕士阶段因为就业单位对学校的要求等外部因素影响还是较大,学生逆向考研进行“向下兼容”的情况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见的。

当然,无论是“理性选择”还是向现实妥协,都是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规划中作出的选择,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相对没完没了的学历内卷,寻找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条件最优解,何尝不是一种更有理性的选择呢?


33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张华:


兼容个屁,那叫溢出。

优质岗位太少~全体考研~本校上不去的往下溢,仅此而已。

34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逗逼宫:


首先理性选择和现实妥协根本就不冲突。

原来十个毕业生,三个深造,两个出国,四个就业,还有一个靠着父母扶持去创业。

现在留学环境变差认可度降低,就业市场连年瘫痪,小老板和中产们别说帮子女创业,连自己的资金链都熬不住了。

所以还是这十个毕业生,三个自愿深造,两个出国失败被迫深造,四个就业无果被迫深造,一个爹妈破产被迫去当工地牛马。

但读研机会并没有变多,或者说变多的幅度远不及需求度的上涨速度,他们能怎么办?

35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7

镜伪:


呃额,只有没考上梦校走调剂的,没见过名校主动向下兼容的,最多是平行着报,除非跨专业或者想换城市。再说了,不会有人以为复试不看目标院校吧?初试报𠆤好学校被刷下来调剂的时候别的学校才愿意收你。不然自己报低了都没地方收留,那不是更惨了。


36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英语大队长:


当然是现实妥协,谁还不想在名校上学?

不过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是推免生制度,一者名校很喜欢推免生,恨不得把大部分甚至绝大部份名额都给他们,有的专业甚至只剩下一个两个名额的程度,比如浙江大学某年统招名额:

这个搞法还怎么玩?有的专业甚至变成了考名校大概率是炮灰的程度。

二者名校推免率相当高,还需要考研的这些同学可能这几年也没太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所以,一个名额少,一个对学习没那么上心,不向下兼容怎么办你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就业上的“应届生保护制度

”。

很多人考研也不是为了做科研去的,人家可能为的就是这个应届生身份:

一些 985 毕业生开始主动选择「延毕」,有人故意挂科获取资格,这一现象会更普遍吗?如何看待这一选择?57 赞同 · 17 评论回答

这一点其实很普遍,在知乎上早就有了很多人分享经验,在一些985高校

甚至已经成了一种风潮。

因为很多体制内单位那就是要应届生啊!

这年头大家都争着往体制内挤,你还以为是那个走南闯北的年代啊?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可不是白说的,从这两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也能看出来,各种编学专业

可谓是持续受到追捧。

再说,向下兼容也不是一定就不好,国内大学可谓是“卷风四起”。

不仅仅是老师卷,学生也得卷,你以为这些名校是上了然后三年后直接领毕业证吗?

好多学校毕业要求很高的,毕不了业的大有人在。

去个普通学校没什么不好,竞争小、好毕业,而且还节约时间。

再说这两年各大高校师资招聘的要求相当高,你不一定遇不到好老师。

37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铭悦93:


要说“”比例很高,那绝对是假的。但是,“逆向考研”比以前多,那是真实的。

以前很少有清华本科生去普通985或者或者京外所的。现在偶尔也有北大清华保送过来的。以前考研,调剂到211的很少,现在调剂到双非的也有。这说明上级学校的学生对于学校降级的容忍度高了,也说明,名校光环和偶像包袱不像以前那么重了。

对于有些人,我觉得张泉灵在离婚综艺节目中说的那句话很好,“你不是在坐的人里名气最大的,但却是偶像包袱最重的”。对于这种同学,如果能早点突破瓶颈变得有名,或者调低定位,生活体验应该会改善很多。

对于考研和读研来说,考研只是研究生生活的开始。如果你在备考或者考研阶段就感觉即将崩溃,那接下来的读研时光大概率躺平。这种心态很可能适应不了原985高校的节奏。如果硬要读研,调剂到次一级的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我是不鼓励学生主动降级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下坡路看起来省力,但是不见得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向上走虽然费劲,但是如果跳一跳就能够到,还是要争取。

30岁之前要努力跳一跳。等生小孩了,想跳也跳不动了。

最后,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对逆向考研的学生是否要加上不公平的高期待?我觉得通常有这种情况,但是也不是很必要。双非学校生源质量普遍比较一般,上限不太高。如果原985高校的学生来省属重点高校,大概率心态上也可能想追求安逸生活。学校方面何不尊重现实?别说学生,老师很多人上不去了,不也是被迫躺平?



38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暗黑大英子揣测这又是哪个卷不动的老铁开始忽悠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逆向考研,向下兼容,说的是安慰自己的话还差不多

身边无论是留学党还是考研党的学子都是“名校情结”,别说主动向下兼容了,调剂都不行

学生问大英子某某背景申请qs前100有戏么,大英子说实话,但凡我回复没戏的,都不再理我了

也就是这个学要么名校要么我不上

如果真的要所谓的“就业避难所”,可不止考研这一条路

你一年两年的时间成本,还不如稍微多花点钱去申请留学,不说拿个40去英国

10个去马来,再不济背景好些均分高些申请个带奖的项目,也不至于非得这一条路避难



作者:大英留学情报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08164116282018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9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8

负笈幽径踽且行:


我本科ECNU,太菜不敢报好学校,只好硬着头皮报本校,读研期间我很自卑,我知道自己就是为了混。

结果你现在跟我说大家卷到985去双非了?我现在都算“学霸”了?这让我一个本科因挂科差点就肄业的渣中渣情何以堪啊!

(本科数学)


40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9

梦幻紫蝶·无忧依:


我觉得吧,题目从一开始就弄错了,逆向考研并没有成为风潮。

985211双一流的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到底有多少人是冲着双非好考就填报为一志愿的呢?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吗?如何证明数据的严谨性呢?至少就我个人参与本次25考研初试与调剂的过程来说,双非院校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还是远不如92双一流学校报考人数的。

仅以我自己的本科学校为例加以说明吧。关注本次313历史学考研情况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的,今年河南地区的改卷松,放出了大量高分考生进入调剂市场,A区国家线336的情况下,我校历史学今年的复试线无一不水涨船高到了380+的地步,排名也是极为恐怖的,往年它的复试线基本都在国家线附近,而今年,据我自己的了解,国家线上5分在报考考生的排名已经到300名以后去了,从中可见它的报考人数到底有多恐怖。

而这,是双非院校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说,在我看来,所谓的“名校毕业生向下兼容”大多数时候都是现实之下的无奈选择,像今年历史313这种调剂情况,能通过调剂有学上的同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